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首超4萬億元

2020-12-05 中國青年網

  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劉景在今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首次突破4萬億元,年均增長8.2%;佔GDP比例為4.04%,連續第八年保持在4%以上。同時,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全國生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均「只增不減」。2019年全國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達到3.5萬億元,是2015年的1.34倍,年均增長7.6%。

  劉景表示,這個成果是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況下取得的,實屬不易,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優先保障教育投入的決心。「國家財稅體制改革過程中,曾清理規範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產總值掛鈎事項,在所有與GDP掛鈎的重點支出事項中,只有教育沒有脫鉤,保持了4%的指標。」劉景說,「同時,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保持了7.6%的年均增幅,跑贏了財政收入增幅。」

  從教育經費使用情況看,體現了保基本、補短板、促公平。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用於義務教育的經費佔到52.7%,這四年期間義務教育經費佔比始終保持在53%左右,也就是說國家財政教育經費的一半以上是用於保義務教育的。同時,學前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15.4%,在各級教育中增長最快;其佔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比例從2015年的不到4%,提高到2019年的5%,提高幅度在各級教育中也是最高的。

  目前,中央對地方教育轉移支付資金80%以上都用於中西部地區。「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財政性教育經費年均增長10.9%,高於全國年均增幅2.7個百分點。用於學生資助的財政資金累計支出超過5000億元(不含免費教科書和營養膳食補助),年均增長8.35%。

  在教育經費中,教職工人員支出佔到62%,比2015年提高近5個百分點,說明財政支出重點已經逐步從硬體建設轉向軟體建設,更加注重教育質量的提升。

  隨著4%成果持續鞏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019年超過4萬億元,並有效帶動了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首次超過5萬億元,支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國民教育體系,建立了世界上覆蓋最廣的學生資助體系,有力推動了我國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2019年,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已經達到83.4%;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89.5%;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50%,達到了51.6%,實現了從大眾化向普及化的歷史性跨越。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7年,新增勞動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超過一半,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7年。

相關焦點

  • 國家統計局解讀2019年中國創新指數
    2019年中國創新指數持續提升——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統計師李胤解讀2019年中國創新指數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9年中國創新指數測算結果,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統計師李胤就2019年中國創新指數的發展特點進行了解讀。
  • 2019年臺灣GDP超過4萬億,放在全國來看是什麼水平?
    近日,我國臺灣地區公布2019年最新修正的經濟數據,來看看有哪些變化吧。此前公開數據顯示,臺灣地區2019年GDP初步數據為4.2萬億元,經濟增速達到2.73%。修正數據顯示,2019年臺灣地區經濟增速為2.96%,與初步數據相比上調0.23個百分點,GDP總量調整為189325.25億新臺幣,約為4.224萬億元人民幣。
  • 中央直達資金下達使用情況調查2萬億元「特殊」財政資金落到哪了
    建立特殊轉移支付機制,新增財政資金直達市縣基層、直接惠企利民,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重要舉措。財政資金使用「一竿子插到底」更是宏觀調控方式的大膽創新。這次直達市縣基層的2萬億元財政資金是否如期到達基層?市場主體和老百姓是否確實感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經濟日報記者近日到深圳、湖南、重慶等地調研採訪。
  • 2019年,臺灣GDP突破4萬億,經濟相當於大陸哪座省份?
    臺灣2019年GDP總量達到了18.9萬億新臺幣,折合人民幣4.21萬億元,2019年經濟增速達到了2.73%,值得一提的是,臺灣經濟增速位居亞洲四小龍第一,新加坡和中國香港2019年經濟增速不及1%,而韓國經濟增速為2%,都不及臺灣。那麼臺灣GDP突破4萬億,相當於大陸哪座省份?
  • 美國正式通過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 「寅吃卯糧」或埋隱患
    原標題:美國正式通過2萬億美元財政刺激,「寅吃卯糧」或埋隱患 摘要 經濟學家指出,雖然巨額財政刺激能暫時平息市場對疫情的恐慌情緒,但這一政策治標不治本,只有將疫情防控放在首位才能加速推動經濟金融回歸平穩軌道
  • 臨湘市長安街道辦事處2019年度財政專項 海螺水泥、城區惠民等補助...
    臨湘市財政局年初預算下撥臨湘市長安街道辦事處2019年海螺水泥、城區惠民等補助項目專項經費3,980,000.00元,2019年實際到位3,980,000.00元,於2019年5月9日下撥3,980,000.00元,到位率100%。2、項目資金執行情況分析。
  • 2019年福建GDP總量首超臺灣,張志軍:歷史性突破
    (觀察者網訊)全國人大代表、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會長張志軍5月23日表示,2019年福建省GDP達到4.23萬億元人民幣,首次反超臺灣地區,這是歷史性突破,對對臺工作具有深遠意義。公開數據顯示,臺灣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初步數據為4.2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經濟增速為2.73%。福建省2019年GDP達到了4.23萬億元,一舉反超臺灣;經濟增速高達7.6%。福建經濟總量首次反超臺灣,張志軍認為「這特別值得一提」。他說,地處對臺工作最前沿的福建,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首次超過臺灣,「是歷史性突破,對對臺工作具有深遠意義」。
  • 結存首次超過3萬億元!國家醫保局:新冠疫苗費用由醫保基金滾動結餘...
    動用醫保基金滾動結餘支付記者從國家醫保局了解到,今年,黨中央決定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負擔,確保疫苗上市後,人民群眾免費接種疫苗。這將是有史以來全球最大的免疫接種計劃。據國家醫保局介紹,醫保支付新冠肺炎疫苗費用是應對特殊事件的特殊之舉。主要動用醫保基金滾存結餘,不影響當期醫保基金的收支,也不會影響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待遇。
  • 2018年我國餐飲業收入4.27萬億元 北京收入超千億元
    近日,中國飯店協會發布《2019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餐飲收入4.27萬億元,較去年相比增長9.5%,跑贏GDP同比6.6%的增幅。其中,北京地區2018年餐飲收入超過1000億元,同比增長7.3%。
  • 六大國有銀行2019年 淨利潤合計突破1.1萬億元
    六大國有銀行2019年年報顯示,去年淨利潤集體實現正增長,資產質量較上年年末均有不同程度改善。2019年全年,六大國有銀行合計實現淨利潤(集團口徑,下同)逾1.1萬億元,相當於日賺31億元。國有六大行日賺31億元2019年全年,六大國有銀行合計實現淨利潤11364.96億元。其中,工行淨利潤依舊排名首位,該行去年實現淨利潤3133.61億元,同比增長4.9%。
  • 美團點評《中國餐飲報告2019》:2018年餐飲市場規模突破4萬億
    DoNews 3月28日消息(記者 向密) 美團點評聯合餐飲老闆內參發布《中國餐飲報告2019》。報告指出,過去一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已達4.2萬億,首次突破「四萬億」規模。從突破3萬億到4萬億僅用了3年時間,破萬億時間越來越短。
  • 2019中國經濟「成績單」剛剛公布:人均GDP首破1萬美元,GDP總量與日...
    此次公布的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國在GDP總量和人均GDP這兩個經濟關鍵指標上都取得了關鍵突破:據初步核算,2019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990865億元。這也是中國GDP總量首次逼近100萬億元人民幣的高位,經濟總量繼續穩居世界第二。而在人均GDP方面,我國人均GDP也首次突破了10000美元。
  • 犀牛財經早報:私人銀行AUM破10萬億 羅永浩直播首秀翻車
    來源:GPLP犀牛財經(ID:gplpcn)私人銀行AUM破10萬億GPLP犀牛財經4月2日消息:銀行財報顯示,國內主要私人銀行的管理金融資產(AUM)簡單加總額已超10萬億元,2019年一年提升了約1.7萬億元。
  • 校車安全管理首進政府報告 4%含校車專項資金
    今年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為4%教育部部長稱其中會有校車專項資金校車安全管理首進政府報告校車安全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央財政已按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的4%編制預算,地方財政也要相應安排,確保實現這一目標。教育經費要突出保障重點,加強薄弱環節,提高使用效益。深入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逐步解決考試招生、教育教學等方面的突出問題。繼續花大氣力推動解決擇校、入園等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強校車安全管理,確保孩子們的人身安全。
  • 國家的錢從哪來?來看2019年的國家收入就懂了,主要從4個地方來
    這些年來,我們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這背後主要是因為國家在老百姓身上花的錢多了。其中包括建設免費的公共設施、提升居民福利、漲工資、漲養老金等等,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福利政策越來越多,所以老百姓的收入才會越來越高,生活環境才會越來越好。
  • 美國預算赤字明年破萬億美元大關!財政鷹派抨擊「寅吃卯糧」行為...
    財政鷹派抨擊「寅吃卯糧」行為透支下一代經濟機會】當地時間8月21日,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在最新發布的預算與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19財年聯邦預算赤字將達到9600億美元,2020財年將突破1萬億美元的規模,較此前的預期提前了兩年。
  • 福建GDP總量首超臺灣,臺媒怎麼看?
    「福建GDP總量首超臺灣」這一話題近期在關心海峽兩岸局勢的網民間引發關注。島內媒體低調報導了這一「歷史性時刻」,並援引島內經濟學者的說法認為,福建「超越臺灣是遲早的事」。公開數據顯示,臺灣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GDP)初步數據為4.2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經濟增速為2.73%。福建省2019年GDP達到了4.23萬億元(經濟增速高達7.6%),一舉反超臺灣。福建經濟總量首次反超臺灣,張志軍認為「這特別值得一提」。他說,地處對臺工作最前沿的福建,2019年地區生產總值首次超過臺灣,「是歷史性突破,對對臺工作具有深遠意義」。
  • 為民減負 依法治稅——打開2020年國家稅收「成績單」
    全國稅務工作會議8日在北京舉行,「十三五」收官之年,國家交出怎樣的稅收「成績單」?增減之間如何確保實體經濟「實打實」受益?「十四五」新開局,稅收工作將帶來哪些新實惠?直達企業,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2.5萬億元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超過2.5萬億元,為399萬戶納稅人辦理延期繳納稅款292億元——此次會議「曬」出了2020年減稅降費「成績單」。極不平凡的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疊加世界經濟衰退,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令實體經濟面臨空前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