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器件讓小車 15毫秒「換裝」對雷達隱身

2021-01-08 中國日報網

你最想擁有的超能力是什麼?心電感應、時間逆轉、自由飛翔……在眾多答案中,隱身術一定位列其中。如今新一代智能隱身器件或許讓你離這個夢想又近了一步。

不久前,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陳紅勝教授課題組聯合浙江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多位學者,在國際上率先研製出了基於深度學習的新一代智能隱身器件,該器件可在不依賴任何人為操控的情況下,快速地動態適應變化的背景環境,從而與背景電磁環境特徵融為一體,實現自適應隱身。相關研究已發表在光學領域頂尖期刊《自然·光子學》上。

用智能隱身系統效仿自然界隱身高手

自然界有兩種「隱身衣」是生物的生存利器。

一種是「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的擬態隱身,因顏色紋理和環境背景相似,生物常藉此埋伏或進攻,這種隱形在變色龍和章魚等頭足類生物中最為常見;另一種是透明隱身,即光透過物體時不產生任何散射,自然界中採用這種隱形方式的是海樽和水母。

「與自然界的『隱身衣』不同,人類的變換光學隱身方法是利用坐標變換的方法來控制電磁波,使其能夠繞過被隱身的區域,按照原來的方向傳播,從而達到物體完全隱形的目的。」陳紅勝介紹道,但人類的「隱身衣」研究存在電磁參數苛刻、設計製備困難、色散嚴重等挑戰,導致多數只能在單一的環境背景和既定的入射波條件下工作,如果外界環境或者入射波稍加改變,隱身效果便會大打折扣。

而章魚表皮中含有許多色素細胞,針對不同的背景環境,其肌纖維可瞬間擴張和收縮色素細胞,從而改變皮膚的顏色紋理,使其與背景融合。對於溫度、光線和機械等外界刺激,章魚也能隨之響應,實現趨利避害。由此,課題組想到通過研製新型智能電磁材料,模擬章魚的隱身本領。

「章魚有色素細胞,我們有可重構的新型人工電磁材料單元;章魚有中樞神經,我們有深度學習方法;章魚有光敏細胞,我們可以搭建電磁波和環境探測器。」論文第一作者、課題組成員錢超認為,通過智能化改造,構建新一代智能隱身系統,可使單一環境下的人造「隱身衣」變得更為理想。

「隱身衣」助小車迅速響應電磁環境變化

從無到有搭建一整套智能隱身系統並非易事。

課題組耗時3年,在微波段成功研製了智能自適應隱身器件,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時域電磁仿真模型,除了揭示隱身的瞬態響應機制,用於驗證想法的可行性之外,還搭建了電磁環境探測器和實驗控制系統、設計了智能電磁隱身材料,並通過實驗採集數據對其進行了深度學習訓練。

「我們設計了一項小車智能隱身實驗。探測雷達隨機改變著入射波的頻率、極化和入射角,而小車的任務,就是要能動態適應變化的探測信號,對雷達隱身。」錢超介紹道,小車身披一層超薄的可重構的超表面隱身材料,這身「隱身衣」由智能晶片控制,它集成了訓練好的深度學習模型,能夠根據輸入的電磁信息快速做出決策,改變「隱身衣」的電磁響應。

當小車自由行使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時,電磁環境探測器會實時感知入射波和小車所處的背景環境,並把信息傳給智能晶片。當電磁環境發生變化時,披著智能「隱身衣」的小車只需要15毫秒就能自動地實時「換裝」,免於電磁波的探測,而變色龍卻需要6秒才能過度到環境色。

陳紅勝認為,這項智能隱身的研究成功融合了新型電磁材料和人工智慧等,大幅縮短了隱身所需的時間,有望使隱身技術應用在更動態、開放、複雜的場景,從而將在國防、航天、海洋等技術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浙大團隊研製基於深度學習的「隱身衣」15毫秒「換裝」騙過雷達
    光學領域頂尖期刊《自然·光子學》24日在線報導了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陳紅勝教授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基於深度學習的新一代智能隱身器件。在不依賴任何人為操控的情況下,快速地動態適應變化的背景環境,從而與背景電磁環境特徵融為一體,實現自適應隱身。
  • 智能「換裝」不是夢!浙大團隊研製基於深度學習的「隱身衣」
    審稿專家認為,「這是一項激動人心的、及時而傑出的工作,它連接了變換光學、電磁超材料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為智能光子材料和器件這個新興領域樹立了很好的標杆,也將大大促進其他智能電磁器件的發展。」陳紅勝教授課題組自然界的「隱身高手」你最想擁有的超能力是什麼?
  • 殲16最新圖曝光:換裝先進雷達或已批量生產
    【環球網綜合報導】近日,知名軍事論壇上出現了由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設計的國產殲-16戰鬥轟炸機,早前出現的1601號原型機相比,這次曝光的1612號殲-16有著不小的改進指出,最明顯的就是殲-16取消了機頭空速管,雷達罩採用淺灰色塗裝,說明其換裝了先進的機載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而其機身1612的編號以及進氣道0102的編號則說明其已經進入小批量生產階段,有可能已經試裝解放軍航空兵部隊
  • 隱身戰鬥機是如何實現隱身的?詳解隱身技術原理
    隱形戰機並不是真的看不見或者是物理上的絕對隱身,而是通過運用多種隱形技術,降低了飛行時的信號和可探測性。 這樣就不容易被雷達發現、識別和跟蹤,從而達到隱身的效果。 那麼它是怎麼做到隱形的呢?
  • 巴基斯坦空軍JF-17成功試射新型智能武器,或是霹靂-15「小巴版」
    梟龍戰機這段時間裡,「梟龍」戰機可謂是頻頻登上網絡頭條,先是在空戰中嶄露頭角,又被「挖出」與殲-20隱身戰機師出同門,不得不說這款戰機可是大有來頭。近日,「梟龍」戰機再次引發極大關注,當然不是又參與了空戰,而且為了增加作戰能力,試射了一款「遠程智能武器」。環球網日前發消息稱,3月12日當天巴基斯坦空軍成功測試了一款被稱為「智能武器」新型國產遠程飛彈,巴空軍表示,這枚空對地飛彈將被部署在JF-17「梟龍」戰機上,目前這種飛彈的屬性並未被公開。
  • 5G網絡應用於智能裝載,山推車間跑AGV智能小車
    本次山推股份廠區5G站點的開通,是繼山東聯通在濟寧開通首批公眾5G網絡後的又一壯舉,標誌著山推股份將5G網絡正式應用於智能製造領域。5G網絡高寬帶、低延時AGV智能小車更「機靈」新年新氣象,在山推推土機事業部總裝車間,工人們多了一個得力幫手——AGV智能裝載車。
  • 全球第二款隱身無人機,雷達反射面積比麻雀還要小,戰力不容小覷
    事後法國國防部在一份聲明中稱,這次測試的目的是研究「神經元」隱身無人機在實戰環境下的作戰能力,以及如何來應對敵方的隱身無人機。而這份測試結果將用於法國和德國的「未來作戰航空系統」項目,也就是所謂的歐洲第六代戰鬥機。
  • 研發飛機「隱身衣」、讓鞋履行業數位化……這屆雙創團隊很會玩!
    羊城晚報記者為此專訪了獲高教主賽道最佳創意獎的華南理工大學「大隱科技——四維隱身吸波蜂窩開創者」項目負責人王浩,獲「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公益組金獎的廣州大學「畢業後公益基金」項目負責人劉楠鑫,以及獲2020年度創新創業英才獎的華南農業大學畢業生林子森。
  • 華為發布車規級前裝量產雷射雷達,年產10萬套/線
    近日,華為首次面向行業正式發布車規級前裝量產雷射雷達產品和解決方案。這是一款96線中長距雷射雷達產品,可以實現城區行人車輛檢測覆蓋,併兼具高速車輛檢測能力,更符合中國複雜路況下的場景。華為表示,這款雷射雷達可以滿足大視野120°×25°,應對城區、高速等場景的人、車測距訴求;全視野中,水平、垂直線束均勻分布,不存在拼接、抖動等情況,形成穩定的點雲對後端感知算法非常友好;小體積,適合前裝量產車型需求。雷射雷達是一款光機電一體化的產品,需要光機電多領域深度整合。
  • 集成天線封裝的毫米波雷達有什麼好處
    典型的雷達傳感器包括雷達晶片組以及其他電子組件,例如電源管理電路,快閃記憶體和組裝在PCB上的外圍接口器件。發送和接收天線也通常在PCB上實現,但是要實現高天線性能,需要使用高頻基板材料,例如Rogers的RO3003,這會增加PCB的成本和複雜性。此外,天線最多可佔用電路板空間的30%(圖1)。
  • 殲10已掌握獵殺隱身機必殺技,能快速鎖定隱身機,F22將無所遁形
    大家都知道第五代戰機最大的一個屬性就是「隱身」性能,從美軍的F-22戰機開始美軍的戰機基本都具備隱身性能,在對付三代,四代機時猶如鬼魅一般將其獵殺。但是我軍的殲-10戰機裝了一個「眼」,它能發現隱身的F-22等戰機,給予致命一擊,這就是IRST。
  • 橫店196張5G卡實現15道工序全程自動化,但聞機器響,不見人語聲
    作為國內光伏產業首家實現5G信號無縫覆蓋的工廠,以及目前浙江省最大的5G專用應用智能工廠,橫店東磁電池片六廠用196張5G邊緣流量卡實現了對車間所有生產設備的控制,矽片檢驗、制絨、擴散、雷射SE、熱氧、正面鍍膜等15道工序全程自動化,省時又省力。「在未實現智能化之前,生產的一系列環節控制基本依靠個人經驗。
  • F117夜鷹,美軍第一款隱身戰機被擊落,塞爾維亞人是如何做到的?
    在人類軍用飛機發展史上,F-117是一個獨特的存在,它是人類第一款"隱身"戰鬥機。當然所謂的"隱身"戰鬥機並不是肉眼看不見,而是相對於雷達系統而言,該機能夠實現"隱身",從而在對方防空系統毫無知覺的情況下,對敵人的防空系統或者地面目標實施突然襲擊。
  • 有源器件與無源器件的區別
    簡單地講就是需能(電)源的器件叫有源器件,無需能(電)源的器件就是無源器件。有源器件一般用來信號放大、變換等,無源器件用來進行信號傳輸,或者通過方向性進行「信號放大」。容、阻、感都是無源器件,IC、模塊等都是有源器件。(通俗的說就是需要電源才能顯示其特性的就是有源元件,如三極體。
  • 4D成像雷達時代已至,為何這家創業企業可以率先量產?
    去年,Waymo、大陸集團等公司都宣布推出了4D成像雷達,海拉也宣布與傲酷雷達(Oculii)建立戰略夥伴關係並且參與了戰略投資,將整合後者開發的4D高清成像雷達軟體方案,為主機廠提供4D高清成像雷達。最新消息顯示,雙方合作的4D成像雷達產品獲得了歐美多家頂級巨頭的深度合作。
  • 來自外星的隱身怪物:F-117「夜鷹」轟炸機,海灣戰爭中大放異彩
    F-117是人類第一種實用性隱身轟炸機。它外形怪異,甚至可以說不可思議,但成功地運用了各種隱身方法,是隱身戰機世界的開山之作和航空史上一座永恆的裡程碑。  1990年4月21日,15萬名記者和普通民眾聚集在美國內利斯空軍基地。黑壓壓人群接踵摩肩,翹首等待,只為了親眼目睹一種傳聞已久的神秘飛機。
  • 斯坦福研究登Nature子刊:晶片實現雷射雷達技術,價格低至數百美元
    相比 Waymo、Cruise 等中規中矩採用雷射雷達方案的傳統派,馬斯克一直秉持著 AI 視覺方案+毫米波雷達取代雷射雷達的思路。 研究表明,這種以矽為基礎的晶片級非互易器件的發展,可能會為光通信和雷射雷達(光探測和測距)的應用帶來新的非線性器件和系統。 研究團隊認為基於χ(3)的互易性器件從根本上受到時間反轉對稱性和熱力學因素的限制,但它們的無源、無偏壓,簡單的體系結構使其特別適合集成光子學,這對晶片級雷射雷達具有特殊的意義。
  • 靜電敏感器件,靜電敏感器件是什麼意思
    打開APP 靜電敏感器件,靜電敏感器件是什麼意思 佚名 發表於 2010-04-01 17:28:12 靜電敏感器件,靜電敏感器件是什麼意思
  • 長城大舉進軍智能駕駛:高通、華為、雷射雷達,我全都要!
    發布會上,長城提出了圍繞智能駕駛的 3 年目標:用 3 年時間,實現智能駕駛用戶規模行業第一、用戶體驗評價最好、智能駕駛功能可覆蓋場景最多,3 年 3 個 No.1,簡稱「331 戰略」。隨著「331 戰略」提出,長城對外披露了在智能駕駛上,從系統功能到硬體配置、研發團隊、研發策略以及合作夥伴等方面大量密集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