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摺紙是熊孩子?火遍日本的「變態」玩具點醒父母,該給娃啟蒙了

2021-01-08 糖果的媽媽

豬爬樹你見過嗎?《小紅帽》是恐怖童話嗎?別急,這些耳熟能詳的故事,現在都能以摺紙的形式立體而生動地呈現出來。

聽上去有些難以置信吧,它們都「活了」!一個個奇思妙想讓人「驚掉下巴」!

在此之前,我對於摺紙也是有偏見的。在我們70後、80後的印象中,這是和玩泥巴、堆雪人差不多的遊戲,換句話說,多少有些不務正業。

「當我9歲的女兒沉迷於摺紙的時候,我毫不猶豫地打斷了她。還有一次因為她成績不好,我燒掉了她所有的摺紙,女兒大哭一場……最近我才發現摺紙可以這樣美,而且摺紙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對不起,女兒,是媽媽的錯!」

其實,摺紙是很多小朋友都喜歡的事情,最近我發現,身邊不少家長也都「著了魔」。

以往我們的印象中摺紙都是靜態的,像小星星、千紙鶴,如今摺紙卻動了起來。日本摺紙大師中村開己的這套摺紙,可以用「變態」來形容了。

輕輕一推,一個大南瓜打開了,裡面是四個輪子的車子,灰姑娘正坐在裡面要趕著和心愛的王子見面呢!

看上去是個美豔無比的桃子,看的人口水直流,等你拿著刀切開,猛然發現裡面站著桃太郎,而且準確無誤地接住了你的刀,「想傷我,沒門!」

2020年到了,送給爸爸一份禮物吧。爸爸拿過來,滿心歡喜地打開,卻被一個小怪獸的利齒給咬住了,真是嚇了一跳,仔細一看,是個小獅子呢!

不僅是小孩子愛玩,最近我上高中的外甥在繁重的課業外接觸到了這項摺紙,嘴裡反覆念叨著「我為魚肉人為刀俎」,然後竟然去背誦語文課文了,我夥呆!後來我仔細一看,這個作品還真是很形象呢!

中村開己,40歲辭職創業,開創「紙機關」系列,被譽為日本的紙張工程師。其實早在前些年,他的一些作品就流入國內,受到了很多孩子和家長的追捧。

可是當時這些摺紙書並未在國內發行,需要代購,高仿盛行。(文末可購買)

事實上,摺紙藝術發源於中國,國內不乏摺紙大師,比如中國摺紙國禮設計師劉通,他設計的很多作品被當做國禮贈予他國。

2014年,劉通的《青花瓶》,成為中國、加彭建交40周年的國禮。

穿山甲為保護懷中幼崽,被人用火燒都沒有絲毫放鬆,緊緊地縮成一團。受到這個故事觸動,劉通創造了《母愛》,現為西班牙博物館收藏。

中國在摺紙上達到了藝術的巔峰,日本人則將這項技術推廣給普羅大眾,「玩物喪志」到了極點。

為什麼摺紙能受到如此追捧呢?絕不是玩玩這樣簡單,它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意義深遠。

摺紙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Origami」,維基百科對Origami的定義是「折或者疊紙張的藝術」。摺紙可以衍生出相當豐富的啟蒙功能,包括提高空間感知能力、邏輯和順序思維能力等。

美日的研究數據也指出,摺紙,尤其是在小學和學前階段,是一種獨特而有價值的課程。它將提高孩子的圖解能力、專注力、空間感知能力以及動手能力等等。

就像劉通所說:「不是所有人都有彈鋼琴學芭蕾的經歷,但是幾乎所有人都有摺紙的記憶。」所以,你還會對孩子的這一愛好加以阻攔嗎?

據說在2003年以前,美國孩子的數學很弱,為了能夠提高成績,讓孩子們對數學感興趣,美國教育中心沒少費心思。後來,他們偶然間發現,把摺紙應用在數學教學中,孩子們的成績平均居然提到了15.4%!從此,摺紙就變成了美國數學老師的「得力小助手」。

那麼,要如何幫孩子做好摺紙啟蒙呢?這些事情家長需要了解。首先,選擇指引清晰的說明,而不是說教版的教材。

那種從「摺紙是什麼」開始講起的,相信家長都讀不進去,更別說孩子了。而且在步驟上模糊不清,甚至只有圖例而沒有文字講解,看的人一頭霧水。

拼湊在一起說是「早教課程」,讓人有種受騙的感覺。「驚掉下巴」動態紙玩具在這點上做得很好,尤其是中國版的,已經將說明和摺紙分開了,方便孩子一邊看說明一邊摺紙,方便易學,簡單明了。

其次,可以讓孩子像刷題一樣玩摺紙。你會發現,當孩子專心玩摺紙的時候,他是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空間裡的,非常安靜,注意力集中。但是往往一個簡單的摺紙並不能滿足它,他渴望解鎖一個又一個的摺紙玩具。

這個時候你不妨就給孩子準備一系列富於奇思妙想的摺紙素材,讓孩子保持新鮮感,增強自信心,最為關鍵的是,在一次次的摺紙中復盤自己的方法和技巧,變得更加靈活,思維更為活躍。

最後,這將是一段愉快的親子時光。不負責任的家長總是把電腦或者手機推給孩子,換得一時清靜。負責任的家長則是和孩子一起開發智力遊戲,而摺紙將是不錯的選擇。

新年了,推薦這套中村開己的動態紙玩具,新春優惠價99元。請孩子吃頓大餐,只能豐富味蕾,送他一套紙機關玩具,等娃長大了仍然會記得這份特別的禮物。

中國引進版在原有基礎上,還贈送了工具包,省去了家長額外去購買輔助材料的時間。全套18個精彩設計,均配有詳細的視頻解析,手殘黨的家長也不怕!

鼠年臨近,點擊下方的卡片即可購買,送人自留都是不錯的選擇!

相關焦點

  • 火遍日本的「活」玩具,孩子愛不釋手,大人直呼「玩得過癮」
    其實這些紙玩具都出自日本知名紙張工程師,立體摺紙藝術作家——中村開己之手。27歲時,因為一本叫《紙模圖鑑》的書,中村開己對立體摺紙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此潛心研究紙玩具。日本知名紙張工程師,立體摺紙藝術作家2008年,40歲的他選擇辭職,成為了一名獨立的立體摺紙作家。隨即他出版了《驚掉下巴·中村開己動態紙玩具》、《紙機關精品集》、《動起來!
  • 一張紙實現財務自由,把紙玩到如此極致地步的,也就這日本蜀黍了
    紙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東西,上學期間,我們用紙寫字做手工,工作後用紙列印記事,但日本卻有一位蜀黍不按常理出牌,把紙玩到極致變態的地步。 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翹起地球。 而這個日本男人,給他一張紙,他能……嚇死你!
  • 拯救無聊婚姻,搞定熊孩子,全靠抖音這些超火玩具
    明明是抱著隨便刷刷的心態看看各種兒童玩具,卻發現抖音爸爸連我這個成年人的錢包都不放過!這些玩具究竟有多魔性,才能成功掏空我這個成年人的錢包?今天就來給媽媽們種草幾款抖音新款玩具,你會發現讓娃丟掉動畫片、讓老公愛上陪娃、讓娃一個人安安靜靜玩上一下午,原來真的是一個玩具就能解決的事……PS:瀏覽過程中,請媽媽們緊緊捂住自己的錢包。
  • 這套「變態級」的日本玩具,最近引入中國了
    近來,一組來自「日本殿堂級紙藝大師」中村開己之手的神奇摺紙作品,不斷在社交媒體上刷屏,先來看一組動圖: 萬聖節的小南瓜,太魔性了,玩得簡直停不下來
  • 日本摺紙大師們的作品已經逆天了
    後來隨著紙的普及,摺紙也被視作小孩消遣時的玩意。造紙工藝傳到了日本後,被發揚光大,生產出一種獨特的日本紙——和紙。它柔軟而富有韌性,摺疊時不易撕裂,激發出人們的藝術創造力來。像千紙鶴一類的摺紙藝術,就由母親傳給女兒,一代代繼承下去。幕府時期,在日本傳統的節日「女兒節」上,母親們會折出各種紙偶為孩子祈福,一直流行到了今天。
  • 一個熊孩子的童年,到底需要多少玩具?父母會買才是關鍵
    都說現在養孩子的成本高,除去孩子日常吃喝拉撒的費用,玩具就是其中一項非常大的開銷了。 記得娃上幼兒園的時候,有個小朋友的媽媽就跟我抱怨說,她家幾乎每個月都得收拾一次玩具,把不玩的或者不喜歡的扔掉。
  • 日本創意「魔法」紙玩具:53歲大師精心設計,孩子宅家能玩一整天
    摺紙會涉及到很多數學概念,包括點、線、面、對稱、角度等,孩子在摺紙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了解、熟悉這些概念,還可以直觀的觀察到平面幾何怎樣轉換成立體幾何,有助於建立空間幾何思維。除此之外,摺紙能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和抗挫力。在摺紙過程中,孩子需要集中精力,專注於每一個摺疊的步驟,一步一步地才能接近最後的成果。
  • 熊孩子把勞斯萊斯車標拿回家,給弟弟當玩具,父母心都要碎了!
    最近有一對父母無意間看到兒子的玩具有點奇怪,家中並沒有勞斯萊斯小金人這個玩具,但是孩子卻拿在手裡玩。詢問過後才明白,原來這車標是大兒子從外面拿回來的,送給小兒子當作玩樂。在這份兄友弟恭背後,父母在思考自己究竟要付出多大的代價。經過詢問後,大兒子說出了這枚昂貴車標的來源。
  • 讓娃心甘情願的收玩具,你也可以!
    而這一切因為有了熊孩子,都變成了幻想。自從有了娃,就有了數不清的玩具。這些玩具跟隨娃的腳步,散落在房子的各個角落,霸佔了我的家。作為一個尊重娃的媽媽,我溫和地提醒娃:「玩好記得收玩具哦。」娃的反應看心情,心情好收一下,心情不好,理都不理我。娃爸把收玩具設計成升級遊戲,兩個娃一起競爭,看誰收的多。剛開始很有效,兩個娃你爭我搶,收玩具行動進行得很順利。
  • 親子陪伴力|家庭DIY玩具 不花錢也能玩得嗨
    忙碌板讓媽媽閒下來家長:aliya 兒子(1歲)兒子探索世界最早是從身邊的環境開始,他用眼睛掃遍家裡的每一個角落,對家裡所有「不準玩」的物品異常感興趣,如開關、車輪、門把手,螺絲刀,彈簧等。國外超火的早教玩具蒙特利梭Busyboard忙碌板,正好補足了孩子對家庭環境的探索需求。
  • 9款益智類早教玩具,讓你的孩子越玩越聰明!
    以前我不太願意給東哥買太多的玩具,但是隨著月齡增加感覺他一天天的需求不再只是單一的陪吃陪喝陪睡陪玩,還得有自己的空間,並且能讓他坐得住、感興趣為首要。所以我就不停去給他發現好物不停的去搜索益智類玩具,我希望他能在學中玩,玩中學就很好。
  •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帶娃的十個非典型錯誤
    不管你是還沒有孩子將來成為父母,或是孩子已經出生正在為人父母,抑或孩子已經長大自認父母經驗豐富,都需要認真地讀讀《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這本書。這本書列舉了關於父母帶娃的一些典型錯誤,幾乎我們每個父母都在生活中經常遇到,並且可能一直在用錯誤的方法在應對。
  • 「最霸氣小姨」火了,一手抓狗一手拎娃,網友笑翻:想當小姨夫
    除了媽媽帶娃、爸爸帶娃、奶奶帶娃、姥姥帶娃之外,一股"新勢力"異軍突起,她們就是姑姑、小姨。相信當父母的,多少都拜託過孩子姑姑、小姨照看孩子,現在的小姨帶娃,可以說是非常"生猛"了。01"最霸氣小姨"一手抓狗一手拎娃火了一組照片吸引了不少網友的注意力,圖片中的主人公是小姨和寶寶。可以看出,小姨和寶寶正在逛街,而寶寶跟所有孩子一樣,忍不住被路邊的玩具吸引了。只見寶寶停住腳步,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路邊的大氣球,想讓小姨給自己買。
  • 千萬別讓孩子獨自玩,熊孩子的機智令人笑得肚疼,網友:過於真實
    帶孩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他們永遠有旺盛的精力,即便你累到眼皮撐不開,他也會獨自玩得很歡。這個媽媽就是如此,吃過午飯後,實在是太困了,看到孩子睡著,也想眯一會。沒想到,孩子比她先醒,看著媽媽在休息,一個稀奇古怪的想法產生了,他拿來2個碗倒扣在媽媽身上。看媽媽沒有反應,他又拿來兩個碗,一手拿一根筷子敲打起來,那氣質很有敲架子鼓的風範。
  • 百元出頭的玩具,娃從2歲玩到上小學,讓你省下上萬塊!
    有娃前,我們信心十足:我的孩子必不可能這樣,不管他怎麼鬧,我都不會掏錢!直到自己有了娃……小小的幼崽一旦看到玩具,十輛坦克都拉不走!除了買買買,還能怎麼辦?家裡囤了一堆九成新的玩具,全是他玩了兩天就膩的,浪費錢又佔地方!
  • 「熊孩子」被罰抄姓名100遍,男孩反倒笑嘻嘻:也不看看我叫什麼
    「熊孩子」被老師責罰抄寫姓名100遍,男孩反倒很開心劉女士的兒子,今年已經上一年級了,從小他就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熊孩子」,在小區裡也是沒有人不知道他,雖然平時很調皮,但是也很受到大家的喜歡。剛進入學校的他,第一天就給劉女士惹了麻煩,將同班的小女生給弄哭了,劉女士便告訴老師,一定要好好管教一下自己的兒子,就算是嚴厲一些也沒有關係。
  • 孩子的不同年齡階段有這些數學玩具加持,妥妥成為學霸 | 清單
    所以今天站在玩具的角度,根據我們對教育和玩具的理解,給大家分享一些,適合0-12歲年齡段的數學啟蒙玩具。還有一些DIY的空間方位遊戲可以參考:玩過這幾個方位感小遊戲,能讓路痴麻麻養出自帶GPS功能的娃。
  • 熊孩子檢討書火遍全網,老師稱10年沒遇見過,網友:幾天沒挨打了
    文/初語媽媽家有熊孩子父母頭疼,老師也一樣無奈,熊孩子放假父母沒好日子過,開學老師沒好日子過,父母還好一些,頂多家裡兩三個熊孩子,老師每天都要面對幾十個熊孩子,幾乎每節課都要「鬥智鬥勇」,老師有時也仰天長嘆「我太難了」。
  • 說下每個娃必經的「暴力時代」?
    DrBing講了0-6歲娃因為肢體肌肉、神經發育的內在驅使,6年間會有很多「變態」、「偏執狂」、「蛇精病」表現。最後的結果是:娃保留了天性,但懂事理,有教養——這才是最完整,健康的的娃。滿足手手體驗在手的敏感期,給予奶寶充分、豐富的環境和道具滿足手手的體驗欲,多給不同的東西寶寶抓,家裡亂點就亂點(處女座、整潔癖的家長我不滋到怎麼勸你。。。)
  • 英語啟蒙:這樣給娃「磨耳朵」,娃就毀了!
    文末送你一個兒童英語啟蒙的優質資源。3-6歲是英語啟蒙的黃金時期。越來越多的家長,已經意識到了兒童英語啟蒙的意義。隨之而來,有一個詞就進入了大家的視野,叫做「磨耳朵」。寶爸寶媽們一看,這咱得「磨」啊!於是找來了很多英語動畫片和英語兒歌,開始給娃不斷的放,期待娃也能突然開口飈英語。一、磨耳朵到底靠譜不?作為一個正在給5歲女兒做英語啟蒙的老父親,也作為一個英語老師,摩西老師首先聲明:我個人非常討厭磨耳朵這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