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歌》是導演湯姆摩爾執導的第二部動畫電影,豆瓣評分是8.8分,完全依靠逐幀手繪,歷經七年製作,給全世界影迷帶來返璞歸真的觀影感受。影片斬獲了第42屆安妮獎七項提名,併入圍第87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獲得了18屆上海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動畫片獎等多項殊榮。
在當下以CG3D技術來呈現的動畫主流中,《海洋之歌》卻以2D動畫的技術來呈現,被譽為「一股清流」的同時,獲得了各路觀眾的一致狂贊,奇蹟般的零差評。
影片講述的故事是原本幸福的一家人因為妹妹西爾莎的到來、媽媽的消失,一切都變了。直到西爾莎六歲生日,奶奶的到來打破了這一切。一段奇幻的冒險之旅開始了……
西爾莎無意中拿到哥哥的海螺並吹響,在靈光的指引下找到了自己的外衣,但因奶奶的強行介入,西爾莎不僅沒能如願回到大海還弄丟了海豹衣。想要回到海島的兄妹倆在逃離的過程發生了一系列冒險的事情,而哥哥也知道了妹妹是海豹女和媽媽消失的秘密。
但在我看來,僅從故事本身去解讀這個動畫影片,會很難深刻地體會到這部影片的真正魅力所在。因此,本文將從「視覺美感、故事結構、情感呈現」這三個方面,來探討這部動畫影片能讓觀眾嘆為觀止、並稱之為「藝術佳作」的原因。
視覺美學:利用驚人的幾何、符號之美和光線色彩的相互烘託,營造美輪美奐的視覺美學故事結構:明暗兩條線的相互交錯,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情感呈現:音樂、影片主調、神話故事的加持巧妙地提升了感情共鳴
01、利用驚人的幾何、符號之美和光線色彩的相互烘託,營造美輪美奐的視覺美學
曾經我認為過於華麗和美豔的畫面形式會把電影真正想表達的內容傾軋住,但看了《海洋之歌》後,我改變了我的看法。電影的視覺構建不僅能夠讓觀眾感受到鏡頭下的審美表達,更能讓觀眾在體驗視覺享受的同時,從一個個富有內涵的場景畫面中感受到樸素的故事內容中隱藏的深刻韻味。
①運用驚人的幾何、符號之美,營造出靈動的畫面感,讓觀眾在視覺上感受到震撼
首先,豐富的幾何圖形與大量線條的相結合,呈現出獨一無二的既視感
影片中可以說隨處可見的是大量的幾何圖形和線條,而這些圖形和線條的組合也因其特性讓畫面變得更加柔和、靈動。
比如圓形,凸出了溫柔善良,並呈現了一種動態的和諧。再比如直角三角形,其分割方式的穩重性,和情節想表達的氛圍有關,同時有利於突出畫面主角。還有大量的線條,讓人有運動的既視感,給畫面形成空間,更具有層次。
影片中本和妹妹來到城市後,城市高聳和工業化的房子就被導演用一個又一個的幾個圖形繪製而成,那尖銳的稜角正是本對城市生活的不滿。導演為了畫面不那麼突兀,在幾個圖形下面採用了很多白色的線條,柔和了畫面感。
在我看來,可以說這些元素讓每一幀畫面都是獨特的,靈動的線條,圓潤的圈點,正是這些幾何圖形和線條的融合才使得影片的影像能夠多樣化。
其次,神話符號的運用,增添了影片畫面的神秘之感
跟《凱爾經的秘密》一樣,這部影片中也運用了很多凱爾特文明的特徵性符號和一些北歐神話故事裡的圖案,讓影片畫面與故事裡融匯的神話故事相呼應,增添了故事遙遠而神秘的氣息。
漩渦:這個符號表示一種虛無縹緲、非人間的能量的延展。石化的精靈身上有很多單旋渦,牆壁背景,偉大記錄者的洞窟等等。十字架:天堂和人間的連結象徵。影片中就多次出現了十字架窗戶。靈光:就是影片中西爾莎吹響海螺就會出現的一個會發光的符號,指引著海豹女找到回家的路。當然影片中除了這些還有很多重複出現的符號和圖案,比如本房間出現的符號,女巫瑪查家裡出現的符號和圖案,甚至奶奶家的桌布都繪製著神秘的圖案,這些符號和圖案本身是帶著宗教的隱喻。
可以說影片正是利用了這些圖案和符號把神話藝術發揮到了極致,加上歐洲早期裝飾畫的藝術風格,令每一幅畫面都是一張美妙的畫作,觀影者也被這些撲面而來的濃重的隱秘色彩震撼了心靈。
最後,大量的黃金分割和對稱讓畫面產生平衡之美
影片中有很多對稱的畫面,展現了情節所需要的動態的美感,平衡之下又暗藏波瀾。但光用對稱調節畫面的舒服度似乎還不夠,導演還利用了大量的黃金分割,使畫面的精美程度達到令人神往的地步。
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在談到「黃金分割」說:「黃金分割」是最美的形體,因為他能表現「寓變化於整齊」的基本原則。
影片中西爾莎找到海豹衣後,從旋轉的直角三角形樓梯往下走時,剛好看到從十字架窗戶投射進來的光,那個鏡頭就採用了黃金分割;本從聖井掉下去後劃著小船去找西爾莎,畫面右邊出現的白色旋渦波浪也有一個黃金分割;還有深海裡一群海豹往上遊的場景,那隻最上面最小的海豹就是處在黃金分割點……
黃金分割具有的比例性、藝術性、和諧性就蘊藏著這樣的美學價值,能繪製出令人神往的美,是公認的最具有審美意義的黃金比例。在我看來,正是影片的部分鏡頭採用了黃金分割,讓畫面達到了和諧完美。
②為了達到驚豔的視覺體驗,導演將千變萬化的燈光融入畫面,製造出美輪美奐的手繪畫
相對於湯姆摩爾的第一部動畫電影,《海洋之歌》加入了更多明麗的燈光。跳動的靈光,從雲層中照射進來的陽光,記錄者的洞穴裡散發著光芒的頭髮。影片基調更加明亮,也更加絢麗壯觀。
當西爾莎穿上海豹衣,唱起精靈之歌,被石化的精靈們得到了自由,帶著金色的光芒飛向天際,連巨人麥克身上都流出金色的光流。此時,天空中金色的光芒和藍色的海面形成強烈的對比,讓人挪不開雙眼。
有人說,只要你敢按下暫停鍵,你就會得到無數張桌面圖,這話說得一點都不假,影片簡直美得不像話。
在一幅金色絢麗的畫卷下,觀眾的情緒帶來了極大的衝擊,連靈魂都跟著在顫抖。如夢如幻般的童話仙境,喚起了人們心中的所有美好,讓人不禁感嘆,這才是真正的視覺享受!
02、敘事結構上明暗兩條線的相互交錯,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使故事主旨變得深刻明朗
影片採用了套層結構敘事的非線性敘事手法,把神話故事嵌套在一個現實故事中,形成了戲中戲的敘事結構。其中,本一家的故事屬於現實世界維度,情節真實,而巨人麥克顯然是處於神話世界的維度,故事經歷具備魔幻的神話色彩。
兩個維度的故事互相呼應,相互嵌染。影片以本一家的遭遇為現實明線,以本給妹妹講述的巨人麥克的神話故事為暗線,畫面鏡頭穿插跳接,劇情自然銜接且流暢發展,配合充滿愛爾蘭異國風情的手繪風格,向觀眾展示出靈魂高貴的動畫電影。
現實明線中,生活的變化接踵而至,而暗線中的劇情也以吻合明線劇情進展及人物心理變化而逐步推進。
現實中爸爸康納因妻子的消失從此一蹶不振無法走出喪妻之痛;而對應的神話故事裡巨人麥克的失去了心愛的妻子而日日哭泣。本的奶奶為了不願兒子整日沉溺在痛苦中,便強行把兩個孩子帶到城市生活,這是她認為的「為了你好」;對應的是巨人麥克的母親貓頭鷹女巫不忍心看到兒子每日悲傷便封印了兒子的情感,把兒子變成了石頭。本在帶妹妹回家的途中丟失了妹妹,而不顧一切地想要找回妹妹;對應了精靈們和貓頭鷹女巫分別為了自己的目的想要找到海豹女。電影中現實明線和神話暗線並不是孤立並行的,貓頭鷹女巫和本的奶奶,巨人麥克和父親康納,他們不管是在外形、說話語氣還是經歷,都有著驚人的相似,甚至偉大的記錄者和船長也很相似,可以說這些現實明線中的人物和神話暗線中的人物相互投射。當現實中妹妹西爾莎吹響海螺靈光出現時,空氣中就瀰漫著神秘而奇幻的氣息,神話中的女巫和精靈們就蠢蠢欲動。
在我看來,是本和妹妹西爾莎勇敢堅強的性格支撐和推動著整個影片劇情的發展,而女巫對愛的誤解和精靈們想要重回自由的決心則輔助故事不斷發展變化的另一個因素。影片最後,本在經歷重重驚險後把妹妹帶回了家,對妹妹的愛也覺醒了,爸爸也驅散了多年的陰霾。貓頭鷹女巫在和海豹女「抗衡」的過程中也幡然醒悟,巨人麥克和精靈們也獲得了自由。
總之,現實與神話兩條線一路分分合合又完美對應,把神話、親情、愛情、成長等完美融合,一切都銜接得那麼天衣無縫。影片中現實與神話這樣的結構應用使雙線故事相互投射,不僅使故事內涵更加飽滿,同時也賦予了導演獨特的製作風格。
03、情感呈現方式:音樂、影片主調、神話故事的加持巧妙地提升了感情共鳴
一部好的影片,能夠跨越文化和語言的障礙,在世界範圍內都得到不錯的好評,我認為最能打動人的當然是情感的表達。這部影片除了對人物情感的敘事之外,更多的利用了其他因素來提升觀眾在精神層面的情感共鳴。
①音樂是表現情感的工具,象徵著影片的語言表達
《海洋之歌》裡除了精美的畫質,最大的亮點就是那首優美的精靈之歌,也就是影片的主題曲《Song Of The Sea》,正是這首宛如天籟的愛爾蘭民謠承載著影片的情感向外表達。這首曲子是由《凱爾經的秘密》原班音樂團隊傾力打造,由愛爾蘭民謠女歌手Lisa Hannigan進行演繹,空靈美妙的音樂如仙樂般,把觀眾帶到了一種虛無縹緲的意境。
愛爾蘭是一個熱愛音樂的民族,在電影中也展現得淋漓盡致。但音樂在劇中並不只是為了好聽而已,歌曲的出現都會跟隨著劇情、人物內心變化不斷推進。影片中一開始就是海豹女媽媽教本一句一句地唱著這首歌,似乎預示著即將發生的事情。而當妹妹西爾莎唱起這首空靈的精靈之歌,動聽的曲調讓影片進入了高潮,畫面表現出了唯美、夢幻的意境。
影片最後西爾莎用歌聲喚醒了所有的精靈,也治癒了曾經陷入迷途的人。雖然最後西爾莎選擇留在了爸爸和哥哥的身邊,但是媽媽的離開和犧牲始終是一種隱隱的哀傷。而這首音樂語言在這裡便起到升華主題的作用,引發了觀影者陷入靈魂的拷問,情不自禁地對自己的人生引發更多的感思。
②以冷藍色為主調,分為亮暗兩個層次,與影片跌宕的情節相契合
導演大量運用冷調藍色貫穿電影的始終:從深邃的大海到浩瀚天空,從與世隔絕的海島到奇幻的神話世界,整個電影畫面都大面積覆蓋著冷藍色的調色。整體上電影的色調給人一種神秘、憂鬱的迷幻之感,同時又不失希望,更是親情的主打色。
但隨著劇情的發展,影片出現了亮調和暗調兩個層次的變換,也迎合了劇情跌宕起伏的發展。
影片開始是一家人無憂地生活在海島上,畫面出現是明亮的藍色,給人歡快地感覺。但隨著妹妹西爾莎對大海的嚮往,為了不失去她,奶奶把孩子們帶到城市,這時畫風突然一轉,海水的顏色變成墨藍色。本和妹妹西爾莎來到城市後,整體色調以昏暗為主,而當他們在尋找回家的路不小心進入神話世界,暗沉的顏色又變成蒙蒙的藍色,讓影片蒙上了一股神秘、晦澀的氣息。
在我看來,不同的色調畫面的轉換與人物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是影片中人物真實處境的體現。大量的藍色在凸顯主體形象的同時,與影片中神話故事的神秘力量相呼應,更表達和顯像了導演想要呈現的主題。
③以北歐神話故事為背景,給觀眾的心靈帶來震撼的抨擊
據說,電影的創作靈感來源是因為導演湯姆·摩爾在一次旅遊中看到海豹被捕殺而感到很痛心,而聯想到愛爾蘭神話中海豹代表著逝者的靈魂,便構思了這個影片。
光是海豹女這個神話故事似乎還沒辦法完全託起整個劇情,因此導演在眾多的北歐神話故事中進行篩選,採用了多個神話故事串融在一起。海豹女、女巫瑪查、巨人麥克、愛唱歌的精靈,甚至代表著死亡的貓頭鷹,這些神話角色都代表了不同的寓意。可以說正是這些神話故事的渲染,讓影片的整體畫面充滿了愛爾蘭民族神秘、優雅柔和的韻味。
其中海豹女的神話起主導作用,其他神話故事片段起到承託的效果,經過編劇的精雕細琢,讓影片不再是生硬地講述一個關於保護動物的刻板故事,而是呈現出了多元的影片主題,把動物、自然、家庭、迷失、回歸等主題融合在影片中。在多了一份神秘的色彩的同時,讓觀眾感受到淨化心靈般的震撼。
總結一下:
在我看來,《海洋之歌》這部動畫電影獨樹一幟的風格不僅給了觀眾展現一場豐盛的視聽盛宴,更給觀眾帶來深刻的人生哲思。完美無瑕的表現,讓觀影者再次認識到動畫是如此不可思議的媒介。因此,本文從三個角度,由淺入深地展現了該片的獨特魅力和欣賞價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而且這部影片也特別適合和孩子一起觀看,我相信大家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和感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