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沒有單一定義,在生命的每一段都有不同的詮釋,但它絕對是當下你內心最渴望、最無法壓抑的一種生活方法。
近期歐美娛樂圈最炸的新聞,非克裡斯汀-斯圖爾特即將出演黛安娜莫屬。
電影取名為《Spencer》,以黛安娜王妃家族的姓氏命名。
主要講述的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一個周末,在桑德林漢姆莊園過聖誕的黛安娜,下定決心結束和查爾斯王子之間的婚姻,告別王妃身份,重新找回自己。
女主角克裡斯汀-斯圖爾特,粉絲喜歡稱她為小 K,也有很多人叫她「暮光女」,是我超級欣賞的女演員之一。
導演為帕布羅-拉雷恩,執導過《神父俱樂部》、《第一夫人》、《追捕聶魯達》等,作品曾多次入圍三大電影節。
消息一出,評論兩極化非常嚴重。 有人說,兩人長相、氣質相差太大,讓小 K 演簡直就是開玩笑。
也有人表示,她們在意識和人生選擇上,有太多相似性,由她來演很合適。兩人像不像,藝術家 Benji 製作了概念混臉圖,大家可以品一品。
導演帕布羅-拉雷恩力挺小 K,說出了自己的選角初衷:「Kristen 是如今最出色的演員之一。她的可塑性非常強,她的神秘、脆弱、堅強,完全符合我們的要求。」
而且這部電影,並非要講述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而是想揭露一些生活的真相。
有些人不想當公主,也不想成為王后,她只想要做最真實的自己。
而小 K,正是這一類人,她身上一直都有著黛安娜王妃式的叛逆和女性意識覺醒。
克裡斯汀-斯圖爾特今年 30 歲,1999 年出道,21 年內主演和參演過 53 部電影。 最為人熟知的作品,非《暮光之城》系列電影莫屬,18 歲的她,美豔絕倫。
電影裡跨越人種的絕美愛戀,更是在全球掀起了追捧狂潮,從第一部拍到了第四部。
18歲出演《暮光之城》最後一部,四年後隨著最後一部的殺青,的她迎來了個人演藝事業的第一個巔峰。
片酬高達 1250 萬美元,是好萊塢片酬最高的女演員;參演《破曉》和《白雪公主》,票房都曾登頂;為自己置辦了兩處房產;戲外和羅伯特-帕丁森相戀,「吸血鬼CP」圈粉無數。
巨大的成功,也讓她不得不面對自我撕裂的痛苦。在答應男友羅伯特-帕丁森求婚一個月後,她出軌已婚導演,深陷巨大的醜聞之中。
雖然帕丁森原諒了她,但兩人戀情隨後還是以結束告終。回憶這段過往,她說外界的一切都壓得自己喘不過氣,每天都掙扎在一種「令人衰弱的焦慮」之中。
「吸血鬼CP」也給了她沉重的壓力。「人們太想讓我和 Rob 在一起了,以致於我們的關係變成了一種消費品。那已經不是真實的生活了,對我來說這真的很噁心。」
這些痛苦掙扎,既是一次考驗,也是上天給她的一份禮物。她說:「這些痛苦刺激了我內心的一些東西,一些更野的東西。」她剪掉了一頭長髮,徹底告別 「暮光女」 這個標籤,以最真實的性格示人。
小 K 從不否認自己曾經出軌的錯誤,到現在仍舊感到抱歉。她也開始思考,對待感情,自己內心真正的渴望是什麼。
2015 年,有媒體爆料稱小 K 和前助理艾莉西亞交往。後來,遇到了維密超模呆啦(Stella Maxwell),兩人穩定發展,經常出街秀恩愛。
在 2017 年 2 月的周六夜現場上,她說自己特別 「gay」。後來在衛報的採訪中,她承認了雙性戀的身份。
《暮光之城》系列的成功,讓很多觀眾以為,她是典型的商業片甜妞。但其實,她內心只想成為獨立電影咖。
在「吸血鬼女友」的黃金四年,她就陸陸續續演了不少獨立電影,2010 年,為了出演《逃亡樂隊》,主動削減片酬。
徹底擺脫「暮光女」形象後,她開始全身心投入獨立電影圈,挑戰各種擰巴的角色。 《私人採購員》裡,她是獨自在巴黎闖蕩的一線明星私人採購員,依附於僱主,沒有自我的職業,孤獨到只能和鬼魂打交道。
參演《錫爾斯瑪利亞》,扮演年輕的私人助理。她不僅需要負責老闆的各種工作事務,還要照料她的生活瑣事,完全為老闆而活。憑著這一影片,小 K 收穫了法國凱撒獎(法國奧斯卡),而這一獎項之前已經 30 年沒有美國人得過了。
她還編導了一個 17 分鐘的短片《Come Swim》,不斷挑戰自己的極限。對於自我的定義,她說:「我對成為明星真的沒有興趣。我希望被理解,被看到,而且我希望以最原始,最純淨,最赤裸的方式做到這一點。」
對於外界給她的期待,她更表示無能為力:「我不是政客,也不是在提供公共服務,我只能成為我自己。」
在小 K 活出自我的前幾年,質疑、抨擊、辱罵不絕於耳,甚至被狗仔折磨到絲毫沒有個人空間,被迫發飆。
小 K 公開出櫃的舉動,也為她帶來了不少批評和質疑的聲音。曾經有業界人士告訴她:如果不在公開場合牽著女友出門,或許你能有參演漫威電影的機會。
對於外界的不理解,她卻很堅定。「因為出櫃就不能合作,那我更不想與這種人一起工作。」
過往經歷的大風大浪,讓她更懂得如何對待生活,如何去愛別人。去年,小 K 在採訪中,談及了前男友羅伯特-帕丁森。
小 K 坦露羅伯特是自己第一個真正愛過的人,他很迷人,也很棒,自己也是真心想過和他結婚。每一段戀情她都是真心以待,從不假裝。
她毫不避諱自己的性取向,把自己比喻為自由流動的液體。
「我認為在未來的三到四年內,會有更多人認為,沒必要去弄清楚自己到底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只要做自己就好。」
每年坎城紅毯都是女星們爭奇鬥豔的機會,但小k卻是個意外!
別人都爭先恐後「蹭」紅毯穿「仙」裙當「女神」,她倒好,恨不得趕緊走完,好脫掉「該死的」高跟鞋:
要不是坎城嚴肅要求「不穿高跟鞋不得入內」,這姑娘估計穿著球鞋就進來了:
面對質疑,她卻嗤之以鼻:如果你不要求男人們穿裙子和高跟鞋,你也不能要求我這樣。
她對自己的定義就是沒有定義,活的舒適快樂就好,人生短暫,哪裡需要活在外界的眼光裡,人最難的,就是找到最真實的自己且活成個樣子。
《Spencer》這部電影之所以如此受關注,還是黛安娜王妃的生平,實在是跌宕起伏,又足夠激勵人心。她是一個時尚偶像、是抗擊愛滋病運動的先驅、是慈善活動的推手、更是一位慈愛的母親。
黛安娜和查爾斯於 1981 年結婚,1992 年分居,1996 年離婚。1997 年,黛安娜死於巴黎的一場車禍。 在她這一生中,有很多順從的時刻,也有很多不由自主的選擇。
十幾歲懵懂的時候,和見面 13 次,大她 13 歲的查爾斯邁入了婚姻的殿堂,以為是王子和公主的美麗童話,卻發現現實充滿了狗血。她完全可以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繼續做衣食無憂的王妃,但她沒有,她還是選擇了做自己。
她說:「人生基本上就像泡沫一樣轉瞬即逝,只有兩樣東西比較穩固:對他人的善意,以及自身的勇氣。」「我不想按照別人的想法活了。我要做我自己。」
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會充滿希望和懷疑,所以我們看到的黛安娜,是個「複雜且容易受傷的人,有她的強大和脆弱」。但對於自己的選擇,她從未後悔過。
離婚時,她的公公警告說如果她舉止不端,會撤掉她的頭銜。對此,她的回答是:「我的頭銜(斯賓塞家族)比你們家族悠久得多。」
正是因為她的真實,才在更多人心中激起了一種更深層次的共鳴。
小 K 到底適不適合演黛安娜王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會發現無論過多少年,女性精神都是相通的。
獲得幸福的途徑,最終都是靠由內而外衍生的自我力量。
她們倆一開始都沒有把人生想得特別明白,也都受困於自己曾經的選擇,並因為內心掙扎,做出了一系列擰巴的反抗。
幸好,她們都沒放棄,活成了自己最想要的樣子,也用她們身上的精神,激勵鼓舞著無數女性。讓女性之光,歷久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