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輕鬆養水,快樂養魚!
經常會有魚友問到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我飼養的很多熱帶魚根本就看不出來長勢呢?養了幾個月,似乎一點也沒長,請你告訴我,哪種熱帶魚生長速度最快,讓我看著它們快速成長能比較過癮?
或者是還有什麼方法,能讓它們生長的速度能夠快一點呢?
如果從亞成魚來看的話,相對來講,各種小型熱帶魚的長勢就不會是太過明顯了。
因為它們本來就那麼一丁點,我們還在這裡天天盯著它們看,所以說,即使它們在偷偷生長,在我們眼裡看起來,它們的變化也不會很大。
比如說我們購買的紅綠燈、寶蓮燈、紅鼻剪刀、斑馬魚之類的,它再長,又能長多少呢?
斑馬魚長大了,雌魚還會有個大肚子讓我們能夠看得到,其他的小型燈科魚呢,就連雌魚的肚子也不大,甚至於它們的雌雄問題,我們都不太好分辨。
因此來說,如果想要充分的體會到觀賞魚成長速度的快感,我們可以購買一些肉食性中大型熱帶魚的幼魚或者亞成體,那個速度可是肉眼可見的蹭蹭長啊。
比如說,地圖魚、銀龍魚、十間、紅尾皇冠、招財貓、水虎魚、鴨嘴魚、鱷雀鱔,還有羅漢苗,這些東西如果有活食跟上,那就是一天一個樣,保準天天不重樣,我們就瞪著眼睛看它們不斷生長就是了。
但是,對於某些體質較弱的品種,也要記得少食多餐,不能投餵過度,否則有些品種,可能腸炎。
還有就是,各種熱帶魚的小魚苗,只要我們能夠加以大量的活食供應,那個生長速度絕對也是以肉眼可見的爆發式增長,咱也不用管它是孔雀魚、迷你鸚鵡魚、鬥魚、燕魚還是七彩神仙魚,都一樣的,關鍵問題不在這裡。
而在於,我們是否有充足的食物供應和大量的投餵時間,這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為什麼以前的孔雀魚,最多最多三個月就可以繁殖,然後它們就可以不斷地繁衍生息,號稱百萬魚?
就是因為魚蟲充足啊,幾乎遍地都是,包括了燕魚苗,只要能夠吃上活魚蟲,就像是被氣吹著一樣長,絕對一天一個樣,就算是鬥魚苗,假設我們能夠搞到洄水,那個生長速度也絕對可以的,並不會慢多少。
按理說這些小東西,就是各種小型熱帶魚,它們本來都是些半年就性成熟的品種,直接可以交配、繁殖了。它怎麼可能生長的速度過慢呢?半年內就達到了成魚的大小,所有的小型觀賞魚幾乎差不多。
正好剛才看到了一位魚友的評論:
神仙魚的成魚也是可以全部換水的,加上不停的餵食,一周就可以產一次卵,八十年代我就是這樣養神仙魚的,用的水是自製的過濾器出的水,主要成分是活性炭,那時餵的全是魚蟲,現在沒這個條件了。
是的,我當時繁殖燕魚基本上也是這個套路,不重視過濾,只重視換水,魚蟲多的是,投餵時開著過濾根本不停,整個白天小魚苗都在不停的投喂,不停的吃,魚蟲浪費了也就浪費了,因為根本吃不完。
這個小燕魚的生長速度就起來了,那個景象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確實讓人看著已經達到了非常吃驚的地步,就怕把它們給撐死,但是活魚蟲它就沒事,其他任何的東西都不行。
所以說,如果我們想要自己飼養的觀賞魚飛速成長,唯一的辦法就是一定需要大水體飼養,這是一個最起碼的前提保證。
隨著魚苗的不斷成長,一步一分缸,保證水質的絕對清新,甚至於有些時候,對促進魚苗的快速生長來說,提前貯備良好的、大量的困水,每天進行大換水才是最好的選擇,硝化細菌啥的那都是多餘。
只有不斷地換水、不斷地投餵刺激,小魚苗才會走上一個快車道運行程序。
剩下來的當然就是多多投餵了,但是這個多投喂,就要依據不同的魚苗情況了,為什麼呢?
這就得說起現在的觀賞魚胡亂雜交了,如今的很多燕魚品種,它們哪裡還是三十年前的燕魚?
這個事實我們是要清楚的,不能過度按照以前的方式來了,包括了七彩,它們也是這個德行,這些都是人為原因造成的結果。
而對於其他同一品種分類不多的,沒有過度雜交的熱帶魚來說,比如說,迷你鸚鵡魚、地圖魚、鑽石藩王、紅肚鳳凰之類的等等很多其他品種,這個方法依舊可行,這要根據不同的觀賞魚品種和小魚苗的不同階段來判斷。
越小的魚苗越可以放心大膽地使用活食進行投喂,隨著它們逐步長大,有些品種,我們就要小心翼翼了。
像什麼孔雀魚、紅箭魚、燕魚、七彩、小羅漢、金波子、阿凡達,這一類的病秧子,我們不小心也得小心,一旦投餵過度的話,它們不是腸炎就是內寄。
不要以為豐年蝦就是萬能的,其實那個東西絕對不是所有淡水魚苗的首選食物,它們在野外是吃不到的,我們也要小心。
淡水魚苗的首選食物永遠是,洄水、魚蟲、紅蟲、各種小魚、小蝦……
包括了黃粉蟲、大麥蟲、蚯蚓等昆蟲類食物,也不是所有魚苗能夠經常遭遇到的食物,因此在投餵上都需要注意用量,而牛心漢堡之類的,這就看我們個人的飼養需求了,我也沒有辦法去做定論,必定野外的小魚苗是不可能去攝食牛心的,想也別想。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