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百歲道長仙逝 曾跟弟子說自己一周後要走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去世前,蔣信平道長仍然每天堅持練習書法。

  青城山全真龍門派25代道長、一代宗師蔣信平昨仙逝,享年111歲

  華西都市報:很多成都人都喜歡去青城山旅遊休閒。蔣信平道長在那裡修道多年,他是四川道教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道長之一,也是青城山全真龍門派丹臺碧洞宗一代宗師。昏迷三天後,他安詳離去。江湖少了一個高手,青城山少了一位高道。

  上了年月的柏木木床有點發舊了,幾件木頭家具也是上個世紀的物件。屋裡唯一的現代家電是一臺二手的電視機。不過,推開後窗就是青城山的後山,滿眼的翠綠撲面而來,瞬間神清氣爽。

  這是青城山全真龍門派25代道長、太清宮主人蔣信平大師的臥室。

  不過,從昨日起,這個臥室可能要寂寞地空下去很久了。

  時間回溯到24日零時,在昏迷了三天之後,111歲的老人用右手拇指緊掐自己的無名指。弟子們解讀此意為,師傅子時要駕鶴仙去了。

  果不其然,40分鐘後,蔣信平大師離開了。走時,一如孩童般安詳地熟睡。

  與蔣道長相交甚篤,形同師徒的青城派掌門人劉綏濱認為,大師一生傳奇,和時間賽跑,順利熬過百歲,即便在武功上他可能沒有打敗別人,但他成功地打敗了時間,「這是喜喪」。

  一張未寫完的書法留下

  他不肯留在醫院,還囑咐弟子準備後事,說自己一周後要走

  「須」,到底是須什麼呢?是須知嗎?弟子楊重清,望著師傅這張沒有寫完的書法一直百思不得其解。今年陰曆四月初八,過完生日,蔣信平在宣紙上揮毫潑墨,寫下了一個大大的「須」字。書法是老人一生最大的愛好。他的毛筆都是鐵做的。這個字看起來遒勁有力,完全不像一個百歲老人的力道。

  寫完這個字沒多久,蔣信平就住進醫院。醫生初步診斷,老人各方面都沒有問題,只是器官老化所致。

  此後,楊重清師兄弟便排了個值班表,輪流在醫院看護師傅。但是蔣信平受不了醫院的束縛,拒絕吃藥和輸液,堅決要弟子們帶他回太清宮。6月15日,楊重清他們帶著師傅又回到了道觀。

  他曾將弟子叫到床邊,「你們準備好鋤頭和房子(棺材),我要不了一周就走了。」弟子楊理昌回憶,剛開始前幾天師傅精神還不錯,興致高時,在床上向眾人演示拳術。最近三天,開始昏迷,水米不進。

  24日零時30分,蔣信平大師在太清宮仙逝。

  一度成江湖傳說輕功

  他的鐵拐杖三十斤,「用手撐著他一隻胳膊,他就飄起來了」

  關於蔣信平的江湖傳說很多,「輕功了得」算是最接近傳奇的故事。坊間說法,稱其是當代青城山龍蹺飛騰輕功正宗傳人。

  15歲到青城山旅遊,得見蔣信平練功、從而追隨他的青城派掌門人劉綏濱說,他未曾親眼得見,但是他知道蔣師傅輕盈了得。「100歲之前他拄的鐵拐杖重達二三十斤。走路健步如飛,一般人根本跟不上。」劉綏濱說。

  這種說法也在徒孫肖理清那裡得到了印證。

  1997年,蔣信平95歲,20出頭的肖理清攙扶老人沿著山路散步。「他走路就像踩在雲裡,沒有聲音。」肖理清說,師爺一路上跟他講輕功,還演示給他看。「我用手撐著他一隻胳膊,他就飄起來了。」

  一早從全國各地趕來門徒

  既有仙風道骨,還有治病救人的菩薩心腸,他就像是一座山

  據徒弟們講,蔣師傅功夫造詣頗深,在劍術、拳法、內功、氣功等方面都有涉獵。正因為此,「門徒」近兩千,散布於世界各地。

  昨日,得知師傅仙逝的消息後,徒弟們天南地北地趕了過來,甚至有徒弟從泰國趕來。對他們來說,蔣師傅既有道家的仙風道骨,還有治病救人的菩薩心腸。他就像是一座山。

  「師傅在我心中,是驕傲。」一大早從成都趕來,帶著兒子來見師傅最後一面的黃重真說。從河南開封趕過來的潘重清,因為一次青城山遊歷,和蔣信平結緣,成為師徒。師傅在病床上還不忘練拳,這種對武學的執著,讓潘重清難忘。村民眼中他是個老小孩吃不夠30個湯圓生氣

  20世紀80年代,青城山上生長有百種藥草,蔣師傅就帶著徒弟上山採摘,然後將百種藥草熬製成藥丸。周邊很多村民聽說,都來求醫問藥。曾經一個法國洋學生,趕到太清宮找他治療骨折。

  每天飲食很規律,早上要吃4到6個雞蛋,中午必須要吃夠30個湯圓,晚飯則要吃芝麻糊。要是飲食被打亂了,老人還會生氣。中午要是吃不夠30個湯圓,他就會逢人就講,「我覺得自己生病了。」

  高仁興家就住在太清宮附近,晚上,老人經常會喊他一起喝茶,擺龍門陣。「他最愛喝茶,茶必須是青城山產的野山茶。」高仁興說。在他眼中,蔣大師就是一個老小孩。

  「空氣好,飲食規律,經常練功,同時能保持愉悅的心情,這也是蔣師傅之所以能長壽的秘訣。」劉綏濱說。弟子追憶一生心血太清宮地震時曾搭帳篷守護

  25歲進入太清宮拜師學道時,太清宮近乎廢棄。上世紀80年代重修太清宮,汶川特大地震中,再遭重創。此後,重修太清宮成了蔣信平最大的惦念。「他一輩子的心血就在這裡。」成都道教協會會長張明心說。

  劉綏濱回憶,汶川地震時,太清宮基本塌陷了三分之二。成都的弟子要接蔣師傅離開青城山,可他死活不願意離開,而是在廟內的空地上,搭了帳篷住下來。「當時他跟我說,寺廟塌了正常,可要是道長都跑了,以後誰還來信道呢?」劉綏濱備受感動。

  在一些愛心單位的援助下,太清宮又重新修葺起來。道觀重新蓋起來了,還沒有完工。「臨走時,蔣師傅只有兩個願望。」張明心說,一是將自己魂歸青城山,落葉歸根。二是希望道觀能趕緊蓋起來。他的長壽秘訣

  ●從上世紀80年代起,蔣信平就一直堅持吃素,他甚至能聞出蔬菜上的農藥味。

  ●有一套自己的「養生食譜」:每天只食兩頓飯,食譜多為蔬菜、雞蛋、米飯。上午第一頓在中午12點,而第二頓在晚上6點。頓數少,但食量不小。

  ●空氣好,飲食規律,經常練功,同時能保持愉悅的心情,也是他長壽的秘訣。大師生平

  蔣信平大師(1902—2013),享譽國內外武術界、道教界及海內外的得道高道,號青松紅梅道人,原成都市道教協會會長,四川省道教協會顧問,為當代道教宿老,全真龍門派丹臺碧洞宗一代宗師。

  道長俗家是樂至縣人,從25歲時在青城後山出家拜師學道到現在,已有80多年。

  信平大師多年的道涯生活,喜素食,潛心修煉,精通道教全真龍門派武術及內丹功,尤擅長全真龍門派龍門太極拳、龍門八卦,揮拳舞劍,提筆作畫,皆出神入化。

  信平大師一生廣授門徒,海內外弟子眾多,為弘揚中華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武術文化、國學文化,作出了極大貢獻。華西都市報記者張想玲攝影朱建國

相關焦點

  • 羅天大醮系列文化活動在青城山舉行
    經過評委的嚴謹評審,鄭宗恆道長獲得弘道獎(一等獎),李萬義道長、沈信言道長獲得暢玄獎(二等獎),禹宗靜道長、夏聖傑道長、高理中道長獲得明經獎(三等獎),端木鵬斐等12位道長獲得鼓勵獎。據了解,本次玄門講經活動通知發出後,收到來自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道教協會及道教學院的積極響應,收到講經稿54篇。經中國道教協會審核,最終確定其中18位道長參加此次活動。
  • 青城山再現陽長臂金龜 體長達7.5釐米
    儘管陽長臂金龜曾被宣布滅絕,但近幾年這種神奇的金龜子還是在森山老林裡被發現。近日,在青城山上,這個巨大而奇特的大塊頭昆蟲就被研究人員發現。據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介紹,棲息在我國南方深山密林中的珍稀甲蟲——陽長臂金龜是我國最大的甲蟲種類,體長可達8釐米以上。此次發現的金龜子體長達7.5釐米,比起4.5釐米到7釐米的平均身高,這個已經足夠巨大。
  • 螽斯:跳進歷史長河的鳴蟲,青城山超大蟈蟈的前世今生
    前段時間,青城山又火了一把,因為一隻八釐米長的超大蟈蟈,學名螽斯。青城山在我的印象裡,最早是因為金老筆下的餘滄海和他的青城派,後來聽小嶽嶽唱的青城山下白素貞,知道青城山還有千年老蛇,武林高手、蛇蟲猛獸都齊聚。在介紹這玩意之前,先和大家把「螽」字的讀音過一遍:「來,跟老師一起讀——之—轟—中—螽!」
  • 《笑傲江湖》門派深度解析:團結一致的青城派,怎會以團滅結局?
    唯有青城派這個奇葩,他們愣是在師慈徒孝,團結一心的情況下被打的滿地找牙,掌門人餘滄海更是在眾弟子的注視之下,死的無比浮誇。青城派到底是怎麼混到一地雞毛的地步的?關於青城派「青城派」在《笑傲江湖》裡的全稱,應該是「青城山松風觀」。餘滄海這個青城派的掌門,也是松風觀的觀主,所以江湖人一般尊稱他為「餘觀主」。
  • 熱帶昆蟲結伴造訪青城山
    7月,成都青城山山頂,夜幕降臨,炎熱漸漸退去。唧唧唧、吱吱吱、嗡嗡嗡……草叢間,一曲「交響曲」開始奏起。一片空地上,兩盞1000瓦的白熾燈亮起,旁邊,一塊長3米、寬2米的白布拉開,一臺好戲即將上演。近年來,工作人員發現,「昆蟲表演隊伍」在不斷壯大,出現了長尾大蠶蛾、奧鍬甲等「新成員」,而「老班底」中,一些昆蟲也在悄悄發生著變化……春江水暖鴨先知,酷暑難耐,青城山的昆蟲們也提前感應到了。
  • 青城山「阿里山神蝶」瘋長 成長更快 或與成都高溫有關
    是花紋漂亮神秘的大型蛾類,常被燈光吸引到寺廟主要分布在中國福建、湖北、四川、雲南、臺灣等地在中國臺灣阿里山地區被稱作「阿里山神蝶」●上周,一員工在青城山腳撿到一隻珍稀的籮紋蛾,產下的卵第五天就孵化,與資料記載的時間相比大大縮短●資料記載,籮紋蛾幼蟲長到4釐米,需要大概三周的時間,但這些幼蟲只用了一周的時間,就已長到了4釐米
  • 青城山驚現"巨型長臂金龜子" 個頭堪比鴨蛋(圖)
    陽長臂金龜。(圖片由趙力提供)  頭、胸部是有金屬光澤的銅綠色,個頭和鴨蛋不差上下,樹枝狀的腳竟比身體的兩倍還長……2日晚,這只在都江堰青城山路邊「納涼」的「巨大」金龜子,引起了3名小夥子的注意。昨日,經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確認,這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陽長臂金龜。
  • 不愧是成都青城山,世代的祥瑞寶地,連蟈蟈都能長這麼大!
    今天看到新聞說,青城山發現了四川最大的蟈蟈,通體碧綠,水靈靈的如同玉雕,十分可愛。這裡再說說發現巨大蟈蟈的青城山,這要是在古代,說不定會被當成祥瑞之照,上報給朝廷呢青城山是成都非常有名的一座景點,位列成都十大景點之一。它歷史悠久,景色宜人,最適合夏天避暑。山中空氣清新,有眾多道館,古韻十足。
  • 體長7.5釐米 青城山再現陽長臂金龜
    儘管陽長臂金龜曾被宣布滅絕,但近幾年這種神奇的金龜子還是在森山老林裡被發現。近日,在青城山上,這個巨大而奇特的大塊頭昆蟲就被研究人員發現。據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介紹,棲息在我國南方深山密林中的珍稀甲蟲——陽長臂金龜是我國最大的甲蟲種類,體長可達8釐米以上。此次發現的金龜子體長達7.5釐米,比起4.5釐米到7釐米的平均身高,這個已經足夠巨大。
  • 四川青城山再現裡氏盤腹蛛 居住海拔或為世界最高
    青城山發現的裡氏盤腹蛛活體裡氏盤腹蛛活體  尾部拖著一副「盾牌」,上面有人臉一樣的圖騰,去年11月,成都蒲江一隻裡氏盤腹蛛躥紅網絡,不少網友還給他起名「蛛圓章」 。資料顯示,這些蜘蛛一般生活在海拔兩三百米的熱帶,然而,這並不是他們生活的極限。
  • 青城山上發現世界上最大天蛾
    4月15日,成都一隊昆蟲科考隊在青城山考察時,發現一隻翅展達到17.5cm的鋸翅天蛾,超過此前記載15.6cm的世界記錄。發現它的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說,天蛾科是我國常見的一類大型蛾子,但鋸翅天蛾每年4月底到5月初在川西海拔1000米-2000米的山區短暫出現後,就神秘消失,第二年才會再次出現。鋸翅天蛾的體翅藍灰色,胸部背板黃褐色,腹部灰色,披有端部白色的較長鱗毛,近端部有三條灰色縱帶,縱帶下方有黑斑……總的來說,就是比起青城山眾多的各類蛾子,鋸翅天蛾可以說是醜出了水平。
  • 青城山發現四川最大蟈蟈 刷新四川最大螽斯的記錄
    青城山發現四川最大蟈蟈 刷新四川最大螽斯的記錄時間:2020-08-03 10:1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青城山發現四川最大蟈蟈 刷新四川最大螽斯的記錄 7月30日,一隻體長8釐米的巨型螽斯在青城山被發現,這比成都地區常見的各種螽(zhōng)斯大了一倍,刷新四川最大螽斯的記錄
  • 青城山明明是仙氣飄飄的道教名山,為啥被人稱為「鬼山」?
    如果我們從四川成都的市中心駕車前往青城山,並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長,只需要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達青城山的後山。假如你不想在青城山花費太多的費用,你可以選擇玉龍溝這條道路,遊客可以徒步到達山頂,並享受最美好的山頂景色。假如你想節省自己的體力,並保證自己可以擁有良好的玩耍心情,那麼你可以選擇飛泉溝。這條道路上會遇到一條河,需要花費兩塊錢坐船。
  • 青城山驚現「中華紅眼蟬」
    最美知了出沒成都 青城山驚現「中華紅眼蟬」 或首次拍到其交配鏡頭 蟬·影像在青城山拍下「最美蟬」交配鏡頭  「13日晚上7點過,我就在青城山進山門的地方拍到的,純屬無意中遇見的。」作為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長期在青城山一帶活動,「當時已經是在黃昏,有一隻在草叢裡叫,聽見聲音就看過去,結果就一下見到了三隻,有一對還正在交配。」  這種華麗的蟬,學名叫中華紅眼蟬,拉丁文種名就是中國的意思。
  • 去青城山必去道觀和寺廟,你都知道麼?
    青城山歷史源遠流長,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御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並建觀(丈人觀)紀念。在古時與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陝西景福山合稱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蕩魔大帝、五嶽丈人寧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護道天尊、廣援普度天尊。西漢末年,被稱為「蜀中八仙」之一的陰長生入青城山修道。
  • 青城山發現全身通綠超大蟈蟈 專家:長8釐米,系四川最大
    7月30日,一隻體長8釐米的巨型螽斯在青城山被發現,這比成都地區常見的各種螽(zhōng)斯大了一倍,刷新四川最大螽斯的記錄。體長八釐米的山地亞葉螽螽斯,即平時所說的「蟈蟈」。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介紹,當天晚上9點過,天上還在下雨,青城山山腳下一顆楠木樹上,一隻螽斯正一動不動地趴在樹幹上產卵,用鋒利如彎刀的產卵器刺進堅硬的樹皮。
  • 青城山發現全身通綠超大蟈蟈 專家:長8釐米,系四川最大
    7月30日,一隻體長8釐米的巨型螽斯在青城山被發現,這比成都地區常見的各種螽(zhōng)斯大了一倍,刷新四川最大螽斯的記錄。體長八釐米的山地亞葉螽螽斯,即平時所說的「蟈蟈」。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介紹,當天晚上9點過,天上還在下雨,青城山山腳下一顆楠木樹上,一隻螽斯正一動不動地趴在樹幹上產卵,用鋒利如彎刀的產卵器刺進堅硬的樹皮。經過辨認,趙力確認這是比較稀有的山地亞葉螽。
  • 中華紅眼蟬現青城山 罕見交配畫面被拍到
    「上周在青城山拍攝到一種被列入國家保護名錄的珍稀蟬類——中華紅眼蟬。這種蟬最早是在四川被發現的,關於它交配的鏡頭,應該是世界上第一次被拍攝到。」6月13日,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拍下中華紅眼蟬交配的罕見一幕,並於昨日在自己的朋友圈予以公布。
  • 世界級珍稀蝶種寬尾鳳蝶 消失百年後重現成都青城山
    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原華西崑蟲博物館)經過調查,發現曾經於青城山地區記錄過的世界級珍稀蝶種寬尾鳳蝶,由於地震造成的生態環境改變,最近又重返了這一地區。這也是華希昆蟲博物館20多年來對四川省蝴蝶及昆蟲資源研究的重要發現之一。  世界級蝶種 成都地區採集記錄有上百年  時已入夏。
  • 罕見螢火:青城山現黃緣短角窗螢 四川首次發現
    2017年10月23日19時30分,青城山天師洞朝老君閣路段,記者用長時間曝光拍攝的螢火蟲舞動的線條,這就是2001年才發現的新物種黃緣短角窗螢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成都商報記者 杜玉全 攝影記者 劉海韻  驚喜/  青城山海拔1100米位置  秋夜發現大量螢火蟲  21日晚7時許,成都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自青城山老君閣下山途中,途經天師洞路段時偶遇一群特殊的精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