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去原始深林中挖野山參的行為,它一直披著神秘的面紗,它俗稱「放山」,放山人在長期的和人參打交道中形成了一整套的行規,這其中有很多的人參文化在裡邊,是長白山人參文化的核心,這裡邊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虔誠、團結、智慧、勤勞還有誠信。
放山裡邊有很多的習俗,既神秘又很難懂,聽著很像電視劇裡幫派所講的「黑話」,今天小編就來說說挖人參裡,那些不為人知的「黑話」吧!
挖參通常是在穀雨後、白露前,也就是每年的四月到九月,進山一般都是多人組隊俗稱「拉幫」,但特殊情況下也有一個人進山的,這樣的人被叫做「單棍撮」。
入山之前大家都會拜祭「老把頭——孫良」,請他保佑大家能上山挖到「大貨」。準備好小米、鹹菜和炊具,入山後第一件事就是望山看「兆頭」,這個兆頭就是指看山頭,一般內行人懂得什麼樣的地形才會出山參。
千百年來上山挖人參和採藥材的人絡繹不絕,不能及時下山就只能在山上住在搭建的簡易的住所裡,這個住所叫「戧子」。經常去的地方甚至蓋上了像模像樣的房子,房間裡的用具一應俱全,採參的人只管進來住,不用管房子的主人是誰,臨走時在門口揚上把「硝灰」,告訴主人,有人來住過就可以了。
如果是在晚上想尋找有人住的「戧子」,那就大聲的吆喝:「有亮子嗎」?要是有人回答:「放上瓦,臺供著」,這就是受到邀請了,同意晚上可以在這借宿。
尋找人參的時候,大家一字排開的找,稱為「壓山」,帶頭的人被稱作「把頭」,最邊上的是「邊棍」,他的職位就是副隊,邊棍一邊尋找一邊會不定時的折斷身邊的樹枝來標記方向,這是防止走迷路了,俗稱「走麻達」了,這個行為被稱為「打拐子」。
如果有人發現了野山參,就會大喊:「棒槌」,這就叫做「喊山」,把頭會問:「幾品葉」,當發現人參的告訴大家人參的品葉後,大家就會喊「快當」,這個就叫做「接山」。
如果是接山以後,發現喊錯了,目標不是一顆人參,而是很像人參的草,那怎麼辦呢?按照規矩,即使不是人參,也要把它挖出來帶走,這俗稱是「喊炸山」了。喊炸山了,那麼按照規矩,大家就得提前下山。
如果真的是人參,接山以後,就要先在人參的邊上插兩個棍,用綁有銅錢的紅繩把人參綁起來,因為相傳人參是有靈性的,不用紅繩綁起來,它就會跑掉,綁人參的過程就叫做「固寶」。
把野山參從土裡挖出來的過程叫做「抬寶」,抬寶是一項麻煩而艱巨的任務,這個過程需要幾個小時,個別的甚至需要一兩天的時間,因為人參的每一個參須都不能折斷,這直接關係到人參的品相,決定著這顆人參能否賣上好價錢。
野山參被挖出來以後,要「打參包子」,就是用新鮮的苔蘚把人參包起來,外邊再用樺樹皮裹起來,這樣能有效的使野山參保持水分,這個方法經久不衰,一直延續到現在。
人參挖出來以後,放山人會自覺的遵守一個規矩,那就是「抬大留小」,那就是「紅榔頭市」,(八九月份,人參籽紅透了,稱為紅榔頭市),要把人參籽埋在原來的地方,並且平整好,以備讓後人能繼續的能挖到人參。
在離開挖人參的地方之前,要在旁邊的樹上刻上「兆頭」,這個兆頭記錄了這裡挖到的人參是多少年的人參,是幾品葉等詳細的信息。
挖到了寶貝,放山人就會歡天喜地的下山,在下山之前,會把糧食、火種這些消耗品留在戧子裡,留給其他在山上的人使用,這也是千百年來不成文的規矩。而下山後第一件事就是買好豬頭、白膜等再次去祭拜「老把頭」,這是去還願,去感謝老把頭保佑大傢伙能挖到人參,平平安安的回來。
看完了這些關於人參的「黑話」,大家說不是覺得很有意思呢?其實這也是小編整理的一部分,不全的地方希望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喜歡的人參文化的朋友點擊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