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內第一個如期開展的國際車展的北京車展上,筆者突然發現了一堆動物,諸如哈弗的哈士奇、拉布拉多、邊牧、馬犬,歐拉的黑貓、白貓和好貓,奇瑞的螞蟻,恍惚間,懷疑自己是不是到了一個假的國際車展?
雖然以動物名稱命名的車型並不少見,遠有蝙蝠、蝰蛇、地獄貓,近有捷豹、寶馬、甲殼蟲,也有已經停產的吉利熊貓,華晨中華的中華豚。
但像這次長城汽車這樣具象的哈奇士、白貓之類的,還是口水到出乎預料,更遑論與動能和速度的屬性聯繫相去甚遠的螞蟻了!
中國自古就有「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名正言順」的說法;
營銷界更有「名字取得好,公司上市早」的金句,都說明了一個品牌、一個產品,有個好名字是多麼的重要。
說到汽車品牌和車型命名,我們首先會想到BBA,這幾個典型汽車在自己獨特文化傳承的品牌下,不約而同的採用了大道至簡的原則,以字母和數字對車型命名,讓車型有極強的品牌歸屬感和統一性。
而諸如本田雅閣、別克君威、日產天籟、廣汽本田奧德賽,這些品牌下經典車型的獨立命名,既傳遞了命名的原本文化內涵,又充滿中國文化的相通相融性,從在中國汽車市場上的備受推崇、經久不衰就可以看出,這一類命名堪稱經典。
這些,都是文化傳承在車型命名上的成功範本。
品牌是什麼?
簡言之就是消費者面對服務或者產品時,腦海中第一時間出現的,與之相關的標識認知。
這種認知,既是最基本的識別標籤,也可為它們背書,還會賦予其特別的價值和品牌調性。
從這個角度來看,「貓貓狗狗」的命名體系,多少是有些「出乎常理,離經叛道」的。
毋庸諱言,這是一個最無法預測,觀念衝撞最為激烈的時代。很多時候,筆者也會為被冠以「顛覆,創新」,「定位為年輕消費者」外衣的觀點而妥協。
車型命名同樣,究竟是耳目一新順應時代,還是劍走偏鋒蹭蹭熱點而已,也許需要市場和時間給出答案。
但作為一個立足於在汽車歷史上,書寫下自己名字的品牌,這始終是一個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命題---「車型命名需要什麼樣的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