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患腦血栓生活不能自理老伴不離不棄自製訓練器械幫她康復

2021-01-09 黃河灣

辛大娘今年61歲了,是山西省永濟市孟家橋村人,去年臘月二十八突發腦血栓,送去醫院時人事不省,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大娘雖然神治清醒了,但是依然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這可急壞了老伴孟大爺,面對重病的妻子,孟大爺安慰辛大娘說:「只要我們按照醫生的叮囑,按時吃藥,健康飲食,堅持鍛鍊,一定會好起來的。」

出院後,為了幫大娘治病,讓大娘重新站起來,大爺聽說扎針能夠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有很好的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和其他後遺症的作用。於是大爺堅持每天帶大娘到鎮上的醫院扎針治療。進過三個星期的針灸治療,功夫不負有心人,大娘終於能站起來了。圖為,辛大娘在老伴的攙扶下鍛鍊行走。

大娘雖然站起來了,但是左半身還是沒有力氣,說話也還比較含糊,日常生活還不能自理,大爺又在想了:「怎樣才能讓老伴能夠走路呢?該做一些什麼樣的鍛鍊呢?」他向醫生諮詢得知,待瘓者病情穩定肢體肌力有所恢復時,就可以指導她進行主動運動,並進一步訓練手的精細動作。他想起來醫院的拉力器,因為自己是農村人,家裡農用車上的鐵環和拉力器的手柄一模一樣,於是他就從農車上拆下來,用繩子系住兩頭,在自家大門上安裝一個滑輪把繩子掛上去,拉力器就做成了。

辛大娘的左手使不上勁,抓不住拉力器,孟大爺就想了個法子,用布條將大娘的左手和拉力器的手柄纏住固定在一起,這樣左手不會滑落。

剛開始辛大娘不適應,孟大爺就這樣抓著大娘的手一上一下的來回往復的鍛鍊著。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性訓練,辛大娘慢慢的可以自己練習了。

看著辛大娘慢慢的恢復,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一旁照看的孟大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手的問題解決了,那麼走路呢?辛大娘自己能夠站起來,但是她害怕摔倒,不敢往前走。大爺想起了幼兒的學步車,於是他仿造學步車的樣子,用木條自己做了一個。

簡易的學步車是孟大爺用木條自己製作的,前面安裝了兩個輪子,為了怕學步車太快,老伴控制不住,孟大爺就在學步車後面訂了兩塊橡膠皮增加摩擦力,這樣車車不會跑的太快,老伴就好控制了。

剛開始辛大娘怕摔不敢走,在老伴的鼓勵和幫助下,慢慢的開始推著學步車練習行走。

每天辛大娘扶著學步車在巷子裡來回的走,老伴在一旁攙扶招呼著,走累了,坐著歇歇,然後再走,每天早晚各一次就這麼的鍛鍊著。

為了鼓勵老伴和逗老伴開心,孟大爺開玩笑的說「今天老婆走的格外帶勁,因為今天穿的是女子剛給買的新鞋。」

村子裡每天都能夠看到孟大爺扶著辛大娘要麼練拉力器,要麼推著學步車練習走路,堅持不懈的鍛鍊著。在孟大爺的悉心照顧下,大娘目前恢復的很好。祝大娘在不久的日子裡身體能夠完全康復,幸福快樂的生活!

相關焦點

  • 農村大叔精心照料癱瘓老伴8年,一條繩帶緊連倆人手足,啥情況
    幾天前,攝影師在中條山區農村採風,在巷道裡遇到一對正在做康復訓練的老夫妻,大叔扶著大娘,一條繩子拉著大媽的腳,看上去非常的吃力,可是配合的還是相當的默契。大叔姓史,75歲,大媽姓姚,73歲,史大叔叔介紹說老伴8年前患上腦血栓,不幸落下了半面不遂的後遺症,生活不能自理,每天都要出來做做康復訓練,希望她早日康復。
  • 老伴因中風生活無法自理,古稀老人每日悉心照料
    劉思勤今年74歲了,和他的名字一樣,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一刻也閒不下來。他想出去找點事情幹,但因為年紀大了,沒有人願意給他提供活幹。妻子齊桂英沒有中風之前,是一名環衛清潔員,每個月還能賺點錢。 劉思勤每個月可以領取2000元左右的退休金,這也是這個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他家困難的原因是兩位老人年紀大了,身體病痛很多。
  • 女星曾患腦血栓哭訴活不過10年!小4歲丈夫不離不棄,現收穫幸福
    4月27號,據臺媒報導,現年44歲的臺灣女星季芹在採訪中談到了自己曾因腦血栓而身體機能大受影響,一度認為自己活不過10年的經歷。雖時光荏苒,但當時的驚險仍可從她的口中略窺一二。年紀稍大一點的人可能對季芹的名字和面孔並不陌生,作為臺灣資歷比較深的演員,她演過許多知名電視劇,包括《一代皇后大玉兒》、《包青天》、《深閨夢裡情》、《施公奇案》等劇,還曾在《凡人楊大頭》中和吳京是熒幕情侶,在《老房有喜》中飾演男主的未婚妻。事業上一片紅火,生活中季芹曾因椎動脈破裂出現腦血栓的狀況,險些中風,健康狀況大受影響,一度情緒低落。
  • 三年如一日古稀老人照顧癱瘓妻子不離不棄
    羅天興是九裡崗村的老黨員、老支書,他照顧癱瘓的妻子阮洪芳近十年,用行動詮釋了什麼才是婚姻的真諦- -相濡以沫, 不離不棄。羅天興今年73歲,妻子阮洪芳70歲,兩人結婚52年從青年到暮年,相互扶持,恩愛有加。
  • 中風偏癱老人康復訓練「五步走」
    步行是中風偏癱老人獨立生活的關鍵,步行康復訓練是老年人第二次「學習」走路。當然,並不是每一個中風偏癱老人都能進行步行康復訓練,這取決於老人病情的輕重、年齡、心肺功能、肌張力、併發症等。  偏癱老人步行康復訓練,主要分為坐起訓練、站立前準備訓練、站立訓練、步行訓練、上下臺階訓練五個階段進行。
  • 22個月大腦癱兒被棄福利院 在治療可做康復訓練
    22個月大腦癱兒被棄 無奈?  「哇哇……」1月27日凌晨4點多,在漳州市福利院門口,突然傳出一陣又一陣幼兒的哭聲。正在附近作業的一名環衛工循聲找去,竟發現一名約2歲的幼兒被遺棄在此,趕忙向當地派出所報警。
  • 表兄妹結婚,8個子女三個是「猴娃」,94歲仍不離不棄
    也只有父母才會始終如一地對子女不離不棄。今天我們要講述的就是一個關於母愛的故事。近親結婚,生下「猴娃」她叫陳秀英,被人稱作是「最慈愛的媽媽」。現年94歲的她用母愛創造了一個奇蹟,她撫養了三個在腦力方面有嚴重缺陷的兒女,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不離不棄的照顧著他們,用自己那並不寬厚的身軀為這三個子女撐起了一片天地。
  • ...呂翠虹一人扛起照顧三位老人的重擔,家婆誇她:「我家媳婦比我...
    多年來照顧三位老人呂翠虹的叔公(丈夫的叔叔)是聾啞人,無兒無女。2014年,叔公因車禍住院,呂翠虹忙前忙後照顧。出院後,呂翠虹一邊做村委會工作,一邊下班後回家照顧叔公,給他送藥送飯、幫助他做康復訓練。眼看著叔公身體恢復良好,呂翠虹心中充滿喜悅。2015年,她的母親因在家務農摔倒昏迷不醒,送到醫院後檢查出腦血栓中風導致半邊癱瘓,完全喪失自理能力。
  • 報告顯示超10%老年人基本生活無法自理依賴全方位照料
    我一晚上要醒好幾次去看老人睡得好不好,這兩年都有點神經衰弱了,我自己苦點累點都不覺得有什麼,關鍵是很對不起孩子。」每次說到孩子,徐玲都忍不住要掉眼淚。《法治日報》記者了解到,很多家庭有這樣的感受,家裡一旦出現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人手立刻變得緊缺、經濟壓力增大、工作受到影響,雖然盡全力照顧,但由於不專業,老人生活質量不高。
  • 南皮縣試點康復器材進家庭 有效助力康復訓練由機構向外延伸
    更為難得的是,王其增訓練用的是專業的康復器材——肋木架。記者早有耳聞,各地在紛紛試點康復器材進家庭,但大都限於一些肩肘關節康復訓練器、上肢多功能康復訓練器等康復器材,肋木架這種相對大型的器材登門入室確是首次看到。更何況,作為一個剛剛實現脫貧的殘疾人,這筆費用著實不小。「我可沒有錢裝這些,這是政府和企業幫我免費裝的。」
  • 懂事的農村土狗幫菜農拉車三年,不離不棄盡心盡力,路人無不感動
    懂事的農村土狗幫菜農拉車三年,不離不棄盡心盡力,路人無不感動,為什麼自己沒養到這麼懂事聰明的好狗狗呢?這是一隻非常普通的土狗,它和主人生活在農村,主人經常把自家的蔬菜運到縣城去賣,這一來回就比較辛苦,都是山路,崎嶇不平,主人年紀大了,每次走上坡路都非常辛苦,而此時身邊的狗狗就是他最得力的幫手。
  • 鄰居爺爺奶奶不離不棄,愛的堅持,被感動的一塌糊塗
    她不允許鄰居的車停在他們鍛鍊的路旁,說妨礙他們推輪椅。給我的印象不好。老頭得得腦血栓後遺症,行動不方便,也不能說話。老太太就在他們房子外牆釘了一根2米左右的管子,當老頭鍛鍊時扶手。沒想到,老太太每天扶著老頭鍛鍊,早上上班,下午下班必看到,他們鍛鍊的身影。除了颳風下雨,每天堅持。老頭的身體恢復的越來越好,起碼沒有進一步惡化。
  • 老伴癱瘓在輪椅,老頭子不離不棄,相守一生的愛情
    但是,我被震驚的是一對老人。情況是這樣的,老爺爺推著自行車,其實表面是自行車——自行車的後輪邊用鋼筋紮起來的一個如輪椅的座位,這樣成了一個三輪車了(我驚訝於老爺爺的細心)。老奶奶是嚴重的病了,不能說話——只能哼哼嗚嗚了,不能動彈,坐在椅子上還用繩子扎進她的腰。那一刻,我受到的心靈的震顫不亞於來自汶川的那一陣。
  • 烏海市戒毒所康復訓練中心開展器械訓練
    近日,烏海市戒毒所康復訓練中心集中開展康復訓練日活動,組織戒毒人員觀看康復訓練精品課程《人體運動系統的構成與機能》,通過觀看學習,戒毒人員初步掌握了運動系統是由骨、關節和骨骼肌三種器官組成,了解了各個系統在運動中的作用,運動系統如何在運動中支持和保護肌肉和器官,為器械訓練實操提供了理論支撐。
  • 韓劇高口碑電影《我愛你》,四位老人用一生時間,詮釋什麼是愛!
    白頭到老金萬石的朋友張君奉,是停車場的一位管理員,他的妻子得了老年痴呆,張君奉一直不離不棄照顧著,直到有一天,老伴患上絕症,他不願相信,也不敢想像失去老伴後的日子該怎麼過。最後,張君奉跟老伴手拉著手,躺在密封的房間裡,離開了這個世界。兩位老人用他們一生,詮釋婚姻最幸福的模樣,對兩個相愛的人來說,一輩子太短暫,死亡,只是一場身體告別,他們的愛情,從沒消失過。
  • 殘疾老人照料孤兒12年 如今患上癌症無錢手術
    據大江晚報報導, 一位殘疾老人收養孤兒12年,不幸自己患上了癌症,重病之下他還擔心兩個孩子的學費交不上。9月2日,在蕪湖打工多年的範明龍來到報社,講述了發生在他舅舅身上的感人故事,「蕪湖好人多,希望有人能幫幫我的親舅舅」。
  • 申城阿婆患上阿爾茨海默症 紀錄片講述這對耄耋老人的相伴
    原標題:上海溫度·美麗心靈①|阿婆患上阿爾茨海默症,她用紀錄片講述這對耄耋老人的相伴  編者按  一對生活在上海的耄耋老人,阿婆不幸患上阿爾茨海默症,老伴不離不棄,精心照顧,他們相愛相守的故事被拍成紀錄片,導演呼喚更多的人關注老人的愛與尊嚴。
  • 偏癱患者腿部力量康復訓練
    偏癱患者的肢體障礙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每一個偏癱患者,患者的肢體能力差,就會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生活無法自理,這樣的惡性影響,更不利於患者的康復。下面就給大家來講解一下,偏癱患者下肢腿部力量的康復訓練,趕緊學起來吧!
  • 不離不棄 用愛守護一個家_2018年度感動人感動事_2018福州好人大家...
    鄭錦嬌推著丈夫陳錦秀做康復訓練。  福州日報記者 餘少林 文/攝  丈夫是一位民警,因突發心梗,成為植物人。為讓丈夫甦醒,妻子鄭錦嬌不離不棄守護在丈夫身旁,7年如一日。她向醫生學習按摩,幫丈夫按摩,舒展筋骨;她背著比自己重許多的丈夫,給丈夫洗澡,教丈夫寫字;她每晚睡不「踏實」,每隔兩三小時便自然醒來,只為給丈夫翻身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