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記者 趙冉/文 施向輝/攝)上個月,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收容救護中心接收到一隻特殊猛禽。經救護人員鑑定,這是一隻亞成年的雄性蒼鷹,而且背上裝有GPS衛星追蹤器。在經過了近一個月的救助餵養後,12月16日,這隻蒼鷹在紫金山山頂被放歸大自然。
冒險「偷鴿」只因太餓
蒼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世界瀕危物種之一,一種中到大型的猛禽,廣泛分布在北半球的溫帶地區。據了解,身背GPS追蹤器的這隻蒼鷹是11月19日由派出所民警送到救護中心來的,它是因為跑到居民家的鴿子籠裡抓鴿子吃而被逮到的。
送來時,獸醫首先給它做了全面的體檢,體檢結果發現這隻蒼鷹輕微脫水,但精神尚可,羽毛完整,無外傷無骨折,比較嚴重的情況就是脂肪度極低,證明著這隻蒼鷹很久沒有吃到飽飯了。
來歷曲折,身背GPS肩負重任
檢查中,救護人員還在這隻蒼鷹的身上,發現了一個衛星跟蹤定位設備。根據定位設備上的信息,救護人員用很快找到了安裝衛星跟蹤設備的人——南京林業大學的在讀博士生閔霄。
閔霄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隻蒼鷹最早是由江蘇省江陰市公安局從非法偷獵案件中繳獲的,2019年11月11日,江陰市公安局將這隻蒼鷹交給南京林業大學生物與環境學院魯長虎教授實驗室,希望配合相關科研課題研究。
「當時這隻蒼鷹體況良好,很健康,所以我們在給它安裝了GPS追蹤器後,當天下午便放歸野外了。自此,它也肩負起了為研究猛禽的遷徙規律、活動範圍收集數據的使命。」閔霄解釋,動物GPS衛星追蹤技術是研究野生動物生態和行為的重要技術手段。給蒼鷹佩戴GPS衛星追蹤器,能夠幫助他們了解它的飛行軌跡以及活動區域和範圍。
獸醫針對性救護,幫助體能恢復
接收了這隻蒼鷹後,救護中心的工作人員認為,按照當時這隻蒼鷹的身體狀況,顯然無法迅速放歸野外,所以救助要做的首先就是營養支持,讓它吃飽吃好的同時,又不能吃得太多,還要對人保持戒心。根據以往的救助經驗,這種體況要恢復理想需要大約3-4周的時間。
或許是因為太餓了,這隻蒼鷹也是非常爭氣,傍晚來到救護中心的它,當天就開始吃東西。救護人員給蒼鷹提供完整的解凍白鼠為食。救護中心工作人員陳月龍解釋,提供完整老鼠是因為完整老鼠除了肉還帶有皮毛、骨骼和內臟,營養全面且符合猛禽的自然食譜,另外完整的食物需要猛禽自己撕扯和處理食物,這也讓被救助的猛禽有機會表達自然行為,有更多鍛鍊的機會。選擇冰凍的白鼠是因為猛禽在圈養條件下捕捉活體食物容易在籠網上撞傷自己,因此提供死食,這也是猛禽救助的國際慣例。
但吃死食的蒼鷹回到野外之後會沒有捕食能力麼?「不會的,因為這隻蒼鷹救助來的時候已經是亞成體,它有過在野外生存的經驗,已經具備捕食能力,因此不用練習。在救助過程中,救護人員要做的就是讓它儘快恢復體能,以更好的營養情況去接受大自然的挑戰。」陳月龍說。
放歸紫金山,繼續佩戴GPS展翅翱翔
12月16日,經過獸醫的體檢,救助團隊認為這隻猛禽已經達到放歸野外的標準,也相信營養情況良好的它能有更多的機會成功重返藍天。放飛前,南林學者檢查了蒼鷹GPS衛星追蹤器的佩戴情況,它將重新背負研究使命,展翅翱翔。
放歸地點選擇在有蒼鷹分布的紫金山。陳月龍表示,這裡山林、平原相間,是蒼鷹青睞的棲息環境。每年11月下旬,蒼鷹會飛臨南京越冬,紫金山、江寧方山、寧鎮山脈都有它們的身影。作為一種頂端物種,蒼鷹對整個生態鏈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連結:
今年南京有近千隻野生動物得到收容救護
2019年,紅山森林動物園野生動物救護工作共收容救護陸龜、蜥蜴、蟒蛇、野豬、蜂猴、鸚鵡、貓頭鷹等野生動物共計89種943(頭)只。其中經執法部門查處由本中心收容救護動物656(頭)只,同比下降52.70%;由市民及公安救護送至本中心隔離飼養動物共有287隻,同比上漲5.90%。隔離飼養動物達943(頭)只,同比下降30.41%。
在全年救護動物中,兩棲爬行類動物總量為564(條)只,佔救護總量的59.81%;禽鳥類總量為291隻,哺乳類動物總量為88(頭)只;外來物種共計647隻,主要包括:蜥蜴、陸龜、蟒蛇、蜂猴及鸚鵡等,佔救護總量的68.61%。
經隔離治療後具備放生條件的動物共計87隻,佔本土救護動物總量的29.39%,放生動物主要有:貓頭鷹、鳳頭鷹、黑眉錦蛇、鴿子、雀鷹、夜鷺、斑鳩等。
(來源: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