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這首歌將司馬相如對卓文君的思念寫得汪洋肆虐

2021-01-09 超越自我的極限度

本文系作者超越自我的極限度獨家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那採摘葛草的人兒呀,我一天見不到你就感覺時間過去三個月那麼久。那採摘青蒿的人兒呀,我一天見不到你,就感覺時間過去三季度那麼久。那採摘艾草的人兒呀,我一天見不到你,就感覺時間像過去三年那麼久。丈夫不得已和妻子別離。縱馬疾馳,轉瞬不見了蹤影。他日行千裡,一顆心卻落在了家中。旭日冉冉。妻子一如既往地採葛,平凡而平淡。他們已經分別了一天。可這一天,卻好似三個月一樣漫長不聞鶯啼,不見河山,丈夫的心裡只是盼著早點回去陪伴妻子。

馬在跑

夕陽西下。鞍馬上,丈夫難抑深深的思緒。妻子還是一如既往地採過蕭嗎?他們已經分別了一天。可這一天,卻好似三個秋天一樣零落索。看著漸漸墮入蒼山的夕陽,丈夫是多希望妻子能夠依偎在他的懷中。從此不再睏乏,不再害怕明月如鉤。丈夫牽著韁繩鬱郁獨行。月亮的清輝像水一樣寒涼,大夫的心頭又湧起了對妻子的深深思念。這一彎清月下,妻子在忙什麼?是一如既往地採艾嗎?他們已經分別了整整一天,可這短短一天的離愁思緒卻像三年一樣漫長。丈夫多麼希望能板馬回城,疾馳到妻子身邊給妻子一個驚喜,讓她從此不再啜泣,不再流淚。

這首《採葛》,簡約而不簡單,寥寥幾句,卻流芳百世。只因為它,將思念寫得如此純粹,如此悠長。《採葛》的魅力,讓一副早已沒了青春痕跡的容顏重新煥發了芳澤,一顆歷經滄桑的寒心因這詩文而萌發新芽。採葛的女子和詩人長相廝守,耳鬢廝磨的他們怎麼能忍受哪怕一天的別離?濃烈的愛情積澱,使得他們愛而不見,搔首躊躇;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瞻顧不見,便左顧右盼。另一半的美麗形象滿滿地佔據了詩人的心,使得他行坐不寧,無可奈何之際,只好寫下此詩聊慰相思聊表寸心。還記得《風求凰》的故事嗎?細細品味,司馬相如對卓文君的思念,和《採葛》有那麼的相似,又有那麼多的不同。

採葛的詩句選句

這首歌將司馬相如對卓文君的思念寫得汪洋肆虐、一氣呵成,把長久積鬱在心中的塊壘和愛情衝動完美地糅合在一起,在向情人痛快淋漓吐露衷腸之際,將自己「志存高遠」的風發意氣完滿地張揚出來,我們似乎看到了另一個「滿腹春情壓繡鞍」的張君瑞。是我們可以遙想一下,司馬相如當年的個人秀場面該如何壯觀!在高朋滿座的東家筵席上,蜀中大地群賢畢至。中有一翩翩少年,才情橫溢,氣宇軒昂,起身請奏,撫琴高歌。如從妙手,似水流殤,一曲《風求凰》演罷,滿座皆驚。眾賓客交頭接耳、嘖嘖稱讚之際,誰也沒有發現,廳堂後側,竟有一女子,貌美如花,氣質風華,她暗挑珠簾,怦然心動。

女子這才發現,原來少年竟是自己傾慕已久的蜀中大俊司馬相如。他的名字如雷貫耳,他的形象曾經幾度神遊夢河。今日得見,竟比心中形象,還要完滿分!不能自已之際,女子取了一支紅燭,刻上「卓」字,喚女僕贈少年。那奇女子便是卓文君。卓文君在未見司馬相如之前想必在她的芳心內,早已刻畫過無數遍夢中情郎的形象,今日得見沒料到是如此精緻兒郎,這讓卓文君情有所屬,也為自己的長久思念找到了最真實的寄託。不錯,我們總在思念中幻想著萬千美好,思念便愈發玲瓏剔透熠熠生輝。在我們的生活中,思念就像那弦月窗前隨風而逝的綠意尚存的葉子,既輕且緩,思念者的眼裡全是柔軟的愛意。

安徽省太湖縣卓文君司馬雕像

這樣的思念往往動心悱惻,許多人難以忍受長相思的折磨,睹落葉而傷懷,甚至難免如落葉一般隨風飄零。思念往往是先有寄予,然後思念。我們總是先寄予一份等待,幻想等待能開花結果,生出不可預測的美好。然後,在這思念裡,更會平添許多寄託。這檔口,便是沒有了情人的呼應,我們也越來越被自己的思念所感動。有時候,我們懷疑,這樣的思念似乎已經變成一種信仰,一種生存的方式。我們不敢想像,哪一天,情人的變故,讓這種思念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我們該如何思念,如何生活?

詩經採葛的繪圖

我們不敢多想,生怕造化弄人,讓這一點點可憐的思念也煙消雲散。於是,理智告訴我們,應該像卓文君一樣,有目標地選擇思念我們需要有前途的思念。這樣的思念似乎有些功利。但這樣的思念讓我們對思念本身,擁有了更多把握。卓文君也因思念而讓自己的愛情更加豐滿,她的愛情生活也必將充滿陽光。「我願意為你,被放逐天際。」還有一些人完全忘記了思念的目的,他們不曾侈談什麼思念的大境界,只是一味放縱思念,一味追逐思念的快感,放任情愫泛濫,自己的思念從不曾被自己記得,當然也不在乎會不會被他人記起。

是的,不管思念有沒有回應,我都要想你。《採葛》裡的思念當屬這種不管不顧、不計回報的思念。想像一下吧,當一個人佇立馬前草木榮枯,四季交替,他表情凝重深沉,似乎已經進入忘我的狀態,當你看到這樣的畫面、這樣的人,你一定會明了,那全然忘我的思念,原來可以給一個人敷上一層別樣的深沉氣質。這樣的思念有時讓人無法呼吸,恨不能拋下所有羈絆,立即朝愛人奔去。這應是讓人多麼神思嚮往的愛情場面啊!卓文君思念之有度,《採葛》裡的詩人思念之切切,這樣涇渭分明的思念,突然讓我想起另外一個故事:

《採葛》詩句的選句

據說,秦觀的這首《鵲橋仙》是有感牛郎和織女的故事而作的愛情樂曲。「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字斟句酌,寫盡了思念的千頭萬緒。如果用下裡巴人的話,一定是:該是你的誰也奪不走,不是你的,整天膩味在一起也不過是竹籃打水。由是觀之,作者不同,下筆自然各異。《採葛》是詩人的自述,所以心情落寞,難捱歲月,恨不得一夕返回家中,和妻子共訴相思之苦;而秦學士的《鵲橋仙》,寫的是別人的相思之苦,難免要不緊不慢旁觀安慰。時光改變了多少風物。時下的青年談戀愛,總少不了每天說上幾次「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這句詩,聊以表達自己對愛人的思念。

但其意義,顯然要比三千年前遜色不少,因為,三千年前最快的交通工具,也不過快馬或者馬車,想要遙寄一份思念,那是多麼奢侈的心願。即使在二十年前,我們都為一封手寫的紙信感動得要落淚。但時光荏苒,很快,我們就發現了情感的表達越來越方便,而思念的價值也愈來愈被稀釋。不是嗎?現在,情人間的相思再也不用憋在心裡了,手機、電郵,幾乎實現了同步表達,飛機、高鐵,讓人與人的距離近在咫尺。於是乎,線上線下,一起互動,相親相愛,幾無障礙。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心存遺憾—科技的進步帶來了這樣不可思議的方便,但我們所擁有的思念也越來越少,能感動我們的真情也變得那樣稀缺

馬車的圖像

時代的進步確實讓思念少了那種綿綿的悸動,情人間的物理距離近了,但可能心理距離遠了,何況他們的相思還少了一份必需的厚重。這樣,今天看《採葛》有著別樣的滋味。特別是那些被生活打拼磨礪得疲憊不堪的人,讀罷總會覺得心頭的那根細弦,已經被這詩輕輕地撩撥起來。他們為這純粹而熱烈的思念而淚眼模糊,又回到了那個曾經的純真年代,他們似乎看到了自己那曾經純潔的影子。讀罷《採葛》,他們不由得為那些再也回不來的情感感到傷感。「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那些可以放縱思念的青春啊,是否只有在重讀《採葛》時,才可能被我們重新記起?如果真是那樣,請且行且珍惜吧,至少,我們還有《採葛》

參考資料

·《詩經》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琴挑卓文君司馬相如的愛情騙局
    這是一曲《鳳求凰》,琴聲之外還有歌聲,只聽司馬相如吟唱道:「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時不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這是大膽地表露心中感情的詞句,更為難得的是文辭優美,意境脫俗,一下子就打動了卓文君的芳心。緊接著,門外又奏起了另一曲,歌詞是:「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在深情的旋律中,卓文君終於被折服了。
  • 古代褲子趣聞一司馬相如的犢鼻褌
    ——《秕言》說得明白點,就是類似現在的大褲衩本來嘛,才貌雙全的女兒卓文君被這不知道哪塊地上冒出來的混小子用一曲《鳳求凰》給拐走就已經夠丟臉了卓文君偷聽司馬相如彈琴這會竟然背著自己和一群下等人在大街上幹活還讓自己的女兒去賣酒這丟人現眼的,你讓臨邛第一首富的面子往哪擱
  • 這句壓根不是愛情誓言,而是「舔狗」!
    且聽這首詩背後的故事:卓文君是大戶人家的女兒,他父親是蜀中數一數二的商賈巨擘,卓文君從小也受到了良好教育,長大後嫁給別人,不久丈夫去世,17歲的卓文君便回了娘家。有一次一位叫司馬相如的男子在卓文君家裡彈奏了一曲《鳳求凰》,卓文君在帘子背後聽到後,便愛上了司馬相如,不久兩人暗生情愫,卓文君連夜與司馬相如私奔。
  • 司馬相如寫下一封休書,僅用短短的13個字,妻子的回覆被千古流傳
    為了追求愛情,她不顧身份地位的懸殊,大膽與司馬相如私奔。這樣的做法在古代是不被允許的,是違背禮教的行為。 卓文君的大膽也讓我們看到了她為愛情的奮不顧身,也看到了她對愛情的執著。正是她對愛情這樣的熾熱,讓我們再一次感受到了愛情的美好。寫下休書,妻子回復名流千古卓文君在當時可以說是典型的白富美,在古代這樣的女子並不缺追求者。
  • 文化|乘風破浪的司馬相如 他的頂級流量其實和卓文君無關
    如今人們耳熟能詳的,也許是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那段流傳千年的「鳳求凰」典故,以及「琴挑文君」、「當壚賣酒」的愛情故事。但司馬相如的不朽和偉大,不在這些千古「八卦」,而在於他書大賦、創蜀學,在文史、政治甚至外交領域都有相當的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