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差老師」不最差的《道德經》講解,今天講第八章,為了方便理解,戲說趣解置於前,直譯正解置於後,常用的成語「上善若水」出自此章,第八章既含有深刻的哲理,又行文優美,是《道德經》中的著名章節,幾千年來,受人喜愛,讓我們一起去探尋水的哲學奧秘!
【戲說+趣解】
尹喜,知道老師今天要講什麼嗎?老師,我不知道。對了,今天咱們的廚師庖甲還沒來呢!你昨天不是答應人家,讓庖甲一塊來聽課,怎麼沒喊人家?庖甲向師傅報導,我在門外邊,沒好意思進去,昨天關令答應的那麼勉強,怕他背後給我穿小鞋。庖甲,你把我看成什麼人了?昨天答應你是真心的,我下了決心以後要當一個好領導的。庖甲,趕緊進來吧,咱們要對尹喜有信心,我看尹喜這段時間也是有進步的。謝謝老師,你終於誇獎我了。
今天講的內容對象,大家非常熟悉,天天都離不開,天天都看得見。它無色無味,無形無狀,你想把它變成什麼形狀,它就變成什麼形狀,它沒有任何脾氣。天上有,地下有,你家有,我家有,他家也有,到處都有。你倆猜猜是什麼呢?師傅,我真猜不到。老子師傅,小庖也猜不到。老師再提示一下,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開,煮飯和洗衣,都得請我來。老子師傅,庖甲猜到了,是水。非常對,就是水,大家每天都喝的水,把它裝在方的陶器當中,它就是方的,在圓的青銅器當中它就是圓的,地下的江河湖泊有水,天上雲彩也會有雨水。水還有多種美德,永遠往下流,潤萬物而不抱怨,花草樹木需要水的澆灌,人、野獸、飛翔的鳥都需要喝水。水滋潤了萬物,什麼話都不說,做了那麼多好事不邀功,還謙虛低調。處在下面,藏汙納垢也不抱怨,水的這種美德和道的特性很相似。
老師總結一下水的美德,大致有七種,處在謙卑地位,內心沉靜而深遠,把善良和仁愛無私的給予萬物,說話算話,言行一致,善於化繁為簡處理事務,做事效率高並且符合節點,善於把握時機。水是大善大美,從來不爭功,那怕是一點點,所以也從來沒有過失。
尹喜、庖甲,你倆聽明白了嗎?老師,你真是高人,看似平常的水,竟然有這麼多美德,尹喜我今天聽的很認真,認真的剛才回答問題,都被庖甲搶先了。尹喜,你又調皮,欺負人家庖甲,剛才回答問題,明明就是庖甲先猜中答案的,你還狡辯,好好學學水的美德,利他人而不爭。老子師傅說的對極了,庖甲受教了,關令你明白師傅的話了嗎?這這這……小庖,你要留點面子給我,晚上請你喝酒。
哈哈……下課了,尹喜,為師講的要好好領會,悟透了做個好領導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原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②。
居善地③,心善淵④,與善仁⑤,言善信,政善治⑥,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⑦。
〔注釋〕 ①上善若水:「上善之人,如水之性;②幾:接近、相似;③地:低卑的意思; ④淵:深靜的意思; ⑤與:予,指和別人相交。 ⑥政:王弼本作「正」;「政」、「正」相通,故改為「政」,有行政的意思;⑦尤:過失。
【直譯】
水有大善的美德,水滋潤萬物而無言,灌溉萬物而不邀功,永遠處在謙卑的位置,去眾人不願意去的地方,水的特性與道很相近,所以很像大道。
水善居謙下之位,內心沉靜淵廣,給予萬物仁愛,言行一致,很會處理政務,做事恰到好處,時機把握的恰如其分。
付出很多,卻從不索取,所以沒有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