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戰爭,被軍事大國視為「永不停息的戰爭」,不分平時和戰時。冷戰期間,美國中央情報局圍繞蘇聯展開了「無死角」的刺探,甚至動用了特殊的「人馬」——動物。
他們讓烏鴉飛到敵人窗臺上放置竊聽器,讓鴿群打探敵人是否會採取進攻,讓貓在敵人身邊假裝徘徊以便竊聽談話,甚至試圖用蚊子來打探黑暗中的敵人……
活的無人偵察機
「動物夥伴」是中情局訓練動物完成偵察任務的代號,特別是1960年中情局飛行員鮑爾斯駕駛的U-2飛機被蘇聯國土防空軍擊落後,該計劃變得更加迫切,因為衛星偵察尚遙不可及,飛機偵察風險極高,因此使用鳥類是有效途徑之一。
根據中情局在2019年9月解密的細節,「動物夥伴」計劃不僅將鳥類用於照相、攝像設備的運載工具,還充當活的生物指示器。
當年,美國專門訓練信鴿和其他定期途經蘇聯薩拉託夫州希哈內區的候鳥,因為美國認定那裡是蘇聯化學武器中心。如果蘇聯進行核武器或者是化學武器的試驗,那麼必定會在試驗場附近的生物身上留有一定的痕跡,只要從飛過希哈內的鳥類身上提取生化樣本,再通過技術分析就可以確定蘇聯都進行了哪些不為人知的試驗了。
「動物夥伴」計劃的第二部分是「塔薩納工程」,內容是拿信鴿、烏鴉、鸚鵡、貓頭鷹、禿鷹、鷂鷹等作為「活的無人偵察機」,在經過訓練的鳥類身上綁上照相機。
中情局還特意為此計劃開發了微型照相機,重量僅為35克,可拍攝200幅質量不錯的照片。監視目標是莫斯科、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等蘇聯軍工和政治中心。中情局在華盛頓郊區開展最初試驗,前前後後投入了數百萬美元,結果確差強人意——多數鴿子一去不返,或返回時丟了昂貴的攝像機,還有一些攜帶攝像機的鴿子遭到野貓攻擊,成為「編外反諜隊」的犧牲品。
把貓訓練成間諜
所謂「竊聽貓」計劃,即訓練貓充當間諜,打入蘇聯內部,從而達到竊聽的目的。眾所周知,貓是最不容易馴服的動物之一,那中情局是如何將貓打造成職業間諜的呢?該計劃可謂十分富有想像力,同時也很殘忍。
他們首先是在貓耳朵內植入麥克風,然後通過手術在貓脖子附近植入發射器和電池,最後沿著貓的脊柱安裝天線。這對貓來說是一項十分殘忍的計劃。
手術相對容易,但訓練起來難度非常困難。養過貓的都知道,貓不喜歡跟人,特別喜歡抓鳥,中情局在訓練時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把「竊聽貓」放出去,結果錄下來的都是各種鳥叫狗吠。而且貓不像狗,一旦餓了,馬上就會擅離職守,一點職業道德都沒有。
為了減少貓的飢餓感以及其他毛病,中情局研究了5年,這期間手術、訓練各種費用花了1500萬美元。「竊聽貓」出爐後,中情局迫不及待的想要驗證實驗結果。
按照中情局計劃,他們把貓偷偷放到蘇聯大使館附近,通過指令讓貓潛入蘇聯使館,儘可能的接近使館人員,竊聽他們的講話。然而理想是完美的,現實是骨感的,「竊聽貓」真的能聽從人類指揮,充當間諜竊取情報嗎?
「竊聽貓」一切就緒,開始工作。第一天上崗,中情局把「竊聽貓」帶到蘇聯使館附近的公園裡,把貓放出來,先讓貓跑到公園裡的2個蘇聯人身邊測試效果,結果很不幸,這隻貓剛被放出,才走出幾米正要穿越馬路,就被迎面而來的計程車撞飛了,當場死亡。1967年,中情局不得不徹底放棄「竊聽貓」計劃。
海中的「潛行者」
在接連的失敗之後,中情局又把目光投向了海洋,希望利用海豚來對蘇聯海軍進行偵察。其想法和上述兩種生物類似,利用海豚攜帶偵聽裝置,將其送到蘇聯軍港附近,藉此偵察護衛艦和潛艇的噪聲特徵。甚至還想要利用海豚,在必要時對蘇聯艦艇實施自殺式攻擊。
在去年,挪威海域曾發現一頭帶有攝像機的白鯨,很顯然這也是一次動物偵查,很巧的是這頭白鯨身上帶著的攝像設備的牌子上寫的正是俄羅斯製造,顯然俄羅斯也學會了動物偵查。
美媒表示,訓練有素的白鯨具有軍事價值,即使在北極圈極度寒冷的水域中,這些鯨魚也能夠進行遠距離行動。通過人工飼養和訓練,鯨魚顯示出遠比人類潛水員的更強大的深海作業能力,甚至在一次試驗中有鯨魚下潛到2860英尺(約合871米)的深度,這超過了大多數潛艇的極限性能。白鯨經過訓練後,有可能執行某些水下偵察任務,包括定位水下傳感器和水雷,它們還可以檢查港口的船隻或幫助防範敵方的水下入侵行為。
由此可見,軍事大國之間的情報戰爭真的是難以消停,幾乎是一直存在,而「動物間諜」顯然也已經成為情報戰爭中重要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