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很多電視基本配置一樣,但是呈現出的畫質效果卻大不相同,這是怎麼回事?今天小智跟大家看看到底什麼決定著電視畫質的好壞。
一、屏體
電視畫質好壞,有一部分取決於電視屏幕,比如現在比較多的液晶屏,一般支持4K解析度(3840*2160),但如果廠商沒特別介紹屏幕,那應該就是最普通的液晶屏。
目前,像索尼等高端液晶電視可能會採用量子點屏幕,量子點技術的色域會更高,通常來說高端量子點電視NTSC色域範圍在95%以上,紅的非常紅,藍的非常藍。
而OLED屏幕NTSC色域比較廣,最高可以達到100%,所以OLED屏幕看起來顏色會非常飽滿和鮮豔,但又不會過豔,保持了純正。不過OLED有個明顯的短板就是燒屏,儘管現在很多廠商都開始加入OLED陣營,燒屏問題依然有待解決。
二、晶片及解碼
除屏幕之外,決定電視畫質的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晶片,及視頻解碼能力。
目前中端電視比較主流的晶片配置是4核,有4核A73,有4核A53,還有雙核A73+雙核A53雙架構,花樣比較繁多。
一般電視的視頻解碼播放能力都跟主晶片方案配置有關,低端方案配置的能解碼的視頻格式較少,速度也較慢,高端的則較多較快。
除了CPU/GPU之外,有些高端電視還會另外配置獨立的畫質晶片,如HDR晶片、MEMC晶片,能夠提供更為強勁的畫質優化運算能力。索尼電視畫質效果突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它有自己特有的畫質處理晶片。
以上就是影響電視畫質效果的相關因素,你都get了嗎?關注智能電視網,更多小知識一起學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