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團在渤海水產參觀採訪
大眾網·海報新聞濱州9月6日訊(記者 張爽 王亞明)北緯37度,濱州北海新區的高濃度海水鹽田中有一種獨特的美味——鹽田蝦,它是人類與大自然攜手合作的產物。不要小看了這青褐色的生物,從配種、產卵、育苗到養殖、冷藏、深加工,都傾注了「渤海水產人」的心血,更是濱州向海圖強,在海洋中深挖出的「藍色寶藏」。9月5日,「強四力 走基層」2019·濱州網媒海疆行活動走進渤海水產股份有限公司,實地探訪濱州市首家登陸資本市場漁業企業的發展歷程和成就。
渤海水產育苗基地
渤海水產股份有限公司是匯泰集團的控股子公司,下轄匯泰渤海水產有限責任公司、渤海水產(濱州)有限公司、山東匯泰飼料有限公司、渤海水產育苗(山東)有限公司、海南廣順泰普海洋育種有限公司、渤海水產(青島)有限公司六個子公司。主要從事南美白對蝦及海參的海水養殖、水生植物養殖、對蝦苗種繁育、飼料生產及冷藏加工業務。產品涉及鮮活對蝦、蝦苗、對蝦凍品、配合飼料以及螺旋藻等多種海產品,是魯北地區規模化的水產品生產企業。
標準化池塘養殖區
濱海鎮渤海水產(濱州)有限公司瀕臨渤海,擁有養殖近海灘涂12萬畝,是魯北地區大型水產養殖和生產基地之一。公司的養殖基地,規整的蝦田廣袤無際,風力發電機在鹽田埂邊運轉著,在這高濃度海水田中,青褐色的蝦正用最原始的方式生長著。這種粗放的養殖方式,成就了野生的品質,「人養蝦田天養蝦」,這是渤海水產所堅持的自然法則。
生產的綠色無公害飼料
「像這種極具特色的大塘散養模式,主動減少人工幹預,全程不施用藥物、激素等任何輔助品,才保證了蝦的品質。」渤海水產育苗(山東)有限公司經理李國治介紹,這裡蝦的品質好,取決於獨特的水質環境、優良的苗種、遵循自然的養殖方式,區別於工廠化養殖,他們的蝦畝產少,卻價格高。與此同時,公司還在育苗池中培育毛蚶等,待苗成熟後投放到海洋牧場中,平衡海洋生態環境,還可增加收益。
了解渤海水產大宗商品交易平臺
公司在育苗、養殖過程中,採取循環式培育養殖模式,夏季培育毛蚶等貝類,秋、冬季反季節養殖南美白對蝦,春季培育蝦苗成熟後散養在蝦田中。一年四季不間斷、循環養殖,將海水梯級開發,一水多用,減少廢水排放,在做到綠色、環保、安全的同時,豐富了產業鏈條,增收增效。
好的產品自然有著好的銷路,渤海水產的產品在市場上總是供不應求。隨著近幾年網際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網際網路+水產養殖」的營銷方式應運而生。2019年6月,公司開發建設的渤海水產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正式上線,平臺把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智能硬體、大數據技術等與現代水產銷售行業相結合,充分發揮網際網路的優勢,將網際網路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以產業升級提升經濟生產力,最後實現引導整個產業的全面發展。
渤海水產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明良告訴記者,交易平臺的研發,就是將傳統的塘口交易方式轉變為網絡交易,不僅方便快捷,為客戶節省成本,保證相互間的信息互通,還能推廣企業品牌,保護企業智慧財產權,也為公司大數據模型的建立提供內容支持。「目前,我們公司的所有商品都通過這個平臺進行交易,一天的交易額可達300萬左右。」
品牌的樹立是渤海水產一直重點打造的。記者在採訪中得知,公司通過強化質量管理,實現了全產業鏈的可檢測、可跟蹤、可追溯,產品全部通過了綠色以及無公害產品、產地認證,部分產品還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所打造的「脊嶺島」對蝦品牌,還獲得有機產品認證、HACCP體系認證以及CQC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等多種資質,產品出口日本。這也是國內唯一獲得有機認證的蝦品牌。
近年來,渤海水產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強化產業鏈條,加快實現傳統產業的升級轉型。投資建成的專業水產加工冷藏及冷鏈物流基地,能夠實現蝦產品的就地加工、貯存,最大程度地保障產品的新鮮度;建成的綠色無公害飼料加工基地,採用業內一流的進口高檔加工生產線,為蝦苗提供所必須的養料,使飼料自給自足。另外,根據公司制訂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將分3年的時間建設山東金水源現代漁業園區,以對蝦種苗開發為核心,以工廠化養殖為目標,分六大功能板塊同步運作,該項目被列入濱州市新舊動能轉換十大重點工程。
向上求突破,向前求發展,渤海水產於2017年9月份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為濱州市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漁業企業。未來,渤海水產將在引進投資、兼併重組、規範運營、生態養殖、綠色發展的道路上持之以恆,深挖海洋漁業資源,向海洋要產值,為「富強濱州」建設、濱州特色海洋經濟建設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