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至臨近,「玉林狗肉節」又成了人們議論的話題。幾年來,中國和世界各地的動物權益保護者都對玉林狗肉節提出抗議。由於狗肉交易沒有受到嚴格管控,很難弄清每年到底有多少狗被屠宰,據估計有上萬隻。(6月21日中國網)
動物權益保護者對玉林狗肉節提出抗議,這是他們的自由,他們保護動物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在他們的抗議聲中,就停辦玉林「狗肉荔枝節」就有點片面化、絕對化了。因為,世人吃的動物多得很,像平時吃的雞、鴨、豬、牛、羊、馬、驢,還有水產動物等等,為何這些動物能吃,偏偏狗肉就不能吃呢?再說,這些動物不僅我們國人喜歡吃,外國人也同樣吃,有的比我們國人吃得更厲害,像西方感恩節吃火雞就是一例。實際上,只要不是保護動物,只要不是偷來的、搶來的,吃這些動物就不是違法的事情,不應阻攔。如果「狗肉節」被取締,那麼,一些地方辦的「山羊節」「驢肉節」等是不是也要被取締呢?
「狗肉荔枝節」是玉林人「獨家原創」的節日,是一種歡度夏至的民俗。從它成為一個節來說,「狗肉節」的繁榮也有著豐厚的地域文化土壤,這裡面不僅有歷史和文化內涵,也體現了玉林人的聰明才智,更承載著玉林人的幾多期許。因為這個節不僅可以擴大玉林的影響,通過「狗肉荔枝節」將玉林的風土人情等推介出去,而且通過「狗肉荔枝節」可以使狗肉這個產業做強做大,並帶動玉林的其他產業的發展,可謂一舉多得。
狗肉來製作菜餚在中國一些地方確實由來已久,歷史典籍上也有部分記載,而且目前中國也沒有法律法規禁止吃狗肉。吃狗肉就是一種民間飲食習慣,它不違法,和道德也扯不上關係。各地有各地的風俗,應該相互尊重,吃狗肉是廣西玉林、浙江金華、江蘇沛縣等地的習俗,有的已經有了近千年的歷史。既然能作為「文化節」發展那麼多年,肯有其可取之處,有它的特殊的意義。就像一些少數民族不吃豬肉,肯定有他們的原因,但他們不會抗議別人吃豬肉一樣,這就是相互之間的理解和尊重。如果你不想吃某種東西,就讓別人也不吃,那是一種自私的表現。
而目前愛狗人士與狗肉節的爭議焦點,還是在於狗肉的來源問題。由於盜狗者猖狂,狗肉節上的很多狗肉來源不明,導致不少人的愛狗成了他人的盤中餐。因此,規範狗肉來源,保證狗肉節食用的是養殖的肉狗而非寵物狗,是玉林狗肉節能否繼續的關鍵一點。如果人們的寵物狗不再丟失,而狗肉節上的狗肉來源清楚明確,那麼相信爭議會比現在小得多。
所以,玉林「狗肉荔枝節」不僅要辦,而且要把它辦好。首先要深入挖掘「狗肉文化」的內涵,把附著在狗肉這種美食上的民間文化、傳說、典故都收集整理出來,讓大家在享受美食饕餮盛宴的同時,也享受一下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大餐。其次要保證狗肉的安全衛生。當地食監部門要加大對狗肉的衛生檢測力度,就像對生豬等嚴格檢測一樣,並設立專門屠宰加工點和檢測點。另外,要加大狗的人工養殖力度和狗肉產品的產業化生產力度。如:建設專門的肉狗養殖場和狗肉生產加工廠。通過狗肉的品牌化生產,使玉林狗肉推向全國,銷向世界。從而使「玉林狗肉節」辦得更好,更有特色,不再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