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祖廟│文化漫談——關公成神

2021-01-11 騰訊網

關 公 成 神

縱觀五千年煌煌中華文明史,見之於史冊的人物不啻數十萬計,能從一個普通的歷史人物發展成為唯一的超民族、超國籍、超信仰、超時空的人上之人、帝上之帝、神上之神,關公的成神由民間而宗教、由宗教而皇室,經歷了數百年,原因複雜多樣,過程跌宕起伏。

關公在生前就以其忠貞不二、俠肝義膽、光明磊落、英武超群、能徵善戰和卓越功勳,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尊敬和崇拜。時人甚至敵手都對他讚譽有加,呂蒙說:「斯人長而好學,梗亮有雄氣」;陸遜稱其「當 世雄傑」;劉曄贊關羽「勇冠三軍」。史家陳壽評曰:「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並有國士之風。」 唐代名臣、著名書家虞世南則如此頌揚關羽:「利不動,爵不縶;威不 屈,害不折;心耿耿,義烈烈;偉丈夫,真豪傑;綱常備,古今絕。」 這些頌揚與廣泛傳播,為關公崇拜的緣起提供了良好的鋪墊。

關公成神,與他的傳奇生涯密不可分,序曲是歿後顯靈。《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描述了玉泉山關公拜師皈佛、慶功 宴顯聖附體罵孫權追呂蒙及驚嚇曹操等顯 靈故事。雖然,這些都足羅貫中的文學加工,但卻是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進一步整理、提煉的產物。有關關公的民間傳說,在其工作的荊州和始出生的河東都有很多,這裡限於篇幅,就不一一列舉了。

關公是陳隋之際披著佛家的衣裝才登上神壇的。其最初顯靈的地方,為《漢書 地理志》所記「信巫神,重淫祀」的荊楚一帶,也是其生前施政和徵戰之地。據載,隋開皇十二年(592)【另一說為南朝陳光大 年間(567-568)】,佛教天台宗創始人智顗法師(又名智者大師)雲遊當陽玉泉山,見其地山色如蘭,紫雲似蓋,便有在此立寺傳教之願。月夜時分,有一美髯長衣的長者現身法師面前,對法師說:「我是漢壽亭侯關雲長,現為玉泉山主,見法師喜愛此山,願舍其地作為道場。」智顗將此奇事報告晉王楊廣,楊廣又上奏隋文帝,於是朝廷下詔賜名,關公從此就成 為玉泉寺的伽藍神了。這則記載見於唐人董侹《貞元重建關廟記》、宋人張商英《重建關聖廟記》、《佛祖統紀 智者傳》、《解梁關帝志》等,惟時間略有差別。而佛教的另一宗派禪宗則將 「玉泉顯聖」之奇異附在了其北宗六祖神秀的名下,時間為唐儀鳳年間(676- 678),故事變為:神秀雲遊玉泉山並創建道場。鄉人敬祀關公,神秀拆毀關祠,忽然間陰雲四合,關公於雲霧中提刀躍馬,往來馳驟。神秀仰面問之,關公具言前事。神秀於是破土建寺,安享關公為伽藍神。從此以後各寺流傳。常平家廟的以塔為中心的建築規制與此傳說也可以互證。但此時關公信仰還只是附屬於佛教各寺,並未成為神靈體系中的一個重要角色。到了宋代,關公就由一家寺院的伽藍神一躍而成為整個中國佛教的護法神。

雖然關公很早就借佛登神,但從一位歷史人物轉化為在冊神靈, 卻是宋代首先由道家完成的。輿論基礎即見於道教記載、流布最廣的 一條傳說「解池斬妖」,這則故事發生在關公的家鄉解州。

(根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說法,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解州官 員奏稱,河東鹽池水少鹽減,稅課大降。宋真宗聞報,即派員查核,該員回奏:微臣在解州城隍廟祈禱時,夢見城隍神告我,在鹽池作祟的是蚩尤。聽說朝廷創立軒轅聖祖殿,蚩尤大怒,攻竭鹽池之水。宋真宗聽罷,聚集群臣商議王欽若認為,既有此言,應當在池邊祈禱。皇帝於是命呂夷簡到解池邊祀禱。是夜,夷簡夢見一披甲持劍之神人怒氣衝衝地說;「我是蚩尤神,奉上帝命鎮守解池。現今朝廷崇拜我的仇敵軒轅,立祠天下,我為此不平,故斷絕鹽池之水。朝廷若能撤銷軒轅祠堂,我可使解池如故。否則,竭絕解池水,令五穀不收。」宋真宗也做了同樣的夢。王欽若奏曰「蚩尤是邪神。陛下可詔令張 天師收復此怪。」張天師得令,即當場舉薦關公討伐蚩尤。關公得張天師召喚,現形於皇帝前,說:「陛下有此詔,臣敢不奉命?我當會齊五嶽四瀆名山大川的 所有陰兵前往解州,破此妖神。但需要七天時間,才能剿滅。希望陛下貼出告示,以七日為限,讓解州所轄三百裡內的所有民戶閉門不出,三百裡外的行人不得往來。以免觸犯神靈,傷及無辜。」言罷不見。一日,解州上空忽然昏暗下來,頃刻之間陰雲四起,狂風大作,電閃雷鳴,聽得空中似有金戈鐵馬之聲。五 日之後,雲散日出,天晴氣和,解池清澈如故宋真宗褒獎關公之功,復新關廟,賜廟額曰「義勇」,追封關公為「武安王」。)

該故事的另一版本與此大同小異,時間則為宋哲宗元祐年間(1086-1094),所以才有紹聖三年(1096)宋哲宗敕賜玉泉關祠額為「顯烈」之舉。此外還有崇寧二年(1103)說、崇寧(1102-1106)中說、政和(1111-1118)中說等等,皆宋徽宗時。徽宗最崇奉道教,自稱「道君皇帝」,在位期間先後四次敕封關羽,並演繹出關公宮中除祟的神話傳說。四次封敕分別是:崇寧元年(1102),追封關羽為「忠惠公」;崇寧三年(1104),又封關羽為「崇寧真君」;大觀二年(1108),封關羽為 「昭烈武安王」;宣和五年(1123),加封關羽為「義勇武安王」。這時的關羽已由侯升為公,由公升為王。

偏安江南一隅的南宋朝廷沿襲了先祖的舊例,對關公倍加眷顧。宋高 宗建炎二年(1128),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王」;宋孝宗稱讚關公 「生立大節與天地以並傳,歿為神明亙古今而不朽」,於淳熙十四年(1187)加封關羽為「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政權在確定全真教為國教、對佛教很尊崇的基礎上,也念念不忘關羽的神力。先是,元世祖忽必烈以關羽為佛教監壇;隨後,元文宗天曆元年(1328)封關羽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

封關羽為帝始於明神宗。之前,明太祖朱元璋覺得前代帝王對諸神 濫用封號,下令:所有神祗全部恢復最初封號,關羽亦復原封「漢壽亭侯」。但朱元璋又認為,能得天下,乃因關公陰助,於是在洪武二十七 年(1394)敕建關廟。之後,明成祖、憲宗亦先後敕建關侯廟,明武宗 改全國關廟為「忠武廟」。明神宗於萬曆十年(1582)敕封關羽為「協 天大帝」;萬曆十八年(1590)又加封「協天護國忠義帝」,賜關廟額 「顯佑」;萬曆二十三年(1595),應解州崇寧宮道士張通源題請,敕賜解州關廟名曰「英烈廟」;萬曆四十二年(1614),加封關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又封其夫人 「九靈懿德武肅英皇 後」,封長子關平「竭忠王」、次子關興「顯忠王」、周倉「威靈惠勇公」,並以陸秀夫、張世 傑為其左右丞相。通過明神宗的四次封敕,關公由 「王」進爵為「帝」,由 「帝」而「大帝」、「帝 君」直至「天尊」,地位大大超出人間帝王,列到了道教崇奉的最高境界。

清代諸帝崇封關公的 勁頭比起明朝來更有過之 而無不及:順治元年(1644),世祖福臨敕封關公為「忠義神武關聖大帝」。聖祖玄燁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親臨解州關廟,親筆書寫「義炳乾坤」牌匾。雍正三年(1725),世宗胤禛追封關公曾祖為 「光昭公」,祖為「裕昌公」,父為「成忠公」,詔令洛陽、解州關氏後裔世襲五經博士。乾隆三十三年(1768),高宗弘曆敕封關羽諡 號為「神勇」,後又在「神勇」之前加封「靈佑」二字;乾隆四十一 年(1776),又改封號「靈佑」為「忠義」。嘉慶十八年 (1813),仁宗改封關公「神勇」為「仁勇」。道光年間(1821-1840),加封關公「威顯」。鹹豐三年(1853)加封關公「護國」,四年 (1854)加封「保民」,五年(1855)加封「精誠綏靖」,並追封關 公三代先祖為王。同治九年(1870),關公加號「翊贊」。光緒五年 (1879),加號「宣德」。經過清朝九帝的改賜加封,關公的封號到清末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緩靖宣德翊贊關聖大帝」,累計多達26字之多。這在我國佛道兩教數以千計的神袛中,是前所未有的。

相關焦點

  • 關公祖廟聖像赴臺巡遊追蹤 高雄東照山與解州關帝廟千裡因緣
    本報臺灣訊(特約記者 任海波)4月1日,「兩岸關公文化巡禮關公祖廟聖像巡遊」活動在經過開幕、高雄東照山巡遊後,抵達臺南市溪南地區,並舉辦安座等典儀。省臺辦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巡遊活動期間,頗具臺灣南部特色的電音三太子、五彩舞獅口吐「忠孝節義聖帝君,文化交流淨心靈」對聯等表演,為巡禮助興。  3月30日,「兩岸關公文化巡禮關公祖廟聖像巡遊」活動在高雄隆重拉開帷幕。山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胡蘇平,臺灣「立法院長」王金平,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等出席開幕儀式。與會嘉賓為舞獅點睛祈福,將開幕儀式推向高潮。
  • 關公信仰是閩臺民眾的共同價值觀,閩臺各處都供奉關帝神像
    從福建到臺灣,從鄉鎮到鄉村,閩臺各處民居的大廳中堂都供奉「關帝」神像,家裡無論大事小事都來請示關公,如婚嫁、出海、考學、開業、搬遷等,都要來廟裡焚香朝拜請關老爺給個日子。每逢初一、十五或逢年過節時,更要備辦供品朝拜,年底豐收的時候要到關帝廟答謝關帝,以表虔誠。在農曆五月十三,六月二十四祭祀關帝的日子,當地都要舉行慶典活動,請社戲來演出。
  • 兩岸信眾齊聚山西關帝廟拜關公 弘揚「忠義仁勇」
    李成晉 攝  中新網太原5月14日電 (劉小紅)5月14日(中國農曆四月初八),來自海內外近2000餘信眾齊聚山西關公故裡,參加以「關帝巡城」為主要活動的傳統古廟會。據悉,此廟會始於宋徽宗年間。  14日,山西降溫降雨,卻依然擋不住關公信眾對關帝的崇拜之情。當天,來自山西當地、河南、福建以及馬來西亞、臺灣等地的信眾齊聚關公故裡,加入到關帝巡城的隊伍當中。
  • 7月3日,大同市關帝廟廣場隆重舉行「關公磨刀日」祈福大典
    7月3日農曆五月十三,是傳統的民俗節日「關公磨刀日」。當天,「第五屆關公磨刀日祈福大典」在大同市大關帝廟廣場隆重舉行。「忠、義、仁、勇、禮、智、信、孝」千百年來作為中華民族的行為準則深入人心。關公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值得弘揚和傳承。
  • 關帝廟裡,關公身邊都有誰
    告訴你吧,一般的關帝廟,過了牌坊,最先進入的當然是山門,而這山門同時又是馬殿,裡邊供奉著關公生前的坐騎——赤兔馬。  《三國演義》裡有幾匹名馬:呂布和關公騎的赤兔、曹操許田圍獵乘的爪黃飛電、劉備的坐騎的盧,《魏書》裡還記載了在徵張繡時救了曹操一命的「絕影」。
  • 兩岸信眾共聚福建東山祖廟祭關帝(組圖)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福建東山)關帝文化旅遊節24日將在此拉開帷幕。   在關帝文化旅遊節開幕前,來自臺灣的高雄縣東照山關帝廟、礁溪協天廟、日月潭文武廟、金門關帝廟、臺中大明宮、臺中醒修宮等百家關帝宮廟,以及大陸的山西省解州關帝廟、湖北省當陽關帝廟、河南省洛陽關帝廟等3家關帝廟,信眾共2000多人,23日首次歡聚在東山關帝廟前廣場,舉行了隆重的祭典關帝儀式。
  • 多次赴大陸尋根 高雄東照山與山西關帝祖廟千裡因緣(圖)
    東照山關帝廟華夏經緯網4月1日訊:3月31日上午7時,山西關帝祖廟聖像赴臺巡遊團從高雄文衡殿出發,繞境高雄市區,最終抵達東照山關帝廟,並舉行隆重的三獻禮典儀。高雄東照山與山西關帝祖廟因緣深厚,早在1988年東照山關帝廟便曾赴大陸祖廟謁祖,展開尋根之旅。東照山當年並隆重祭拜並帶回祖廟香菸返臺。據了解,東照山關帝廟是臺灣關帝廟赴大陸山西運城關帝祖廟朝拜的第一支團體。2004年,在事隔22年後,東照山關帝廟再次赴大陸山西關帝祖廟朝拜,展開朝聖之旅,關帝祖廟與東照山關帝廟可謂是千裡因緣,源遠流長。
  • 文化學者朱正明再次赴臺交流關公文化(圖)
    10月19日,臺灣中華關帝弘道協會三任總會長吳朝煌(右二)、郭有智(右一)、陳展松(右三)與關公文化學者朱正明(左一)合影 鍾新 攝    10月18日,朱正明(右)向高雄關帝廟主委黃富濃(中)贈送嶽飛畫關公古碑拓片 鍾新 攝  10月19日,關公文化學者、湖北省關公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朱正明,在臺灣中華關帝弘道協會總會長陳展松引領下
  • 山西運城文化旅遊旗艦店,帶你雲遊關公故裡
    運城文化和旅遊局與攜程聯袂推出「山西運城文化旅遊旗艦店」,將運城的景點、酒店、人文薈萃、非遺特色、地道美食融匯聚合,在旗艦店中,可以找到詳細的運城攻略,了解地道美食,入住品質酒店,足不出戶,就能將旅途安排的妥妥噹噹。
  • 洛陽「關帝」將離閩赴臺參加海峽兩岸關公交流會
    據悉,「關聖帝君」像將於明日離閩赴臺參加首屆海峽兩岸關公交流會活動。  臺灣東照山關帝廟的代表走在巡遊隊伍最前面。他們著統一服裝,身披「大侖迎洛陽關聖帝君」字樣的紅綬帶,肅穆前行。巡遊隊伍行至大侖村德義廟時,舉行了隆重的安座儀式。
  • 東山關帝神像環臺巡安活動結束返回大陸
    鄭松波 攝  中新網東山12月30日電(鄭松波)30日,福建東山關帝神像金身環臺巡安祈福活動圓滿結束,搭船返回東山關帝廟。  當天上午,東山港碼頭人頭攢動,鑼鼓喧天。上午九點半,當載著關帝金身神轎被信眾抬乘登陸的時候,眾人發出陣陣歡呼聲,歡迎關帝金身回家。主辦方在碼頭舉行了「東山關聖帝君金身首次環臺巡安圓滿迴鑾儀式」。
  • 東山關帝廟:威加海內,全臺灣省關帝香火之祖廟
    福建漳州東山縣銅陵鎮境內,一座背山環海的關帝廟,被人稱之為「東山關帝廟」,是全國四大關帝廟之一,是東南沿海最為重大的關帝廟宇。閩南地區的關帝信仰,傳說最早由「開漳聖王」陳元光由家鄉帶入,以供隨軍將士們參拜。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曾下令在各地建立武廟,供奉關羽神像,春秋祭祀。
  • 寧化古城關帝廟文化項目提升工程竣工!
    向上滾動瀏覽全文打造文化精品,增強古城魅力,弘揚關公文化,傳承關公精神。8月13日,寧化古城關帝廟文化項目提升工程正式竣工開放,修舊如舊、不損容顏。來自各地的遊客與古城群眾歡聚一起,以聖像開光、祈福朝拜、戲劇演出等系列活動恭祝關帝誕辰1860周年。
  • 臺中南天宮循古禮舉辦布施法會弘揚關帝文化
    原標題:臺中南天宮循古禮舉辦布施法會弘揚關帝文化  中新社臺中4月20日電 (記者 陳小願 張曉曦)鑼鼓喧天、祥獅獻瑞、雙龍舞動……臺中南天宮20日在樂業路附近廣場舉辦2018戊戌年關聖帝君布施消災祈福大法會暨關聖帝君文化祭活動,熱鬧非凡。  上午9時50分,伴隨鑼鼓聲,開香儀式正式開始。點燈、行三跪九叩之禮……祈福法會循古禮進行。
  • 藏族人為什麼也拜關公|大象公會
    ▍當時的雍和宮內,作為護法神的關帝塑像位於藏傳佛教密宗事部三怙主之前|來源:費迪南德·D·萊辛著,向紅茄譯,《雍和宮——北京藏傳佛教寺院文化探究》▍雍和宮藏關公唐卡而真正在雪域高原將關帝融入佛教,使其受到當地人民敬拜,則要等到另一位關鍵人物的出現:雍和宮首任堪布的弟子八世達擦活佛。
  • 宜昌關公文化交流團參訪高雄東照山關帝廟
    3月24日,宜昌市臺辦副主任程國慶率關公文化交流團一行1l人參訪臺灣高雄東照山關帝廟,與東照山關帝廟主任委員吳進財就宜臺兩地關公文化情況進行了交流。  吳進財主委陪同參觀了關帝廟,詳細介紹了關帝廟的發展歷史、管理模式和歷年活動情況,回憶了與宜昌當陽關陵相關負責人交流關公文化的收穫和感受,連聲感嘆還歷歷在目,希望進一步深化交流、擴大合作。
  • 高雄首屆關帝文化節 主題彰顯忠義
    (東照山關帝廟提供)  高雄市第一屆關帝文化節,21日起在鳳山區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預定地開幕後進行到26日,關帝廟及大陸洛陽關林的神祇,安奉在搭建的主殿及天壇內,高市大樹區東照山關帝廟管理委員會主委李吉田率同各關帝代表向關公神祇上香參拜後,宣布文化節開始。   高雄市近20家關帝廟及大陸洛陽關林的神祇齊聚一堂,以誦經、繞境及文物展彰顯關公忠義精神,也祈福,求風調雨順。
  • 關帝神像巡臺時間延長6個月
    東照山關帝廟關聖帝君神像巡遊碑   6月26日上午,高雄市衛武營,信眾們冒著高溫參加2011首屆高雄市關帝文化節閉幕式,為期6天的關帝文化節於當日圓滿落幕。  為弘揚關公文化,洛陽關林出資特製了一尊坐高1.27米、重100多公斤的關聖帝君神像巡遊臺灣。神像依次進駐臺灣102座關帝廟,進行了為期一年的文化交流活動。  關聖帝君神像返回洛陽關林的時間快到了,在臺灣各地廟宇的請求下,洛陽關林同意將神像巡遊臺灣的時間延長6個月。
  • 傳統文化l紫檀關公
    關帝廟,一座關帝聖殿,就是那方水土的民俗民風的展示;一尊關公聖像(商賈們專門由關帝閣請回關公),就是千萬民眾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託;一塊青石古碑,就是一個感天動地的忠義教案。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關羽遇害以後,相傳曾多次「顯聖護民」,當地民眾官府特建關廟以弘揚聖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