鸚鵡不是只對人類食物感興趣,狗食或貓食等,只要是住在同一個家裡的生物所吃的食物,它都想嘗一嘗。在鸚鵡的認知裡,它認為只要是其他生物吃的食物,就代表絕對安全,不可能有毒。
所以我們常說:鳥有撿食習慣, 只要眼前有食物,鳥類會很自然地咬一口看看。
鳥類平常吃的食物都不是重口味。穀物之類的天然食物當然不會添加糖分或鹽分,就算是重視均衡營餐而製成的藥丸型顆粒飼料,也沒有任何味道。
不過,人類的食物有各種口味(添加味道)。 嗜過人類食物的鸚鵡會認為口味怪的食物是美食。
雖然鳥類口腔內的味蕾數目少,但是鸚鵡卻能清楚分辨各種味道,對食物的喜好也很明確。
幼鳥是冒險家
出生後未滿一年的幼鳥就跟人類的小孩一樣,很有冒險精神。這段期間所吃的食物會影響成鳥後對食物的喜好感覺。
因偶然機會或刻意讓幼鳥吃到人類食物時, 在那一瞬間幼鳥就會愛上這項食物。然後人類食物好吃的記憶模式就會深烙於幼鳥大腦裡,以後自然會想吃人類食物。
飼主為了鸚鵡健康著想,當然要遵照飼育書籍或獸醫的指示,不要餵食鸚鵡人類食物。可是,鸚鵡並不懂得忍耐也不會考慮健康或不健康,有些鸚鵡會偷偷闖進人類藏食物的地方偷吃人類食物,甚至跟人類展開一場美食攻防戰。
這時候如果被人類發現,將食物拿走,鸚鵡會覺得只有人類能吃美食,實在很過分而生氣呢!
人類食物真的不好
餵鸚鵡吃人類食物真的很不好。可是,也確實有發生過愛鳥不想吃飼料,而且體重直降,在鬼門關前掙扎,會想吃人類食物才得以存活的情況。也有這樣的案例,在獸醫的監督與指導下,把人類吃的玉米片、蒸的吐司蛋糕等食物當成救命藥劑讓鸚鵡食用,再搭配穀類或藥丸型顆粒飼料混食,讓鸚鵡因此重拾攝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