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裝在心中」——記望城區高塘嶺街道雷鋒路社區黨總支書記劉愛

2021-01-08 望城融媒

近年來,為了打贏一場場「涉深水區、啃硬骨頭」的硬仗,努力建設美麗強盛幸福的名望之城,望城區廣大黨員幹部把職責扛在肩上,把任務抓在手上,敢於擔當負責、勇於攻堅克難、善於改革創新、樂於吃苦奉獻,不獲全勝決不收兵,湧現出了一批政治堅定、對黨忠誠,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善於作為、實績突出,務實廉潔、作風過硬的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先進典型。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望城發布開闢「雷鋒家鄉追夢人」專欄,深入報導望城奮戰在攻堅克難第一線的黨員幹部風採,樹立體現講擔當、重擔當的鮮明導向,激勵「雷鋒家鄉」廣大幹部群眾在見賢思齊中奮力擔當作為,為推進望城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紮根基層22年,長沙市望城區高塘嶺街道雷鋒路社區黨總支書記劉愛始終牢記自己的職責和使命,以造福社區居民為己任,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通過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大力推動提質提檔、城市管理、社區治理等各項工作,贏得居民群眾交口稱讚。

「居民群眾的呼聲是壓力也是動力,居民群眾的願望是信任也是責任,居民群眾的訴求回應需要愛心更需要恆心。」談及當好一名基層幹部的訣竅,劉愛的唯一答案便是:「把百姓的幸福裝在心中。」

老舊小區的完美蝶變

▲劉愛與區棚改辦及施工方負責人一起現場商討社區提質提檔事宜

走進高塘嶺街道雷鋒路社區,只見清新的花壇與古樸的亭臺相映成趣,雷鋒屋裡展示著雷鋒照片,白牆上圖文並茂的彩繪雷鋒故事吸引人們駐足觀看,可謂「開門見綠、推窗見景、百米見園、隨處見雷鋒」。

「我們社區本是望城典型的老舊小區,提質改造迫在眉睫。」劉愛回憶,雷鋒路社區的中南路片區是望城區機關單位老宿舍集中地,有區民政局、區公安局、區農林局等11個單位的宿舍。以前,該片區被圍牆分隔成15個院落;院子內,一排排違章雜屋、車庫佔去了不少綠化面積,小車亂停亂放現象也較為嚴重。

劉愛上下協調,爭取區委、區政府支持,雷鋒路社區2016、2017、2018連續三年被納入提質提檔社區。然而提質改造一開始 並不被居民理解支持,甚至有居民拍著桌子說這是搞形象工程。

對此,劉愛精心挑選有聲望、有能力、有熱情的老黨員,請他們發揮餘熱,來當社區工作的「領頭羊」。72歲的樓棟長蘇中元,挨家挨戶敲門,與群眾拉家常、講道理,勸他們共建美麗家園;86歲的原望城縣委副書記馮正其,提出將雷鋒文化底蘊融入小區規劃設計,雷鋒的「螺絲釘精神」等8個故事躍然牆上……

在老黨員的帶領下,社區居民紛紛支持配合小區提質改造,短短兩個月時間,完成1200多米圍牆、229間雜屋、11間單獨車庫、8間倉庫、3間沿街門面的拆除工作,同時實施路面硬化、立面美化、路燈亮化、花木綠化等配套建設,曾經的老舊片區完美蝶變,成為了宜居宜業、環境優美的「雷鋒小區」。

「雷鋒」活躍在大街小巷

▲劉愛向高塘嶺街道各村社區組織委員介紹黨建工作經驗

「雷鋒從這裡走出,我們要做雷鋒精神的傳承人!」抱著這樣的理念,劉愛堅持以黨建為引領,通過傳承和弘揚雷鋒精神,大力推動社區各項工作開展。

長沙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一圈兩場三道」建設後,她充分整合社區資源,打造了馮正爹工作室、雷鋒驛站、雷鋒書屋、雷鋒文化園、雷鋒警務室、雷鋒養老中心、雷鋒衛生院、雷鋒體育中心、雷鋒580熱線、雷鋒超市「十個雷鋒」系列公共服務體系,集學習教育、休閒健身、幫扶救助、治安防範等全方位社區功能於一體,形成了社區「15分鐘生活圈」,社區居民只需步行15分鐘便能滿足醫療、養老、教育、文化健身等需求。

在此基礎上,她組建以黨員為主體的8支志願服務隊,常年開展各項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雷鋒百姓城管中隊下設環境衛生、文明勸導、宣傳3個工作組和11個會員小組,從最初的20人擴大到現在的3258人,囊括了社區60%以上的居民,每周五下午大家身著紅馬甲走上街頭,清掃街道、文明勸導;夕陽紅文藝隊下設腰鼓、太極拳、廣場舞等8支小分隊,文藝骨幹們自編自導自演「草根」節目,每年義務演出十多場文藝晚會,為社區居民帶去歡聲笑語……

如今,該社區通過「網際網路+」模式發展網上志願者註冊1028人,收集「在職黨員幫扶臺帳」、「580學雷鋒志願服務臺帳」等居民供需臺帳300多條,認領服務崗位18種,一批批學雷鋒志願者活躍在社區的大街小巷,社區真正成為「雷鋒精神源泉,文明幸福家園」。

為民奔走為民忙

▲劉愛為困難居民發放生活物資

劉愛始終以一顆赤誠之心來對待和回應社區居民的期盼和訴求。她堅持每天到轄區內走走串串,看看社區環境衛生,和居民聊天談心,了解社情民意,社區的一脈一絡她都瞭然於心,社區的一人一物她都傾注深情。

雷鋒路社區共有低保戶36戶,殘疾人59人,她每戶每人定期走訪,送去慰問金和生活物資,幫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為特困大學新生申請助學金、送上學習用品,助圓求學夢;摸清底子,建立完善的申請廉租房專門臺帳;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實現再就業率99.6%;做好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服務工作,實現參保率100%;高度關注社區社會治理服務,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禁毒宣傳和消防知識培訓以及現場演練活動,增強居民群眾的防範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安排平安志願者義務巡邏隊節假日和特護期在轄區內進行巡查,確保居民群眾安居樂業……

擔任社區書記的同時,劉愛也是望城區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擔任區人大代表期間,她以民生問題為自己履職的切入點,在前期充分了解調研的基礎上對群眾普遍關心的現實問題向大會提出了系列建議,比如將流動人口的醫療保險納入常住人口管理、建設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打開實驗小學的安全通道解決師生進出校門難的問題等,得到有關部門的重視和關注。

功夫不負苦心人。雷鋒路社區先後獲得全國「掃黃打非」進基層示範點、湖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湖南省文明社區、長沙市紅旗社區等榮譽稱號。劉愛也先後被評為全國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先進個人、湖南省社區建設先進工作者、長沙市文明市民標兵、長沙市紅十字工作先進個人、長沙市「掃黃打非」優秀個人、望城區優秀黨務工作者。

相關焦點

  • 望城區雷鋒路社區提質提檔 建特色「雷鋒小區」
    通過社區提質提檔,望城區高塘嶺街道雷鋒路社區這個曾經的破舊小區變身社區公園。長沙晚報記者 王志偉 攝 長沙晚報訊(記者 朱華 週遊)白牆上描繪了一個個精彩的雷鋒故事;雷鋒亭裡,居民在歇息聊天;原本分割成15個小院的老宿舍拆了圍牆,成了大花園……分類決策、居民參與、拆圍透綠,通過社區提質提檔,望城區高塘嶺街道雷鋒路社區這個曾經的破舊小區變身社區公園。
  • ...年度學雷鋒先進集體和個人優秀事跡展播——高塘嶺街道雷鋒路社區
    名片雷鋒路社區始終堅持把學雷鋒作為一種傳統來繼承,在挖掘雷鋒文化、創建幸福家園上精準發力,使小區「開門見綠、推窗見景、百米見園,隨處見雷鋒」。高塘嶺街道雷鋒路社區面積約4平方公裡,轄區內有居民3270戶、6979人,4個純居民小組,流動人口1015人。一直以來,雷鋒路社區堅持把學雷鋒活動常態化與建設文明和諧美麗幸福社區緊密結合,始終把學雷鋒作為一種傳統來繼承,擦亮了「雷鋒」這個金字招牌。
  • 「燕子」來了,春暖花開——記三裡灣街道紡織路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燕子
    2月5日,抱著病軀在戰「疫」一線連續工作12天的李燕子,終於做了回「聽話」書記,遵照醫生叮囑在家休息。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一如既往地緊鑼密鼓進行著,「她不在崗,感覺缺了主心骨」,社區同事想讓她回來「主政」,但更希望她養好身體更好地帶著大家工作。李燕子,現任埇橋區三裡灣街道紡織路社區黨總支書記。
  • 消防安全培訓進社區 望城消防部門在雷鋒路社區舉辦消防安全培訓
    昨日,望城區公安消防大隊官兵走進雷鋒路社區,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消防安全培訓。   在雷鋒路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前坪,參訓人員拿起滅火器「一搖二拉三提四壓」,教大家用滅火器撲滅初起火災。參訓人員有序參與了火災逃生疏散演習,短短3分鐘,大家穿過煙幕,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低頭彎腰跑出樓道,成功完成疏散轉移。
  • 望城區中南社區:「三個平臺」創建民族團結一家親
    華聲在線12月26日訊(通訊員 周莎)為讓各族群眾在第二故鄉落地紮根,長沙市望城區高塘嶺街道中南社區緊緊圍繞街道「1+4+N」書記工程全面發力,堅持黨建引領,積極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為社區居民提供優質、便捷、周到的服務,著重打造「三個平臺」,不斷推動轄區民族團結工作水平邁上新臺階。
  • 「三不怕書記」讓窮村大變樣 記馬陸鎮北管村黨總支書記沈彪
    北管村黨總支書記沈彪資料照片  今年58歲的沈彪,在北管村黨總支書記這個位子上已經幹了30年,一手將這個曾經窮得叮噹響的村子逐漸變成了如今全區有名的富裕村,各項管理也井井有條。「秘訣」在哪?沈彪給自己和村幹部定下了「三不怕原則」:事情不怕難,就怕自己感到煩;事情不怕雜,就怕每天不去抓;事情不怕多,就怕自己常常躲。
  • ...2018年度學雷鋒先進集體和個人優秀事跡展播——望城公益救援協會
    人物名片望城區雷鋒百姓城管志願者協會成立於2012年8月,目前已成立分會32個,中隊429個,建立志願小組4000餘個,發展志願者30多萬人,全方位搭建群眾志願參與城市管理的平臺。協會自成立以來,結合垃圾分類、環境衛生、文明交通、移風易俗等主題,到基層開展授課3000多場次。
  • 雷鋒大劇院前坪濃煙滾滾?放心,是消防演習
    雷鋒大劇院這裡好大的煙!」昨天,一場實戰性的消防滅火演練在望城區雷鋒大劇院東門前坪舉行。望城區住保中心、消防大隊及物業企業負責人、消防安全管理專乾等216人參加。目前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天氣逐漸變得乾燥,如果用電、用氣、用火操作稍一不慎,極容易引發火災事故。
  • 記瀋陽市蘇家屯區姚千街道劉千村黨支部書記郭貫華
    【鏡頭】6月19日,瀋陽市蘇家屯區姚千街道劉千村村民、養殖大戶張淑蘭指著家門口一塊空地對記者說:「下個月這裡還要再建兩個豬舍,到時候年出欄生豬能達3000多頭,年收入三四十萬不成問題。 」 從年出欄生豬500頭到現在的3000多頭,今年60歲的張淑蘭感慨萬分:「當年要不是郭書記把我拉入合作社,又拿自己家的房證幫我抵押貸款,我哪能過上現在的好日子啊。
  • 長沙望城區書堂山街道「忠孝」、「廉政」文化建設齊頭並進
    (劉賽 攝)  紅網望城站7月31日訊(分站記者 劉賽)今年7月份,長沙市望城區書堂山街道書堂山村創建孝心村已經滿一年了。7月29日晚,書堂山村父老鄉親們齊聚一堂,舉辦「忠孝廉節吾之風範,禮義誠信我輩先行」文藝匯演活動,展現今日孝心村的新面貌。
  • 宿州埇橋區三裡灣街道紡織路社區銷毀假劣商品
    宿州埇橋區三裡灣街道紡織路社區銷毀假劣商品 2018-03-16 16:38:54   來源:拂曉新聞網--皖北晨刊
  • 重慶兩江新區天宮殿街道星湖路社區開展"經典陪伴童年·閱讀滋潤...
    重慶兩江新區天宮殿街道星湖路社區開展"經典陪伴童年·閱讀滋潤童心"讀書日活動 日期:2017/04/18 09:36:53  來源:星湖路社區網 編輯:王丹     為進一步豐富社區文化生活、推動社區的建設,4月18日,星湖路社區聯合轄區共駐共建單位中藝勁力幼兒園精心籌備開展
  • 挖掘雷鋒精神的心理幸福內涵
    時下,幸福指數正在成為時髦名詞,從這個方面切入,是個全新的視角,也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 過去我們在看待雷鋒現象的時候,多強調他的付出,卻忽略了他的收穫,巨大而溫暖的精神幸福收穫。他好事做了一火車,幸福也得到了一火車啊。當一個人無怨無悔地為他人和社會奉獻的時候,他的心理發展就會呈現無私無欲的君子境界,因為淡化了功利化追求,注重了右腦開發,他的感受幸福的能力就強,幸福指數就會非常高。
  • 簸箕劉居民的幸福生活
    ▲村民(左一)向記者介紹現在的幸福生活□本報記者周坤唐曉穎王露「簸箕劉,簸箕劉,簸箕劉富得流了油。人人手裡有股份,家家住上小洋樓……」在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河街道東風社區簸箕劉·盛和景園小區,流傳著這樣一則反映居民幸福生活的順口溜。 11月2日,記者見到東風社區簸箕劉黨總支書記董吉增,簡短寒暄後隨即向他求證。「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走,我帶你們去體驗下。 」他熱情地說。兩室一廳的房子窗明几亮,各種家電一應俱全。走進居民孫長軍家,最大的感受就是整潔。
  • 深山裡的脫貧致富領軍人—記安仁縣靈官鎮莽山村黨總支書記陳勇軍
    修通水泥路、發展紅心柚,生豬產業……站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45歲的莽山村黨總支書記陳勇軍信心滿滿。2016年兼任莽山村臨時黨工委書記以來,陳勇軍為莽山村的脫貧攻堅和經濟發展不斷奔忙,走爛了幾雙鞋,寫下了十本扶貧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