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不嫌家貧,兒不嫌娘醜」這句俗語的意思你明白嗎?

2021-01-10 農民老於

「狗不嫌家貧,兒不嫌娘醜」這句俗語的意思你明白嗎?

俗語,是民間通俗並廣泛流行的語句,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勞動人民根據生活經驗創造出來的,含有一定的意義。像飽漢不知餓漢飢;不打無準備之仗;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等,這些俗語都是老百姓經驗的總結,富有哲理。

農村還有一句俗語:「狗不嫌家貧,兒不嫌娘醜。」過去農村家家養狗,為的是看家護院,那時農村不富裕,有院牆的人家不多,開開房門就對大街,還有農用工具、吃的蔬菜都放在院子裡,如果是下地幹活,家中無人,那就由飼養的狗來看家。狗是個非常忠實的動物,即便主人一走幾天它也不會離去。那時生活條件不好,人都沒有什麼好吃的,窩窩頭,鹹菜條,再加一碗地瓜粥就是一頓飯,狗的食物就不用說了,人吃剩下的地瓜粥、地瓜皮吃上一小盆就是好飯了。但是,沒有誰家的狗因為吃的不好而棄主人而去,這就是狗不嫌家貧。其實,在物質豐富的今天狗的本質也沒有改變。

「兒不嫌娘醜」,爹娘生兒育女,辛辛苦苦把兒女養大不容易,爹娘再醜兒女也不嫌醜,爹娘再笨兒女也不應該嫌棄,這是在過去。可是,現在的人虛榮心太強,怕別人看不起,在外人面前不認自己的爹娘,不說自己是農村人,這樣的事情不少見。如一名來自農村的大學生,父母進城看望兒子,兒子怕丟面子,在同學面前不敢承認是自己的父母,稱父母是老鄉。

狗不嫌家貧,兒不嫌娘醜。這句俗語已過時了,狗不嫌家貧沒有改變,兒已嫌娘醜,更嫌棄家庭貧困。狗不嫌家貧,而人卻嫌家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農民朋友們,你知道為什麼嗎?

相關焦點

  • 民間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啥意思?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
    民間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啥意思?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這是出自杜甫的《石壕吏》。這句話的意思是,家裡面有了孫子以後,母親進進出出都沒有穿過一件好衣裳。《藏羚羊跪拜》還記得嗎?這是我們在上學讀到的一則課文,相信惹的不少的莘莘學子們眼眶含淚。「搴帷拜母河梁去,白髮愁看淚眼枯。」在與母親離別的時候,看見白髮蒼蒼的母親眼淚都要哭幹了。這句俗語應該是農村中最為常見的,也是聽說頻率的次數是最多的。
  • 《犬之島》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狗狗可以說是人類最為忠誠的朋友,有的時候狗狗會為了救助自己的主人,犧牲自己的生命,這樣的奮不顧身,所以說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有的時候狗狗所表現的精神是你們無法體會到的,而人類對於狗狗的態度也是層出不窮,很是善變,而且有的人喜歡吃狗肉喜歡的要死,而也有愛狗人士很是憤怒與這種行為
  • 張歆藝撒狗糧:兒不嫌母醜,評論:翻譯過來:我家大袁不嫌棄我
    張歆藝發微博:兒不嫌母醜是哪呢這麼冷?為什麼帶綠帽子呢?哈哈哈哈哈「你這樣背包包容易遭翹ger」「你們倆cos的這個殺手不太冷吧?!哈哈哈哈會玩」「你不是人造革,你是真的皮!」「狗不嫌家貧嗎」「秀恩愛」「哈哈哈哈二姐又調皮」「哪裡醜啊」「哈哈哈哈哈哈沒毛病」「翻譯過來:我家大袁不嫌棄我」「個子高」「漂亮的人都起這麼早嗎」「不醜,二姐顏值多好,又可愛高貴。」「二姐,還真是醜爆了。」
  • 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狗不嫌家貧,無論貧窮富貴,都一樣跟隨
    下面這些是一些無家可歸的人,他們與自己的狗狗相依為命,彼此不離不棄,雖然貧窮,但是他們的狗狗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就算自己挨餓也不會讓狗狗餓著。狗並不能分辨它所在的家到底是貧還是富。但狗能感受到人對它好或者不好。
  • 農村俗語,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宰耕地牛,啥意思?
    農村的這句俗語,都是和農村群眾有非常關係的兩樣動物,在以前農村的生活和生產,離不開狗看家,用耕牛耕地。農村還有一句話,再窮不賣看家狗,再富不忘結髮妻,這些俗語都是提醒人們,不能因為生活富裕好轉了,就忘了給自己帶來家庭財富的動物,休掉自己同甘共苦的結髮妻子。
  • 養的狗嫌貧愛富不著家不看門還狂吠主人,是不是該殺了吃肉?
    養的狗嫌貧愛富不著家不看門還狂吠主人,是不是該殺了吃肉?古語云: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可現實生活中還真有嫌家貧的狗,嫌母醜的兒。我養的一條大花狗最近根本不著家,跑到河對岸一戶有錢人家去了,我去喚她回來,不僅不回來,還狂吠我,把我當仇人了,我把她養育大,不指望她報答我,起碼也不能咬我吧,你就是一點感恩心沒有,總還有點羞恥心吧。
  • 「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這句俗語有何含義呢?
    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老祖宗的經驗之談俗語,是融入在我們日常生活點滴之中的習慣,一般簡練而形象化,大多數是由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以反映人們積澱的生活經驗和願望。偶然捕獲一句很有意思的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開當鋪」,這句話聽著就很耳熟,問題在於我們常用卻不知其意,所以它究竟有何含義呢?裡面又蘊含著怎樣的大智慧呢?一起來探究一下。豬來窮:眾所周知,平日說到豬,好聽的詞語都不多,大多都是壞話。諸如「醜、懶、髒、笨、能吃」等,其中「懶和笨」是我們平時形容豬最多的說辭吧。
  • 農村俗語:「富不忘結髮妻,窮不賣家中狗」,啥意思?有道理嗎?
    窮不丟志;富不忘本;富不忘結髮妻,窮不賣家中狗。農村的俗語中總是有一些讓人如醍醐灌頂的句子,現今,很多人都在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還有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然而農村的俗語富不忘結髮妻,窮不賣家中狗早告訴了我們一切。富不忘結髮妻,何謂結髮?以君之發,結我之心。結髮與君知,相要以終老。農村地區很多夫妻都是相濡以沫的,很多剛剛結婚的時候都比較困難,但是後面日子都過得越來越好了。
  • 俗語:燕落旺門,不入愁家,狗進家富,不離窮家,是什麼講究?
    俗語,是我們的古人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人生閱歷總結出的經驗道理,涉及範圍十分的廣泛,幾乎就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體現。筆者今天要為各位介紹的這句俗語就跟人們的生活有關係,同時它跟動物和人也有關係,它就是:「燕落旺門,不入愁家,狗進家富,不離窮家」,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俗語:來狗去貓,必定要有,啥意思?老祖宗對生活的美好期望
    俗語:來狗去貓,必定要有,啥意思?老祖宗對生活的美好期望所有人的心中都會有一個溫暖的角落,無論經歷多麼殘酷,遇到過怎樣的骯髒,那個角落總會出淤泥而不染,保持著自己的純淨,那裡裝著我們對生活的嚮往,對未來的憧憬,讓我們始終有著詩和遠方。
  • 俗語:「貓忌送狗忌買」,其實很多人不理解這句話
    農村的老話兒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是教人處事道理的,有的是根據事物觀察天氣的,還有的是關於種地的,這些俗語是老一輩農民根據自己多年的生活經驗總結出來的,雖然聽起來話糙,但是理兒還是那個理兒,所以這些俗語才能流傳至今,只要是農村人多少都能說出一兩句,下面這條俗語,你們聽說過嗎?
  • 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窮!如何讓孩子有正確的「顏值觀」是門學問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這是一句老話,同樣的,很多人都曾經被教育,或者現在為人父母后,講這句話講授給自己的孩子聽,為的就是讓孩子不要"忘本",要有一個盡孝之心,以及塑造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 俗語:「女為匣,有容乃家富;男為耙,無齒則家貧」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俗語:「女為匣,有容乃家富;男為耙,無齒則家貧」。雖然思索了良久,但終不知其意。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女為匣,有容乃家富所謂的「匣」,是一種盛放物質的箱匣,也指古人所稱的「木箱」;而所謂的「容」,是指「容量」,也就是指物體或者空間所能夠容納的單位物體的數量。那麼,為什麼要把女人比作「木箱」呢?其實,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貫穿著整個封建社會。
  • 狗狗看到的世界比人看到的單純 狗不嫌家貧 哪裡懂什麼利益
    人生在世錢財是非常的重要,但是我覺得錢財是為了免除生活的痛苦,是解決問題的,不應該是製造問題的。物質生活的享受與錢有關,但內心的幸福和滿足不在於有多少錢。俗話說「狗不嫌家貧」,無論主人給它一個什麼樣的生存環境,它都不會嫌棄,不會背叛。
  • 狗真的活不過八年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曦晨,今天曦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上千年的歷史中流傳最廣的就是俗語,別看這些俗語句子簡短,卻有著不俗的大智慧,有的俗語至今對我們的生活有啟發作用,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雞不過六,犬不過八」,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人說「老貓八年,老狗十年,必定成精」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驀然回首,已是中年,偶爾回到農村老家時,也常常會和長輩們做在一起促膝長談,其中俗語更是他們談資,有一句老話讓筆者至今印象深刻,「「老貓八年,老狗十年,必定成精」,這句老話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老貓八年,老狗十年,必定成精」, 其實指的是,如果養了一隻貓養了八年,一條狗養了十年,那麼這些動物就會十分的通人性,老話也常說「狗不過八旬,雞不過六載」,十年的狗可以從主人平常的聊天中獲取信息,這點估計養過貓狗的主子或多或少都有體會吧!
  • 農村俗語「窮不賣看家狗,富不殺耕地牛」到底啥意思?有啥道理?
    而且這些通俗易懂,簡簡單單地幾個字,每字眼卻又蘊含著很多的哲學和道理的俗語。在農村流傳,給農民朋友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價值。而且在現實生活中,很多農村年齡稍大些的老人,他們在日常生活跟人交流的時候,一言不合就開始飆農村俗語,讓眾人啞口無聲。也正是因為這股力量讓我們國家屹立在世界東方幾千年不倒。這些俗語裡面基本覆蓋了生活方方面面。比如下面2句不知道大家小時候,在老家有沒有聽老人家說過。
  • 俗語「女不養狗,男不養貓」是什麼意思,有依據嗎?
    俗語「女不養狗,男不養貓」是什麼意思,有依據嗎?文/小雨知歷史很多年輕人都喜歡養小動物,小編也是, 我家就養了一隻小貓咪。單身的人養寵物,可以幫你趕走孤獨;情侶之間養寵物,可以幫你聯絡感情;家裡有小朋友呢,它還可以作為孩子最好的夥伴。總之。養寵物有非常多的好處,但是也不是什麼動物都可以養的。中國有句俗語:女不養狗,男不養貓,這句話的本義是什麼?其中又包含了什麼道理?
  • 主人慾棄養泰迪,分別時,泰迪一個動作感動主人,狗真的不嫌家貧
    貶義棄養是指主人衝動養狗後,因為不想承擔狗狗的醫療,撫養責任,所以將狗狗棄養在大街上成為流浪狗,這種棄養行為必須受到譴責!選擇棄養是指當主人養了狗以後,生活發生了變化,導致主人無暇照顧狗狗,甚至無力負擔狗狗開銷,所以主人想棄養狗狗,為狗狗找一個新的主人,這叫選擇棄養。
  • 民間流傳的「豬來窮,狗來富,貓子來了蓋白布」,這是什麼意思?
    很多人都聽過一句明見俗語:豬來窮,狗來富,貓子來了開當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以前養過豬的人都知道,除了地裡需要農家肥,能夠過年殺豬也是代表能過上鬧熱年了,所以,對於養殖戶來說,豬的珍貴可見一斑。但最怕的就是豬得病,豬得病後如果治療不及時,也就會傳染。也就是說家裡養了幾頭,就得全部交飯票。為了減少損失,發現豬得重病就得被狠心丟棄。老人們認為豬是黑煞神,來到誰家都不吉利。為什麼這麼說?過去的社會種地沒有化肥,產量很低。普通人家糧食經常不夠吃。因為豬很能吃,一頭豬吃的糧食相當於三個人。假如家裡來頭豬把糧食都吃了,人吃啥呢?所以誰家來頭豬預示著這家人的糧食被黑煞神吃了。直到現在農村還有這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