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城的「根」,源於何方?
一座井頭山,傳來八千年前海洋文明的濤聲;萬卷天一閣,流溢「書藏古今」文脈賡續的墨香。
這座城的「魂」,繫於何處?
是12萬身邊好人向上向善的步履,是214萬志願者接力愛心的大手,更是面對疫情寧波人民以愛和希望的名義團結互助的萬眾一心。
風起雲天,潮湧東方。
屹立東海之濱,寧波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一路奔騰,在時代巨浪裡凝聚起澎湃精神偉力。
崇文重德的基因深深地流淌在寧波人民的血液裡,融入市民群眾創新創造的生產生活中,轉化為生動的道德實踐和高尚的價值追求。四明大地綻放出絢麗的大愛之花,結出累累的文明碩果,為寧波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精神支撐和強大的道德力量。
愛心寧波,尚德甬城。
熔鑄城市文明之「魂」,守護城市文化之「根」,高標準常態化推進城市文明建設,寧波的精神品格在此熠熠生輝。
這個春天,錨定新的精神坐標
「盛花時節又逢君,一步一履總關情。習近平總書記首站考察寧波,這是對寧波全體黨員幹部群眾的巨大鼓舞和鞭策。」省基層宣講名師趙永煥充滿感染力的聲音,穿透「雲端」,滋潤正在線上夜學的寧波數萬名幹部的心田。
春潮湧動,在新思想航燈指引下,東方港城錨定新的精神坐標。
寧波實施的黨的創新理論走心工程,把總書記的關懷送到群眾身邊。寧波人民的心中,領悟新思想的熱情在升騰。累計超2000萬人次通過融媒體矩陣點擊收看各級理論宣講。爭做「重要窗口」模範生,在這個春天,成為全市上下的共同追求。
「在總書記給我們村回信的巨大鼓舞下,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了。」餘姚市梁弄鎮橫坎頭村的黃徐潔,從德國獲得碩士學位後,回鄉辦起了紅色主題農家土菜館。在趙永煥的指導下,她成了餘姚「舜江快播」工作室的年輕宣講員,還把自己的人生選擇變成了生動的宣講故事。
以講促學,以知促行。甬城青年不僅是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堂前燕」,更勇當「知行合一」的踐行者。「老師告訴我,要把自己的經歷和鄉村振興奔小康相結合,講出青年一代牢記總書記囑託、為新時代交出的青春答卷。」
在寧波的機關會場、企業車間、校園課堂、社區廣場、文化禮堂,一場場信仰信念的精神洗禮,一次次思想升華的文明實踐,讓寧波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這些詞語,凝聚主流價值共識
「叔叔,請喝酸梅湯。」在寧波前童古鎮,周予童從太公童松達手裡接過酸梅湯,遞給過路的遊客。一口大鍋、幾個茶碗……「烹茶以濟行人」,是童松達家族十代人代代相繼的承諾。堅持了300餘年的善舉,就是「誠信」二字最動人的註腳。
「我們要創造一個『石頭村』,把這裡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葉全獎擔任寧海縣茶院鄉許民村黨支部書記後,埋頭苦幹,把凋敝的「空心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3A級景區。今年不顧痛風堅守崗位,犧牲在防疫一線,在村民心中樹起了敬業奉獻的豐碑。
是什麼,讓誠信的空氣在城市中彌散;是什麼,為城市發展注入道德的力量?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來沒有停留在標語中,而是在那些平凡又偉大的寧波人的故事中得到親切的印證。
鄞州區73歲的「菸頭奶奶」高雲香,帶領平均年齡54歲的志願者團隊,3年來累計撿拾菸頭4萬多個,讓「隨手做志願」成為寧波新的流行詞。隨手撿拾垃圾、隨手歸位共享單車、隨手幫扶老弱病殘……許多市民的自發踐行,也因此匯聚成新的文明時尚。
從生活點滴細節入手,寧波今年開展的十方面文明好習慣養成實踐活動。文明就餐、文明旅遊、文明上網、文明經營、文明鄉風……文明有了更多的「打開方式」,也成了越來越多市民的生活方式。
北侖區領銜實施「文明經營」實踐活動,推出全省首個文明經營二維碼,吸引廣大市民掃碼點讚評價;鎮海區「文明上網」活動中,甬城網絡大咖與10多萬網民發起文明上網十大公約;江北區開展「文明就餐」實踐活動,製作富有寧波城市文化特色的「甬城公筷」,使用公筷成為市民就餐新風尚。
寧波人「知禮」,行在路上,禮讓斑馬線,排隊守秩序;人們懂得「儉以養德」,餐桌上踐行「光碟」……在寧波,一舉手,一投足,都是文明的風度。
一座城市的精神氣質,既有歷史傳承,也需不斷豐富。寧波把核心價值觀寓於城市治理中,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核心價值觀12個詞,猶如時鐘坐標,鐫刻在寧波市民日常生活的錶盤。入腦入心,見言見行,共同的價值觀聯結你我,擘畫出精神文明的「同心圓」。
這群身影,傳遞城市大愛溫度
愛是個名詞,也是個動詞,當兩種語法在寧波交織,便演繹出城市精神的動人佳話。
從近代寧波幫先賢奔走募捐建造靈橋,到「順其自然」21年保持初心匿名捐款1155萬元,再到全國道德模範周秀芳通過愛心募捐在山區建起30所希望學校……跨越漫漫歷史長河,寧波人的愛心善舉,始終淬鍊著這座大愛之城的精神品格。
「我從沒賣過東西,心裡沒底。可是農戶這麼困難,我一定要幫幫他們。」疫情肆虐之際,浙江省道德模範、國網寧波市鄞州區供電公司營業班班長張亞芬,懷著一份大愛,帶動家人、同事、鄰居義務幫助陷入困境的農戶銷售了價值140餘萬元的農產品。
她還以「寧波媽媽」名義投身志願服務,無微不至地照顧孤寡老人,結對幫助困難學生。小愛聚大愛,20多年來,一位「寧波媽媽」,變成了500多位「寧波媽媽」。
一大批可親可敬可學的時代先鋒、平民英雄在寧波湧現,10名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獲得者、17名省道德模範、90名「中國好人」、238名「浙江好人」和12萬名各級「身邊好人」,為這個城市帶來融化在手心裡的溫暖、灌注在內心的道德感動,鼓舞了更多的人見賢思齊、崇德向善。一同參加扶貧助農志願服務的胡江麗說:「身邊有張亞芬,我覺得寧波是一座很溫暖的城市。」
疫情期間,一家家口罩「只送不賣」的藥店,一名名免收租金的房東,一箱箱從海外採購、運往家鄉的醫療物資……在甬城,人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同心抗疫,每一個微小的貢獻都折射出愛的光芒。寧波慈善組織和紅十字會接受捐款捐物5.38億元。
這座城市的人民,懂得溫暖相擁,向愛而行。
這縷書香,傳承悠遠文化自信
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源流深者,光瀾必章。深邃的時光在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留下厚重的文化積澱,向今人不斷啟迪堅實的文化自信。
延續歷史文脈,守望城市的精神家園。如心瓣靜臥城中的月湖,和湖畔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私家藏書樓天一閣,向世人呈現了一個文韻深、書香濃、景致美的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成為文化寧波的金名片。
今年井頭山遺址發布最新考古成果,把寧波的人文歷史源頭在河姆渡文化基礎上又向前推進了1000多年。人們充滿期待,經過綜合研究和保護利用,把井頭山也打造成寧波重要的文化標識。
從寧波書城,到寧波圖書館、東部銀泰城……城市街頭隨時隨地傳來悅耳的鋼琴聲。「您在做一件偉大而有意義的事情!」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對退休工程師莫志蔚捐出10架公共鋼琴表示敬意。
從八旬老人的的愛心,到市民對公共文化空間的守護,再次彰顯了寧波城市的文明底色和市民的文化自覺。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悠久的藏書文化,在寧波綿延成為全民閱讀的熱潮。近200萬人次「打卡」在寧波舉辦的第五屆浙江書展,每年近150萬人次習慣去「泡」圖書館,閱讀成為市民的精神自覺,書香瀰漫甬城的每一個角落。
隨著《寧波市全民閱讀促進條例》今年正式施行,寧波成為全省第一個、全國走在前列的以立法形式促進全民閱讀的城市。它為人們注入了一種強大的信念:在從對閱讀的敬重和對文化的傳承中,將能夠源源不斷地汲取信心和力量,而這將最終幫助這座城市開闢未來。
編輯:沈之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