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人身上所具有的那些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品質和個人習慣,是不隨著個人生活條件的好轉而有很大變化的,現在的大多數人如果一旦有錢,那種窮人咋富的姿態會很容易的暴露無遺,但是農村老人堅守本色,勤儉持家的人生態度卻是從一而終,自始至終都不會改變的。
從我們村子裡面來講,村裡面子女孝順給老人裝空調的不在少數,但是大多數老人的生活態度就是,空調幾乎就是個擺設,乘涼的最主要方式就是三五成群的老人,聚集在樹林裡面,搬個馬扎拿個凳子,或者是席地而坐,圍在一起乘涼解暑,很少幾乎看不到有老人,自己在家裡面開著空調睡大覺,空調在他們的眼中代表的大多數只是一種擁有的意義,是子女孝順的一種表達方式,是在外面聊天說話的自豪談資,而絕非是用來避暑的工具。
爺爺奶奶家裡面買了空調已經好幾年,即便是現在每天38度的高溫也幾乎從來沒有使用過,開空調使用的時候就是家裡面來客人了,其餘就是常年四季的關著,即便是父親叔叔,再三囑咐電費給你們交過了,現在那麼熱的天一定要用啊,可是爺爺奶奶依然我行我素,當著他們的面打開空調,他們走後,又馬上關上了,爺爺奶奶如此用空調的列子就是農村老人的一個縮影,村子老人和他們一樣大都如此行事。
農村很多老人,家裡有空調也不開,而要到大樹底下乘涼,這是為什麼?
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節約不捨得用,這種不捨得並不是說家裡麵條件不允許,而是農村老人內心裏面認為沒有必要用空調,用他們的話講,現在有電風扇,而且又不幹農活,天氣根本就不熱,用不到空調,儘管農村的家用電費並不高,可在他們眼裡,沒有必要花的錢,一分都不能花啊。開一天空調所消耗的電費,完全可以夠老人吃饅頭吃菜了,再有樹林可以乘涼的情況下,用空調在他們看來就是浪費啊,老人常說,一輩子多熱的天沒有經歷過啊,這點苦有算得了什麼。
其次,很大一部分老人並不喜歡或者說適應空調帶來的涼爽,在他們認為空調帶來的涼氣,太過於冰冷,有一種寒風刺骨的感覺,而且在空調屋子裡面待久了會有一種悶,喘不過氣來的感覺,而且會很容易引起腿疼頭暈身體不適。
最後我們實事求是的來說,其實大樹下面乘涼真的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自然風吹過所帶來的涼爽感覺,絕對是要比空調下面的冷風舒服的多,而且農村老人並不怕熱,他們怕的是孤獨和一個人的獨處,幾個老人飯後不約而同的來到樹林下面說說家長裡短,喜聞樂見的往事,下下象棋,聊聊天,那種美哉娛樂的快樂是我們這代人所不能體會的,在他們身上大多數時候幸福和金錢的關係並不大,心靜自然涼也是我們這個年紀所沒有的覺悟。
其實當今的年輕人就應該有這樣一份心態,能受得了嚴寒熬得了高溫,能吃的下苦,能甘於面對奮鬥人生的低谷,能吃苦耐勞才能事業有成啊。
我是農村小小李,如果你對我的回答有些許滿意,希望您能給一個點讚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