廈門文明「小袋鼠」:源自臺灣的環保理念(圖)

2020-11-24 中國臺灣網

  

    一市民將菸頭放入印有小袋鼠卡通形象的菸袋裡。(資料圖片)

  6日下午4時許,廈門市海滄區延奎小學大門外,等待孩子放學的家長已陸續到來。一位父親接到孩子後,掐滅了菸頭,然後將菸頭塞進一隻印有小袋鼠卡通形象的菸袋裡。

  在這裡,孩子們生動地將這一行為稱作「小袋鼠」行動。去年以來,這場名為「我是小袋鼠,垃圾不落地」的大型公益行動正是從這座校園走出來,並風靡廈門全市的,海滄阿羅海城市廣場、鼓浪嶼、靈玲馬戲城、方特遊樂城、同安影視城等多處大型公共場所都活躍著文明「小袋鼠」的可愛身影,吸引了數萬市民參與,並登上了央視。

  小手牽大手 大家一起來

  去年7月,廈門市海滄區率先啟動創建「垃圾不落地」城區行動。如何創造性地推進這項工作呢?海滄區想到了可愛的小袋鼠,小袋鼠自帶「口袋」可以很形象地詮釋「垃圾不落地」的理念,比口號、標語更容易深入人心。

  於是,一隻頭戴小黃帽、面帶笑容,育兒袋裡裝著可樂瓶等各種垃圾的卡通「小袋鼠」經陳夢羽小朋友之手在海滄延奎小學誕生。

  萌態可掬的小袋鼠一在當地報紙亮相,立刻受到廣大市民的追捧,海滄區5萬名中小學生率先響應,紛紛走出校園,活躍在公園、廣場、社區、村鎮、醫院等各個場所,派發宣讀小袋鼠宣言,勸導不文明舉止……孩子們又把這一理念帶回家,許多家長在孩子的「監督」下改掉了亂丟垃圾的惡習。「孩子的影響力是最大的。」延奎小學校長易增加說,大人隨手把垃圾扔在地上,如果這時候有孩子出來制止,再將垃圾撿起來帶走,大人會更受觸動,在這種感觸中,環保理念也就無形間得到了最好的傳播。如今,一座文明小袋鼠的塑像永久地立在了延奎小學的校園內,已成為傳播環保理念的使者。

  來自臺灣的環保理念

  「垃圾不落地」的環保理念,源自臺灣。「小袋鼠」行動開始之初,延奎小學就有一支師生隊伍赴臺學習臺灣的環保經驗。

  「臺灣自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展了『垃圾不落地行動』,人們都說臺灣很乾淨,並不是說臺灣有多少垃圾桶,而是臺灣民眾都自行將垃圾收集起來,並且進行分類、循環利用。」臺灣音樂創作人楊慕說,「小袋鼠」行動最重要的是提高了人們的環保意識,從源頭上遏制垃圾到處亂扔的現象發生。

  這位臺灣音樂人也加入到了這場環保行動中。在「小袋鼠」行動啟動之初,楊慕連同全國臺企常務副會長曾欽照,一起成為「小袋鼠」行動形象大使。

  於是,不僅是廈門市民,在廈門的臺灣志工與臺灣遊客也參與進來。在海滄,家住海虹社區的臺胞黃千秀在社區舉辦的「小袋鼠課堂」上,分享了臺灣處理垃圾的經驗。在鼓浪嶼,一個10人的臺灣旅遊團,領取了10個「小袋鼠」垃圾袋,3個小時後,原封不動地還回來,垃圾產量為零。

  據介紹,海滄等區依託「兩岸義工聯盟」,倡導和發動臺胞、臺商、臺企共同參與這場行動,使活動從開始之初,就帶著濃濃的臺味。

  打造「小袋鼠」升級版

  「小袋鼠」行動開始之初,大家發現,生活垃圾可以藉助塑膠袋隨身帶走,但帶火的菸頭就很難對付。一位經常跑臺灣的熱心市民介紹了臺灣的經驗,並帶來了一個臺灣造的精緻小菸袋,這個小袋子由軟質PV材料製成,耐高溫,且便於攜帶,可專門攜帶菸頭。

  辦法有了,誰來提供菸袋?廈門市一家熱心公益的企業帶頭響應,訂製了上萬個印著「小袋鼠」卡通形象的小菸袋,免費向全市菸民發放。全國臺企常務副會長曾欽照拿到「小袋鼠」菸袋,連連稱讚說和臺灣的菸袋一樣精美。廈門許多菸民對菸袋愛不釋手,拉來了身邊煙友一起用這種菸袋。

  車窗拋物是馬路上常見的陋習,隨著「小袋鼠」行動的深入,倡導「垃圾隨車袋」的文明風尚也成了這個行動的主題。廈門航空公司印製了十萬個「小袋鼠」清潔袋免費向市民發放,這些印製著「小袋鼠」的清潔袋,印有「垃圾隨車袋,文明一路載」幾個綠色大字,信封內側經過防水處理,是裝果皮、痰涕紙團等雜物的最好收納工具,深受車主的歡迎。

  在集美靈玲馬戲城,3000多名市民全體起立,齊聲宣讀小袋鼠宣言,退場時不留一片垃圾;在海滄石室禪院,1000多人參加慈善博餅,散場後不見丟棄的塑膠袋……

  「很多市民開始逐步養成了垃圾不落地的習慣。」廈門市委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小袋鼠」的精神已經開始滲入到市民的意識和日常生活中,廈門將把「垃圾不落地」的理念形成長效機制,讓人人都成為「小袋鼠」,並帶動身邊的人進入「袋鼠家族」。

  守護環境 責無旁貸

  「小袋鼠」行動掀起了海滄乃至廈門市的環保熱潮,喚醒了許多市民的環保意識。然而,要把「垃圾不落地」的理念貫穿於日常生活之中,形成一種自覺的行動,我們還有漫長的一段路要走。

  臺灣的「垃圾不落地行動」已開展了20多年。據臺灣音樂人楊慕介紹,在島內人們喝完一杯可樂,不僅要將可樂杯帶回家,還要將紙杯衝洗乾淨,再將吸管、杯蓋與紙質的杯身分開裝好、打包。因為,這樣才有利於垃圾的回收利用。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在臺灣志工的帶動下,廈門興旺社區也嘗試著垃圾分類,並已執行了多年,但收效甚微。有關人士表示,其原因在於,垃圾處理配套工程無法全面跟進。一些市民花心思將垃圾分類、打包好,扔進不同的垃圾桶後,垃圾車卻又全盤混雜處理,或填埋或焚燒,這樣一來,市民之前所花的心思也都白費了,而所謂的分類垃圾桶,也只是「多了一隻垃圾桶」而已。

  守護環境,責無旁貸。廈門的「小袋鼠」們已經行動起來,我們相信他們帶來的星星之火,可以點燃更多民眾心中的「綠色火光」。我們也期待,在各方的努力下,相應的環保配套設施、工程、政策都能儘快跟上,齊心協力共同維護我們美好的家園。(記者 陳創業 李烈 通訊員 林廣明 林曉蕾)

相關焦點

  • 廈門文明「小袋鼠」:源自臺灣的環保理念
    原標題:廈門文明「小袋鼠」:源自臺灣的環保理念 一市民將菸頭放入印有小袋鼠卡通形象的菸袋裡。(資料圖片)   6日下午4時許,廈門市海滄區延奎小學大門外,等待孩子放學的家長已陸續到來。延奎小學校長易增加說,大人隨手把垃圾扔在地上,如果這時候有孩子出來制止,再將垃圾撿起來帶走,大人會更受觸動,在這種感觸中,環保理念也就無形間得到了最好的傳播。如今,一座文明小袋鼠的塑像永久地立在了延奎小學的校園內,已成為傳播環保理念的使者。   來自臺灣的環保理念   「垃圾不落地」的環保理念,源自臺灣。
  • 集美:2500人齊聲宣讀小袋鼠宣言 退場後不留半點紙屑
    再一眨眼,它竟然走下大屏幕,變成了一隻活蹦亂跳的小袋鼠!昨天下午,在靈玲馬戲城,「文明小袋鼠,嘉庚故裡行」正式在集美啟動。2500名「袋鼠粉」和走出畫紙的文明小袋鼠互動,一起上了一堂寓教於樂的環保課。環保達人劉可慈也出現在活動現場和袋鼠粉們一起分享環保經驗,並表示要把小袋鼠活動帶到自己的課堂上。
  • 澳洲小袋鼠飢不擇食 潛入居民家偷吃衛生紙(圖)
    澳洲小袋鼠飢不擇食 潛入居民家偷吃衛生紙(圖)  據了解,這隻名叫因迪的可愛小袋鼠是一個「孤兒」。在飢餓的驅使下,它不得不鋌而走險,潛入人類住所尋找食物。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它最終的選擇是衛生間的捲紙。視頻中,這隻小可愛狼吞虎咽地吃了20秒後才意識到自己被發現了。但它非但沒有拔腿就跑,反而悠然自得地繼續咀嚼著口中的「食物」。  雖然因迪的「食物」非同尋常,但它絕不是「第一隻吃螃蟹」的袋鼠。
  • 廈門長庚醫院的臺灣志工:有情有義的「黃背心」
    原標題:廈門長庚醫院的臺灣志工:有情有義的「黃背心」   這是一支最初由幾名臺商太太組建而成的隊伍,不問學歷和出身,不計得失與回報,在廈門長庚醫院的各個角落默默奉獻著自己的愛心……  有情有義的「黃背心」
  • 文明之樹長青 廈門摘得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的背後
    思明區城市義工協會供圖    7月18日,福建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暨先進命名表彰大會在福州召開。廈門市成為福建省唯一獲得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的城市,再次受到大會矚目。    滴水穿石,功到自成。廈門市精神文明建設成就是持之以恆、久久為功的結果,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蓄積推動發展強大精神動力的生動實踐。
  • 聚焦海洋意識共建藍色海灣 廈門國際海洋周海滄區海洋嘉年華啟動
    (主辦方供圖)東南網11月24日訊(本網記者 盧超穎)11月24日,以「蔚藍海岸•魅力海滄」為主題的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海滄區海洋嘉年華活動啟動儀式在廈門海滄區藍灣工業園多功能報告廳舉行。活動上,出席領導向來賓介紹了本屆海滄區海洋嘉年華的活動亮點,並由活動主持人對本月14日先行上線的「線上海洋嘉年華」H5進行互動講解,引導現場來賓一同體驗有益有趣的線上互動項目,讓更多人了解本屆海滄區海洋嘉年華共建藍色海灣、積極打造海洋生態文明灣區的活動理念。
  • 臺東小袋鼠被棄養 未婚美女當「袋鼠媽媽」
    來源 臺灣「中央社」臺東初鹿牧場澳洲小袋鼠,日前誕生新寶寶「」,不過被媽媽棄養,未婚員工吳姿儀心疼充當保母,上班放在口袋,下班則帶回家。來源 臺灣「中央社」中新網6月9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東初鹿牧場澳洲小袋鼠,日前誕生新寶寶,不過被媽媽棄養,未婚員工吳姿儀心疼充當保母,上班放在口袋,下班則帶回家。
  • 福建:生態文明建設 篔簹湖紅樹林訴說廈門傳奇
    記者探訪篔簹湖紅樹林美景,隨專家實地觀察下潭尾紅樹林生長情況中國園林網11月23日消息:今年,廈門提出2013年底在全省率先建成國家級生態市的戰略目標。關於廈門的生態文明建設有說不完的故事,而篔簹湖上的紅樹林,則向我們訴說著一段生態修復的廈門傳奇。這是個「水中森林」,水陸交界的地方是成片的紅樹林,從海洋植物、地被植物到灌木、喬木,各種綠色植物錯落有致,還不時驚現幾處鳥窩,白鷺成群飛,魚兒水裡遊。這個地方便是篔簹湖外湖導流堤。
  • 大陸首創 首批在廈門臺灣青年入住公租房
    「31條惠臺措施」 大陸首創,首批在廈臺青入住公租房  記者 楊珊珊 文/圖  29日下午,首批臺灣青年籤約租住廈門市公租房並領取鑰匙。  本報訊 (記者 楊珊珊 文/圖) 29日,在廈門市同安區濱海公寓物業管理處,臺胞賴星晃接過廈門市公共租賃房的鑰匙,成為首批入住廈門市公共租賃房的15名臺灣青年之一。  「感覺很開心!公租房價格很優惠,我從這裡開車到公司上班還不到10分鐘。」賴星晃是廈門佳好建材有限公司的一名行政經理,已經在廈門工作11年,此前一直與同事合租公司附近的民房。
  • 緣,妙不可言 臺灣120餘尊落難神像返回廈門
    現在,能讓這些落難神像返回廈門,更能體現閩臺五緣關係中「文緣」的密切關聯。有部分神像運用了漆線雕工藝,極有可能是早先在廈門一帶製作並請入臺灣供奉的,這也顯示了閩臺之間民間聯繫的頻繁。  緣,妙不可言。一則關於臺灣落難神像收藏家的報導,因緣際會地為落難神像跨海來廈覓得了新居所。
  • 廈門白鷺志願者山海步道忙不停
    從春到夏、從秋到冬,以山海步道為志願據點,廈門白鷺志願聯盟今年已開展線上線下近50場志願服務。上周六,近30名來自廈航傳媒科技團支部、健康管理部團支部、後勤保障部團支部、機關團支部、飛行技術管理部團支部的白鷺志願者再次集結,以「環保理念記心中,健康生活新模式」為主題,再赴一場志願嘉年華。在氣象主題公園廣場,志願者們開展心肺復甦實踐、垃圾分類宣傳、環保知識套、健康操等志願項目。
  • 袋鼠媽媽患病去世 飼養員當「人肉育兒袋」照顧小袋鼠
    圖中的小袋鼠,它只有四個月大,它叫Riley,它在飼養員專門縫製的口袋中住著,過得非常的舒服、自在。小袋鼠Riley的媽媽在兩周前因為肺炎而去世,無奈只留下了緊緊4個月大的小袋鼠Riley,之後小袋鼠就由飼養員餵養。
  • 臺灣解碼狂犬病病毒 初步判斷非源自大陸
    原標題:臺灣解碼狂犬病病毒 初步判斷非源自大陸 原標題:臺灣解碼狂犬病病毒 初步判斷非源自大陸一隻感染狂犬病的鼬獾。臺灣「中央社」圖  中新網8月6日電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農業部門5日公布狂犬病毒基因序列,發現臺灣病毒株已演化成三個族群,初步分析病毒引進臺灣已經多時,推翻了臺灣大學獸醫系教授費昌勇「近兩三年自大陸引進」說法。  在臺灣已絕跡50餘年的狂犬病近期疫情不斷升溫。
  • 臺灣趴趴走:排隊考驗耐力 考驗文明
    《富春山居圖》展廳是博物館裡排隊最長的,平均要等半個多小時,對大家的耐力是一種考驗,其實也是在考驗大家的文明程度。  賢子說,在臺灣的這幾天,排隊現象處處可見,都非常有秩序。在地鐵裡,下班高峰期,站臺候車的隊伍也是長長的,但大家都是耐心等著。列車車廂滿了,站臺上的乘客自動停止往上擠,等下一班車,隊伍後面的乘客不會罵前面的乘客,也沒有自己跑到前面擠上車。
  • 臺灣網紅手繪人體骨骼圖堪稱完美 廈門醫學院請他來上課
    上月底,廈門醫學院鍾全斌老師到德國埃森領獎,不少人就這樣問。  今年紅點的傳達設計類比賽,鍾全斌得的是最佳設計獎――全世界八千餘件作品參賽,僅61件獲獎。而且,只有獲得最佳設計獎的人,才有資格到埃森領獎。  其實,鍾全斌本職是設計師,原先在臺灣一所大學教設計課。如今,這位臺灣人被聘請到廈門醫學院上「人體形態素描」課,教臨床醫學學生畫骨骼、肌肉和內臟。
  • 廈門航空正式發布全新的企業LOGO和飛機塗裝
    圖2:7月25日,廈門航空舉行新標識啟動儀式,廈航總經理車尚輪發表講話,介紹廈航更換新標識的意義。  圖3:7月25日,廈門航空有限公司舉行新標識啟動儀式,民航局副局長夏興華等參加了儀式。   圖4:廈航新標識設計理念,新標誌命名為:「一鷺高飛」,象徵著傳承中變革的廈航,以持續盈利的生機與活力飛向國際,以「獨具特色 顧客首選待 亞太一流」的磅礡氣勢,超越世人期待,挑戰無限未來。
  • 植樹節讓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青島地質院助力「綠色青島」建設
    植樹節是生態文明理念的一種載體,它不僅僅是一個節日,更是對生態文明理念的傳播。山東省地礦局青島地質工程勘察院緊緊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總要求,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充分發揮地質專業優勢,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深入落實國家、地方綠色發展有關部署要求,堅持科學謀劃、創新模式、注重實效,大力實施生態修復,改善人居環境,還人民群眾綠水青山,取得了明顯成效。
  • 世界地球日:臺灣各地以環保行動愛護地球
    臺灣環保團體當日舉行記者會,邀請臺灣各界共同舉辦各項環保行動,響應今年「終結塑膠汙染」的主題。據記者會發布的數據,包括91%的塑膠未進入回收系統、全世界每分鐘發送出將近200萬個一次性塑膠袋、每年有800萬噸塑膠垃圾進入海洋等。
  • 「兩把刀」鎮臺灣,一首歌望臺灣,那就是廈門
    如今的廈門有了新地標,就是建於幾年前有「兩把刀」戲稱的雙子塔,這「兩把刀」可不得了,江湖上是這樣流傳的:雙子塔對面的鄭成功雕像,鎮颱風;雙子塔這「兩把刀」,鎮臺灣。果然如此的話,等臺灣回歸,這「兩把刀」必定和鄭成功一樣是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