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麼?為拍片,電影人什麼都敢幹。
把三百多噸的大船拉上了山、自願用身體做藥品實驗、把自己關精神病院一個月……甚至,花200美元叫別人搞自己的女朋友……
現在大家特愛說一個詞——硬核。
「硬核」,是英文「hardcore」的直來直去式翻譯(這譯法本身就很硬核),本來指一種朋克音樂,大致就是很吵很噪很刺耳歌詞看誰都不順眼那種;
也指那些很實在很有料絕不敷衍如假包換的成人電影(與其對應的叫「軟色情」);
還有個意思是指那些很核心很死忠對作品持原教旨主義的受眾群。
而如今,凡是為了某件事較真的、自虐的、一根筋的、不要命的、用力過猛的、放飛自我的、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我們都愛說它很「硬核」。
難道是因為大家都被生活搞得累了懶了懈了軟了佛系了,所以物極必反?
然後我們意識到,縱觀電影史,這樣的狠人那是相當的多啊!
本來嘛,拍電影這種事,沒有哪個地方是容易的,你就得豁出去。
拉投資就得裝孫子,拍打戲就得挨揍,玩特技就得拼命,進入角色就得丟掉自己,想當大師?除了是天才之外,你還得夠偏執——
「不瘋魔不成活」這句老理兒可不是白說的。
所以說電影需要硬核精神,不然的話你就是糊弄自己糊弄觀眾。就說扛攝影機這位吧,當年史泰龍靠《洛奇》一時無兩,但你知道他差點在拍戲時被人打死嗎?
電影圈的「硬核」究竟有多「硬」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
「我被一拳打進了重症監護室」
1985年,西爾維斯特·史泰龍的拳擊故事《洛奇》已經拍到了第四部。
怎樣才能讓觀眾不對這個系列產生疲勞?
史泰龍想出了一個辦法:通過真打,讓拳擊戲變得更激烈。
於是他告訴在片中飾演其對手的演員杜夫·龍格爾——我們要動真格地打上幾個回合,你做好心理準備哦。
結果史泰龍本人當晚就住進了醫院的重症監護室,並且在裡面連待了四天,原因是心臟腫脹導致呼吸困難。
事實證明,史泰龍確實沒對真打的嚴重性做好心理準備——在闖蕩好萊塢之前,龍格爾可是歐洲的重量級空手道冠軍!
於是在拍了三條洛奇挨拳的鏡頭後,史泰龍的胸腔便感受到了著火般的劇痛。
而保險公司看了他的症狀後還以為他在騙保——「你是不是出車禍了啊?」
史泰龍無奈地回答道:「你們見過龍格爾長什麼樣嗎?那傢伙就是一輛大卡車!」
不過史泰龍這幾拳挨得挺值。《洛奇4》最後在全球賣了三億多美元,鞏固了史泰龍的巨星地位,而龍格爾也在好萊塢站穩了腳跟,兩人的搏命都換來了可觀回報。
「我把三百多噸的大船拉上了山」
1979年,沃納·赫爾佐格開始拍攝他的第九部劇情長片《陸上行舟》。
故事主人公菲茨傑拉德在歷史上確有其人,是個瘋狂的夢想家,他曾在南美雨林深處建造一座歌劇院,並邀請世上最傑出的歌唱家前來演出。
如何恰如其分地表現這個狂想家?
赫爾佐格的答案,是讓自己像他一樣瘋狂。
菲茨傑拉德需要把建造歌劇院的物資運到叢林深處,但亞馬遜流域河水過於湍急,無法航行,所以他只好動用大量人力,拉著承載物資的船翻過一座大山。
於是赫爾佐格在電影裡完整地復刻了菲茨傑拉德的這一壯舉:沒用特效,沒選緩坡,也沒把船隻拆開,而是真的一寸一寸地把船拉上了與地面成40度角的山坡。
唯一的不同在於,菲茨傑拉德的那艘船只有30噸重,而赫爾佐格的船,足足有340噸。
在七百多名印第安勞工的幫助下,赫爾佐格的船上了山,並在山上行駛了一公裡。
《陸上行舟》的拍攝經歷了換角風波、劇組與當地居民的不和、主創之間的矛盾,以及媒體對導演工作方法的重重爭議。
然而在攝影機捕捉到的奇蹟面前,一切恩怨都不值一提。
赫爾佐格的名言能概括他的「愚行」:「即便這件事瘋狂又毫無意義,我也要堅持到底。」
「我親自駕機玩特技然後墜毀了」
通過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的《飛行家》,大家認識了航空業和電影業大亨霍華德·休斯,但關於這個狂人的傳奇事跡,一部電影可說不完,至少得拍個迷你劇。
霍華德·休斯不只是雷電華電影公司的老闆,他還當過導演,拍了好萊塢早期最壯觀的空戰片《地獄天使》(1930)。
他之所以出任導演,就是因為他對自己原先僱的導演幹涉太多,逼得對方直接問他:「你說我不行,你行你上啊?」
結果他還真的上了。
作為一個飛行愛好者,休斯的技術算不上頂尖,膽子卻極其可觀。
他親自為《地獄天使》設計了許多高難度空戰場面,橫滾、俯衝、倒飛、翻筋鬥、低空飛行等動作無所不包。
當劇組中經驗最豐富的特技飛行員因為動作太危險而拒絕上陣時,休斯給出的回應,依然是「我行我上」——他親自駕駛戰鬥機進行貼地飛行,飛機果然墜落,他本人顱骨骨折,不得不進行整形手術。
但他還算幸運,因為先後有四位飛行員死在了空戰戲的拍攝中。
休斯在之後就沒再拍過幾部電影,因為想要為他拍片,你可真的是要把老命給賣了。
「飛低點,再飛低點,出不了人命!」
因為片場事故而去世的特技替身有很多,因此去世的演員卻很少,維克·莫羅是其中一個。
在電影版《陰陽魔界》的第一個短故事中,他的角色需要穿越到越戰時期,在美軍的轟炸中救出兩個越南小孩。
他在演這場戲之前開玩笑說:「不用替身,親自演這場戲,我大概是瘋了。」一語成讖。
在拍攝這場戲時,一架直升機在重重爆炸與煙火效果的環繞下,盤旋在莫羅與兩位亞裔小孩的頭頂。
地面上的一個爆炸特效讓直升機失控,螺旋槳削掉了莫羅和一個小孩的腦袋,起落架壓死了另一個小孩。
而釀成慘劇的原因,只是因為導演約翰·蘭迪斯一直在通過話筒對直升機駕駛員大吼:「飛低點!再飛低點!」
蘭迪斯追求逼真和驚險的精神確實硬核,但這種硬核精神完全不值得提倡,就如同與他因此友盡的《陰陽魔界》製片人史匹柏所說:「沒有電影值得讓人為之喪命。」
不把「安全第一條」當真的蘭迪斯不僅葬送了他的前程,還給無辜的演員們留下了「親人兩行淚」,這個汙點將會陪伴他一生。
「我在四個月裡長了六十多斤肉,然後拿了小金人」
在增肥成為演員們吸引眼球、衝擊獎項的資本之前,它還不是件時髦事。
拳擊手傑克·拉莫塔的傳記片《憤怒的公牛》(1980)的故事分為兩段,一段表現他的冠軍歲月,一段表現他自暴自棄、身材走形後的時光。
為了表現中年拉莫塔,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和主演羅伯特·德尼羅曾嘗試用假體脂肪和特殊機位達到逼真效果,但德尼羅最後還是選擇了真的去增肥:「我演不了假戲,沒法去假裝。我需要處理角色的一切切身體驗,無論是胖還是瘦。」
為增肥,德尼羅專門去了法國和義大利旅遊。
他每天吃三頓大餐,頓頓不缺黃油、紅肉、冰淇淋、啤酒。四個月後,他增重31公斤。
他說:「前15磅(約6.8公斤)肉增得還挺好玩的,再往後就全靠下苦功了。」
就這樣,德尼羅不顧血壓升高和心臟病的危險,形神兼備地還原了落魄時期的拉莫塔。
他掛上的每一斤脂肪,都深深滲到了角色的靈魂裡,這至今仍是電影史上最傑出的表演。
「為拍片,我自願當了人體小白鼠」
很多導演都為拍電影抵押過東西,但為了拍電影把自己變成人體小白鼠的,卻只有墨西哥怪才羅伯特·羅德裡格茲。
羅德裡格茲拍處女作《殺手悲歌》(1992),總共只花了7225美元,其中的3000美元,是他通過拿身體為醫學院做藥品實驗賺來的。
他連續30天服用降低體內膽固醇的藥物,來獲得每天100美元的報酬。也正是在被「關進」實驗室的這30天裡,他完成了《殺手悲歌》的大部分劇本。
雖然拍攝預算有七千多美元,但是據羅德裡格茲估算,去掉膠片、洗印和膠片轉磁帶的開銷後,整個拍攝只花了六百美元。
羅德裡格茲是怎麼完成這個奇蹟的?
他一人兼任了製片、導演、攝影師、剪輯師、特效師等多職,唯一沒幹的就是表演,因為那樣就沒人為電影掌鏡了。
也正是靠著這股搏命勁頭,羅德裡格茲完成了這部精彩的動作片,正式進入了好萊塢的視線。
「我在精神病院裡待了29天,
拍出的電影被禁了24年」
「真實電影」先驅弗雷德裡克·懷斯曼的處女作《提提卡失序記事》(1967),是紀錄片歷史上排得上號的經典。
但它卻被鎖在倉庫裡長達24年,原因只有一個——它太真實了。
影片深入美國麻薩諸塞州一所收留精神異常罪犯的州立醫院,展現了病人們遭受的冷酷待遇,整座醫院在懷斯曼不帶個人情感的鏡頭中,如同地獄。
《提提卡失序記事》振聾發聵地質問著世人:我們的同類真的理應因為他人的誤解和自身的精神問題,失去為人的基本權利嗎?
這個問題與米歇爾·福柯的《瘋癲與文明》交相呼應,而馬丁·斯科塞斯也在拍攝《禁閉島》之前,給整個劇組放映了這部紀錄片,以資參考。
然而懷斯曼過於誠實的鏡頭,卻觸動了麻薩諸塞州政府的脆弱神經。
州政府以侵犯病人尊嚴與隱私的理由,禁映本片長達24年,儘管懷斯曼在拍攝前已經徵得了病人及其法定監護人的同意。
直到幾位病人於1987年因為院方管理不善而死在這家醫院裡時,本片才再次得到公眾注意,並在四年後被平反。
懷斯曼用24年的歷程,向世界證明:真相無法被永遠封鎖。
「為拍片,我出200美元叫別人搞我女朋友」
阿貝爾·費拉拉可能是路子最野的美國導演,他在《壞中尉》裡塑造了有史以來最可鄙的警察。
但他最驚世駭俗的名言卻是這句話:「給一個男的200美元來搞你的女朋友就夠糟了,但比這更糟的是,這個男的到最後還硬不起來!」
在成為名導之前,費拉拉是個B級片導演,他的長片處女作乾脆就是一部名叫「NineLives of a Wet Pussy Cat」的純成人電影。
當時費拉拉為了獲取實踐經驗,什麼都願意拍,於是他讓自己的女友出演這部成人電影,並僱了個男演員和女友真刀真槍地X愛。
但不知是不是因為此情此景過於尷尬,那位男演員居然臨陣怯了場,於是費拉拉只好把他開除,親自上陣。
費拉拉對這事一直耿耿於懷:「我跟你說,我花了大價錢叫那老哥來搞我的女朋友,結果他的那兒還半點反應都沒有,這簡直是侮辱人嘛!」
「為拍片,我抵押了自己的房子」
大家總覺得王家衛是個跟著感覺走、對資方「不負責任」的靈感型導演,來了感覺就拍片,沒靈感就乾耗著。
但王家衛其實也是個拼命三郎,他在拍《阿飛正傳》和《東邪西毒》時都曾經為了趕工,連續幾天幾夜不睡覺。
而在拍《一代宗師》時,他更是把房子抵押給了銀行。
最後在哈維·韋恩斯坦和梅根·艾利森的救急之下,王家衛才完成了這部電影。
香港影壇大佬江志強,就這樣評價王家衛——
「他跟人們想的不同,他是一個非常厚道的人。《一代宗師》銀都(公司)也只是買了他的版權,沒有出錢……他從來沒騙過任何人,他只是超了時間,但絕不會拿了你的錢而不出東西。有些人買房子,有些人買股票,王家衛是買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