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有益生君」,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免費收到最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多數人看來,健康人一旦確診了癌症,生命就進入了倒計時,最終的時刻或早或晚都會到來。癌症不僅影響人的生活質量,有時連正常的親情都享受不了。
有一名患者發私信跟小九訴苦:自從得了肝癌,家人就不讓我跟小孫子一起吃飯了,而且所有經過我手的食物都不給小孫子吃。
這樣的情況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很常見,但是這種過度且錯誤的防護,會給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不利於病情,也會給孩子灌輸錯誤的觀點。預防沒錯,但是預防的知識一定了解,預防的措施一定要正確。
癌症到底傳染不傳染?這可能是一個錯覺
臨床上可以確定的是,癌症這種疾病本身並不會傳染,但是很多人卻對癌症患者躲避不及,認為癌症有傳染性。而導致這種情況的因素主要有3個方面。
一、家族的聚集性
有的家庭一個人得了肺癌,然後其餘的家庭成員也得了肺癌,會讓人覺得這是因為傳染導致的。可事實上,癌細胞不會傳染,一些癌症在一個家族扎堆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是相同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癌症發病很大部分是外部環境的影響,而在家庭裡面,無論生活、飲食習慣的健康或者錯誤,本身都會是一致的。
這樣一來,如果一個家庭因為不良的生活習慣而得上癌症的話,那麼家裡的其他人處在相同的情況下,也就具備了發病的高風險。
二、遺傳性
癌症雖然不會傳染,但一些癌症卻有遺傳性,比如乳腺癌、胃癌以及結直腸癌。如果有直系親屬患病,那麼後代子女患病的風險都比普通群體高出很多倍,進而就給人造成「癌症會傳染」的錯覺。
三、地區聚集性
癌症是生活習慣以及外界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這就導致不同的癌症有特定的聚集性特點,比如我國食管癌的高發地區在河南的林州,而鼻咽癌的高發地區則位於廣東,這種聚集性同樣會讓人誤以為癌症會傳染。
癌症不傳染,但致癌因素
但話說回來,癌症雖然不會傳染,可一些誘發癌症的致病因素卻會傳染。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單就2018年一年時間,全世界就有220萬癌症新發病例是由於傳染性的病原體感染引起的,佔所有新發癌症病例的13%。
傳染性病原體進入身體內,而後在身體某個器官紮根發病,隨著疾病本身的逐漸演化,最終可能會導致癌症。而生活中,最常見的致癌治病因素是以下幾種。
四大可傳染的致癌因素
1.肝癌(B型肝炎病毒)
原發性肝癌很大一部分跟B肝病毒的感染有關。B肝病毒感染病情發病之後,會形成慢性肝炎,之後經過肝硬化的階段,最終會演變成肝癌。
傳播方式:主要是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一般生活中的正常接觸,並不會導致B肝的傳染傳播;
預防:在日常生活中,接種B肝疫苗是預防B肝最有效的辦法,其次要避免高危的性行為。而對於已經感染的患者,要進行積極的抗病毒治療,延緩病情的持續進展。
2.宮頸癌(人乳頭瘤病毒)
宮頸癌是女性健康殺手,而導致宮頸癌的一大誘因是人乳頭瘤病毒(HPV)的感染。
傳播方式:人乳頭瘤病毒也是經過血液以及性行為傳播的;
預防:在日常生活的預防中除了可以接種宮頸癌疫苗之外,還要避免高危性行為,同時還要保證良好的衛生習慣。
3.胃癌(幽門螺旋桿菌)
原發性胃癌,有一部分患者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情況。幽門螺桿菌能夠誘發淺表性胃炎,進而形成萎縮性胃炎,如果控制不當可能會產生腸上皮化生,那麼接下來就會演變成為胃癌了。
傳播方式:幽門螺桿菌主要是通過口口傳播的;
預防: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在陌生的環境裡共餐吃飯,最好使用公筷公勺。同時,也要注意勸導老人不要口對口給幼兒餵食。
4.鼻咽癌(EB病毒)
幾乎所有的鼻咽癌患者都是EB病毒感染引起。EB病毒一旦感染,大部分人能夠自愈,但有一小部分人其體內的病毒沒有被消除而是潛伏下來,之後會持續反覆的感染,最後導致癌變。
傳播方式:EB病毒的傳染方式是口對口給幼兒餵食以及親吻;
預防:日常生活中,不要隨便親吻小孩,也不要口對口給孩子餵食,而且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通過膳食結構的改善以及適當運動,儘量避免病毒的感染。
對於這些有傳染性的致病因素,通過良好的生活方式進行必要的預防,就是控制其傳播的最好方法。
你身邊有以上四種因素的感染者嗎?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END-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在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