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規範商品房委託銷售:不得收取「諮詢費」等價外費用

2021-01-08 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客戶端11月3日電 據浙江住建廳網站消息,浙江住建廳近日印發《關於進一步規範商品房委託銷售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規定,房地產承銷機構及其人員代理銷售商品房時,不得以提供居間服務等名義變相收取由開發企業支付的佣金以外的「電商費」「服務費」「諮詢費」等價外費用。《通知》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通知》重點從房地產開發企、房地產承銷機構、監管主體三個層面提出工作要求,共分成三部分17條。

關於加強房地產開發企業委託銷售行為管理方面,共6條。

一是開發企業委託承銷機構銷售商品房,須籤訂書面委託合同,合同中應明確委託銷售的範圍、方式(線上、線下)、期限、權限、佣金結算、再委託銷售行為約束、不得向購房人收取任何費用、違約責任等事項。各地可根據工作需要,制定商品房委託銷售合同示範文本。

二是開發企業在申請商品房預售許可時,應在預售方案中載明銷售方式。實行委託銷售的,應在預售方案中明確承銷機構名稱及主要委託事項。銷售過程中委託的承銷機構或主要委託事項發生變更的,應及時到當地房地產主管部門提交變更資料。房地產主管部門應對受委託的房地產經紀機構備案情況、再委託行為約束、不得向購房人收取任何費用等內容進行重點審查。開發企業隱瞞有關情況的,依照《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第十五條規定予以處理。

三是在承銷機構促成商品房成交後,開發企業與購房人籤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時,應在商品房買賣合同中如實填寫委託銷售機構的詳細信息。

四是開發企業不得委託承銷機構銷售不符合現售條件的商品房。違反規定的,依照《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四十二條第一項規定予以處理。

五是開發企業應在銷售現場醒目位置公示商品房銷售委託書、承銷機構名稱、承銷機構營業執照、備案證明文件、代理銷售房源信息以及承銷機構工作人員姓名、單位、照片等內容。承銷機構人員應主動表明身份,便於購房人了解服務人員真實情況。故意隱瞞情況,誤導消費者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六條第六項規定予以處理。

六是開發企業應根據合同約定加強對承銷機構及其人員銷售行為的監督。銷售收取的定金、購房款等應全部納入該項目資金監管銀行帳戶,承銷機構不得以自己的名義設置銀行帳戶收取定金、購房款等。開發企業不按規定收取、使用預售資金的,根據《城市商品房預售管理辦法》《浙江省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暫行辦法》等規定予以處理。

關於加強房地產承銷機構代理銷售行為方面,共8條。

一是房地產承銷機構應依法及時到所在地房地產主管部門備案。

二是房地產承銷機構不得代理銷售不符合銷售條件的商品房。違反規定的,依照《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四十三條的規定予以處理。

三是房地產承銷機構應加強對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管理,提升服務水平和職業素養,從事銷售的人員應當經過房地產主管部門或相關單位組織的專業培訓。

四是房地產承銷機構在銷售現場以外開展諮詢、宣傳等銷售相關活動時,應在活動現場出示營業執照等主體資格證明、商品房銷售委託書和批准商品房銷售的證明文件;發布房地產項目代理銷售廣告的,應當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房地產廣告發布規定》等要求。

五是房地產承銷機構及其人員代理銷售商品房時,應向購房人表明身份,不得以提供居間服務等名義變相收取由開發企業支付的佣金以外的「電商費」「服務費」「諮詢費」等價外費用。不得在房地產調控政策之外設置資金、身份等條件變相限制購房權利。

六是房地產承銷機構對外銷售的商品房價格,應當與該項目申報的「一房一價」一致,不得以任何形式拆分購房款,不得使用虛假或不規範的價格標識、標價方式誤導消費者,不得出現預售商品房「售後包租」等商業宣傳,不得捏造或者散布不實信息惡意炒作,不得變相捂盤惜售擾亂市場秩序。

七是房地產承銷機構要嚴格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並書面告知購房人相關政策,嚴禁故意誤導、誘導、欺騙、強制或協助購房人提供虛假證明材料騙取購房資格或規避限購政策。

八是房地產承銷機構應加強對購房人個人信息的管理,不得洩露和非法提供購房人個人信息。

關於加強行業監管與整頓方面,共3條。

一是在全省開展商品房委託銷售行為專項檢查,遏制該領域信訪矛盾上升勢頭,淨化市場環境,積極回應群眾訴求。

二是建立常態機制,加強事前、事中、事後監管,定期開展開發企業「雙隨機」檢查,加快構建信用體系和聯合懲戒機制。

三是加大宣傳引導,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曝光力度,不斷提高公眾的安全防範意識。(中新經緯APP)

相關焦點

  • 深圳:打擊開發商和中介收取「喝茶費」等價外費用違法行為
    寶安區住建局稱,將開展打擊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介機構收取「喝茶費」「更名費」等價外費用違法行為的行動。寶安區住建局稱,一旦發現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介機構收取「喝茶費」「更名費」等價外費用違法行為,將採取以下措施:一是列為房地產掃黑除惡和「樓霸」專項整治線索,聯合市場監管、公安、稅務等相關部門進行查處。二是暫停涉案樓盤全部房源網籤權限。三是從嚴進行誠信懲戒。
  • 江蘇省鹽城市鹽南高新區市場監管局:開展商品房銷售價格和廣告行為...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江蘇省關於加強商品房銷售監管的要求,進一步規範全區商品房銷售價格和廣告行為,近日江蘇省鹽城市鹽南高新區市場監管局會同區住建局、區經發科技局開展商品房銷售價格和廣告行為聯合檢查。
  • 未退回的保證金應併入價外費用徵收增值稅
    【問題】  生產企業在銷售貨物時收取經銷商一定比例的保證金(押金),用於保證經銷商在銷售貨物時提供良好的售後服務,如果經銷商遭到投訴,此保證金就不再返還,若在保修期內沒有投訴信息則退還保證金給經銷商。那麼生產企業收取的用於保證服務質量的保證金,是否繳納增值稅?
  • 增值稅價外費用如何繳稅和開票?這11個關鍵點千萬別忽略!
    價外費用是增值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涉稅概念,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二條規定,價外費用包括價外向購買方收取的手續費、補貼、基金、集資費、返還利潤、獎勵費、違約金、滯納金、延期付款利息、賠償金、代收款項、代墊款項、包裝費、包裝物租金、儲備費、優質費、運輸裝卸費以及其他各種性質的價外收費
  • 「大額諮詢費」存在哪的涉稅風險?
    目前,稅務機關稽查過程中一旦遇到大額諮詢費,幾乎立刻會警惕起來,並且順藤摸瓜開始查下去,其結果往往十之八九是虛構費用的違法涉稅問題。針對這個現象會計考試網小編來跟大家一起來談談與「大額諮詢費」相關的問題,尤其是涉稅風險。
  • 財政部首揭PPP諮詢費:平均佔投資額的萬分之五
    隨著PPP這一諮詢市場的興起,部分地方政府認為諮詢機構的諮詢費用過高現象,和部分諮詢機構惡性競爭導致諮詢費低價競爭現象並存。目前市場上PPP諮詢機構的諮詢費究竟保持怎樣的水平令人關注。近日財政部PPP中心以第四批396個PPP示範項目作為樣本,全面分析了218家諮詢機構的服務情況,包括諮詢費。
  • 五部門清理規範城鎮水電氣暖收費
    嚴格規範價格收費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意見》的政策措施主要有:清理取消不合理收費。取消供水、供電、供氣、供暖環節不同名目的各種不合規收費項目。明確除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另有規定外,不得由用戶承擔建設項目建築區劃紅線外發生的任何費用。
  • 發改委:對商品房銷售價格檢查所發現問題嚴肅處理
    國家發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聞發言人孟瑋今日表示,從今年10月30日至11月30日,發改委等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商品房銷售價格行為聯合檢查。目前,各省級價格主管部門已制定完成了檢查方案,正在組織檢查組開展檢查工作。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有關部門將依法做出嚴肅處理,並及時向社會通報。
  • 華潤置地95後銷售收「茶水費」被拘 房企人士踢爆「抽水」套路
    95後銷售收「茶水費」 或涉嫌詐騙罪11月25日,東莞市房地產協會(以下簡稱「東莞房協」)發布《關於加強行業自律進一步規範房地產開發企業經營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通知》要求各企業不得在標價之外加價銷售商品房,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標明的費用。
  • ...更名費」等價外費用違法行為;廈門:6月30日前國有A級景區全免費
    2丨深圳寶安區住建局:打擊購房「喝茶費」「更名費」等價外費用違法行為深圳市寶安區住建局4月3日發布通知稱,寶安區房地產市場近期相繼出現購房繳納「喝茶費」「更名費」的負面輿論,涉及新錦安海納公館、雲璽錦庭、潤恆都市名薈等多個樓盤。為維護我區房地產市場健康有序發展,我局即日起開展打擊房地產開發企業、中介機構收取「喝茶費」「更名費」等價外費用違法行為的行動。
  • 財政部關於印發《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專家諮詢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關於印發《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專家諮詢費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科教〔2017〕128號有關單位:根據中央本級項目支出定額標準管理和預算管理的要求,為進一步規範和加強中央級科研項目專家諮詢活動的經費支出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我們制定了《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專家諮詢費管理辦法》,現印發你們
  • 太原市規範民辦學校收費行為:不得提前或跨年收費
    本報訊 5月7日,記者從太原市教育局了解到,為進一步加強太原市民辦中小學校收費管理,規範收費行為,維護學生和家長的合法權益,太原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太原市教育局、太原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規範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學歷教育收費行為的通知》,對民辦中小學的收費時間及相應的公示制度作了具體規定
  • 廣州科研經費管理規定:院士專家諮詢費半天3千元封頂
    廣州市教育系統科學研究項目經費管理辦法:院士或知名專家諮詢費半天3千元封頂  近期,教育部通報了浙江大學原教授陳英旭貪汙案等4起科研經費使用違規違紀案件,將科研經費腐敗再次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今後,院士或全國知名專家提供會議諮詢,每半天的費用支出一般不超過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