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章子怡出演的第一部大女主電視劇《上陽賦》(改編自《帝王業》)即將上映,網絡上該劇也是不斷熱搜,不論是對劇中服化道的討論、大手筆的布景,還是對周深、胡夏演唱的主題曲的共情,可謂是賺足了輿論的噱頭。而其中討論最為激烈的便是女主上陽郡主王儇(阿嫵)由章子怡從15歲妙齡扮演是否合適。
章子怡一直是演技實力派,但這次卻沒有受到很好的評價,尤其是她作為一名41歲的女演員出演15歲的少女,遭到了很多媒體和網友的嘲諷,畢竟她已經是幾個孩子的媽媽了。網友紛紛評論:「哈哈不合適的角色為什麼要接呢?」「哈哈哈笑死了,敢接不敢被說?」「那為啥接這個角色呀?」「電視劇怎麼低門檻嗎?什麼人都可以演?」「哈哈笑死我了,你敢接不敢被說?」「那為什麼要演14歲的少女呢?38歲女演員演14歲,那讓十幾歲的女演員去演什麼呢?」,評論中全是嘲諷的聲音,這些評論都獲得了數千甚至上萬條點讚。
其實從這部劇確定要上映以來,小編一直都有關注,雖然這是一部架空歷史的電視劇,但是其中大量的元素卻和洛陽有著緊密的聯繫。下面小編簡要盤點下和洛陽相關的細節,以供大家參考,同時也希望洛陽相關部門能借勢營銷,趁熱度宣傳一番洛陽豈不更好?
直接聯繫一:上陽郡主和上陽宮
《上陽賦》的女主是上陽郡主,而洛陽有處宮殿便是上陽宮。這處唐代宮殿位於洛陽市洛浦公園彩虹橋東濱河北路與上陽路交會處,是洛浦公園整體提升改造項目的重要工程之一。歷史上的上陽宮早已在戰火中毀滅。現在的上陽宮文化園建築風格為仿唐建築,由中國西北建築設計院張錦秋大師設計,雖為仿古,但整體建築氣勢恢宏,一期已建成觀風殿、甘露殿、化成院和洞元堂四組建築群。
在唐代,上陽宮是重要的宮廷政治活動場所。上元年間,司農卿韋弘機造。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均曾於此設朝聽政,古時上陽宮共有六大組團,依據地形地勢分布,自然環境十分優越。六大組團分別為:觀風殿、化成院、麟趾院、芬芳殿、本院及西上陽宮組團。建築奢華,風景秀麗,被譽為"人間仙境",備受唐代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的吟誦。唐朝詩人王建賦詩《上陽宮》:「上陽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宮處處流……曾讀列仙王母傳,九天未勝此中遊。」白居易亦發出「瞻上陽之宮闕兮,勝仙家之福庭。」的感慨。
雖不知《上陽賦》小說作者是否根據上陽宮得女主命名靈感,但上陽宮確實在歷史上的留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聯繫二:太極殿
在劇中有個非常漂亮的布景就是太極殿,象徵權力的中心。太極殿和洛陽也有聯繫。不要一說太極殿,就只想到清代北京紫禁城的太極殿。自三國時期,魏明帝始建太極殿後,直至唐朝歷代皇宮正殿(類似於北京故宮的太和殿)皆為太極殿,之後北宋西京洛陽的大內正殿亦為太極殿。
魏晉南北朝時期漢魏洛陽城宮城正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建中立極」的宮城正殿,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正殿。始建於曹魏時期魏明帝。國家政治活動、元旦大朝、新皇即位、大赦改元、政治決策等重要國事活動都在太極殿內進行。太極殿是真正意義上的「正殿之祖」。 [3] 自曹魏始中國形成了太極殿制度,從漢魏洛陽城開始確立的這一宮室制度,對後代都城制度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不僅直接為隋、唐所沿襲,更為其後的宋、元、明、清所繼承,並遠播至東亞其他地區。如日本藤原京、平城京、平安京、長岡京,很多宮城正殿都叫「大極殿」。這對於中國古代都城形制的發展演變和東亞地區的都城文化研究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說劇中把皇城的正宮殿稱為太極殿也是肇始於洛陽的太極殿。
聯繫三:豫章王和時代背景
《上陽賦》講述的是郡主王儇(xuān)和初戀三皇子子澹青梅竹馬,但是因為朝堂爭鬥,王儇不得不嫁給出身寒門的豫章王蕭綦(周一圍飾),先後經歷了夫妻分隔,滅叛平亂,最後兩人攜手開創新的盛世的故事。而豫章也是和歷史上洛陽有關。
豫章,古代區劃名稱。豫章王,為中國歷史上在豫章所分封的國王或者王爵,多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而這一時期,洛陽一直處於政治中心的地位。據該片導演介紹,雖然劇本是架空歷史,但是他心中所設定的時代背景在唐漢時間,也就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們說「漢魏文章半洛陽」。當時的洛陽湧現了一大批文人墨客,可謂是盛極一時的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