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薩爾瓦多「斷交」後,中國臺灣所謂的「邦交國」還剩17個,分別是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海地、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巴拉圭、吉里巴斯、馬紹爾群島、諾魯、帛琉、索羅門群島、吐瓦魯、史瓦帝尼、梵蒂岡。今天開始我們聊聊這些國家。今天就說說太平洋島國吐瓦魯。

吐瓦魯位於南太平洋,由9個環形珊瑚島群組成,國土面積約為26平方公裡,是僅次於諾魯的世界第二小島國,還是世界面積第四小的國家(僅高於梵蒂岡、摩納哥和諾魯),是大英國協的特殊成員。吐瓦魯由9個環狀珊瑚島組成,位於西南太平洋,南緯5至10度,西經176至179度之間,南北縱深約560公裡,由西北向東南綿延散布在約130萬平方公裡的海域內。富納富提為主島。
在歷史上, 吐瓦魯群島在公元前1世紀已有人定居。1568年,來自西班牙的歐洲探險家首次發現此地。1915年,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埃裡斯群島在1975年改稱吐瓦魯群島,並於1978年獲英國準許獨立。9島中一島幾無人煙,五個島有潟湖。無山丘河流,最高處不超出海平面4米,海岸線長15英裡,海岸常遭海水侵蝕,土地有減無增,因此吐瓦魯政府頗注意維護海岸線,全球變暖效應及海平面上升問題。2001年11月,吐瓦魯領導人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們對抗海平面上升的努力已告失敗,該國居民將逐步撤離,舉國搬遷紐西蘭。未來這裡的可能就是歷史遺蹟了。

1979年初,同美國籤訂友好條約(1983年9月生效),根據這一條約,美國放棄對吐瓦魯南部四小島的領土主權要求,吐瓦魯疆域確認。同年,與中國臺灣建立「外交關係」由臺駐湯加「大使」兼任駐圖「大使」。
吐瓦魯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之一,土地貧瘠不適農耕,幾無儲水區,要不是吐瓦魯氣候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全年雨量在3000至3500毫米之間。那喝水都是問題,吐瓦魯資源匱乏,土地貧瘠,只有少數植物可以生長,幾乎沒有天然資源,是聯合國公布的世界最不發達國家(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

吐瓦魯經濟尚屬"自然經濟階段",農業落後,幾乎無工業。家族是生產和生活的最基本單位。居民集體勞動,主要從事捕魚和種植椰子、香蕉、芋頭,所獲物品在家族內平分。買賣主要是以物易物。農業主要有椰子、香蕉、芋頭、家禽、豬等。外貿年年逆差,主要的生活用品均靠進口。
2008年至今,主要發展漁業、旅遊業,但因為它地處遙遠所以每年只有少數旅客到達。漁業資源豐富,但無開發能力,是世界上主要的魚翅出產地之一。吐瓦魯與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籤有漁業協定,每年可獲捕魚費30萬澳元。這也是臺灣金援外交提供條件,這樣的國家也只能看眼前的利益,必定要考慮長遠,這裡不出百年就有可能被水淹沒了,那時候這個國家就成為一個歷史名詞。地球變暖,海平面上升,這個國家成為第一個被淹沒的國家。

正是面臨被淹滅國,臺灣有人提出一個有意思的想法,就是玩「打包建國」,就是臺灣若能與吐瓦魯合併,組成「臺灣暨吐瓦魯共和國」,自動也就參與了聯合國,而吐瓦魯若願意與臺灣合併,自然也不須徵得大陸同意,也就沒有所謂的大陸動用否決權的問題。吐瓦魯若願意平等接納臺灣這個「亞細亞的孤兒」,臺灣也可以竭盡全力協助 吐瓦魯解決淹水、農業發展等問題,達到雙贏的局面。

這種天方夜譚值得好笑,不過這也是腦洞大開的想法,堅持一個中國是不可動搖的,吐瓦魯也是為臺灣發聲最為積極的國家之一,這一點看,除了好處外,就是死亡前的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