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之風颳到即墨大歐村 大歐鳥籠遠銷海內外

2021-01-08 大眾網

     

  一村民正在展示已經製作好的鳥籠。

  村民正在製作鳥籠。

  用來製作鳥籠的原材料,是專門從外地採購的竹子。

  □文/圖 半島記者 付曉曉

  即墨移風店鎮大歐村村民有項世代相傳的絕活:製作鳥籠。大歐鳥籠的歷史長達500餘年,2009年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北方地區最大的鳥籠生產基地,大歐鳥籠銷往全國各地,甚至海外地區。近幾年,電商之風颳到大歐村,50多戶村民開起了淘寶店,拓寬了銷售渠道,也提高了大歐鳥籠的知名度,大歐村因此兩度入選由阿里研究院評定的「中國淘寶村」。觸網之後,資源盤活,大歐村提供了電商時代增加「非遺」商業價值的一個樣本。

  500年老手藝代代傳承

  位於即墨西北部的移風店鎮大歐村,鳥籠元素俯拾即是。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都曬著竹子、放著鳥籠,每隔幾戶就有一個正式掛牌的工作室。吳金昌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歐村鳥籠」的傳承人,他在自家院子裡開闢的工作室就坐落在村口,走進大歐村的人,很難不被他門前的精緻鳥籠吸引。

  據吳金昌介紹,清同治版《即墨縣誌》記載,大歐鳥籠製作始於明代中期,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養鳥玩籠之風明清最盛,始於京城,大歐村的鳥籠製作工藝正是建村時一位吳姓老手藝人從京城帶到村子裡的。這門手藝逐漸在村子裡流傳開來,成為大歐村民的集體技能。「我們村的人一般從十幾歲就會做鳥籠,手藝都是從家裡老人那裡學到的,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吳金昌說,如今大歐村460多戶村民中,有320多戶從事鳥籠製作。年產鳥籠50萬套,價格在數十元到上萬元不等。

  一個鳥籠從原料到成品需要經過100多道工序,每個步驟都包含著複雜工藝和精雕細琢。框圈的「加料蒸煮撤漿」是鳥籠製作的核心技藝,蒸煮時間的長短、火候把握及蒸煮的工序都十分考究。「大歐鳥籠大多是竹籠,選料以江西、安徽出產的上好楠竹、慈竹等為主,也有梧桐木、檀木作為輔料。」吳金昌說,早年間,所有工序均為手工完成,現在少數工序初加工階段可以藉助機器,但深加工階段仍然離不開手工。

  經過幾百年傳承,大歐鳥籠製作技藝越發精湛,「量鳥定做」的製作理念催生了鳥籠的多樣形態。「北方鳥籠一般為圓形,南方鳥籠一般為方形。畫眉鳥體型小,所以畫眉鳥籠整體也小,一般是方形。百靈鳥是地棲鳥,籠子裡不用裝棲木,要用較高的底圈,防止百靈鳥把鋪在鳥籠底部的沙子弄出去。相思鳥好動,籠子裡一般有三根棲木,方便它跳來跳去。」吳金昌告訴記者,按照形狀劃分,大歐鳥籠有圓形、方形、扁形、花鼓形、凸腰形等40多種,而按照規格劃分,高至1米、低至0.2米,大、中、小型號應有盡有。

  幾經變遷已遠銷海外

  「從南京到北京,大歐的籠子進京城。」這是大歐村民人盡皆知的一句民諺。早在清乾隆年間,大歐鳥籠就進入了京城市場,深得王孫貴族喜愛,一度作為貢品入宮。在交通落後的年代,村民用扁擔挑著鳥籠徒步進京。起早貪黑地走,最快也要七天才能到京城。

  挑著扁擔去賣籠的傳統一直持續到上世紀80年代,由於交通方式的改進,遠途可以藉助車輛,挑擔賣籠的範圍縮小到了即墨周邊。吳金昌十五六歲的時候已經能獨立製作多種鳥籠,並跟著村裡老輩兒人挑到青島市區售賣。對於世代大歐村民來說,做、賣鳥籠是他們種田之外的主要收入。從舊時的家庭小作坊,到新中國成立後的集體副業,再到改革開放後回歸家庭小作坊,鳥籠製作始終根植於大歐村民日常生活和經濟活動之中。

  如今,大歐村民已經不需要外出賣鳥籠了。最為北方地區最大的鳥籠生產基地,近幾年,大歐鳥籠的生意越做越大,銷往全國各地,以及美、法、新加坡等海外地區,每年能為大歐村帶來2000多萬的營業額。吳金昌告訴記者,普通的鳥籠一天可以做十幾個,價格幾十元,而精緻的鳥籠可能耗費數天,價格通常上百、上千。吳金昌做過的最貴的一個鳥籠價值上萬,選材考究,工藝精細,上面還雕刻著八仙過海的圖案。製作這個籠子,他前前後後用了幾個月的時間。

  周日過了農忙時節,村民家門前曬著收穫的玉米,也曬著用來做籠的竹子,二者構成大歐村的獨特景觀。66歲的吳洪壽坐在自家門前,戴著老花鏡,正在加工鳥籠的底圈,他眼前的底圈擺成一堆,和旁邊的玉米一起曬著太陽。吳洪壽說,他從十幾歲開始做鳥籠,現在年紀大了,不如以前做得快,像這樣的底圈,他一天可以做100多個。如果做一個完整的鳥籠,差不多要花費半天時間。因為不高產,吳洪壽不接大訂單。「曬著苞米做著籠,錢賺得不多,但也不錯了。」正如吳洪壽所說,種田、做籠兩不誤,是大歐村多數村民的生活方式,也是他們的家庭經濟形態。

  試水電商訂單越來越多

  雖然大歐村的鳥籠經濟已有幾百年歷史,但大歐鳥籠真正作為商業品牌而名聲大噪,卻是近幾年的事。2009年,大歐鳥籠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珍貴的傳統手工藝,成為一個文化符號。同時,隨著網際網路的全方位滲透,大歐鳥籠也自然而然地開始觸網。「有些買家看到我在微信群、朋友圈、QQ群或者論壇上發的圖片,就會聯繫我,想從我這裡購買鳥籠,還有國外客戶在網上看到信息,用翻譯軟體和我聯繫。」吳金昌說,他的網絡訂單量越來越大,以致於他都不敢輕易再在網上發圖片,怕訂單太多做不過來。現在,想批量購買吳金昌的鳥籠,至少要提前兩三個月。

  客戶從大歐村訂走的鳥籠,除了進入實體店經營,還有一部分流入了電商平臺,尤其是淘寶店。「這些淘寶店分布在全國各地,可能很多貨都是從大歐村拿的。」吳金昌說,大歐的鳥籠製作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有人專門負責徵集村民的需求到外地採購竹子;有人負責鳥籠雕花或製作籠子掛鈎;還有人負責去外地批量採購鳥籠配件;最後對外批發。

  很多村民有自己的工作室或實體店,類似於「前店後廠」模式,自產自營。2012年前後,這種模式延伸到電商平臺,一些淘寶店在村裡相繼誕生,店主大多是年輕人。其實,製作鳥籠的手藝在大歐村的年輕一代當中已經不像老一輩那麼普及了,30歲以下的年輕人專心做鳥籠的不多,但是他們以另一種方式參與了大歐鳥籠的傳承。吳夏瓊是大歐村試水電商的領路人之一。2012年,還在上大學的她看到同學開淘寶店賣零食,生意還不錯,受到了啟發。「我們村裡生產鳥籠,這麼大的生產基地,為什麼不能拿到淘寶上去賣呢?」

  據吳夏瓊介紹,目前大歐村裡開淘寶店的已經有50多戶。在淘寶首頁搜索關於鳥籠的店鋪,第一頁上顯示的店鋪大多都是大歐村的,「大歐鳥籠」已經成為淘寶平臺上的一個著名品牌。因此,大歐村在2015年和2016年連續兩年入選「中國淘寶村」。吳夏瓊說,做鳥籠的手藝人和賣鳥籠的淘寶店主互為補充,聯手打通了大歐村的電商之路。

  ■出路 借勢網際網路讓「非遺」紅起來

  作為家家戶戶的祖傳手藝,鳥籠也是大歐村民共同的記憶和鄉愁。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大歐村修建了非遺博物館,裡面陳列著村民保存的一些老物件和他們製作的精緻鳥籠,成為村民們存放鄉愁的一個窗口。而網際網路和電商則是另一個窗口,將大歐技藝展示給更多人,並注入新的活力。

  53歲的李清香是大歐村淘寶店主中年紀較大的一位。對李清香來說,網際網路是新興事物,她需要一個學習和適應的過程,即墨移風店鎮的電商服務中心則是她學習的平臺。近年來,電商之風在農村地區勢頭正盛,投身其中的村民越來越多。移風店鎮電商服務中心的成立,就是對村民進行網絡使用、網店經營等方面的培訓,並提供物流服務,電商店主集中在此發貨,將享受到各家快遞公司的低價優惠。

  「一開始打字都不太熟練,現在拍照上傳、客服、處理訂單都能自己做了。」李清香說,她用了幾個月的時間才把淘寶店的各項工作做熟練。不同於吳夏瓊的經營方式,李清香的丈夫是從年輕時就開始做鳥籠的手藝人,他們有個專門做籠的工作室,還有個專門賣籠的實體店,因此,李清香淘寶店裡賣的都是自家鳥籠。「淘寶店每天能接十幾單吧,只是補充,不完全依靠它,但是多了一個銷售渠道,賣出去的肯定比以前多了。」李清香說。

  與食品、服裝等產品不同,鳥籠面向的不是普遍消費者,而是特定人群。「一般養鳥的才會買鳥籠。普通鳥籠當地市場都有賣的,到網上買的很多都是高級玩家,要買精緻的。」吳夏瓊告訴記者,有些買家會根據鳥的習性和需要,明確告訴她鳥籠要多高、每兩根籠條之間空隙多大等。買家提出一些特殊需求,或者直接發來一張圖紙,吳夏瓊便找村裡人照著去做。慢慢的,「私人訂製」成了她一個重要的經營內容。

  近年來養鳥之風已經大不如前,對電商概念模糊的吳洪壽明顯感覺到,來找他買籠的人沒有以前多了。然而,「非遺」的名聲與電商的傳播相互借勢,大歐鳥籠被網際網路盤活,在網絡上很紅火。據吳夏瓊介紹,目前大歐村所有淘寶店的年營業額在1000萬元至2000萬元之間。「電商開拓了新的銷售渠道,也提升了大歐鳥籠的知名度。」吳夏瓊的客戶範圍在持續擴大,有時會收到來自印尼、日韓等地的海外訂單。這讓大歐村民對大歐鳥籠的未來頗具信心。

  延伸

  青島4個淘寶村年銷售額均過千萬

  近日,在第四屆中國淘寶村高峰論壇上,阿里研究院和阿里新鄉村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6)》,即墨市移風店鎮大歐村和七級東南村繼去年獲評後,再次入選「中國淘寶村」,即墨市成為青島市獲選「淘寶村」最多的縣市。青島市此次共有4個村入選,另外兩個「淘寶村」分別是膠州市的花園村、平度市的灰埠村。

  ■即墨大歐村

  每年鳥籠銷售額2000萬元

  移風店鎮大歐村主要製作經營鳥籠。「大歐鳥籠」製作工藝已經傳承了500多年,2009年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全村460多戶村民中,從事鳥籠製作的有320多戶,每套鳥籠價格在數十元到上萬元不等。2012年前後,大歐村民開始嘗試網銷鳥籠,目前村裡已經開了50多家淘寶店,每年銷售額達到近2000萬元。

  ■即墨東南村

  每年賣暖寶寶五千萬片

  東南村位於移風店鎮,近幾年以生產銷售暖寶寶聞名。從2014年開始,就有村民做起了網上銷售。2015年,一家生產銷售暖寶寶的電商入駐東南村,在政府和企業引領下,很多村民都開起了網店。東南村有300戶居民,網店30餘家,每年從這裡銷售出去的暖寶寶達5000多萬片。據了解,東南村運營最好的網店,僅去年銷售額就達到了1900多萬元。據移風店電商辦統計,今年東南村暖寶寶網上營業額將突破6000萬元。

  ■平度灰埠村

  全村開設網店109家

  平度市新河鎮灰埠村有種植蔬果的傳統,幾年前,有村民嘗試網上銷售,但因為不成規模,物流等基礎設施也不到位,效益不是太好。隨著農村物流日益便利,灰埠村的村民陸續開始網銷各種新鮮蔬菜和瓜果等產品,由於價格便宜又新鮮,生意慢慢紅火起來。目前全村已經開設網店109家,年銷售額達1400多萬元,起初以銷售本地產的生鮮食品、蔬菜為主,後來又延伸到了童裝等產業。

  ■膠州花園村

  去年有1.5億元訂單

  膠州市三裡河街道花園村沒有特色產品,它能成為2016年度青島四個「淘寶村」之一,緣起於一家叫「鴻海雲蛛」的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成立於2011年,是為小型網店服務的第三方公司,如今「鴻海雲蛛」已經成為了膠州市200餘家淘寶店主的「盟主」,膠州市所有的特色產品幾乎都在這裡直接或間接銷售。2015年,花園村飛出了1.5億元的淘寶訂單,成為了一個另類的「服務型」淘寶村。

  連結

  全市農村電商平臺多達550家

  據了解,由於看好農村電商這片「藍海」,近年來阿里巴巴與京東等紛紛布局農村電商。與之相對應,青島正在全面推進農村電商「515+X」工程,確定了重點發展鎮村,即以平度市、膠州市、萊西市、即墨市及黃島區5個市(區)和城陽區、嶗山區、李滄區城鄉結合部等多個街辦社區為重點,創建100個重點電商鎮和500個重點電商村。

  日前,市人大常委會審議了本市發展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情況報告。據報告顯示,隨著淘寶、京東等大型電商企業引進農村,全市農村電商平臺多達550家,村級益農信息服務社516家,營業額超過千萬元的農村電商企業28家,年交易額超過50億元,帶動農民就業4.6萬人。

  背景

  全國淘寶村已經突破1000個

  據了解,截至今年8月,全國淘寶村首次突破1000個,由去年的780個增加到1311個。根據阿里研究院的定義,「淘寶村」是指大量網商聚集在某個村落,以淘寶為主要交易平臺,以淘寶電商生態系統為依託,形成規模和協同效應的網絡商業群聚現象。淘寶村有三個認定標準:經營場所在農村地區,以行政村為單元;電子商務年銷售額達到1000萬元以上;本村活躍網店數量達到100家以上,或活躍網店數量達到當地家庭戶數的10%以上。如果一個鎮、鄉或街道符合淘寶村標準的行政村大於或等於3個,即為「淘寶鎮」。

相關焦點

  • 青島這個村莊做了500年鳥籠 年產鳥籠50萬個
    這裡的村民世世代代做鳥籠,至今做鳥籠的傳統已經延續500多年。如今,全村460多戶村民中,仍有300多戶從事鳥籠製作。近年來,電子商務蓬勃發展,作為北方地區最大的鳥籠生產基地,大歐村的鳥籠生意也借著電商的東風越做越大,產品銷往全國各地,以及美國、法國、新加坡、中亞等海外地區,每年能為村裡帶來2000多萬元的營業額。「張院的簸箕,毛子埠的升,大歐的鳥籠進了京。」
  • 郫縣「鳥籠之鄉」最貴鳥籠賣3萬 算面積超北京房價
    刀具與竹子的摩擦聲顯得格外刺耳,在鳥籠匠人朱誠手中,隨著銼刀飛揚,一條發黃的竹片,很快被颳得鋥亮。朱誠對著竹片重重地哈了口氣,用手撫摸一遍,滿意地將它輕輕放下。起身,端起茶杯,這時,他一改嚴肅的表情,笑意在嘴角蕩漾開來。這個鳥籠是春節前下的訂單,6000元。
  • 即墨小村做500年鳥籠 年賺千萬元(圖)
    當走進小村莊,家家戶戶門前都堆放著大量的竹子,而每戶人家的小院裡都有正在製作鳥籠子的藝人。有年輕人,也有老年人;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全村滿眼都是製作鳥籠的人。而這個村,就是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鳥籠村」??即墨七級鎮大歐村。近日,記者來到大歐村走街串戶,探訪了解鳥籠村的前世今生。
  • 畫法幾何開創智能魚缸先河,產品遠銷海內外
    從目前來看,魚缸大致可分為傳統魚缸和智能魚缸這兩大類。傳統魚缸的功能較為單一,換水流程繁瑣,魚兒餵養全憑經驗,體驗並不佳。而智能魚缸的功能相對齊全,且可實現遠程餵食、換水流程化繁為簡,因此這類魚缸更受養魚愛好者的追捧。在這一方面,畫法幾何開創智能魚缸先河,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關注。
  • 匠心貴州之鳥籠:千竹萬絲見奇巧
    在四百年的歷史長河裡,卡拉鳥籠不斷演化,如今已是造型各異、做工精巧的工藝品。卡拉鳥籠的手藝,也一直代代傳承著。爺爺和父親都會做鳥籠,王玉和很小的時候,就利用課餘時間給他們當幫工——破竹、拉絲、打孔。而後他又拜師村裡手藝最好的老匠人楊通元,直到學成出師。如今,這個鳥籠製作技藝傳承人,已鮮有精力製作鳥籠了,他連任二十一年村支書,一步步將鳥籠 " 蛋糕 " 從小做到大。
  • 粵北'鳥籠村'年產鳥籠十幾萬個 年入千萬(組圖)
    集市約一二百人的規模,有賣成品鳥籠的,有賣鳥籠材料半成品的,分門別類,熱鬧而秩序井然。  田心圍村從上世紀60年代起開始製作鳥籠,幾十年來逐漸形成了一套傳統製作工藝  當地幹部告訴記者,這個獨特的鳥籠集市中,尤以清新縣沙河鎮建中村委會田心圍村出產的最為有名,是遠近聞名的「鳥籠村」,其產品遠銷到東南亞等地區,村民們都以掌握了一套嫻熟的制籠手藝而自豪。
  • 大樹被颳倒,圍擋被刮壞!石家莊今天的風太大了
    在石家莊市,因大風造成多棵大樹被颳倒,多個區域的廣告牌、道路圍擋以及路邊的共享單車被吹倒或損壞。中山路沿線非機動車道上多輛共享單車被吹倒。長城新媒體記者 張晨光 攝石家莊和平路棉一橋由北向南方向,有大樹被風颳倒。圖源自河北交通廣播18日下午,在石家莊和平路棉一橋由北向南方向,有大樹被風颳倒,截至晚上八點,園林部門正在現場清理,交警也在現場指揮疏導交通。
  • 精品鳥籠身價不菲
    在不久前舉行的一次拍賣會上,有一隻唐雲自用竹鳥籠,估價2萬元至3萬元,成交價為20.7萬元。與一般鳥籠相比,這隻鳥籠最大的特點就是其上有唐雲在籠邊繪的桃花圖、遊魚圖,江寒汀在籠頂繪的石榴圖,蘇淵雷在籠邊書寫的行書。拍賣市場上,鳥籠的最高價已突破千萬元。
  • 威縣後尹村:電商銷售助力毛氈產業
    威縣後尹村:電商銷售助力毛氈產業 2021-01-01 22: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手工製作 古城鳥籠一個值10萬
    幾千上萬元的「素鳥籠」,喊價10萬元的雕花鳥籠……昨日上午,第四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郫縣分會場,古城鎮第二屆鳥籠製作技藝賽暨古城三編展示活動隆重舉行,古城鎮鳥籠製作能手們帶來的精緻的手工鳥籠賺足了眼球。  「看,這個鳥籠,象牙為柱!」「咦,這個鳥籠還雕刻著人物和風景畫呢。」
  • 說一說鳥籠的風格流派
    中國製作鳥籠的地方很多,河北的涿州、山東的大歐,貴州的卡拉等等,都以製作鳥籠聞名,鳥籠的形制風格各異,百花齊放各擅勝場。作為一個北方人,對北籠(京籠)了解多些,對其它地方的鳥籠略有所知,簡單地說說鳥籠的風格流派。 從地域上可以簡單地將鳥籠製作分為北籠和南籠。
  • 高清高透耐刮 麥多多鋼化玻璃貼膜評測
    iPhone 5s生產成本為199美元,iPhone上最昂貴的零件是顯示屏,成本為41美元,而如果iPhone 5s刮花了或者摔碎了需要換屏幕時,價格大約要一千元左右。只要在用手機,手機屏幕就一定會磨損或者被沙子刮花,手機貼膜是最為簡單也是最為經濟保護手機屏幕的辦法。
  • 歐風古韻 | 憶到蕭疏草漫碑,凝情淚眼任風吹. 總646期 詩人匈牙利梵天, 荷蘭胡向前, 匈牙利廣寒
    座右銘:生有涯而書無涯,以有涯之生求無涯之書,終生不悔!誦讀觀:你若寫進我心裡,我願讀給世界聽。風燈冷照無眠夜,不解南音為甚悲。 【七絕】嘆流光(接龍華山老師) 憶到蕭疏草漫碑,凝情淚眼任風吹。薔薇舊約難為續,逝去時光不可追。
  • 食用油降價風颳到濟南 魯花、龍大暫未跟進
    日前,國內兩大食用油生產商福臨門、金龍魚宣布,將對大豆油、調和油等大眾油品下調,降幅可達16%,這也是多年來食用油首次大幅度降價。記者昨日調查發現,食用油「降價風」已經刮到濟南,部分超市大豆油、調和油的價格已經開始調整。但是花生油的價格暫時變動不大,而我省魯花、龍大兩企業均表示,暫不跟進。
  • 新疆鄯善縣邀海內外客商開啟鮮食葡萄甜蜜之旅
    30日,當地政府邀請海內外客商,走進田間地頭親身體驗採摘葡萄的喜悅。2019年鄯善縣鮮食葡萄銷售暨葡萄產品推介會吸引來自吉林、香港等地客商,走進葡萄地品嘗香甜葡萄,感受到當地的「熱情」,當地山南最高溫度達46攝氏度。鄯善縣種植葡萄進入採摘季,農民開始進入一年最忙碌的時候。
  • 蘇陝協作結碩果 佛坪山茱萸遠銷韓國
    工人們正在流水線旁加緊生產發往韓國的山茱萸 發車儀式上,天津儒意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李鵬為加工廠交付了32萬元的貨款,並送上了「規範生產品質高 茱萸之鄉美名揚
  • 手拎16萬鳥籠包走紅毯,卻被髮型搶風頭?辛芷蕾是真的離不開劉海
    日前,elle風尚大典上星光熠熠,這場久違的大型時尚比美紅毯,讓女明星們像迎來了年終大考,她們的身材管理臉部狀態時尚品味,從頭到腳接受大家的注目禮。有人做公主,有人秀時尚品位,有的則是選擇為合作品牌帶貨,比如辛芷蕾,在大家啊都在打「裙擺戰」的時候,她穿了一套香奈兒的開叉抹胸裙,手拎鳥籠包,優雅亮相。
  • 風先生 - 風先生-浙江電商網-浙江在線
    風先生 編輯:宋麗娜 來源:浙江電商網 2015年01月23日 10:19:53
  • 歐風FINE7 Genius對比圖賞
    歐風FINE7 Genius對比圖賞 ( 1 / 5 )
  • 精品鳥籠身價不菲 拍賣市場最高價已突破千萬元
    鳥籠具有實用和觀賞兩種功能,提籠架鳥是清代皇室貴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養鳥、玩籠、藏籠也成為今人的時尚。在不久前舉行的一次拍賣會上,有一隻唐雲自用竹鳥籠,估價2萬元至3萬元,成交價為20.7萬元。與一般鳥籠相比,這隻鳥籠最大的特點就是其上有唐雲在籠邊繪的桃花圖、遊魚圖,江寒汀在籠頂繪的石榴圖,蘇淵雷在籠邊書寫的行書。  拍賣市場上,鳥籠的最高價已突破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