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辛(爸媽精讀專欄作者)
關於表情包,相信大家都用過很多的,大家都用過萌娃做表情包,像這樣:
萌娃表情,配上有趣的文字,總是能更可愛又準確的表達出文字想要表達的意義。
但是,近日將「萌娃和色情」結合在一起的新聞,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
萌趣不是惡俗的遮羞布
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紛紛譴責某平臺將兒童表情包配上惡俗文字:
想把你壓在床上;我洗好了。你懂我的意思吧;每次想多換幾個姿勢,你卻總不讓。
每一張可愛的萌娃表情,都配上了成年人或直白或隱晦的情色語言。
通過對圖片表情包的推薦詞我們能看到:
「如何套住男朋友表情包」、「情侶開車表情包」之類的描述和介紹。
從什麼時候開始,「軟色情」把手伸向了天真可愛的孩子呢?
記者在調查了解時,通過某電商平臺搜索「萌娃表情包」,顯示有大量的萌娃表情被P上具有暗示性文字,再進行不同價格的表情包售賣。
在事情發酵的這兩天,各大平臺都悄悄地撤掉了所有關於「萌娃表情包」的內容。
顯然,他們心知肚明又明目張胆地做著擦邊球行為。
本來是軟萌可愛的孩子,卻被P上各種成人之間的「虎狼之詞」,讓人氣憤。
調查中一部分網友表示無法接受,這種現象太過惡俗,網友稱:
「表露欲望,用小孩做載體,令人不適!」「把低俗當幽默,變態!」
相信這部分人中一定有很多人已經為人父母:「如果是自己家孩子將作何感想!」
沒有誰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被做成這種暗含「性指向」的表情包。
還有一部分人表示,之前沒有意識到,現在恍然大悟。
回到上面的問題,為什麼成人之間想要表達「性需求」,要嫁接到孩子身上?
心理諮詢師冰千裡分析稱:
把羞於啟齒的、不好的需求,通過弱小的孩子來發聲,會降低人們內心的羞恥感和恐懼。
原來,是成人想要本能的表達「性需求」的真實欲望,和自認為性表達的羞恥感衝撞到了一起。
既想要毫無顧忌地直接表達,又要遮遮掩掩內心的羞恥和恐懼。
所以,衍生出了偽裝後的表達方式。
可這些本來純真可愛的孩子,不該成為成人的偽裝工具。
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宗益祥博士稱:
即使用這些可愛的表情包對「性」進行了「偽裝」,通過可愛的孩子讓圖片看起來不那麼「扎眼」,但這已經觸犯了法律與道德的底線。
在《民法典》關於「人格權」編制中對公民的肖像權、名譽權和隱私權等與網際網路緊密相關的問題進行了規制。
北京師範大學未成年人檢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何挺教授認為,這類軟色情表情包已經侵犯了兒童人格權。
2021年了因不懂法而犯法是可悲的,可「知法而又踩著法律的邊線犯法」是可恥、可恨的。
兒童不是軟色情擦邊球的手段
每次看到網絡上關於兒童軟色情圖片和視頻的時候,總是忍不住想說:
究竟是何居心?
越來越多的人對「網絡上的兒童」虎視眈眈。
將一些黑暗汙穢的人性,藏匿在可愛的兒童背後,無疑是最無恥的行為。
前兩天在豆瓣上看到一篇豆瓣日記,是關於「快手」上那些打兒童色情擦邊球的視頻。
言辭直接、犀利地指出「快手上的戀童癖們」。
精讀媽在某平臺裡光搜索「甜心少女欣琪」和「小嘛兜(舞蹈)」兩個帳號,就發現了下面這些視頻截圖。
「小嘛兜(舞蹈)」帳號的視頻截圖
「甜心少女欣琪」帳號的視頻截圖
小女孩的視頻幾乎都是穿著暴露、化著濃妝。
能看到的視頻都是被舉報後剩下的,一些 「大尺度」的視頻已經刪除。
但目前保留的視頻中仍有很多露肚臍、頂胯、扭屁股的動作。
任何人都可以看出這些視頻有著很強的「性暗示」。
還在視頻封面上配上暗示性極強的文字:
「太撩了……」「第一次甜蜜」。
想起李銀河教授在「超級演說家許豪傑被爆是戀童癖」事件中說過的一句話:
戀童癖最大的問題在於,兒童可能並不明白成年人在對他們做什麼。
有網友說:
是不是小大做?是不是過於敏感?
看看下面成百上千的評論就知道了。
「把背心脫了跳一個。」「這個體位我喜歡。」「上叔叔家來玩好不好。」
如此露骨。
成人都覺得不堪入目,卻成了視頻下面的日常無恥評論和互動。
還配上「色」、「流口水」的表情包。
試問:孩子們的童年,是在被誰糟踐?
家長們又是不是親手將自己的孩子送進了魔窟?
在查找素材的過程中,大數據會知道「我感興趣的視頻」類型,推送這樣類似幼女視頻。
撩起來衣服;扭動屁股;若隱若現的裙底;扭捏地吐著舌頭……
這些內容讓人覺得極度不適。
對這些圖片、視頻進行投訴,平臺表示將會「核實處理」。
但是一經傳播的資源,早就不是禁言或是刪除能解決的了。
如何聽教授所言:
網絡平臺運營者在內的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需要承擔起未成年人保護相應的企業責任。
根據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如果未能履行上述責任,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要承擔高額罰款,甚至被吊銷營業執照。
軟色情表情包、兒童視頻,不可逾越法律的底線!
雖然他們是孩子,但是他們的人格不容玷汙。
孩子們的世界,任何人都不容踐踏。
當孩子的天真和可愛被蒙蔽上「色情」的外衣,將是社會最大的悲哀。
保護孩子的童真,童趣不被「偷偷販賣」
對孩子保護,家長當首當其衝,有意識的保護好孩子的「曝光」。
在某問答平臺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應不應該在社交平臺上曬娃的照片?」
其中這個回答最順人心。
我們想要記錄寶寶的成長,有時候也渴望跟大家分享。但是記錄我們更喜歡用錄像保存下來,分享的話會比較注意。還是要考慮到安全問題的。我們是不會過度地暴露孩子的日常和照片的,一方面是不能讓壞人有機可乘,一方面我們也不希望孩子長大以後發現,在自己無法做主的時候,我們把他的一切都掛到了網上。
深以為然。
社交平臺不是家庭相冊,雖然可以用分享心情和記錄生活,但是不能過分模糊了個人空間和公共空間的界限感。
畢竟,人性的複雜程度往往超過我們的認知和預期。
那些你隨手一曬的萌娃,可能變成不良居心之人「色情表情包」的主角。
不起眼的表情包使用,可能涉嫌違法。抵制行為,從來都是從自己開始的。
我們國家的法律對個人信息、名譽的保護已經越來越完善。
《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規定:利用網絡傳播淫穢信息(包括圖片)為違法行為。
《刑法》中相關規定:製作、傳播淫穢物品的行為,可能構成犯罪。
那些兒童軟色情包可被認定為「汙穢信息」,製作者、傳播者都可能被追責。
就像一位網友說的:「從前沒有意識到,自己也用過,幸虧現在知道了。」
從現在了解、抵制,就是最好的開始。
兒童欺凌和人格侮辱就在網絡世界中那些不經意的角落中,而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是每個人都要思考的問題。
畢竟,我們都是從孩子走過來的。
畢竟,我們的孩子都要走過去。
畢竟,這個社會、這個國家、這個世界都將是孩子的。
在去年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增加了「網絡保護」專章。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通過網絡以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對未成年人實施侮辱、誹謗、威脅或者惡意損害形象等網絡欺凌行為。
很贊同何挺教授的一句話:
當下大家對兒童軟色情表情包這類問題的關注,對整個社會公眾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啟示。
問題浮出水面,總比威脅潛在水下好。
從現在開始覺察和關注,就是我們給孩子們最大的保護。
作者簡介:簡辛,富書專欄作者,一個堅信文字自帶光明的明媚女子,斜槓青年,深耕於文字領域六載,善於左腦理性思考,樂於右腦感受表達,本文首發爸媽精讀,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註:文章配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