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短視頻博主papi醬因為孩子隨父姓上了熱搜。papi醬一直以搞笑幽默又蘊含生活哲理的視頻為大家所喜愛,在平時的視頻中也積極維護女性權益,為女性發聲,經濟獨立的她一直被視為「平權先鋒」。然而因為孩子隨父姓,不少網友職責她「虛偽」「假裝獨立女性」「偽女權」等。
@錢泳君:「女權」到底是什麼?首先是尊重女性選擇的自由,並追求男女平等,而不是倡導女性壓倒男性。與其說是女權,不如理解為平權。我國《婚姻法》第22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父母雙方對新生兒均享有「冠姓平等權」。將「冠姓權」理解為一種屬於女性的權利,或將「隨母姓」與「女權」畫等號,都有以偏概全之嫌,混淆了女權的本質。
@陳鶴文:父母雙方對孩子都具有冠姓權,這就變成了雙方之間的協商選擇,而非女方被迫放棄權利,更談不上網友口中「喪失女權」。如果出現孩子隨母親姓,那麼男性是不是應該被稱作「男權奴」,是不是「男權主義」也應該揭竿而起?至於「獨立女性」,是指精神獨立、經濟獨立的女性,並非網友評論的「不結婚、不生子」,難道獨立女性就要保持真正「獨立」不結婚生子?難道一輩子單身生活,才是對獨立的最好詮釋?這未免太過於狹隘。
@孫梓健:在眾多辱罵papi醬的聲音中,不乏一些極具侮辱意義的詞語,部分極端女權在進行所謂的鬥爭時,主張女性不婚不育,甚至單身生育,他們認為女性結婚就是依附男性無法獨立,為宣傳主張不惜辱罵同為女性的他人為「婚驢」「胎器」。這顯然與正常的女權主義背道而馳,本是主張男女平等、平權、平格,緣何演變成如今性別對立,仇視男性這般?
@馬雲璐:現在網絡上關於女權的討論很多,但大部分好像都偏離了女權主義的真正含義,陷入莫名的情緒化狀態。在這次事件中,有人甚至將已婚女性稱作「婚驢「,將已婚且自認獨立的女性稱為「女強奴」,認為她們放棄自身獨立,甘願為男人做牛做馬。在他們的眼裡,家庭主婦是可恥的,生兒育女是可恥的,孩子隨父姓是可恥的。這些人打著維護女性權利的旗號,卻用如此偏激侮辱的詞彙來圍剿女性,這樣的「激進女權」是偽女權,是實實在在地歧視女性,已經徹底走向了「女權」和「平權」的反面。
@王芷苓:「女權主義」的興起是好現象,這些捍衛女權的人,正在倒逼社會進行一定程度的反思。在反對性侵的「me too」運動中,她們攜起手來;在支持女童教育的公益項目下,她們大喊「姐姐來了」;在抗疫一線,她們設身處地為醫護人員送上衛生巾……這股「她」力量,正在改變世界各地不平等的面貌。但過猶不及,一些激進女權主義者打著維護女性利益的旗號,卻豎起了男女對立的高牆,甚至對溫和的一派橫加指責,實則抹黑了整個群體,傷害了很多女性的感情。
@鄒玉瑛:極端女權主義泛化的表現為,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對任何問題都感到很敏感,能夠從中嗅到「歧視女性」的氣味。然而,就是這一部分人的存在,使得本是中性詞的「女權主義」,在大多數人眼中成了貶義詞,成了不分青紅皂白展開罵戰、質疑對方侮辱女性的群體的代名詞。當真正的「女權主義」逐漸被「汙名化」,女權主義最初始的目的就更難達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