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骨舌魚 拉丁名:Arapaima gigas,英文名:Pirarucu
在昆明動物博物館一樓魚類展區,眾多的土著魚類讓你了解到雲南豐富的淡水魚類。轉角處,你會看到一個大傢伙: 巨骨舌魚。
巨骨舌魚屬於殘存的古生淡水魚類,據推測最早出現於一億年前,由於舌中有長出硬骨牙齒,被稱為骨舌魚。
與大多數吃水生漂浮物的魚類不同的是,巨骨舌魚屬於吃肉動物,而且它特化延長的頭骨就仿佛一個長長的吸管,在面對善於躲藏的小型獵物時,巨骨舌魚都會在靠近獵物的一瞬間,猛地張開寬扁的大嘴,整個顱腔的空間瞬間擴大形成一個無水空間,使獵物周圍的水流將其裹挾,精準吸入口中。狹長的構造還能幫助巨骨舌魚躲避水中的障礙物,甚至還可以將吻部伸入巖縫中捕食躲避其中的小魚。
巨骨舌魚所生活在的亞馬遜河和中國長江中下遊環境十分相似,不僅水流量大、水體相對渾濁、水底環境相對複雜。它是亞馬遜河流中當之無愧的霸主。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3月是亞馬遜流域的雨季,也是巨骨舌魚的繁殖季節,它們會紛紛聚集在淺灘附近交配,龐大的身軀擠滿沿岸,不時還有綴有鮮紅色花紋的巨大尾巴擊打水面,濺起巨大的水花,場面頗為壯觀。相親成功後,巨骨舌魚會用粗壯有力的胸鰭在淺灘上挖出一個直徑約50釐米的淺坑,並在其中產下大量的魚卵,之後雄魚會在附近守護數月,直至魚卵順利孵化為稚魚。
在漫長的演化歲月中,巨骨舌魚強健的身軀和發達的胸鰭,可以幫助它們以扭動匍匐的方式進行短距離的遷移,淺水裡溶氧不足以供給巨大的身體所需,它們不再以魚鰓為唯一的呼吸器官。巨骨舌魚的魚鰾可以當肺使用。同時它的魚鰓也出現了退化,鰓絲變得稀疏, 所以它們的樣子也顯得稀奇古怪。
歡迎感興趣的小夥伴到昆明動物博物館圍觀這一古老的淡水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