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粉絲們愛稱「小英雄」的《我的英雄學院》,是Jump系近年的扛鼎之作。《我的英雄學院》講述了在絕大多數人都有超能力的未來時代,沒有特殊異能的少年,如何突破絕境,打敗濫用超能力作惡的敵人,成長為最強英雄,守衛世界和平的故事。自2014年問世,「小英雄」表現一直亮眼,原作漫畫與TV動畫都獲得了口碑和商業成績的雙豐收。
去年8月,《我的英雄學院》首次推出劇場版,拿下了16億日元票房的好成績,北美票房也突破了500萬美元,躋身歷代日本動畫電影TOP15。獲得如此成就的動漫IP作品,為什麼國內還不引進呢?在國內「小英雄」粉絲心裡,這份盼望與焦急早已盤旋多時。終於,《我的英雄學院:兩位英雄》3月15日在中國內地公映了。
此番「小英雄」來到內地,片方還邀請了知名配音團隊音熊聯萌來為中文版配音。為小英雄們獻聲的沈達威、夏磊、謝添天、馮駿驊等聲優,他們的聲音早就通過各種影視劇、動畫、遊戲為觀眾所熟知。得益於《秦時明月》《戀與製作人》《偽裝學渣》等二次元作品的傳播,這些年他們還從幕後走到了臺前,晉升聲優裡的「流量擔當」,向外界講述更多這個行業的酸甜苦辣。
2013年,這些相交相知多年的夥伴聯合成立了音熊聯萌,希望通過扶持新人等方式來推動配音行業的良性發展。這次在《我的英雄學院:兩位英雄》中同樣帶來出色表演的風袖、KIYO、蘇婉等聲優,正是在「熊窩」成長起來的新生代們。幾位前輩對他們也是提攜、關愛有加,談到孩子們的表現連連稱讚「完成得很好!」
以「小英雄」的到來為契機,在影片中為綠谷出久配音的沈達威、為飯田天哉配音的夏磊接受了澎湃新聞的專訪。提到去年在某個調查結果中發現,聲優成為了90後00後最想從事的職業之一,夏磊驚訝不已;「我們的行當什麼時候這麼受歡迎了?」他們不僅分享了為「小英雄」獻聲的幕後故事,也講述了資深配音員眼中對從業生涯、行業變化、未來希冀的所思所想,更為嚮往成為聲優的年輕人提出了真知灼見。
沈達威、夏磊
【對話】
「最想要的超能力,是無拘無束地飛」
澎湃新聞
:之前是《我的英雄學院》的粉絲嗎?對人物的理解是怎樣的?
沈達威
:我看過一些TV版的內容,我覺得綠谷出久是一個從很弱小的存在,慢慢通過努力,包括遇到歐爾麥特,然後成就自己成為英雄的夢想的人。其實他還在為夢想努力,還沒有完全成功,但是他這份執著和熱情是很打動我的。
夏磊
:我不能說是這部作品的鐵粉,因為對我來說它是一部比較新的作品,我是屬於《七龍珠》那個年代的(笑)。我看它的時候就感覺,果然王道少年熱血題材的漫畫,它們的燃點都是一樣的,很容易把觀眾的熱血也帶動起來。它有很多現代年輕人的交流方式,總的來說我對這部作品深受漫迷的喜愛感到特別高興。
澎湃新聞
:這次劇場版的看點在於?
沈達威
:這次學院的孩子們要比較獨立地面對事件,前輩給予的幫助也少了,很考驗默契感,當然他們內心的信念依然很堅定。
夏磊
:最後大決戰,歐爾麥特和綠谷合為一體時,感覺特別燃。
澎湃新聞
:原作聲優的演繹有沒有帶來影響?
沈達威
:我覺得只要能貼合人物,不管是中文還是日文都可以帶給大家作者想傳達的感情。我們從小也是看日本動漫長大的,對他們的講話風格也比較熟悉,錄音時我們會有所借鑑,但也不能照搬,因為兩國語言上還有不一樣的地方。
夏磊
:飯田原來的配音是石川界人,我的朋友中有個石川界人的鐵粉,他曾經跟我說「磊哥,雖然我也是你的粉,但如果你跟石川去配同一個角色,我希望你千萬不能輸給他」 (爆笑)。石川界人是個90後,我跟他之前年齡差距本身就很大,讓我和一個90後去拼陽光和朝氣,某種程度上我是信心不足的。好在飯田這個角色,他的特點更多體現在正直、有領導力。在所有小英雄裡,他是最年長的一個,所以我的壓力也會小一點。
澎湃新聞
:《我的英雄學院》設定中有名為「個性」的超能力,你們最想要什麼樣的「個性」?
沈達威
:我以前最想要的超能力是飛,無拘無束地,飛到哪兒都行。看了《我的英雄學院》後我最喜歡八百萬百的個性,就是可以掏出任何東西,很方便。
夏磊
:飛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我甚至不需要飛得多快,讓我飄著也行,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的感覺。
澎湃新聞
:在配音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
沈達威
:最後合體的那段,真的很燃。因為綠谷之前已經戰鬥了很久,我記得在長春錄音時我跟導演說,錄這段前讓我休息一下,我怕氣不夠。那一段真的很重要,有一種汗毛倒豎的感覺,錄得很過癮。
夏磊
:我對別人的臺詞印象反而更深刻,有個角色峰田實,我一直叫她「葡萄」,因為她的髮型很像葡萄(笑)。峰田實的日文版配音裡,她嘴巴的狀態不是很清晰,中文版也參考了這個。演員完成的狀態我很滿意,又要還原原版的口腔狀態,說很激動的臺詞時還不能說得太不清楚,挺考驗配音演員的,孩子們完成得很好。
澎湃新聞
:作為配音演員,有沒有一些職業病會帶入到生活?
夏磊
:平時會比較在意看口型、分析人物性格這些。看到一些是配音的作品,我會去注意這個角色完成得好不好,有沒有達到我心目中的標準,尤其是我喜歡的角色。一些作品配得不太行,也會看得讓我吐槽,我知道這其實不太好,很影響我看戲的感受。
我有個做技術的朋友,他是給電影、電視劇、動畫上字幕的,他跟我說他看電視劇時就只盯著下面那行字,字幕裡有標點錯誤、多了個「了」、少了個「啊」他馬上就能發現,一集看下來真是累啊。
沈達威
:我平時坐在車上,看到廣告牌時會不自覺地讀出來。如果身邊人不是很習慣我的習慣的話,應該會覺得我挺有病的吧(笑)。
「原來配音可以帶給這麼多人快樂」
澎湃新聞
:成為配音演員的契機是怎樣的?
沈達威
:小時候我參加了很多上海市的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10歲左右時有一次比賽我拿了第一名,很巧臺下評委中有一個美影廠的老導演,他覺得我還挺有靈氣的,就問我「有沒有興趣來配音」? 我說「我不知道」,他說「可以看動畫片哦」,我說「那行」。
記得第一次去看大人錄音是配《舒克貝塔》,他們在前面配,小朋友坐在後面聽,一個月輪上一句就不錯了。那個時候更像一個學習班,讓你耳濡目染、慢慢調整自己的狀態、熟悉這樣的氣息。
夏磊
:達威年紀雖然比我小六七歲,工齡卻要長很多,我是大學畢業後工作了三年才開始接觸配音。我小時候就很喜歡看譯製片、動畫片,我也曾經想過我是不是能夠當配音演員,但是學生時代我根本無從得知,我想從事這個行業的話我該考什麼學校、什麼專業,去什麼單位。
我學的播音主持專業,畢業之後在南京電臺新聞臺工作了2年,機緣巧合又到了上海電臺。當時正好上海電臺廣播大廈樓下有一個錄音棚,我很納悶為什麼永遠有一群人從早到晚都在裡面,整天嘻嘻哈哈地特別高興。後來我跟其中幾個人認識了之後,知道了原來裡面是配電視劇的。我特別嚮往,於是他們就帶我進去感受他們的工作,於是我就進坑了。接觸了一年不到我就辭掉了電臺的工作,專職幹配音了。
澎湃新聞
:有沒有哪個作品或是角色,成為了事業的轉折點?
沈達威
:小時候其實我把配音當成一種興趣,改變我配音觀念的是《我為歌狂》。《我為歌狂》算是當時投入資金很多、宣傳力度很大的作品,還辦了我印象中第一次動畫片粉絲見面會。我那時對粉絲見面會完全沒概念,當我上臺後自我介紹「我是沈達威,我為Cookie配音」下面爆發出尖叫聲,心裡虛榮感肯定有,更多的感想是「原來我為了好玩、過癮才做的配音,可以帶給這麼多人快樂」。這種滿足感是我沒有料想到的,這也是我想成為一個好配音演員的契機,我希望通過聲音帶給別人快樂。
夏磊
:我有一部特別沒有名氣、但對我來說印象很深刻的劇,叫《牌坊下的女人》。那部戲裡我配了一個傻大個,家裡很有錢、一心一意愛慕女二號。配音導演金霖姐姐摳戲摳得很細,每到表現這個角色內心波瀾、想壓抑又壓抑不住時,我處理得都很直。金霖姐姐就會說,這裡處理得不好,我們來分析下為什麼會這樣,重新配。這樣反覆了很多次,對我的成長幫助真的非常大。
澎湃新聞
:為了達到理想的配音效果,有沒有一些特別的方法或是癖好?
夏磊
:其實配音工作中,一些所謂的癖好未必好。它們通常是表現在肢體上的,反倒是不對的,因為配音時需要絕對的安靜。舉個簡單的例子,有人喜歡帶手鍊、珠串,激動時串會摩擦碰撞,平時你感覺不到,但在錄音棚裡會很明顯。更細微到我嘴裡的一個小氣泡破了,我們把這叫做「氣泡音」,錄音師就會說「有氣泡音,這句話不能用」。 往往一些正常的習慣動作,像是捏拳頭啊敲桌子啊,都是我們工作中要規避的。如果要說為了更好地配音養成的習慣,就是在生活中很注意對人的表現、狀態的觀察。因為我們要配不同的角色,那就要觀察人們在不同時段的表現。
澎湃新聞
:很多配音演員過去提到,配音的艱苦有一點體現在錄音棚裡沒有空調,因為會干擾錄音,現在情況有改善嗎?
夏磊
:從這個角度講的話工作環境真的好了很多,空調以前是真的不能開,現在會採取的方法是在錄音棚安裝中央空調,管道裡放消音海綿,氣流通風口還有專門的絨布罩子,這樣棚裡起碼還有冷空氣能滲進去。
沈達威
:以前夏天錄群雜真的挺累,不能開空調,三場戲一歇,渾身大汗,現在就好了很多。
夏磊
:從技術層面上講的話,早期錄《舒克貝塔》的帶子只有兩軌,一軌原聲一軌配音。這意味著所有角色的配音都要在同一條中同時完成,聲場的位置基本正確,沒有給錄音師推某人音軌的機會。以前我跟達威搭戲,他在後景我在前景,那麼我們會自覺地調整配音時人離話筒的位置,把錄音師的工作儘量簡化。現在我們可以有無數條音軌,不同時錄也沒關係。
澎湃新聞
:在你們看來,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對當好配音演員的影響大嗎?
沈達威
:我覺得不管南方人還是北方人,配音時地域性的東西都要儘量擯棄,也不要去想哪邊會更有優勢。
夏磊
:總的來說,北方人的普通話基礎是要好一點,但是這也有壞處,他們不容易意識到自身有很多語言習慣沒有拋棄地域性的問題。南方人通常很清楚自己的語言劣勢,被自己的語言缺陷禁錮了,不太敢表達。
「我們的行當什麼時候這麼受歡迎了」
澎湃新聞
:作為公認的實力配音員,為什麼微博簡介稱自己還是「配音演員小學生」呢?
沈達威
:我真的很喜歡這個行業,我不敢說自己取得了什麼成就,只是做出了一些成績,但是表演是沒有頂峰的,你隨時會發現一個小概念、小想法給你新的靈感。這種不斷積累,讓自己成長,不斷放低自己去學習的態度,也是我一直想追求的,希望自己能一天比一天更有進步。
澎湃新聞
:清朗的少年音是你的特點,類型接近的角色配多了的話,會不會有戲路受限的苦惱?
沈達威
:聲音還是決定了一部分戲路的 ,雖然可以靠變聲,但到底不是本聲。既然聲音已經這樣了,那在戲路上、人物上就要做到精益求精。
我會比較煩惱的是,同樣類型的角色,演繹的時候還能不能找出不一樣的、讓別人聽得出區別的地方?這是我一直在鑽研的。
澎湃新聞
:時隔17年美影廠重啟了《我為歌狂》的製作,有沒有可能再去為這部作品獻聲?
沈達威
:如果有機會我一定去,只要能讓我參與這部印象深刻的片子,配什麼我都無所謂。現在作品還在製作中,我也不能確定,但我非常願意為它貢獻自己的聲音。
澎湃新聞
:把履歷中音色反差很大的角色毫無違和感地切換,你是怎麼做到的?
夏磊
:其實我覺得「毫無違和感」這個說法不是特別合適。曾經我和達威搭檔,在臺灣的一家公司配了很多日本動畫。那個時期因為經費所限,配音演員非常少 ,每個人不得不配很多角色。有的時候達威在滔滔不絕地講話,一邊還有三個男性角色,我就儘量變化自己的聲音,鍛鍊自己的能力。經常你覺得自己不可能再出別的頻道的聲音了,情急之下又被逼出來了(笑)。
澎湃新聞
:最近《戀與製作人》加了新的男性角色,有沒有擔心玩家爬牆?
夏磊
:完全沒有,我認為角色是角色,演員是演員,起碼我沒有傻到覺得我就是許墨(笑)。當然我很榮幸為他配音、受到朋友們的喜歡,但是我覺得把角色和人等同起來是挺傻的想法。所有加諸於我們身上的榮譽和喜愛,都是作品本身帶給我們的,只有作品好,才會有好的角色出現。新的角色出現了,又能讓很多新老玩家關注作品,讓《戀與》重新煥發光芒,我希望這樣的角色越多越好。
澎湃新聞
:接下這份工作時,有沒有想到之後會有那麼高的人氣?
夏磊
:完全沒有。之前對我來說《戀與》它是一款臺詞很多的女性向的遊戲,可能我們要說的是一些讓女孩子喜歡、臉紅心跳的臺詞。實際上錄的時候發現完全不是,它有很多的事件、故事,甚至當我錄到許墨的能力一直沒有被揭曉、當中有很多的陰謀時,我就說「你們女性向遊戲真的要這樣玩嗎?」錄著錄著我也被故事吸引了,錄音時我也很想知道後面會怎麼發展。
澎湃新聞
:怎樣評價現在的配音行業?
夏磊
:去年下半年我看到過一個調查統計,說90後00後最想從事的職業,第一名好像是偶像,第二名是聲優。我超級驚訝,我們的行當什麼時候這麼受歡迎了?我想一方面得益於國產的動畫、遊戲、番劇的發展,讓大家看到了配音演員的魅力,另一方面得益於像《聲臨其境》這樣的綜藝,給大家展現了配音演員的工作狀態。包括我自己曾經在一些活動上分享了我的想法,如果能對這個行業起到積極作用,我感到特別榮幸。我覺得這幾年是配音行業比較好的階段, 無論是人才選擇、整體風氣還是面對作品的多樣性上,都提升了很多。
澎湃新聞
:能否給嚮往成為配音演員的年輕人一些建議?
夏磊
:好好學習。我們配很多古裝戲時,會碰到一些不認識的生僻字。你查字典後明白了它的意思,還要能流暢地帶入臺詞裡,這些都需要文化積累。如果能有表演相關的經驗,這對配音工作也是有益的。無論你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也是必須的。做到這三點的話,你已經有了進入這個行業的資格。希望未來在配音行業中能和更多的朋友成為同事。
沈達威
:我一直對新人建議比較多的,是要有非常紮實的基本功。如果真的給你機會,去棚裡錄一個角色,普通話、咬字吐音這些不該是你的負擔,你應該想的是這個角色我要如何表現,只有這一條。如果你有很多顧忌,那你不可能有餘力去考慮角色塑造的問題,還有就是日常的積累。以及不要過早地把自己定性,不要覺得自己聲音適合哪種角色就只發展哪個方向,可以作多種多樣的嘗試給自己找靈感和戲路,這對新人也是比較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