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世界動物衛生組織提出動物福利的五大自由:免受饑渴的自由,免受疾病、傷害、疼痛的自由,免受痛苦和恐懼的自由,生活舒適的自由以及表達天性的自由。由此延伸出全人類對動物健康合唱尊嚴的關愛,這逐漸成為寵物醫生們職業的至高追求。
據統計,2001年北京市養犬登記不足10萬隻,而到了2009年,就已經達到90萬,數字增長的背後是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結構的急劇變化,空巢老人、丁克家庭、單身青年成為養寵物的主要人群。
有心理專家指出:孤獨感會增加人體壓力激素皮質醇的分泌水平,從而削弱免疫系統,使人更容易生病,感覺到孤獨的人的血壓比正常人高出30毫米汞柱,患心臟病和腦卒中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3倍。對此,西方一些國家開始提出「伴侶寵物「的概念。伴侶寵物可緩解人類壓力, 改善人類健康, 愈發得到人們的廣泛喜好。伴侶寵物是為了精神寄託而豢養的動物。一般為了消除孤寂、或娛樂,目前的伴侶寵物一般是哺乳綱或鳥綱的動物,常見的有貓、狗、鸚鵡等,因為這些動物大腦比較發達,容易和人交流。這些動物被家庭賦予類似於人格的屬性,被當作家庭成員來對待。
毛孩子對於很多養寵家庭來說,就是「家庭成員」。就像紀錄片中,寵物貓李大咪的主人在接受採訪時,也說到,如果貓也能夠上戶口的話,她一定讓加在戶口本裡。
生命跟生命的交往,本就是克服孤獨的方式,治療寵物也是對主人內心的一種治療。而寵物醫生對寵物的救治中,無形當中,也是在和寵物以及它的主人建立了一種感情。
在紀錄片《了不起的寵物醫生》中,今年42歲的毛軍福是新瑞鵬北京芭比堂國際動物醫療中心的金字招牌,從醫20年,是一位忙碌且心思細膩的寵物內科醫生,每天接診的病例平均三十幾例,最多時有四五十例。他常說,「如果我能夠嘗試,用更簡單的方法,對動物傷害更少的方法,也能夠完成這個事情,那我一定會選擇去做。」
紀錄片中對於寵物醫生與寵物主人之間這個複雜關係的命題,也進行了深層次的探討。
就像影片中新瑞鵬北京芭比堂貓科醫生毛軍福最後談到的,我有時候在思考一個問題,就是醫學它最後發展會變成什麼樣,你是不是可以去安慰主人,你是不是可以替主人,從主人的各種角度,去給主人一個判斷,或者一種決定。所以我認為醫學最終的發展,它絕對不是冷冰冰的技術,它一定是有溫暖在裡頭的。一定是有相互的信任,相互的愛,相互的安慰在裡頭。
在第三集紀錄片中,有個很讓人為之動容的地方:在新瑞鵬北京寵頤生中心醫院,邱志釗醫生是中國第一位投身小動物臨床醫學的碩士畢業生,最擅長處理疑難雜症,在北京貓友圈享有很高的聲望。很多寵主都認為邱志釗醫生是北京最懂寵物內心的醫生,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位深諳動物心理的人,自己卻被抑鬱症困擾多年。事實上,在獸醫行業,抑鬱症的發病率,在國際統計上是非常高的,是高過所有行業的平均水平,而且是在前十裡面的。堅守初心,將個人主義拋諸腦後,敬畏生命,反哺社會,這是寵物醫療行業早已承擔起的社會公義。
目前由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與鳳凰衛視聯合出品的《了不起的寵物醫生》正在鳳凰衛視中文臺《鳳凰大視野》欄目首播,每晚8點到8點半之間播出,想對寵物醫生這個行業了解更多的朋友也可以去觀看,讓我們對這些寵物的守護者多些理解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