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無涯,木有盡期,奇花異草,美毒不竭,自譯部分資料,貴霜花(Bukiniczia cabulica)是巖石花園中是十分受歡迎的物種,蓮座狀葉叢上密布大理石般紋理,俯視如同玫瑰形紋章,華麗異常。按現有的國外玩家記錄來看,貴霜花不同於天山雪蓮、高山龍膽之類,出了那個地,可能芽都發不了,實際呢栽培簡單,養護重點在於水分的把控上,四季時刻保持乾燥、涼爽,江南地區可將盆栽放置在家中涼爽區域,使用滷素燈這些有效的植物補光燈進行度夏,原為高原的光照強度雖比地上強,但長時間下來依然曬不熱,因此高山植物的陽光明媚實際定義為:清晨或寒冷地區陽光直射下沒有溫度劇烈上升的日光,此類情況下可全日曬,其他就必須遮陰,否則會曬蔫或灼燒植株,所以度夏用補光燈是一個很好的折中方案,而北方地區,只要不是辣手摧花的技術,高山植物基本小菜一碟。(llthlhwwdz22的素材)植物界 Plantae被子植物 Angiosperms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核心真雙子葉植物 Core eudicots石竹目 Caryophyllales藍雪科 Plumbaginaceae屬 BukinicziaBinomial name 雙名法Bukiniczia cabulica
藍雪科(Plumbaginaceae)又稱白花丹科(Leadwort Family或Plumbago Family),共24屬800餘個物種,以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極少數為藤本或灌木,皆為蟲媒植物,各自都擁有美麗的花朵;本科自北極地帶至熱帶地區,世界分布極其廣泛,尤以富含鹽分的乾草原、溼地、沿海一帶的物種最具多樣性;1981年的克朗奎斯特分類法(Cronquist System)將本科單獨列為藍雪目(Plumbaginales),1998年根據基因親緣關係分類的APG 分類法將其歸入石竹目(Caryophyllales)名下。
貴霜花(Bukiniczia cabulica)為藍雪科單種屬、二年生(Biennial Plant)單次結實植物(Monocarpic Plant),同種異名:Aeoniopsis cabulica、Dictyolimon macrorrhabdos,原產於阿富汗(Afghanistan)、巴基斯坦(Pakistan)高山區域,向陽、乾燥的巖石裂縫中,蓮座狀葉叢上密布大理石般華麗的紋路,在巖石花園中是十分受歡迎的物種;種加詞「cabulica」意為「喀布爾的」,雖未查到阿富汗具體分布,但結合種加詞、當地的氣候特徵來推斷,應該分布在海拔1800m的首都喀布爾(Kabul)或附近的中央高山區,而巴基斯坦資料記載顯示在海拔3000m處;中文譯名「貴霜」取自古代歐亞四大強國之一的貴霜帝國(Kushan Empire),開國都城為高附(今喀布爾),最終遷都至犍陀羅地區的富樓沙,即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Peshawar)。
貴霜花(Bukiniczia cabulica)為基生蓮座葉叢,直徑10~22cm,高15cm(不含花序),葉片藍灰色,革質,幼年期狹長近匙形、頂端尖銳,成年期近圓形,大理石般紋理自葉心向外蔓延,俯視植株,形似花環或玫瑰形紋章,華麗異常;第一年為生長旺期,第二年成熟後抽出複穗狀花序(compoundspike),高而多叉,淡粉色小花,種子細小、薄如紙,花期6~8月,9月結實,花後枯萎。
貴霜花(Bukiniczia cabulica)喜歡陽光明媚、乾燥、涼爽的環境,貧瘠、排水良好的鹼性土壤,可耐零下3.8~26.1°C,養護重點在水分的控制,特別是冬季要保持乾燥但切不可斷水;可以葉插繁殖或在終霜凍(Last Frost:每年冬末春初最後一次出現的霜)後播種,播後4日即可發芽;雖為二年生植物,但抽穗或花後及時剪除花穗,可延長植物周期,最高個體記錄可連續3年開花。
最後貼上高山植物通用的植材配比做參考,一說到疏鬆透氣、排水良好,就會習慣聯想到日本的高端植材甲乙丙丁,但實際生活中那些被忽略或視為低端的材料才是貼近自然,符合產地特徵的存在,比如資料裡常寫到的石灰巖,其實就是建築、裝潢上和水泥裡的青灰色小石子,找不到合適的規格,可以上萬能的淘寶,真的有(⊙o⊙)哦(查石灰石,國內多用於巖牡丹栽培,同樣白雲石也是很好的通用材料)。添加石灰巖不僅僅是還原產地特性,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含的成分會在栽培過程中如緩釋肥一樣釋放,從而被植物吸收,對產自這些區域的植物非常有利:砂石(粗砂、粗蛭石、石灰石等中性或鹼性材料)、細土(普通園土、沙土、塘泥等,泥炭在部分極地植物上容易弄巧成拙,不宜使用)、腐殖質(腐葉土、草木灰等植物性肥料)以3:2:1進行調配混合。如果是枝繁葉茂的高山植物,需要在生長旺期追加速效液肥,而極耐貧瘠的植物,那麼又省了一件事。
貴霜帝國(Kushan Empire:公元1~3世紀),為中亞(Central Asia)古代盛國,與漢朝、羅馬、安息(伊朗高原阿爾撒息王朝)並列歐亞四大強國;月氏原為居於河西走廊、祁連山古代遊牧民族,族內有五個部落,每個部落有一個酋長,稱為翕侯;貴霜開國君主翕侯丘就卻消滅其他四翕侯(休密、雙靡、肸頓、都密),統一大月氏王國,自立為王,國號貴霜;貴霜王國建立後,不斷向外擴張,南下攻擊喀布爾河流域和今喀什米爾地區,後定都高附(今喀布爾),閻膏珍(羅巴塔克銘文記載,丘就卻之子為Vima Takto,閻膏珍為其孫)之子迦膩色伽一世繼位後,遷都至犍陀羅地區的富樓沙,即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Peshawar)。
阿富汗(Afghanistan)為大陸性氣候(Continental Climate),全年乾燥少雨,年溫差、日溫差均較大,四季分明,雨量極少,分布極不均勻;每年12~翌年4月是雨季,不少河流水源主要來自雨雪,當地民諺:「不怕無黃金,唯恐無白雪」;夏季(6~9月)除個別地區,皆乾燥少雨,多大風,低洼盆地地區氣溫最高可達43℃以上,中央高山區是全國氣溫最低的地方,海拔1800m的首都喀布爾(Kabul)日均氣溫在12~29°C;秋季(9~10月)是阿富汗最佳旅遊時間,日均氣溫9~28°C,會有很多新鮮水果上市;冬季嚴寒多雪,有時有暴風雪,有的地方深達三四公尺,多數地區平日氣溫與江南類似,北部和東北部地區的最低氣溫可到零下30°C多度。
巴基斯坦(Pakistan)多數地區處於亞熱帶,於地理上分區屬於熱帶季風氣候(tropical monsoon climate),而南部沿海一帶為大面積的沙漠,因此熱帶沙漠氣候(tropical desert climate)的面積同樣不小;臨海地區氣溫最高,溫差很小,西北高山區和俾路支高原氣候多變,溫差極大,晝夜平均溫差14℃,北部部分高山區常年積雪;四季簡單區分如下:3~4月為春季,溫和乾燥,日均氣溫10~25°C;5~8月為夏季,日均氣溫23~36°C(6月氣溫最高,最高可達45°C;7~8為雨季);9~10月為秋季,日均氣溫20~33°C;11~翌年2月為冬季,晝夜溫差極大,日均氣溫6~2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