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於踉踉蹌蹌地走完了2020年。
在這起伏跌宕的一年裡,所幸音樂從未離開。根據Billboard和Nielsen Music的一項聯合調查,在疫情爆發之後,人們聆聽音樂的方式開始悄然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嘗試新的音樂,或是重新撿拾起許久未聽的音樂。
如果說疫情前,音樂更常被當作餐廳的背景音或是用來填補對話縫隙的工具,那麼疫情後,消費音樂的方式從被動變為主動,人們開始真正將它從幕布之後請到舞臺中央。
VOICER向我們欣賞的音樂人發出邀約:請列舉出2020年你最為激賞的專輯,並且說明理由。
讓我們準備好耳朵,一起來聽聽,這些最懂音樂的人都聽了什麼。
《Lamental EP》
Squarepusher
這是今年發行的唱片裡最讓我感到興奮的一張,怪異、美麗,凜冽、熱烈,整張EP充斥著一種矛盾的、分裂的美感。
《JESUS IS KING》
Kanye West
這是一張很特別的說唱專輯,其實之前並沒有經常聽Kanye West,但這張2019年底發行的專輯完全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很連貫很自然,可聽性很強。即便不是這個類型的樂迷依然可以享受這張專輯。
《All You Need Is Love》
The Beatles
今年重拾許久未聽的音樂就是The Beatles,竟然發現了很多驚喜,因為他們音樂裡內容豐富,所以不同時期聽會有不同的發現,不僅僅是從歌曲表達的層面,還有一些演奏細節、作曲技巧等方面。
《WHAT WE DREW》
Yaeji
這是一張具有非常明顯的「個人製作」特點的專輯,各種豐富的想像力藏於其中,並不局限於常規的樂器、錄音,更多是運用了製作上的手法,使這張專輯具有獨特的魅力。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The Beatles
在理念、聲音、歌詞、封面藝術和錄音技術的領域內進行的一次卓越的冒險,相信唱片裡的作品細節無論過多久都值得拿出來反覆推敲。
《十萬個為什麼》
惘聞
整張專輯每個人會找到每個人的答案,封面也有讓每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
《+》
Beak>
今年聽得比較多一張,無序的延伸,粗糲的冷峻。
《Venus on Earth》
Dengue Fever
柬埔寨搖滾,地方色彩豐富明顯,聽完讓人對這個陌生的地方產生好奇和想去探索的衝動。
《Half a Brick》
Arthur Brick
一張19年12月12日發行的,極為有趣好聽的專輯,目前可能只能在Bandcamp上聽到。據簡介,這張專輯是兩天時間內在鹿特丹的Worm Studio錄製的,使用了這間工作室裡豐富的模擬電子設備。如果你在Bandcamp上花5英鎊購買下載專輯,還能得到一個叫De-Generative Brick的PC軟體,你可以用它來重構整張專輯!
-陳思江
《Time Pie》
鴨毛
一次隨機搜索到音樂廠牌fuego,發現他們在1997年發布過一張來自中國音樂人鴨毛的專輯。《Time Pie》音樂中編曲豐富,有流行、電子、house、minimal的元素,每首歌裡人聲有好聽的旋律也有碎片的念白。我很難相信這是一張來自1997年的專輯。至今也不知道鴨毛這個名字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對應。特別推介其中的《Aurora Boreails》,中文意思為北極光。在散漫的,沒有明確節奏的流動聲音裡,人聲一遍遍地重複唱著Aurora Boreails這一句歌詞,我躺在床上閉上眼放佛自己變成了一條絲帶掛在天空中舞動著,就像北極光一樣。
-王明慧
《Pocket Change》
Nate Smith
一張鼓手個人專輯,細碎的節拍與優秀的律動,加上復古低沉的鼓音色和鼓手精準的控制讓這張純鼓演奏的專輯十分好聽。
-王博強
《The National Moment》
Uncle Hu
這張臥室錄音,在局限的環境裡,用編曲去彌補了一些在錄音條件受限的情況下,還能很好的表達呈現作品的概念,比如一些Neil Young式的旋律線條,些許no wave的吉他,循序漸進的合唱,都是這張EP非常閃光的地方。
-劉澤同
《The Shape Of Punk To Come》
Refused
一直以來最愛聽的專輯之一,疫情期間也一直在反覆聽,力量和控制的調和,特別好。另外,今年上架的遊戲《賽博朋克2077》,裡面主角的樂隊Samurai的音樂也是他們做的。
-季一楠
《American Utopia on Broadway》
David Byrne
大衛伯恩,永遠前衛的男人,絕不油膩。看了他百老匯的音樂劇,由Spike Lee拍攝的現場,那是Talking Heads的黃金重現,和絕不枯竭的創造力全新的優雅衝擊。一眾天才的音樂家和他一起,證明人的力量有多麼大,證明我們本可以彼此連接。
《Drop 6》
Little Simz
英國的說唱小姐姐,我曾與她同臺演出過,一直關注著她,這張EP裡她遊刃有餘,粗糙生猛的吉他被厚實的鼓點壓著,嗓音是巧克力,融化了一切。
《We're New Again》
Gil Scott Heron
Gil Scott Heron,我心目中第一個說唱的詩人,看他蒼老精悍成了一首詩,半披著一件西服外套,眼神裡嵌著一隻灰鷲。逝去的詩人碰上了正值天才的鼓手和節奏發明家,讓凝結時光的詩句騎上了此刻的烈馬,繼續馳騁。
《Music for 18 Musicians》
Steve Reich
長尾理論的實踐者Steve Reich,靠著忠實的1000個粉絲,保持著每年一張專輯和一場演出。這張專輯是個奇蹟,像金字塔和所有偉大古老的建築一樣令人匪夷所思,這是嘆息的聲音牆壁。
《Neon Donuts》
BowAsWell
融合著迷幻、電子、鬆弛的旋律,游離在復古與摩登之間。科技聲響與人體情感構成的和諧共體,不得不說BowAsWell的《Neon Donuts》可以算是2020年最值得聽的一張國內專輯。
《Vox Low》
Vox Low
神秘主義、宗教、朋克、純粹的儀式感,這就是來自巴黎的樂隊Vox Low。讓人感到冰冷卻cool得無法自拔。
《Kenstrumentals Vol.4 a lot on my plate》
Kenny Segal
Kenstrumentals Beat Tape系列的第四張,比起前三張,這一張《Kenstrumentals Vol.4 a lot on my plate》顯得陰鬱很多,(我猜大概是疫情的關係)。Kenny Segal獨有的律動和創造力一遍一遍地給你洗腦,又喪又美。
《Home》
Laima Leyton
巴西製作人Laima Leyton發行的首張專輯,她與Diplo、Moby和Joe Goddard一起製作,為Soulwax演奏音樂。這張專輯和傳統的電子音樂有很大的不同,似乎感覺缺少些什麼,但又如此和諧有趣,就像她自己介紹的一樣「Home never feels like home」。
攝影:liangliang
《Violent Femmes》
Violent Femmes
我對搖滾樂聽得是最多的,但喜歡的類型不算五花八門。
我在這張專輯,The Modern Lovers的同名專輯以及Television,地下絲絨等等所謂「原型朋克樂隊」的好專輯裡最終選擇推薦這一張,原因可能是我聽到它的時間是最早的。
初中的時候第一次看了電影《火箭科學》,裡面收錄了好幾首來自這張專輯的歌,這在很大的程度上讓這部電影成為了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
這張專輯中的每一首歌都很好聽,些許幽默,些許邪惡,些許發愁,把年輕人幼稚卻真摯的情感表現得非常好。
電吉他和木貝斯的組合很有特點,鼓組中沒有底鼓,讓人在聽感上很輕鬆。演出時經常會有更奇怪的地方創意,推薦大家!
《Wadachi》
Compostela
我不是很聽得懂正經爵士樂,可能還是在拿聽搖滾樂那一套在聽,也可能我生性比較幽默。這張「爵士搖滾」風格的專輯來自一個日本的天才三人小組,音樂帶有濃厚的猶太色彩。我個人非常喜歡猶太音樂,但他們的配器有時太過繁雜聒噪,聽多了頭疼。
這個組合的配置異常簡單,但每一樣樂器都用的恰到好處。耐聽、到位。音樂人的「靈氣和聰明」,真的是最重要的。
《Cambodian Liberation Songs》
Banteay Ampil Band
柬埔寨音樂是一種不能不結合柬埔寨悲慘命運來聽的音樂。我有一段時間和身邊很多的朋友一樣,對這些壯烈消失的陌生而精彩的文化非常著迷,但是說陌生,其實並不恰當。
這張專輯和許多由美國人通過越戰帶往東南亞「柬埔寨搖滾樂」不同,它的身世更加傳奇。據說當年駐紮在柬埔寨泰國邊境的柬埔寨遊擊隊員們,在沒有槍炮的情況下,一面抗擊越共,一面創作了這張專輯中的歌曲。
從《My Last Words》、《Please Take Care Of My Mother》等歌曲的歌名中,就能感受到遊擊隊員英勇的戰時情感。雖然不能聽懂歌詞,但是歌曲是好聽的。悅耳的傳統男女聲,加上小提琴、電子琴、電吉他、電貝斯和鼓組,遊擊隊員們創作出了神奇的音樂。怪異而動聽,憂鬱而堅定,如果你去到湄公河畔,暢想這條河上發生過的歷史時,推薦找出來聽一聽。
《New York-Addis-London The Story Of Ethio Jazz 1965-1975》
Mulatu Astatke
最後一張專輯我考慮了良久,從原型朋克搖滾到日本猶太爵士到柬埔寨遊擊隊民謠,該輪到律動的發源地了(不準確)。
衣索比亞爵士之父穆拉圖的這張專輯,是許多groove愛好者必聽的專輯之一。對於律動和音符的掌握,似乎是天生就流淌在這位非洲先生(以及許多非洲音樂家)體內的血液。與其說是血液,不如用我們中國武行的說法,「氣」。
律動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之一,這種最原始的「音樂」,玩得好了就像穆拉圖先生一樣,吞吐一口氣似的行雲流水,玩不好就是糟糕的techno,讓人憋氣。
《Tabula Rasa》
Arvo Part
今年是因為在某本書上讀到Tintinnabuli這個特別的作曲風格才讓我了解和聽到Arvo Part,已逝的著名愛沙尼亞作曲家。讀介紹知道他運用自己的一種模式邏輯創造著某種類序列音樂,但在我單純的聽覺感官裡,總能感受到很多關於秩序和自由;命運與突破;控制與釋放這種互為對立的並存。他的音樂帶給我之前從沒有過的體驗。
《Red Kite》
Red Kite
這張應該是年初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我聽最多的一張唱片了,這是幾個挪威音樂人的一個side project,(網易雲或是蝦米都把這個樂隊的專輯和另一個同名的英國樂隊混在一起了,不過另一支red kite樂隊也很好聽)。不管什麼jazz或者prog元素,他們這張同期在工作室的錄音是那麼自然,放鬆,又會在某個時刻讓情緒升華到頂點。那時候我總是能從中獲得某種力量。
《Altid Sammen》
Efterklang
是今年讓我覺得最溫暖的一張,在太陽底下帶著耳機聽它,你會覺得太陽的光一直會跟著你,特別是第五首歌。
《Так закалялась сталь》
(So steel was tempered)
Short Paris
好像是今年每次喝酒的時候最想放的專輯,最初是喜歡主唱神似The Cure的嗓音,後來會習慣般地進入他們的「神曲」模式,最喜歡聽這張裡面的第三首歌,那首中文辣妹子辣即視感。
《File Under UK Metaplasm》
Rian Treanor
超高製作水準,與其說是專輯不如說是一個複雜的有機系統,充滿力量和延展性,理性且擁有讓人驚恐的張力。
《Cache 02》
Various Artists
上海電子廠牌SVBKVLT的第二張合輯,15位來自不同國家的製作人的風格跨度讓人意想不到,生猛程度也絕非一般合輯所能比擬。
《Código De Barras》
A.k.Adrix
來自葡萄牙的重要製作人P.Adrix1以A.k.Adrix為名發布的第一張專輯,當你沉浸於它精妙細膩的編排的同時,那股原始律動也在衝擊你控制你。
《Infoldings / Diffraction》
Mark Fell and WIll Guthrie
Mark Fell和Will Guthrie一起建造了一塊節奏紀念碑。
Voicer的音樂人朋友們所推薦的音樂有沒有給你帶來一些全新的啟發?在過去的2020中,你有沒有聽到一些不得不推薦的專輯?
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撰文 - tt
設計 - 毛毛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