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雞肋的竊聽計劃:把貓訓練成間諜,5年耗資千萬,一出門卻被撞

2020-11-05 個人信息安全防護專家

「情報戰爭,被軍事大國視為「永不停息的戰爭」,不分平時和戰時。冷戰期間,美國中央情報局圍繞蘇聯展開了「無死角」的刺探,甚至動用了特殊的「人馬」——動物。


他們讓烏鴉飛到敵人窗臺上放置竊聽器,讓鴿群打探敵人是否會採取進攻,讓貓在敵人身邊假裝徘徊以便竊聽談話,甚至試圖用蚊子來打探黑暗中的敵人……


活的無人偵察機


「動物夥伴」是中情局訓練動物完成偵察任務的代號,特別是1960年中情局飛行員鮑爾斯駕駛的U-2飛機被蘇聯國土防空軍擊落後,該計劃變得更加迫切,因為衛星偵察尚遙不可及,飛機偵察風險極高,因此使用鳥類是有效途徑之一。


根據中情局在2019年9月解密的細節,「動物夥伴」計劃不僅將鳥類用於照相、攝像設備的運載工具,還充當活的生物指示器。


當年,美國專門訓練信鴿和其他定期途經蘇聯薩拉託夫州希哈內區的候鳥,因為美國認定那裡是蘇聯化學武器中心。如果蘇聯進行核武器或者是化學武器的試驗,那麼必定會在試驗場附近的生物身上留有一定的痕跡,只要從飛過希哈內的鳥類身上提取生化樣本,再通過技術分析就可以確定蘇聯都進行了哪些不為人知的試驗了。


「動物夥伴」計劃的第二部分是「塔薩納工程」,內容是拿信鴿、烏鴉、鸚鵡、貓頭鷹、禿鷹、鷂鷹等作為「活的無人偵察機」,在經過訓練的鳥類身上綁上照相機。



中情局還特意為此計劃開發了微型照相機,重量僅為35克,可拍攝200幅質量不錯的照片。監視目標是莫斯科、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等蘇聯軍工和政治中心。中情局在華盛頓郊區開展最初試驗,前前後後投入了數百萬美元,結果確差強人意——多數鴿子一去不返,或返回時丟了昂貴的攝像機,還有一些攜帶攝像機的鴿子遭到野貓攻擊,成為「編外反諜隊」的犧牲品。


把貓訓練成間諜


所謂「竊聽貓」計劃,即訓練貓充當間諜,打入蘇聯內部,從而達到竊聽的目的。眾所周知,貓是最不容易馴服的動物之一,那中情局是如何將貓打造成職業間諜的呢?該計劃可謂十分富有想像力,同時也很殘忍。


他們首先是在貓耳朵內植入麥克風,然後通過手術在貓脖子附近植入發射器和電池,最後沿著貓的脊柱安裝天線。這對貓來說是一項十分殘忍的計劃。



手術相對容易,但訓練起來難度非常困難。養過貓的都知道,貓不喜歡跟人,特別喜歡抓鳥,中情局在訓練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把「竊聽貓」放出去,結果錄下來的都是各種鳥叫狗吠。而且貓不像狗,一旦餓了,馬上就會擅離職守,一點職業道德都沒有。


為了減少貓的飢餓感以及其他毛病,中情局研究了5年,這期間手術、訓練各種費用花了1500萬美元。「竊聽貓」出爐後,中情局迫不及待的想要驗證實驗結果。


按照中情局計劃,他們把貓偷偷放到蘇聯大使館附近,通過指令讓貓潛入蘇聯使館,儘可能的接近使館人員,竊聽他們的講話。然而理想是完美的,現實是骨感的,「竊聽貓」真的能聽從人類指揮,充當間諜竊取情報嗎?



「竊聽貓」一切就緒,開始工作。第一天上崗,中情局把「竊聽貓」帶到蘇聯使館附近的公園裡,把貓放出來,先讓貓跑到公園裡的2個蘇聯人身邊測試效果,結果很不幸,這隻貓剛被放出,才走出幾米正要穿越馬路,就被迎面而來的計程車撞飛了,當場死亡。1967年,中情局不得不徹底放棄「竊聽貓」計劃。


海中的「潛行者」


在接連的失敗之後,中情局又把目光投向了海洋,希望利用海豚來對蘇聯海軍進行偵察。其想法和上述兩種生物類似,利用海豚攜帶偵聽裝置,將其送到蘇聯軍港附近,藉此偵察護衛艦和潛艇的噪聲特徵。甚至還想要利用海豚,在必要時對蘇聯艦艇實施自殺式攻擊。


在去年,挪威海域曾發現一頭帶有攝像機的白鯨,很顯然這也是一次動物偵查,很巧的是這頭白鯨身上帶著的攝像設備的牌子上寫的正是俄羅斯製造,顯然俄羅斯也學會了動物偵查。



美媒表示,訓練有素的白鯨具有軍事價值,即使在北極圈極度寒冷的水域中,這些鯨魚也能夠進行遠距離行動。通過人工飼養和訓練,鯨魚顯示出遠比人類潛水員的更強大的深海作業能力,甚至在一次試驗中有鯨魚下潛到2860英尺(約合871米)的深度,這超過了大多數潛艇的極限性能。白鯨經過訓練後,有可能執行某些水下偵察任務,包括定位水下傳感器和水雷,它們還可以檢查港口的船隻或幫助防範敵方的水下入侵行為。


由此可見,軍事大國之間的情報戰爭真的是難以消停,幾乎是一直存在,而「動物間諜」顯然也已經成為情報戰爭中重要的一環。

相關焦點

  • 冷戰時美國中情局訓練動物間諜:讓貓竊聽談話,用蚊子打探敵人
    在冷戰時期,美國中情局曾經訓練了一批動物間諜。他們讓烏鴉、鴿子、貓等動物去做一些本該由間諜來做的事情。比如,讓烏鴉飛到敵人窗臺上放置竊聽器,讓鴿群打探敵人是否會採取進攻,讓貓在敵人身邊假裝徘徊以便竊聽談話,甚至試圖用蚊子來打探黑暗中的敵人……在東歐某國的首都,一隻羽毛黑得發亮的烏鴉落在一幢氣派的公寓樓的窗臺上。
  • 為啥戰爭中常常用狗做間諜,而不用貓間諜,答案出乎意料
    不,和他們的敵軍,德軍的騷操作比起來,他們的操作實在是不值得一瞧。 在戰場上吃鱉之後,德軍就想出了更惡毒的培養軍犬計劃,他們想要教狗說話,然後滲透敵軍的狗狗。 美國人想訓練貓貓進行竊聽任務,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中央情報科學技術部門,發起了一個代號叫做「竊聽貓
  • 竊聽貓、透明可樂、空心硬幣,細數冷戰中的人類腦洞
    竊聽貓:最優秀的冷戰間諜不久前,著名的特斯拉公司的CEO埃隆·馬斯克發布了一項AI黑科技稱: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可以通過在大腦皮層中植入晶片,用大腦直接控制電腦。其實這構思是在幾十年前的美蘇冷戰時期就有應用,只不過當時這一技術被主要應用在間諜工作中。
  • 中情局解密動物間諜史,可靠性是最大問題
    動物不僅可以是人類的朋友,也可以作為情報部門的「間諜專員」。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近日解密了在冷戰期間利用貓、狗、海豚以及鳥類進行間諜活動的文件。在貓體內安裝竊聽設備,遠程操控狗,利用鴿子來拍攝諜照,這些看似間諜小說的情節原來在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過。
  • 竊聽風雲百年演變史:貓,美女,竊聽器丨周末漫讀
    一招不行,只好再行一招。這次,克格勃的特工們策劃了一次「自然」火災,當大火燃起,特工們假扮成消防員衝進了大使館,想在滾滾濃煙的掩護下,順手安好竊聽器。然而,計劃不如變化快,這一招依然沒能讓特工進到辦公室裡去。時間轉眼就到了 1945 年 2 月,二戰中的盟國「三巨頭」——史達林、羅斯福和邱吉爾,在雅爾達進行會晤,蘇聯一看,機會來了。
  • 貓咪也可以做間諜?美國中情局的特工貓就行
    這是發生在上世紀,從1947年到1991年之間的一場兩極對立世界格局。儘管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集團,與以蘇聯為首的華約集團僅僅是對立了44年,可是這44年間,第三次世界大戰差一點就開打,人類文明也一度走到了被原子彈的滅世之火徹底毀滅的邊緣。好在對立僅僅是對立,世界級大戰是北約和華約都不敢打的。不過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對立中,北約和華約為了獲取對方的機密情報,可謂是煞費苦心。
  • 隔牆有耳:竊聽,看不見的電波
    無論是無線通信,還是光纖通信,現在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密碼保護。 隨著美國「稜鏡」計劃暴露而引發的「竊聽門」正在持續地發酵。越來越多的國家發現自己成為美情報機構的「獵物」。對網際網路的攻擊和對普通民眾的電話信息收集已經不過是冰山一角。美國以反恐為由的「稜鏡」計劃,似乎已經將他們的耳朵對準了從各國政要手機中發出的電波。 10月24日,英國媒體繼續披露「稜鏡」深喉愛德華·斯諾登提供的文件,稱美國國家安全局監聽35個國家及地區政要電話。
  • 烏克蘭間諜海豚被俄羅斯抓走後,絕食而死!
    蘇聯解體前,人們把一隻間諜海豚從泳池移到海裡。間諜貓1962年,美國中情局開啟了訓練間諜貓的絕密計劃。他們通過手術,在貓的耳道裡植入一個麥克風,在它的頭骨底部植入一個小型無線電發射器,把天線延脊柱植入它的皮毛裡。
  • 隔牆聽、雷射竊聽、微波竊聽,總有一款你想不到
    昨天,和一個朋友聊到竊聽和反竊聽。在他的理解裡,竊聽就是影視劇中演的,戴著耳機,守在電臺前面那種。我告訴他,現在的竊聽方式遠遠比影視劇中演的要「高科技」的多。今天,來聊聊那些你聽說但是沒見到過的竊聽器。除了目前常見的無線電監聽、GSM監聽、智能電子設備木馬軟體監聽,電話線監聽,那麼,還有什麼監聽方式呢?
  • 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間諜工具:聽甕、矢服最原始
    最原始的「竊聽器」——聽甕、矢服  聽甕,其實就是一種口小腹大的罐子。使用時將聽甕埋在地下,在甕口蒙上一層薄薄的皮革,有偵測需要時,側耳伏在上面,「聽」出周邊的動靜。需要的情況下,則直接讓專業情報人員坐於甕中,聽辨聲響,這叫「罌聽」。為了減少情報失誤,常會培訓瞎子來執行「聽」任務。
  • 古代間諜史「四大發明」:聽甕為最原始竊聽器
    1  最原始的竊聽器:聽甕  竊聽是間諜搜集情報最古老的手段,也是現代間諜必學課程。中國人早就發明了人類最早的「竊聽器」———聽甕。  聽甕,是一種口小腹大的罐子。將聽甕埋在地下,在甕口蒙上一層薄薄的皮革,偵測時,側耳伏在上面,聽周邊的動靜。
  • 中國古代間諜「四大發明」:聽甕為最原始竊聽器
    中國古代,除了有「四大發明」,中國人發明的東西多了去了,比如在間諜工具上的發明。   西方學者認為,間諜鼻祖是公元前十世紀名叫娣萊拉的菲利斯女人。事實上,中國在公元前十六世紀的夏末,就出現了間諜,她的名字叫伊尹。  間諜出現這麼早,搜集情報的間諜工具自然不會落後,其中有四種為國際情報界人士矚目,可謂間諜史上「四大發明」。
  • 央視曝光竊聽黑色產業鏈,GPS變身竊聽器,有公司因此損失上千萬
    一提起竊聽,人們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電視劇裡那些間諜所做的事,那都是一些重要情報部門常做的事,好像在我們普通老百姓身邊不會發生,如果竊聽這種事被用在老百姓身上,那人們就沒有什麼隱私可言了,做什麼事說什麼話都有可能暴露在陽光之下,這樣的場景相信很多人都是難以接受的,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
  • 阿桑奇的貓是間諜?
    自阿桑奇被捕以來,他的貓也備受網友關注。據外媒最新消息,厄瓜多駐英大使暗示這隻貓在使館期間一直從事間諜活動。莫雷諾聲稱阿桑奇黑了他的手機,大使告訴《每日郵報》,阿桑奇可能訓練過大使館的貓當間諜。這真是太蠢了。赫夫松的這番指責源於周五英國《每日郵報》的一篇獨家報導。記者前往阿桑奇在厄瓜多使館的庇護處,厄大使稱阿桑奇住在這裡的七年讓使館官員飽受他各種惡習的折磨。不講衛生是基本,還會把糞便糊在牆上。
  • 斯諾登反間諜技術:手機放冰箱、魔方對暗號
    而《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則披露了斯諾登如何規劃逃離香港的計劃。「斯諾登戴著一頂帽子和一副墨鏡,他堅持要求律師把手機藏在他住處的冰箱裡,避免被監聽。」《紐約時報》說。把手機放到冰箱裡,只是斯諾登採取的各種反竊聽方式之一。他還用枕頭塞住酒店的門縫,輸入電腦密碼時也會用帽子罩住。但是把手機放到冰箱裡究竟有多大用處?戴著帽子用筆記本真能防止別人看到你在幹什麼嗎?
  • 武契奇被竊聽一年半:誰竊聽,為何一年多才發現,用什麼竊聽
    文、鐵血君一國總統竟然被竊聽長達一年半。要不是曝出新聞,誰敢相信。上一次歐洲國家領導人被曝出類似新聞,還是稜鏡門,還是德國總理默克爾那事。亞歷山大·武契奇:1998年至2000年擔任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信息部長 。2012年出任塞爾維亞第一副總理兼國防部長。
  • 他是雙少將軍銜間諜,製造了最嚴重間諜案
    1995年,美國突然答應了李登輝的竄訪請求。李登輝為了能在首次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獲勝。公然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宣稱「中華民國在臺灣,在臺灣的中華民國」的「兩國論」。為了維護祖國的統一大業,我軍從1995年7月至1996年3月在臺灣海峽進行了4次大規模軍事演習,來震懾臺獨勢力。
  • 戰爭奇聞——蒼蠅間諜
    蒼蠅然而,這令人深惡痛絕的生物卻能成為「間諜」,為僱主竊取情報——難道它是孫悟空變化而成?一種超微型竊聽裝置,體積相當於大頭針的針頭般大小,重量當然也是微乎其微,輕到可以將其安置在蒼蠅和其他昆蟲的背上。
  • 手機APP竊聽,準確率均接近90%!除了這個還有你更不知道的……
    警惕無處不在的竊聽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發展,智能化已經無可逆轉地走進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最為常見的是智能化手機的應用,無論是購物支付、視頻聊天,還是遠程操控都已經不再是什麼新鮮事。事物總是相生相剋,兩面性存在的,這些方便之餘,也就同樣會存在諸多的隱患。其中信息安全是一大難題,竊聽就是最嚴重的一種表現。
  • 沒想到啊,動物們經過專業訓練後當上「間諜」,偵察效果出其不意
    早在冷戰時期,美國海軍就制定了所謂的「海洋哺乳動物計劃」。當然,這個計劃並不是想像中的科研或動物保護項目,而是不折不扣的軍事項目。美國海軍通過訓練海豚等海洋生物,讓其在持續不斷的條件反射下,能夠主動配合執行任務。特別是人類潛水員所無法完成的下潛偵察等高風險任務,攜帶定位信標裝置的海豚都能輕鬆完成。甚至,在經過一定時期的訓練之後,海豚還能執行識別水雷的任務,成為不可或缺的「排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