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生今世說
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臺灣地區完成的GDP約為46283.61億新臺幣,與上年同期相比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同比實際增長1.54%。臺媒報導稱,新冠肺炎疫情對一季度太費的居民消費、旅遊業、餐飲業等服務行業產生了較大衝擊,拉低了經濟增速。
但由於海外疫情主要是從3月份才出現大規模擴散趨勢,因此一季度的商品出口受損情況相對較低。因此,一季度經濟增長的「基礎較好」,但二季度堪憂。因為,臺灣經濟非常依賴進出口,而四月、五月份才是海外疫情的高峰期,全球貿易幾乎「腰斬」。
按照一季度新臺幣與美元、人民幣的交叉平均匯率計算,中國臺灣地區的季度GDP約為1535.11億美元,10713.58億元人民幣——在全國的排名也由2019年的全國第九名,提升至第六名。
2020年第一季度,主要省份的GDP簡介
一季度,廣東省的經濟總量繼續是全國最高的,完成的GDP約為22518.67億元人民幣,同比實際下降6.7%。江蘇省的一季度GDP也超過了2萬億元人民幣,實際下降5%。兩省經濟都因為疫情損失較大,但從3月份開始,多項數據回暖,預計二季度有實行正增長的可能。
山東省在2020年一季度實現的地區生產總值為14919.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實際下降5.8%;浙江省一季度實現的GDP為13114億元,同比實際下降5.6%,繼續在全國排第四名。
河南省在今年一季度完成的GDP約為11510.15,同比實際下降6.7%,在全國排第五名;之後就是第六名的臺灣地區,完成的GDP約為10713.58億元——大約是同期中國大陸經濟總量(206504億元人民幣)的5.2%。
此外,一季度福建省、湖南省的GDP均在8000億元以上,上海、安徽、北京、河北等省份均在7000億元以上,香港地區GDP接近6000億元,澳門地區降至500億元以下,西藏繼續是全國最後一名……
90年代中期,臺灣GDP約為中國大陸45%
從經濟總量角度來看,臺灣在全國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已經大不如往昔——按照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開的信息,在上世紀90年(如1994年)中國臺灣地區的GDP約為2564.4億美元。
同年,中國大陸的GDP只有5664.7億美元。這意味著,臺灣地區的經濟總量在上世紀90年代曾經是中國大陸的45%,接近一半的份額啊。這顯然不是當時的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等單個省份可以媲美的。
但僅僅過了20多年,臺灣地區GDP佔中國大陸的比例降至5.2%,而且其經濟總量也大幅低於廣東、江蘇、山東等省。發展趨勢呈現出巨大的差異,由此可見改革開放政策是多麼的成功,多麼的偉大。對此,網友們如何看待呢?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