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海洋是一個神秘的地方,整個地球大部分都被海洋所包裹著,可以說是三分陸地,七分海洋。海洋裡生活著數以萬計的魚類和生物,讓人嘆為觀止。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那些巨大兇猛的海洋生物。
小時候,常聽漁民說有一種「海怪」頭頂上長著一把鋸齒,在海洋中稱雄稱霸,兇猛無比,它可憑自己一把鋒利的鋸子把魚和船劈成兩半,任何東西見到它都要躲著,不然小命就沒了。
傳說中的海怪
那麼事實上存在這種海怪嗎?雖然那只是傳說,但大部分傳說都是有一定依據的。漁民口中說的海怪經過證實以後,其實它就是一種遠古的魚類——鋸鰩,它在大海裡存活的時間超乎你的想像。經考古發現,其最早的化石見於白堊紀,也就是說它的歷史可以追尋到5600多萬年前。
鋸鰩和鯊魚
鋸鰩一共分為7種,其中體型最大的莫過於綠鋸鰩。1851年,歐洲魚類學家彼得·布萊克,曾在爪哇島考察時首次發現了這一物種,因為體背表面為綠褐色或橄欖色,之後人們將其命名為綠鋸鰩。
綠鋸鰩
綠鋸鰩身為遠古的魚類,性情自然十分的兇猛,捕食攻擊能力非常強,是水中敏捷兇殘的掠食者。所以,很多時候它會被人們誤以為是另一種和它長得很像的鯊魚——鋸鯊,這種鋸鯊頭部同樣帶有鋸子,很多人都會把這兩種魚類弄混。而鋸鰩與鋸鯊外形的區別主要是:鋸鰩的鰓孔在身體的腹面,吻部沒長皮須;而鋸鯊的鰓孔是在身體的兩側,在鋸子的腹面還長有一對皮須。通過這種特徵很好區別這兩個近種魚類。
鋸鰩和鋸鯊的對比
綠鋸鰩雖然酷似鯊魚,但它們只是鯊魚的近親,而並非是鯊魚。它們有自己專門的科——鋸鰩科,是目前在地球上僅有一個種類,沒有發現其它亞種。其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昆士蘭州、北領地)、巴林、厄利垂亞、印度尼西亞、肯亞、馬來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卡達、蘇丹、東帝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國家。
綠鋸鰩的分布圖
它們的體長一般在5.5米左右,最大身長可達7米。全身最大的亮點莫過於頭頂有一把「大鋸子」,根據相關的歷史記錄,它的「鋸子」最長的可達2米,相當於一個職業籃球運動員的身高,而寬度可達到30釐米,比家裡的板凳還要寬。
綠鋸鰩的平面圖
而它們不尋常的「大鋸子」,更像是它們的鼻子,動物學裡通常叫做喙。喙旁邊尖尖的刺被稱為喙齒,這些喙齒非常的堅硬,深深地固定在喙,堅硬的軟骨中,成為一把鋒利無比的「大鋸子」。對於鋸鰩來說,鋸子是它們最強有力的攻擊武器,每秒可發動數次橫向攻擊,可瞬間刺穿獵物,甚至能將獵物切成兩半。
綠鋸鰩的鋸子
除了鋒利以外,鋸子上分布著數千個靈敏的「電子接收體」,可以探測到獵物產生的電場,從而使鋸鰩很容易找到獵物的藏身之所。通常情況下,鋸鰩會潛伏水底沙上,行動滯緩,用吻鋸探測泥土裡的獵物(主要是泥沙中的甲殼類和其他無脊椎動物),發現獵物時,就用大鋸子掘開土層覓食。
綠鋸鰩捕食
當它探測到魚群時,就會暴露出鯊魚般兇殘嗜血的本性。這個時候它的巨型武器就派上了大用處。它會從海底慢慢靠近魚群,等魚群密集的時候,急速衝到魚群中,通過身體的來回擺動,用「大鋸子」左右劈砍,魚群的魚只要被它擊中,瞬間就能變成魚塊。如果遇到大型魚類,綠鋸鰩更是勇往直前,直接猛鋸一通,頃刻間血染大海,直到獵物沒有還手之力或一命嗚呼之後再進食。
鋸鰩狩獵
雖然,綠鋸鰩性情兇猛,還有巨大的武器,一般的魚類根本無法與之抗衡,但是浩瀚的大海裡還是有它的天敵的。像牛鯊、扇形錘頭鯊和鹹水鱷魚都是它的主要掠食者。
鹹水鱷魚捕食鋸鰩
雖然綠鋸鰩分布廣泛,但生長速度較慢,幼體極易受其他食肉魚類的攻擊,鋸鰩每年秋季交配,每隔一年繁殖一次,妊娠期約5個月左右,生殖方式為卵胎生,雌魚一次產下15-20條幼魚,存活率僅為30%-40%之間,本身又屬於食物鏈頂端的捕食者,所以各國家沿海地區的數量十分有限。
「也許是因為它們的種群數量太少,以至於雌性難以找到配偶」。在這種情況下,單性繁殖就成為雌魚繁衍後代的「最後一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無性繁殖(雌性鋸鰩可以不通過和雄性的魚交配就可以懷孕產仔)。這是在2015年,科學家第一個在自然中發現的脊椎動物進行這種無性繁殖的例子。
2015年被發現的無性繁殖鋸鰩
為了生存下來,鋸鰩似乎用盡了自己最後的籌碼。而鋸鰩的身上潛藏著巨大的經濟價值,讓這種自救顯得微乎其微。因為其肉質鮮美,成為人類餐桌上珍貴的食材、鰭可制魚翅那是富人的代名詞、皮可製革;肝可制魚肝油,而它們的大鋸子可以打造一種藝術品「鋸刀」,對人類來說它們渾身是寶,這一度讓它走向毀滅。
鋸鰩的鋸子標本
在各國沿海漁民們大肆捕撈,加上遊獵愛好者的推波助瀾,使本來已經苟延殘喘的鋸鰩家族瀕臨滅絕。據悉,目前在地球上所有種類的鋸鰩已從歐洲的近海區域已經完全消失了,其從被發現到部分區域滅絕,僅僅只花了1百多年的時間,而它們曾在地球上存活了5000多萬年。
綠鋸鰩被捕殺
在美國,科學家通過調查發現,分布在美國的鋸鰩數量也是岌岌可危,目前已經下降了99%,殘存的鋸鰩僅僅生活在佛羅裡達的一些水域裡,數量微乎其微。由於人們的過度捕撈和狩獵行為,美國政府於2003年就已將鋸鰩列為瀕危物種。作為捕鯊業的副產品,人類正在將它們逼向絕境。
綠鋸鰩被漁民抬上岸
作為綠鋸鰩分布最廣的國家——澳大利亞,綠鋸鰩似乎在其範圍內的任何地方也都不再常見了。此前,僅僅在澳洲北部的卡彭塔利亞灣可能是最後一批存活的綠鋸鰩種群,後又在西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找到了該物種的重要繁殖場所。這兩個地方已經被澳洲政府嚴密的保護起來,任何組織不得在此區域進行商業捕魚。
綠鋸鰩被獵殺
最後
人類目前經歷著地球上物種第六次物種大滅絕,而前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主要是由於地質災難和氣候變化造成的,而這次人類成為罪魁禍首。當新物種難以產生,現有的物種在不斷走向衰亡,那麼離毀滅也就不遠了。所以,小到一隻麻雀,大到海裡的鯨魚,都需要人類共同的保護。
大家有見過這種魚嗎?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