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和驢結合生出的動物叫騾子,老虎和獅子生出的動物叫虎獅獸,這隻動物腿上長了一條條性感的紋路,頭部有一對杏鮑菇造型的角,長長的脖子和長頸鹿神似,難道說,它是斑馬和長頸鹿的?你別想歪了,人家是正正經經的純種動物,名為霍家狓【pī】。
是馬還是鹿?連生物學家都被它騙了
霍家狓,首先聲明它和霍元甲沒有半毛錢關係,它的英文名是:Okapia johnstoni,這種似馬非馬,似鹿非鹿,常因為其標誌性的外表被人誤解是雜交物種。
它們具有迷惑性的長相將生物學家都搞的暈頭轉向,因為外形看起來像馬,所以分類學家最初將霍家狓分類為馬。
但後來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對比短頸長頸鹿的化石,發現它們和脖子還未長長的長頸鹿更為相似,而且霍家狓和擁有和長頸鹿一樣的類角結構(就是那兩個杏鮑菇造型的角,那實際上不是角,而是皮毛包裹的軟骨),這是長頸鹿的獨有標誌。
種種跡象表面,霍家狓和長頸鹿是近親關係,它們和長頸鹿一樣有長長的舌頭,它藍色的舌頭長達30cm,極其靈活,可以輕鬆的捲起樹葉,有時甚至還用來清理自己的菊花,所以科學家最後又將它們歸為長頸鹿科。
充電5分鐘,活動24小時
長頸鹿是出了名的喜歡熬夜,每天大概只睡2個小時,霍家狓睡的更少,它是動物界的快充代表,可謂是:「充電5分鐘活動24小時」,它們每次休息都只進行5分鐘左右,一天只睡5分鐘,這比那些鼓吹成功學的大師們努力的多啊!
實際上,食草動物總是需要時刻警惕肉食動物的威脅,少睡是一種常態,牛每天大概也只睡半個小時,睡的那麼少還幹那麼多活兒,睡眠對動物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睡眠普遍被認為是身體用於修復中樞神經的的一種行為,各種動物的睡覺長短不一,人類至今沒有解開睡眠的奧秘,但有一點是很清楚的,越是處在食物鏈上遊的動物,越容易擁有長時間的的睡眠,例如獅子,一天可以睡上十幾個小時,而兔子時刻都受到生命威脅,它們每天就只能打幾分鐘的盹。
因為過于謹慎,獵豹都懶得捕食它們
食草動物想活得久,只能更謹慎、更堅強,霍家狓從不敢離開密林,它們離群索居,是當之無愧的獨行俠,單身雖然增加了個體的生存風險,但單身也能讓它堅強,每隻霍家狓都養成了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的本領,它們的大耳朵總能夠提前感知危險,謹慎的性格讓獵豹對它們都失去了興趣,以至於它們沒有天敵。
獨立的性格讓它們有較強的領地意識,霍家狓會用尿液和腳趾分泌的一種瀝青狀物質來標記領地,成年的霍家狓只有在交配的季節才會碰到一起,它們的後代在出生30分鐘後,就能獨立行走了。
獨立、耐得住寂寞,正是霍家狓能延續至今的重要原因。
堪稱非洲大熊貓的霍家狓
霍家狓生活的剛果盆地的熱帶雨林,是這個地區特有物種,也是最神秘的動物之一。
當地人很久前就知曉它的存在,但對「文明」世界的人來說,一直是個謎,生物學家們只能通過當地人提供的一些霍家狓頭骨、毛髮,來了解這種動物,直到1904年才被歐洲人才第一次發現了活的霍家狓,這個體重180-317千克,體長1.9-2.5米之間,肩高約1.5-1.65米的大傢伙,究竟是如何隱藏自己的呢?
這裡就不得不說剛果盆地的熱帶雨林了,它是世界上第二大的熱帶雨林,15世紀,剛果盆地先後被葡萄牙、英國和法國殖民者入侵,1884年被劃為法國殖民地,當殖民者來到這裡,看到的是密不透風的雨林。
即便到今天,熱帶雨林依然是人類禁區,這裡部落與部落之間被密林所阻隔,99%的陽光無法抵達地面,身處其中根本無法辨別方向,毒蛇、毒蛙、寄生蟲以及各種未知的有毒動植物,令人聞風喪膽的伊波拉病毒最早也被發現在剛果(金)地區,「伊波拉」正是以剛果地區的一條河流命名。
雨林形成的天塹成為了霍家狓最後的屏障,保護了它們幾個世紀,然而這道屏障正在被打破。
因為戰亂,它們流離失所
到19世紀中葉,剛果從殖民者手中獨立,原來的剛果分裂為兩個國家——剛果(金)和剛果(布),它們之間內戰不斷,這讓研究者難以有機會近距離的研究這個物種,直到今天,人們對這個物種的習性知之甚少,甚至對它們的種群數量也只能大致猜測在3萬隻左右。
如今,剛果(金)的熱帶雨林在不斷衰減,原因不是砍伐,而是戰亂,流離失所的人們,為了逃避戰爭逃往深山老林,他們用火燒掉樹木,開墾土地,戰火燒到了雨林,將霍家狓的家園燒的通明,於是它才出現在聚光燈下。
一種生物一旦出現在人的聚光燈下,那正是它們走向毀滅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