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Eva
小編旁友建議我寫一寫《艾米麗在巴黎》。伊講,一點腦子都不用動的,不要太開心哦;看的時候,好比吃華夫餅乾,正適合你工作之餘放鬆心情。
於是,我就維持著一種半癱在椅、45度仰視電腦屏幕、看幾分鐘喝幾口熱巧克力順帶咬幾口蛋糕的姿勢,大概領略了Netflix這部全新的小妞兒劇集。
主演是甜甜的莉莉·柯林斯,編劇之一是重出江湖的達倫·思達(Darren Star,代表作《欲望都市》),背景是浪漫花都巴黎……照理說,《艾米麗在巴黎》就算深度不夠,也有美女帥哥+服化道來湊,不至於太過無聊。
……結果發現美國瑪麗蘇升級打怪、調風弄月的平庸套路,其實,還真的有夠無聊的。
在網上搜了下,對《艾米麗在巴黎》不甚滿意的觀眾,首先吐槽的是所謂「刻板印象」的營造。
活力四射的芝加哥女孩艾米麗,在某品牌營銷公司做著自己最喜歡的營銷工作。
而她如魚得水的幸福生活,因為一個外派的工作機會被突然打斷:艾米麗原本調去法國分公司的上級意外懷孕,無法成行;所以,這份光榮的任務,就有點莫名的,降臨到連法語都「拎不清」的艾米麗身上了。
我們勇往直前的女主角豈是膽小退縮之輩,她決定接受挑戰,在巴黎闖蕩一番。
然而,前期興奮期待的情緒稍稍平復之後,艾米麗漸漸被美法兩國的文化差異、生活習慣整得暈頭轉向。
比如,老舊的法式公寓沒有新式電梯,上下樓全靠腿;此外,公寓停水停電亦乃常見之事。
比如,法國人溜寵物的時候,總是縱容它們隨地方便;一不留神,你就容易「shit, shit」了。
比如,自帶美國「銳意進取和高效率」光環的艾米麗,一大早上班,竟吃了閉門羹,打電話也沒人接聽。幾小時過去了,法國同事騎著自行車慢悠悠地晃過來,問她:「你在這幹嘛???」
不羈的法蘭西,早上10點半才開工,艾米麗的直屬上司,更是11點過後才翩然而至的;午休時間,有整整3小時……鬆散的工作狀態,令艾米麗無言以對。
但上躥下跳美國女徵服懶洋洋大巴黎的腳步停不下來。艾米麗興衝衝地開會,宣布自己誓要顛覆法國的社交推廣營銷策略。
又讓美國總部發來美國員工的工作指南,試圖「矯正」法國員工的「不奮進」。
上述種種直接導致她被法國同事視為威脅與異類,聯合起來排擠她。
法國設施一直跳閘?法國餐廳無理取鬧?法國人冷漠刻薄?法國人不支持女權?有媒體總結了若干法國觀眾的奚落:「貝雷帽,牛角包,法式長棍,糟糕的服務,火爆的房東,法國男女濫情不忠誠……所有的刻板印象,一定會在這部劇裡找到。」
By the way,劇中還有個「上海公舉」「億元寶貝」Mindy,同樣非常「刻板印象」——典型的中國富二代,老美眼裡的獵奇符號。至於Mindy的「上海姐妹團」,人設更是赤裸裸拷貝《摘金奇緣》片場的瘋狂亞洲有錢人。哎,怎麼說呢,魔都的爺叔阿姨倘若看到上海名媛這副鬼樣子,定然驚呼:碰上赤佬了!
長相蜜汁神似賈玲的Mindy
Mindy的「上海姐妹團」夜店出場,畫風確實「赤佬」
消費了一波「刻板印象」帶來的熱度,《艾米麗在巴黎》不忘初心,繼續帶女主上天帶她飛。艾米麗隨隨便便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發了「產品(注意是無人問津有衰相的產品)+話題」,居然就惹得法國的人民群眾紛紛積極參與討論,甚至驚動了法國總統夫人布麗吉特·馬克龍!
相信會有一批法國觀眾,想為無辜遭碰瓷的布麗吉特·馬克龍修理該劇主創
總之,初次試水就贏了一把的艾米麗,獲得了參與大製作的機會。當然,她又不費吹灰之力地大獲全勝了。
為什麼需要引入美國人的看法?為什麼?!
女主奠定了自己在公司的地位,事業上得意,情場也得意。
房產中介、鄰居小哥、上司情人、聚會偶識、朋友弟弟……但凡是個男的,統統都甘願拜倒在艾米麗的石榴裙下,統統都能在工作上或生活上給予艾米麗一臂之力。
這種開門鄰居即是帥哥的戲碼,現實生活裡基本是別指望了
「引無數雄性競折腰」,O.K.,編劇說什麼就是什麼吧。可起碼把女主捯飭得更漂亮點吧,如果艾米麗就下圖這幾身穿搭,見過世面的、挑剔的法國男人能忍?
據說身上堆的儘是「超高級」的大牌,哪能就混合出「紅高粱模特隊」的效果呢……
造型師可是帕特裡夏·菲爾德(Patricia Field),曾經一手打造了《穿Prada的女魔頭》和《欲望都市》……帕大嬸,快醒醒啊,你是中邪了麼?
槽多無口。估計大家屏不牢要問了,既然如此,《艾米麗在巴黎》的看點究竟有沒有啦?
倒也有。其一是快銷品,零負擔。推薦我的小編就坦率地表示,她是在吃飯時間恍恍惚惚瞄兩眼的,反正每集只有半小時左右,一共10集,不知不覺就追完第一季了。
其二是美法互黑,有來有往。
公司創辦人寒暄:「我去過你們那兒,還吃過厚披薩。」
艾米麗:「那是芝加哥的特產,是我們的驕傲!!」
創辦人:「感覺像用洋灰做成的法式鹹派。」
其三是莉莉·柯林斯的顏值。
莉莉星二代出身,爹是七次獲得葛萊美獎的英國著名歌手菲爾·柯林斯(Phil Collins),娘是吉爾·塔沃曼(Jill Tavelman),比佛利山莊女性俱樂部的前主席。
2歲的時候,莉莉就在BBC的連續劇裡出鏡了。再長大些,她開始學習表演,後來也為《Elle Girl》、《Seventeen》、《Teen Vogue》、《Los Angeles Times》等媒體撰稿,並成為各大時尚雜誌的寵兒。最終,順其自然地,正式進軍演藝圈。
《白雪公主之魔鏡魔鏡》。莉莉的扮相深受好評,白雪本雪
被稱為小赫本
因此,假如你試圖探討故事精神、劇本邏輯、製作手法等比較「硬核」的東西,請千萬不要點開《艾米麗在巴黎》,以免意興闌珊,為虛度光陰而悔恨。相反,假如你只不過希望爽一爽,畢竟人生太多風雨活著艱難重重,那麼作為「巴黎旅遊宣傳片+法版杜拉拉升職記」的《艾米麗在巴黎》,可以一看。
讓那些獨自在異鄉闖蕩的年輕姑娘們暗藏美夢,眸射異彩,劇集是很「懂」的,不錯。
新民周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周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