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嫦娥五號返回器成功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
同時,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
這是1976年蘇聯月球24號帶回100多克月球樣本以來,人類再一次得到來自月球的「土」。
除了令人振奮的消息,返回器的造型也掀起了一陣熱潮......
網友: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看我幾分像從前
當然,
嫦娥五號返回器帶回來的月壤更是大家關注的重點。
首先來看看月球樣本的用途吧~
據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17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此次嫦娥五號取回的月球樣本大致有三類用途:
第一類,取樣最主要的目的是進行科學研究;
2
第二類,為能早一點與公眾見面,有一部分月球樣品將入藏國家博物館,向公眾展示,進行科普教育;
3
第三類,依據國際合作的公約和多邊雙邊的合作協議,中方將發布月球樣品和數據管理辦法,與有關國家和世界的科學家共享,也有一部分按照國際慣例,可能作為國禮相送。
「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我們會在實驗室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對月球樣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分、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方面,希望能夠深化我們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說。
然後是一個引發系列爭論的問題:「研究月壤都能幹啥?能種菜嗎?」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月壤真的不能種菜。
因為--
月壤不含任何有機養分,而且非常乾燥,不能種菜。
但也別灰心,
科學家發現,
長期的太陽風給月壤注入了大量氦-3,
這是一種未來可能進行熱核聚變發電的清潔能源!
最後一個問題,
「為什麼大的嫦娥五號,卻只裝了2公斤的月壤回來~」
其實,採樣量究竟定多少也是嫦娥五號實施方案的論證焦點之一。
早在2009年,來自航天工業部門、中國科學院、教育部高等院校和大型企業等機構的一大批專家積極參與到論證工作中。
「實際上,如果只是為了完成採樣返回任務,嫦娥五號的系統可以做得簡單很多。但考慮到未來的載人登月需求,我們確定了目前的方案,目的在於進行更多的技術驗證。」探月三期工程論證組組長吳偉仁說。
據報導,世界上完成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有兩個,一個是蘇聯,一個是美國。蘇聯實施了3次成功的無人採樣返回,以鑽取的方式採回月球土壤樣品300多克。美國通過6次成功的阿波羅載人飛行,讓太空人帶回來300多公斤月球樣品。
收藏在北京天文館的0.5g月球巖石樣本。美國政府在1978年贈送給中國1g月巖樣本,由阿波羅17號飛船1972年從月球帶回。
在論證過程中,專家們認為蘇聯的技術方案有著明顯的局限性,單一的鑽取方式能採到的月壤量有限,一旦遇到石頭就鑽不進去了。而且,返回器非常小,能夠裝回去的月壤也不會太多。為了體現當代水平,論證組當時提了一個目標,要求一次採樣量要超過蘇聯採樣量總和。於是,有人提出了五公斤,有人提出了一公斤。經過反覆論證,論證組最後將採樣量定在了兩公斤。
同時,為了保證月壤的層理結構不被破壞,論證組提出鑽取兩米深度,且邊鑽邊封裝,以最大程度地保證樣品的科研價值。同時,為了避免遇到石頭鑽不下去的情況,他們提出了一個既不同於蘇聯也不同於美國的方案:同時採用鑽取和鏟取相結合的採樣方式,確保樣品採集量達到2公斤。
那麼,
對於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本能夠帶給科學家怎樣的驚喜,
讓我們拭目以待!
科普小問題
地球上的氦-3有500公斤左右,而月球上月壤中氦-3是地球上氦-3含量的( )倍級。
A.十萬-百萬
B.百萬-千萬
C.億萬
提示:單選題。答對得1分。答錯不得分。
編輯:K.Seven
綜合自央視新聞、中國航天報、環球時報
聲明:除原創內容特別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內容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