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位80、90後,那麼在看這篇文章之前,請先看我剪輯的這25首歌的片段合集。
唱這些歌的歌手們曾經在千禧年代的華語樂壇曇花一現,在你的青春時代裡留下了一首爆紅的金曲後就消失無蹤,他們絕大多數都被稱作「one hit wonder」
相信我這些歌你一定全都聽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
弦子《醉清風》
你也許不知道,這首歌差一點就有了蕭亞軒的版本,曾經最火的弦子的版本其實只是給唱片公司的demo,如今來聽這首歌就能感到製作及編曲都非常簡陋,幸好弦子的唱功很不錯。然後這個demo賣給了華納要給蕭亞軒唱,弦子幸運的是那時候正好處於蕭亞軒不幸被「耽擱」的那三年,我們並沒有聽到過蕭亞軒的版本,也許蕭亞軒也錄了,但她的那版《醉清風》可能就淹沒在了那荒廢時光的1087天裡。
不過現在可以想像下,蕭亞軒唱這首是什麼感覺,或許定調沒有弦子那麼高,但蕭亞軒會用她別於弦子的醇厚磁性的嗓音來唱,想必另有滋味。但即便發行了,我想也不會有弦子版那麼火。事實上弦子幾年後買回了《醉清風》的版權重新編曲與製作,做了一個「精緻版」(上一段放的就是新版),但聽起來完全沒有「簡陋版」有味道,那時候恰好是大陸網絡歌曲野蠻生長的時候,「簡陋版」的《醉清風》恰有著網絡歌曲的那種通俗與接地氣感,說明很多時候一首歌爆紅,並不是深思熟慮、精雕細琢的結果,而是關係到機緣、時運甚至是他人的倒黴。
2
Sweety《櫻花草》
Sweety就像是那個時代的Tfboys,不是指人氣上,而是出道的年齡,都在十三四歲,應該是華語最早的「少年偶像組合」,介於童星與青春偶像之間,因此《櫻花草》跟《青春修煉手冊》一樣,都帶有一種兒歌的特質,當時風靡中小學。
值得一提的是Sweety的成員之一劉品言,就是曾經大熱的《仙劍奇俠傳》裡的阿奴,《綠光森林》裡的蘇菲,後來因為發生一場沸沸揚揚的「初夜門」導致青澀少女偶像的人設破裂,退出三年直至如今銷聲匿跡,現在偶爾還能看到她的新聞,要麼與彭于晏相關,要麼是因為發胖屢屢成為「毀青春回憶系列」八卦公眾號文章中的一員。有意思的是,當下風頭正健的彭于晏,正被媒體鋪天蓋地報導姜文口中「比希臘雕塑還完美的身材」,而一搜劉品言還是「當年少女偶像一胖毀青春」,看來娛樂圈從來不會對曾唱過「戀人手中櫻花草,春彩漫步的微笑」的天真爛漫的昔日少女口下留情。
3
歐得洋《孤單北半球》
我從來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出道時是以虛擬形象發了幾張專輯,後來露臉的時候已經無人問津了,如今一直在做歌手,事業道路並不順暢,據說期間還開了護膚品公司,可惜賠的一塌糊塗還險些自殺。不過這首歌如今聽依然好聽,給我一種Mika曲風的感覺,那個年代,不少人被歌中塑造出的北半球、南半球那種隔海相望的宛如童話般的畫面深深著迷,還有人根據歌詞透露的信息推測出女主角應該是在秘魯或智利,引發出更多的故事撰寫與幻想,流行音樂在娛樂生活貧乏的年代,很多歌曲猶如是幻想的引子,從百無聊賴的生活裡打開了一個廣闊而繽紛的世界。
4
李慧珍《愛死了昨天》
在李慧珍的身上,可以提現出什麼是禍福相倚,有的人,他的得到是以失去為代價,仿佛永遠有一個不公平的內在平衡。在1999年的時候,她其實就有一首挺紅的作品《在等待》,不僅被張學友看中,成為演唱會上的合唱嘉賓,還與陳奕迅共同出演音樂劇,可惜正當紅時,卻檢查出了腦瘤被迫退出樂壇,治癒之後,又因醫療事故失去了生育能力。經過多年的治療與休養,終於,事業卻永遠一落千丈。當初讓她出現在大眾視野裡的《在等待》中有一句歌詞,「我想要放開總是歡樂之後走來的悲哀,它讓我認為付出很多代價換不回原來」,就像是一條開啟了她接下來二十年的人生導語。
5
張玉華《原諒》曾經我一直不知這首歌是誰唱的,看到張玉華這個名字,以為是內地某個唱民通轉流行的女歌手,後來無意間看到,竟發現是一個新加坡的性感超模,被稱作「獅城第一美女」,而這首《原諒》,曲子非常好聽,查了才知道原來是翻唱日本組合Kiroro的《一滴眼淚》,心想當初劉若英幸虧沒挑中這首,不然有可能將會是完全另一番面貌,而我很難想像它還會有另一番中文面貌。另外,可以腦補孫燕姿來翻唱這首《原諒》。
6
Tank《三國戀》
Tank是一個很可惜的歌手,他其實紅的歌不止這一首,《專屬天使》、《千年淚》、《獨唱情歌》都挺受歡迎,在臺灣R&B四小天王風頭正健的2005年,他還能用類似的曲風殺出一片一天,實在是不容易。記得當初發首張專輯的時候,他的《三國戀》正好碰上了林俊傑的《曹操》,因為曲風近似、題材近似,在當時還引發了粉絲大戰,說明他首張專輯的質量與傳唱在當時可以與林俊傑分庭抗禮,而且因為唱腔酷似陶喆,還被認為將是下一個陶喆。我覺得下一個陶喆誇張了,但如果當初發展順利,最起碼能達到吳克群的位置。
可惜後來因為家族遺傳心臟病幾度退出,再復出時已是明日黃花,而如今的林俊傑早已金曲獎封王,被譽為現場之王,已不可同日而語。而Tank最近一次登上新聞被廣泛地議論則是被拍到在西門町街頭賣唱,無論是否是真的賣唱,但幾年不見突然以這樣的方式出現,還是給人一種落魄之感。因為有家族遺傳心臟病,母親與姐姐都相繼去世,他為此寫過一首《如果我變成回憶》,當那個街頭賣唱視頻發到網絡上被人配上了這首歌,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7
劉允樂《太早》
如果不是這首《太早》,這位歌手可能已不會被人提到了,甚至查到他的現狀都很困難,唯一值得一體的履歷是,曾在2006年的第十七屆金曲獎上獲得最佳新人的提名,那一年的歌后之爭可謂是史上最激烈,汪佩蓉、梁靜茹、陳綺貞、蔡健雅、戴佩妮、孫燕姿、範瑋琪,而那一年的新人提名又是史上最弱,劉允樂、李崗霖、同恩、林宇中,除了林宇中或者也不除林宇中如今已經全部銷聲匿跡。
8
永邦《威尼斯的淚》
永邦最近一次出現,是關於《歌手》節目,一次是蕭敬騰翻唱了他的另一首《你是我最深愛的人》,一次是據說要參加《2018歌手》,還曬出了與洪濤的合影。我想,永邦一定是洪濤心中的一個私藏已久的歌手,但後來並沒在節目中出現,或許是因為李聖傑取代了他的位置(李聖傑,一個差點就要進入這個盤點的名字)。
《威尼斯的淚》有句歌詞寫的非常美——
「你潺潺的淚水,匯成威尼斯流域;
數著你的回憶,竟是繁華和美麗。」
那種藍色的雋永,帶著物是人非的懷念、若有若無的幻影,但眼前留下的是被流動的繁華與異國情調包裹著的美麗與傷感,城市與情緒融合地如同一幅威尼斯藝術家筆下的畫。
9
愛樂團《天涯》
2005年時,愛樂團與飛兒樂團被媒體並稱為「南飛北愛」,可見當時確實紅過一陣,不過愛樂團的成員王超那時相當狂妄,公開對媒體宣稱飛兒樂團的第二張專輯《無限》做得很爛,跟愛樂團不在同一檔次,這樣的性格也導致與愛樂團女主唱徐立也矛盾重重,而後分道揚鑣,換了主唱後的愛樂團便人氣一路下滑,至今樂團依然存在,但幾乎已經默然無聲。
10
5566《我難過》
當年F4爆紅亞洲之後,出現了很多個跟風男團,5566、ENERGY、183club、飛輪海……那些男團都有那個年代特有的一種「陽光非主流」的魅力,好幾個都爆紅過一陣。讓5566紅起來的是一部偶像劇《MVP情人》,劇裡當時還有如日中天的張韶涵與女三號陳喬恩。至於這個團的業務能力,2016年金鐘獎上5566合體演唱這首《我難過》,大片80、90後在評論裡紛紛表示:「雖然走音、跑調一個沒落下,但還是感動得一塌糊塗,滿滿的都是回憶……」
11
夢飛船《不值得》
夢飛船是成立於1997年的新加坡歌唱組合,這首華語R&B做的可謂是相當地道,讓人想起Sade、Aaliyah那些絲滑流暢、氛圍冷淡的作品,而且主唱用他銷魂而有嫵媚的假聲詮釋得非常到位,後來曾一鳴、金志文這種唱將型的歌手都翻唱過,但全都沒有原唱那個味道,說明技術是一方面,怎麼去利用聲音使它與作品渾然一體是另一方面。
夢飛船在2003年解散,成員林倛玉非常有才華,寫過孫燕姿的《我的愛》、《隱形人》、《安寧》,張惠妹的《我要快樂》,片頭我放的那首芮恩的《討厭》也是他的作品,那首歌跟《不值得》一樣的地道,融合嘻哈元素的千禧年R&B風格,我一直以為是首歐美翻唱。如今林倛玉依然在做音樂製作人,主要是在新加坡發展。
12
蜜雪薇琪《獨立》
很多蕭亞軒的歌迷都知道,蕭亞軒在出道前本來是要做一個三人女團的,還曾經與另外兩位成員同住一屋培訓了一年,但是在出道前夕,蜜雪姐妹退出,蕭亞軒只好獨立發片,沒想到一炮而紅。在蕭亞軒紅了五年之後,蜜雪才與另一位成員薇琪成立了組合,這五年中,蕭亞軒紅遍亞洲。蜜雪薇琪後來因這首《獨立》而紅,入圍了金曲獎最佳演唱組合,後來組合解散,是因為蜜雪嫁了一個資產近千億的富商,這兩年直播興起後,也許富太蜜雪的生活枯燥乏味,又與薇琪重組在網上直播,我偶然看到過一次,隨手點開看,正在唱薛之謙的《演員》。
13
JS《殺破狼》
曾經不明白為什麼這個組合叫JS,後來才知道是哥哥Justin與妹妹Sophia名字的合稱,這首《殺破狼》曾經因《仙劍奇俠傳》而大火,恰好那一年還有更火的《超級女聲》,黃雅莉在某一場演唱了這首歌,徹底把這首歌推向了大街小巷,其實當時黃雅莉這首歌唱的很爛,從頭到尾都在走音,但在當時她唱這首歌的觀眾反響非常好,直接送她進入全國十強,我想是因為歌本身比較好聽,那個年代的觀眾,不像如今經受過《我是歌手》這類節目的洗禮,對於「唱得好」與「歌好聽」或許還不是很能分得清。然而《殺破狼》之後,JS就再沒有更出名的歌了。其實妹妹Sophia有非常好聽的音色,而哥哥Justin也有很強的創作能力,寫過孫燕姿的《The Moment》、張智成的《凌晨三點鐘》等歌曲,如今組合依然存在,妹妹在民歌餐廳駐唱,哥哥更多的是為其他歌手做嫁衣。
14
許慧欣《七月七日晴》
許慧欣有著這些曇花一現的歌手裡最出色的條件,顏值高、氣質佳、音色漂亮、還是華語樂壇比較缺少的唱跳型女歌手,曾經有一種說法,把許慧欣、江美琪、温嵐、周蕙稱作「四大遺珠」。但往往,有一種條件太完美的女歌手很難有大量忠實的粉絲,這類渾身找不出破綻的偶像,對於男粉來說顯得高不可攀,對於女粉來說,又很難找到自己去建立投射的一個缺口,有種說法是,女粉追的同性愛豆其實是頂配的自己,但找不到缺陷也很難有代入感及類比性,加上這類藝人同時也缺乏娛樂圈所需的爭議,人氣逐漸消失在所難免,寫這段的時候我特意去看了下她的微博,兩年前已停更了,如今已結婚生子,微博內容多是曬孩子的照片。
15
袁耀發《親愛的你在哪裡》
這首歌在「彩鈴盛世」年代可謂是相當火,05年左右時各大電視臺每天都在播各種彩鈴廣告,發送簡訊代碼XXX到XXXXXX(2元/首),下載你喜歡的彩鈴,熱門的歌有《筆記》、《秋天不回來》、《狼愛上羊》、《別說我的眼淚你無所謂》、《香水有毒》……說到這裡,我這篇盤點沒有選那幾年火爆的大陸網絡歌曲,感覺格調與這些歌不太搭,準備作為下一次盤點題材。
16
李玖哲《想太多》
李玖哲不止這一首熱門,《我會好好過》、《解脫》當初也有傳唱度,他是一個才子,而且美籍韓裔的氣感強烈的音色唱華語情歌很有辨識度,但過氣的一個主要原因我想是抱負過大,他的才華混華語音樂圈應該是遊刃有餘,但在2011年的時候卻與美國地下音樂人成立了Aziatix組合進軍美國樂壇,於是七年無聲息,而去年年底終於又回來發了一張華語唱片,一發就入圍了金曲獎。這社會常教人「寧當雞頭不當鳳尾」,從功利的角度講,或許確實如此,但是若一開始就是這種抱負,那也不可能做出好音樂。
17
本多ruru《美麗心情》
這首歌原來是翻唱中島美雪,本多ruru在07年發行了一張日語專輯後就沒了消息,不知如今人何在。
18
張棟梁《當你孤單你會想起誰》
張棟梁除了這首傳遍大街小巷的歌以外,還有一個青春記憶點,就是與王心凌合演的偶像劇《微笑PASTA》,那部劇在當時還帶火了另一首歌《北極星的眼淚》,除了去年王心凌參加蒙面時引發了一段關於《微笑PASTA》的回憶熱潮順帶上了熱搜,如今在大陸已經沒有聲息,但據說在馬來西亞還是挺有人氣。
19
183club《真愛》
當年很火的《王子變青蛙》主題曲。
20
陳冠蒲《太多》
一位至今甚至連張清晰點的照片都難搜索到的歌手……
21
蕭瀟《握不住的他》
又一個讓人感到可惜的女歌手,偶像女演員的臉龐,陳綺貞的聲音,《愛要坦蕩蕩》的中文版原唱。她三次改名,蕭瀟——蕭蕭——蕭希榆——蕭凱彤,如今又改回蕭瀟,可不僅改名改不了星運,而且在頻繁的改名中損失掉了太多人氣與記憶點。我認為她與許慧欣有相似之處,都是屬於「太完美」的藝人,今年已經四十歲,我去她微博看了下,顏值依然在線,感受一下。
22
蔡旻佑《我可以》
貼一則出道時的新聞……
23
牛奶咖啡《越長大越孤單》
在上個月的《創造101》總決賽上,劉人語演唱了這首歌,頓時把我拉回到了十多年前的記憶中,在那個年代,他們組合名字還是「牛奶@咖啡」,帶有一種千禧年聊天室網名的時代感。第二天,我在一街邊小店吃飯,老闆看起來在讀初中的女兒跟另外幾個小女孩擠在一張桌子前,正津津有味地用手機看101總決賽的回放,恰好又是這一段《越長大越孤單》,順便還聽到了段奧娟唱張韶涵的《看得最遠的地方》。
我頓時想到,這個夏天這一場火爆的選秀比賽,將成為這群00後小孩們多年後回憶起的青春片段,她們擠在一起對著一部寬屏的國產手機,瞪大了眼睛看著孟美岐C位的誕生,就像當初80、90後在電視機前看《超級女聲》,屏住呼吸等待宣布李宇春的奪冠一樣,只不過電視換成了手機,衛星頻道轉移到了網絡,簡訊投票變成了實時點讚,當年80後超女們唱著曾影響了她們的60、70後的王菲、張惠妹的歌,如今90、00後的101女孩們唱著曾影響她們的80後的周杰倫、張韶涵的歌,時代像是在一種隱形的秩序中進行著演變,仿佛一切都在變,又仿佛一切都沒變。
牛奶咖啡如今還在繼續做著音樂,他們為即將上映的一部國產青春動畫電影《昨日青空》演唱了一首青春畢業曲《再見,昨天》,這部動畫改編自曾經很火的同名漫畫,講述的就是九十年代末的中國南方小鎮的幾個80後高三學子,在高考前夕產生的有關友情、愛情與親情的成長故事,如果你是一位80、90後青年,那麼我想這部影片會帶給你很深的懷念與共鳴。
我一直認為,中國的80、90後們在青春時代同時過著截然相反的兩種生活,一種是籠罩在中國式壓抑且枯燥的高考制度的現實氛圍之中,它競爭激烈、功利性強、去個性化、評價體系單一,打壓著自由、叛逆與個性成長,尤其是生長在高考大省的三四線城市的孩子,在這種制度之下,他更會遭受著由外至內、從自身到環境更為苛刻且殘酷的考驗,在一個人內心尚未成熟的年紀,那仿佛一個充滿了焦慮與抗爭、狼性法則與自我懷疑、逆來順受又要破釜沉舟的生死場,在這種高壓氛圍之中,高考場景依然會成為很多人多年以後睡夢中擺脫不了的夢魘,它像內心存儲進的一個壓力過載事件,總是會在一個人後來的人生道路中遇到危機與重壓的時刻,像一個被激活的場景,一遍遍地重複與湧現。
然而80、90後的青春的另一面卻帶有五彩繽紛的夢幻色彩,很多東西似乎一提起就充滿著濃烈而又美好的青春印記,那是紅白機、街頭霸王、灌籃高手、四大天王、Beyond、古惑仔、周星馳、武俠小說、隨身聽、RPG遊戲、香港電影、日本動漫、美國動畫、歌詞本、同學錄、新概念作文、明星海報、臺灣偶像劇、流行雜誌、大頭貼、周杰倫、孫燕姿、F4、QQ空間、網路遊戲、各類國產mp3、諾基亞鍵盤手機、兩塊錢一小時的網吧……而流行音樂在那個年代對於在校中學生來說,更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娛樂活動,那是智慧型手機尚未普及的年代,在那個時候,中國大量的寄宿式中學的學生們,沒有隨手可刷的社交網絡、沒有劇集與綜藝、沒有令人上癮的手機遊戲,音樂與休閒書刊幾乎是這種環境下僅存的娛樂活動,那個年代,中學裡隨處可見一類國產的mp3,紐曼、魅族、愛國者等,那裡面都是各種碼率極低的64kb、128kb的音頻文件,只為一次可以儲存進更多的流行歌曲。
然而,這極端的兩面在青春時代碰撞到一起,卻讓青春產生了一種意外的反射與美化,前者越壓抑、越閉塞,後者就越反彈、越爆炸,仿佛是在黑暗而狹窄的山洞中,突然從石頭的裂縫中透出一絲光,這光要比平時看到的更加明亮耀眼。流行音樂帶給80、90後的已遠遠超過了音樂本身,它成了一種對未來光彩世界的描繪與塑造、對遠離於成長之地的現代都市生活的憧憬與幻想,其中還混合著流行音樂對少男少女情感生活的煥發與渲染,在青春時代,初戀印象都仿佛被加上了一層臺灣偶像MV式的清新濾鏡,暗戀會比任何時候都感到苦澀而亢奮,每個人都對未來人生的光彩都堅信不疑,深夜在被窩裡聽的每一首失戀治癒情歌都仿佛在唱給自己,電影《昨日青空》中有一句話,「每個少年都好像一隻雛翼的鳥,當蒙在生命裡的黑布被掀起一角,露出一抹剌眼的天光——青春,於是被驚醒了。」
生於1992年的大陸歌手周深,對這種高考背景的青春時代深有感觸,他認為男主角的生活就像是自己曾經成長的那個世界,同時也為影片演唱了「青春告白曲」《來不及勇敢》,周深一直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歌手,去年的「年度最佳現場」《大魚》,我發在微博上有四萬轉發,高曉松評論說,當時周深拔高三度,一擊即中,直探雲霄,讓整首歌增色極大。而這首《來不及勇敢》,他在技術上似乎又有所增進,在原本純淨而空靈的音色上,用各種強弱虛實的的處理給這首歌增添出更多敏感而細微的色彩。
而影片的同名主題曲《昨日青空》則是由馬來西亞歌手尤長靖演唱,其實此前我並不了解《偶像練習生》選手的唱歌水平,也是通過兩次合作的機會偶然聽到兩位比較意外的聲音,一位是錢正昊,一位就是尤長靖,這首《昨日青空》是由創作過《默》與《大魚》的音樂人錢雷作曲,旋律仿佛回到了千禧年臺灣流行樂的鼎盛時代,聽起來不僅充滿著青春氣息的表達以及一種「五月天」零零年代的風格,而且曲子寫的相當特別,副歌的轉調突然進入另一種情境,在快要結束之時,突然又一個轉調生出了一個副歌的尾聲,但旋律上卻是層層推進徹底把歌曲推向了最高潮。這樣的曲子演繹難度也很大,尤其是在第二次轉調的時候,徘徊在男聲最難唱的換聲區高音上,最後的吶喊更是達到了F5,尤長靖的處理雖然不是那種精細而又技術流的換聲,而是通過直抒胸臆的衝被動調整了音色,但這種仿佛失控而又有驚無險的處理聽起來卻就像是在青春畢業的那年,站在高樓上、山頂上、車站前、用盡全力發出的深切告別的吶喊。
25
4 in love《一千零一個願望》& 可米小子《青春紀念冊》
「如果我們當時說了再見,後來是不是真的能否再見」——電影《昨日青空》
能再見的,就像2018年的2月25日,已解散十六年的4 in love在楊丞琳的「青春住了誰」演唱會上重聚,演唱了這首《一千零一個願望》,令眾多老歌迷熱淚盈眶。久別重逢從來都是一個動人而美好的詞語。
4 in love成立於2000年,四位成員當時叫的都是英文名字,Cloudie(冷嘉琳)、Sunnie(黃小柔)、Rainie(楊丞琳)、Windie(張棋惠),分別為雲、晴、雨、風之意。楊丞琳的Rainie一直沿用至今,即便組合早已不復存在,即便她已是臺媒所稱的「三小天后」之一,但就像是保留著一個最初的印記一樣,有一種闖蕩江湖的四姐妹唯一倖存且出頭的傳奇故事感;Cloudie冷嘉琳在組合解散後便退出了娛樂圈,果真如她的名字「雲」一樣飛向了雲層之中,成了一名空姐;Windie張棋惠因為嗓音不錯,也許還有抱負,組合解散後參加過不少唱歌比賽,成了選秀歌手,但始終未能再闖出名堂;Sunnie黃小柔是僅次於楊丞琳知名度的一個,組合解散後她成了一名綜藝咖,在臺灣綜藝鼎盛的年代,波波碌碌在各大綜藝節目裡,而隨著臺灣綜藝的衰落,也逐漸隱沒了蹤影。四人裡除了楊丞琳,如今都已結婚生子,融入平淡生活之中。
不能再見的,就像2012年10月19日,可米小子成員申東靖因腦出血於新北市瑞芳家中過世,得年29歲。
三年之後的6月1日凌晨,可米小子成員安鈞璨因肝癌病逝,得年31歲。
然而在這篇文章中數到的那些樂壇曇花一現的名字,他們其實已經比這世上的絕大多數人都曾接近過夢想,只是在他們的青春裡,後來分別遇上了少不更事、合約糾紛、公司倒閉、樂壇變遷、江郎才盡,打壓雪藏、英年早逝以及某些無形無命的衝擊;而在無數普通人的青春裡,也發生著一件件年輕的挫敗與遺憾,高考落榜、誤入歧途、蹉跎時日、生活變故、以及那些未說出口的表白,還有來不及揮手的告別,後者沒有那麼轟轟烈烈、動人心弦,但都成為日後一遍遍在腦海中湧現的難以磨滅的青春記號。
「心裡有好多的夢想,未來正要開始閃閃發亮」,《一千零一個願望》曾經這麼唱著,我想正值青春時代的人才會被這樣的歌詞煽動與感染,在青春時代,每個人都曾對未來的光明堅信不疑,對於夢想還懷揣著單純、熱血又馳高騖遠的想像,曾經都勇敢得無所畏懼、一往無前,認為未來終將光芒萬丈,然而絕大多數人都會在真正步入這個世界時才會發現,即便曾經在青春年代真的有過一千零一個願望,事實上其中的絕大多數都會隨著時間成為了遺憾,繼而風流雲散。
而後,就像電影《昨日青空》中的那句臺詞「我們終究會沿著各自的方向去向不同的地方,再見了,我們的青春」,無數種的少年故事,無論它偉大或是渺小、激昂或是平淡、光輝或是黯然,卻都組成了一個個美好的、濃烈的、燦爛的、痛苦的、熾熱的、又令人無限追憶的青春年華。
我喜歡埃利維瑟爾的那句話,「我們不能把任何人看成一種抽象的存在,相反,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宇宙,有他自己的秘密,自己的寶藏,還有隻屬於他自己的痛苦與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