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鄧林靈 記者 何浩源)6月8日,家住廣安主城區的市民周某很高興,因為他正在洽談的高速公路附屬設施項目已經有了眉目。周某今年49歲,曾經是一個「癮君子」,人長得高高壯壯,2年前根本沒有任何非親緣關係的人願意和他打交道,要拿下工程建設項目更是痴人說夢。
2018年10月30日後,周某的生活有了轉變,他來到了廣安市廣安區禁毒服務中心進行戒毒。如今,周某已經成功戒掉了毒品,每周都會主動來這兒進行尿檢和頭髮檢測。今年疫情防控期間還主動擔任了所在社區志願者,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做貢獻。
廣安區禁毒服務中心成立約10年,目前,該禁毒服務中心有90餘人每月定期接受檢查,進行社區戒毒。近年來,廣安區已累計培訓、推薦就業吸毒人員43人。
把吸毒者當朋友 同時還要會「挖痛點」
走進廣安區禁毒服務中心,最外面的展廳分內外兩側,裡面擺放了很多描繪有涉毒危害、吸毒影響、禁毒工作等相關內容的展板。在大廳的左側方向,有一個工作人員日常辦公使用的辦公室,裡面有一些簡單的測試儀器。在辦公室的左右兩側,分別是一個心理室和小型會客廳。
社工曹芳今年40歲,在廣安區禁毒服務中心已經工作了3年,她待人親切可親,像個大姐姐,與周某一樣的戒毒人員都稱她一聲「曹姐」。
「在介入禁毒工作時,我們都是按照標準的工作流程進行操作。在熟悉了戒毒人員的家庭情況、生活情況、交友圈子後,就開始進行溝通交流。同時還會去其他做得好的地方『取經』,更好的為戒毒人員服務。」曹姐介紹,剛接觸周某的時候,他就有些不情願,後來了解到他對家庭還有愛和不舍後,就開始展開了進一步的溝通。
周某家境富裕,從小在廣安城裡長大,還有4個姐姐。2005年,因為家庭矛盾,三姐夫殺害了二姐夫的獨女,周某非常悲痛,隨即染上了毒癮,過上了13年來睜眼吸口合成毒品,閉眼睡覺的日子。
周某說,在戒毒服務中心戒毒非常順利。在吸毒的13年間,基本上除了父母和親姐姐,他被所有人疏遠。來到這兒後,曹姐沒有用異樣的眼光看他,而是把他當作朋友,讓他感覺受到了尊重,更加堅定了要戒掉毒品的信心。
曹芳介紹,幫助吸毒人員戒毒,除了把他們當朋友,關鍵還需要「挖痛點」,就是通過和他們談心,了解他們的經歷,直接他們心靈的痛點。「比如周某,我知道他很看重親情,就給他說你父親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由於你吸毒,他過生日都沒幾個親朋好友捧場。你要是再這麼下去,簡直就是個不孝子。周某聽了很受觸動,堅定了他戒毒的決心。」
解決就業穩定回歸 在案戒毒人員一個也不放過
彭某是一名戒毒人員,家裡麵條件比較困難,妻子也患有疾病。去年,他在外出的時候,被車撞了,小腿骨折住院治療後,仍然不能下地行走,需要在家久養。
「電話聯繫上彭某的時候,我們就自己帶上檢驗器材和社區民警、網格員、志願者一同上門慰問、補充檢測。」曹姐介紹,平時他們也會例行登門走訪,了解每一個戒毒人員的實際情況。
目前,廣安區的禁毒工作分三步走。如果有人第一次被發現吸毒,則進行一次警告,並拘留15天;第二次發現吸毒,則對該人員進行社區戒毒,每個月需要到禁毒服務中心進行檢測;第三次發現那個人吸毒,則進行拘留且強制戒毒。
在社區戒毒中,人員也被分為低風險人員和有風險人員。每個月按時到禁毒服務中心進行檢測的人為低風險人員。如果工作人員打電話通知後,那個人沒有按時去進行檢測,他將被視為有風險人員。這個時候,禁毒服務中心的社工和社區民警、網格員等會一起上門了解實際情況。
就業問題是戒毒人員回歸社會最大的「攔路虎」,被社會認可是戒毒人員普遍的心理需要。每年,廣安區要組織2次涉毒人員職業技能培訓,期間為他們提供多種就業渠道的信息,幫助戒毒人員更好的回歸社會。
宋某今年40歲,2016年從外地回到廣安後,在一次飯局上染上了毒癮。隨後,妻離子散,2018年始進行社區戒毒。「目前我自己已經找到了工作,跟我一起吸毒的朋友大部分都戒毒了。」宋某說,為了幫助自己的另外一個朋友李某遠離毒癮,他和幾個老朋友一起幫助李某在重慶找工作,遠離以前的社交圈子。「重新回到社會,有事做的感覺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