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3 13:29 |浙江新聞客戶端 |編輯 孫莉
鬣羚 資料圖片
冬天了,想打點野味,沒想到抓到的竟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鬣羚。可憐的小動物命喪野豬夾,而捕獵它的兩名偷獵者也因為非法捕獵被民警抓個正著。
近日,景寧捕獵鬣羚的陳某、羅某二人已自願繳納了3000元生態修復補償金,為自己破壞資源環境的行為「贖罪」。這也是我省檢察機關開展恢復性司法,繼「增殖放流」「補植復綠」後推行的另一生態修復新舉措。
今年清明節,陳某、羅某在景寧大漈鄉小左坑「水頭下」山場放下了鐵夾。7月3日,陳某、羅某發現鐵夾夾到了一隻「野山羊」。這隻「野山羊」大概三四十斤重,全身棕黑色,嘴巴旁邊有幾根長長的鬍鬚,頭上有兩個短角,看起來像鹿又像山羊。被夾的「野山羊」已經死亡,陳某、羅某就把「戰利品」抬到三輪摩託車上,準備將獵物運回家。好不容易捕獲的野味,他們不僅打算自己吃,還想賣點肉賺錢。
但是,還沒等陳某、羅某搬運「野山羊」到家,半路上他們就被民警截獲。經警方調查,陳某、羅某口中的「野山羊」其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鬣羚。
12月7日,景寧檢察院以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對犯罪嫌疑人陳某、羅某提起公訴。根據《關於在辦理環境資源類刑事案件中統一生態修復標準的工作指導意見(試行)》規定,景寧縣檢察院及時告知犯罪嫌疑人有關生態修復的規定,並結合他們的意願,啟動了生態修復程序,並建議法院綜合陳某、羅某犯罪情節、生態修復情況對二人適度從輕處理。
浙江新聞+
記者了解到,我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資源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在國際、國內生物區劃中佔有重要地位。據初步統計,受威脅程度較大的野生動物有近200種,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64種,處於瀕危甚至極度瀕危的野生植物約160餘種。目前,全省90%以上的瀕危野生動物種群棲息地全部或部分被劃定在自然保護區中加以保護。
而近日,在開化錢江源保護區內,隱藏在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南華山等地密林裡的紅外線觸發相機,拍攝到了黑熊、黑麂、白鷳、蛇雕等珍稀野生動物。而前不久,安吉的龍王山自然保護區也從紅外相機裡捕捉到了野生梅花鹿、黃麂、獼猴、白鷳的蹤跡。
為了拯救和保護極小種群野生動植物,去年9月,我省編制了《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那麼,我省的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具體有哪些?你都認識麼?
1、朱䴉:東方寶石
世界性瀕危珍稀鳥類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朱䴉與熊貓、羚牛、金絲猴一起並稱為四大國寶。浙江是朱䴉的歷史分布區,上世紀50年代分別在寧波和瑞安等地所採集的朱䴉標本,現今仍陳列於上海師範大學等單位的博物館。2008年浙江從陝西引進10隻朱䴉,在德清下渚湖開始了人工遷地保護和浙江野外種群重建工程。
如今,朱䴉的人工圈養種群不斷擴大,種群數量達222隻,列入全國人工圈養種群的前三甲行列。2014年首次放飛朱䴉33隻,野外存活率高達96.97%。
2、華南虎
我國特有虎種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野生華南虎數量在90年代持續下降。2000年浙江曾有野外發現華南虎的報導,而後多方調查再無野生種群存在的證據,目前世界上存活的華南虎均為人工圈養個體。
2014年,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從上海動物園和南昌動物園首次引進4隻華南虎,2015年成功繁育浙江首例華南虎(僅1隻)。
3、揚子鱷
我國特有鱷類物種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揚子鱷是當今全球23種鱷類中最為瀕危和受到的生存威脅最大的物種。
為拯救揚子鱷,1979年浙江建立了「長興尹家邊揚子鱷保護區」,以保護僅有的11條成年揚子鱷為基礎,經過30多年努力,成功實現了人工繁育、野外放歸、野外種群重建。現保護區已繁育揚子鱷5000餘條,野外種群數量達到410條。
4、華南梅花鹿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華南梅花鹿是現存梅花鹿亞種中最瀕危的物種。目前有兩個種群,其中一個種群生活在臨安境內的清涼峰自然保護區。
上世紀60年代,臨安境內的種群數量不足40頭。為拯救華南梅花鹿,浙江於1985年成立清涼峰自然保護區。通過對野外種群和棲息地進行保護,華南梅花鹿的活動區域擴大到56.9平方公裡,種群數量回升到240頭左右。
5、中華鳳頭燕鷗:神話之鳥
世界性瀕危珍稀鳥類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據統計,該鳥全球數量不足50隻。2004年在象山韭山列島發現了20隻中華鳳頭燕鷗個體,自此,浙江省中華鳳頭燕鷗保護研究拉開序幕。在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中華鳳頭燕鷗種群數量逐年回升,現繁殖個體數量達到52隻,種群總數約100隻。
6、獐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舟山是我國目前獐的主要分布區,野外種群數量約為2100-2600隻,2010年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獐之鄉」稱號。
由於棲息地破碎化,獐的分布有著「島嶼化」趨勢,為解決其種質資源退化的問題,2009年浙江建立了野生獐種源繁育基地,2015年首次實施了獐的野外放歸。
7、黃腹角雉
中國特有瀕危雉類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1981年浙江在泰順烏巖嶺首次發現該物種。據推測目前國內黃腹角雉的資源估計量為5000隻,其中我省的黃腹角雉資源量為640-1000隻。烏巖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國內已知的野生黃腹角雉最高種群密度區,也是中國黃腹角雉專項保護區和唯一的保種基地。2015年開展了人工繁育研究,當年成功繁育9隻。
8、海南鳽
中國特有珍稀瀕危鳥類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海南鳽是世界30種最為瀕危的鳥類之一。《浙江動物志•鳥類》對海南鳽在浙江的分布僅註明其在杭州、臨安曾有記錄。淳安千島湖自2004年發現有海南鳽繁殖以來,直至2015年均有繁殖記錄。2014年,在千島湖發現了海南鳽繁殖巢6巢,鳥類數量35隻。
9、安吉小鯢
中國特有珍稀物種
安吉小鯢於1990年在安吉境內龍王山自然保護區海拔1300m處被發現,種群數量小,分布區狹窄,目前已知的分布區僅限於安吉龍王山自然保護區、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清涼峰自然保護區以及與之接壤的安徽清涼峰自然保護區境內,其中安吉龍王山自然保護區為其集中分布地。
在蠑螈類物種中,除了安吉小鯢,鎮海棘螈和義烏小鯢也是我省特有物種。
其中,鎮海棘螈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目前處於「極危」等級。鎮海棘螈作為蠑螈科中典型孓遺類群,曾在1932年被首次發現於鎮海縣城灣,因為它們行動遲緩,遷徙能力很弱,主要分布在北侖九峰山瑞巖景區內。該物種野外種群數量極其稀少,據研究90年代也僅存50尾。其後,我省開展了一系列保護工作,先後放歸了800尾人工繁育的幼螈。
另外,義烏小鯢因模式標本產於義烏而命名,在我省義烏、鎮海、蕭山、浦江、溫嶺、江山均有分布,但近年來因棲息地縮減,種群數量較少。
10、穿山甲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穿山甲主要分布於我省在內的南方地區,曾是一種廣為分布、資源量較大的物種。但由於其重大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遭到亂捕濫獵。據記載,60年代前後全國穿山甲捕獲量為15萬-16萬隻,猖狂的非法獵捕導致資源蘊藏量極劇下降 。
11、豺與狼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浙江省重點保護動物
習慣上,我們將世界範圍內的豺劃分為11個亞種,我省分布的為中國亞種,是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豺亞種。豺曾在我國大陸地區廣泛分布,但由於棲息地的破壞和食物短缺等因素,目前我國野生豺數量稀少。而狼在我國曾廣泛分布,但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其棲息地破壞嚴重,種群數量極劇下降,野生種群已很難見到。
12、金錢豹與雲豹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由1995-2000年全國野生動物資源調查表明,豹分布於淳安、臨安、嵊州、諸暨、開化、龍泉、青田和遂昌,總數量為59隻。由於棲息地面積的退縮、環境質量惡化、食物缺乏和偷獵等原因,豹數量極劇減少,野生種群很難見到。
而在20世紀70年代,我省也是雲豹的重要分布區。但由於森林破壞使其種群支離破碎,肆意捕殺,雲豹棲息地減少,目前野生種群很難見到。
怎麼樣,是不是大開眼界?我省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你見過幾種?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對於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意義重大。如果有幸見到,請一定要保護它們。
(綜合央廣網、浙江發布、大浙網等)
151314294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