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對於浩瀚的宇宙來說,地球只是滄海一粟,不值一提,但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它卻是無比遼闊寬廣,即使人類在這裡生存繁衍了千萬年,仍然對它知之甚少。那些詭異如同幽靈般的生物,悄無聲息的棲息在我們周圍,我們卻全然不知。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遍世界的各個角落,去發現那些讓人匪夷所思的奇妙而詭異的物種。
1、吸血鬼魚
吸血鬼魚學名為「Danionella dracula」。圖中這條吸血鬼魚長約17毫米,長像很醜陋恐怖,幾乎通體透明,而且長有鋒利的獠牙,象傳說中吸血鬼一樣。「吸血鬼魚」是在2007年4月發現的,但直到最近才被正式命名為一個新魚種。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動物學家拉爾夫-布裡茨博士稱這條通體透明的小魚「非比尋常」。他說:「這條魚是近10多年來發現的最令人驚奇的脊椎動物,這種魚的牙齒是最令人興奮的地方,因為鯉科的其他3700多個成員都沒有牙齒,它們的牙齒早在5千萬年前就消失了。吸血鬼魚的牙齒是從頜骨長出來的,不是不斷進化的頜牙。」
2、卡拉西方細盲蛇
卡拉西方細盲蛇應該是世界上最細小的蛇,只有10釐米長,細得有如義大利麵條一樣,小到足夠蜷縮在一枚硬幣或鐘錶之上。在目前的紀錄中,成年卡拉細盲蛇的體長最長也只有10.4釐米。上方顯示了一條卡拉細盲蛇與一枚直徑長24.26毫米的25美分硬幣並列的情況,可以作為此蛇體型的比例參照。卡拉細盲蛇以白蟻及蟻卵為主要食糧。這類細盲蛇的雌蛇每次只能產出一枚較大的蛇卵;初生幼蛇的體型,已足有母蛇的一半體積。卡拉細盲蛇似乎慣性以森林地帶為棲息對象,但現在巴貝多島上的森林已所餘無幾,這對卡拉細盲蛇可能是一個威脅。基於暫時所知的少量卡拉細盲蛇只集中分布於巴貝多島的東部,因此其未來的生存空間是一個相當值得顧慮的生態問題。
3、迷幻躄魚
迷幻躄魚學名為「Histiophryne psychedelica」。它的奇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善於隱藏,還可以通過噴射推動力來逃避危險。迷幻躄魚的皮膚呈膠狀,顯現肥胖、肉質厚而鬆軟,它的皮膚上覆蓋著白色條紋,這些白色條紋是從眼睛呈放射狀向身體蔓延。這種白色素可以使它的皮膚色彩更加絢爛多彩,更便於混入海底五顏六色有毒的珊瑚叢中尋求庇護。迷幻躄魚在其面部的外輪廓可能有一種感官結構,就如同貓鬍鬚一樣具有靈敏的感知能力,這種魚通過面部外輪廓感官結構能夠感觸到一些海底洞穴內部石壁的狀況,便於在珊瑚礁之間狹小的空間進行探索。這種魚的下顎長著2-4排不對稱的小牙齒,可用於咀嚼更小的魚類,蝦以及其他海洋生物。
4、粉紅色的千足蟲
這種千足蟲看起來顏色鮮豔,呈粉紅色。它的奇特之處在於能夠滲出一種氰化氫物質,聞起來就好象杏仁所散發出來的氣味,用於驅趕掠食者。千足蟲是泰國較常見的蟲類,對保持土壤品質具有重要作用。這種新發現的千足蟲體形與蜈蚣相似,但體色不是通常的黑色或棕色,而是全身呈現鮮豔的粉紅色,因此被命名為「粉紅色千足蟲」。據介紹,這種千足蟲生命周期為5年,有88條腿,身長約7釐米,能從腺體中分泌出毒素。它是田鼠和松鼠喜愛的食物,對於保持生態平衡有重要作用。為了防止濫捕,泰國科學家決定不公布發現的具體地點。
5、象鼩
象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的鼩類。最新發現的象鼩重約700克,和大個野兔差不多大小。象鼩因為身體外型保持了2300萬年都沒有發生變化,因而被稱為「活化石」。而這種動物被發現也屬偶然,一群探險人員前往坦尚尼亞原本打算拍攝森林羚羊,沒料到這些小動物無意中闖入了鏡頭,在相機裡面留下了模糊的身影。2006年一支探險隊前往當地進行考察,並成功地捕獲了5隻巨型象鼩,不幸的是其中的一隻已經被鳥吃掉了一半。科學家們估計,目前世界上大約生活著1.5萬至2.4萬隻巨型象鼩,它們的主要食物是昆蟲,生活範圍應該是地處高緯度的森林地帶。象鼩的進食方式與食蟻獸相似,都是用舌頭將昆蟲捲入口中。此外,它們一般在地面下築巢,白天出來覓食。
6、食肉鼻涕蟲
這種食肉鼻涕蟲早在2006年就發現於威爾斯郊外的一個神秘花園中。它們居住於地下,以蚯蚓或其他鼻涕蟲為食。鼻涕蟲是由蝸牛轉變而來的,雌雄同體,異體受精或同體受精繁殖,產卵量約400多粒。食肉鼻涕蟲的殼退化為一石灰質的薄板,位於身體前端背部,被外套膜包裹而成內殼。這種蟲的身體經常分泌粘液,爬行後留下銀白色的痕跡。食肉鼻涕蟲生活在陰暗、潮溼處,白晝潛伏,夜晚和雨天外出活動。它們在高溼和高溫的季節最為活躍,喜食植物,是農業的主要害蟲之一。
曹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