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
這年頭的綜藝陣容,能可怕到這個地步。
保證隔著老遠,都能叫你聞瓜而來。
25位女明星。
是「把歷年曆屆最有話題的女明星都請來了」。
有兩大話題女星山脈,葉璇、黃奕。
第一期,就撕了,葉質疑有人作假。
並稱「我知道是誰,但我不說」。
其他人,也像直接從熱搜請下來的。
前後腳因離婚上熱搜的思文、李彩燁。
《青春有你2》的林小宅、上官喜愛。
同為港姐出身的陳法蓉、「娘娘」蔡少芬。
還有「雪姨」王琳,「05屆超女」何潔。
幾乎每兩人之間,就存在微妙的關聯與對比。
一看就是搞事情的氛圍。
再添上職場標籤,「女明星競爭上崗賣貨主播」的設定。
沒錯,又有一大波翻車現場來了——
《奮鬥吧 主播》(2020)
節目形式上,神似《乘風破浪的姐姐們》。
相似的全女明星陣容,相同的「階梯座位」。
輔助賣貨評委,也是三位「紅人」。
來賣書的 從經濟方面提供意見的薛兆豐。
王思聰知名前女友,某寶主播TOP3雪莉。
以及,前經紀人,現藝人楊天真。
選手陣容裡,也都有兩個女主持人。
《浪姐》是吳昕沈夢辰,《主播》對應有汪聰司雯嘉。
分工也很相似。
一個是「被捧多年未紅」型,一個是氣氛活躍擔當。
汪聰自嘲主持綜藝還沒贊助產品出境多。
此行壓力滿滿。
司雯嘉則向全場姐姐喊話。
那個主持過歌友會,這個參加過發布會,你帶著小孩的復出都是我串的詞。
最後落點,「但是你們都不記得我是誰」。
聽這話時,葉璇還不以為意的打了一個哈欠。
真實得仿佛娛樂圈社交場現場直播。
小輩反覆練習打招呼方式。
打完照面,就身體僵直。
細節處,更見娛樂圈階層地位上的微妙之處。
陳法蓉現身,變成小型影迷見面會。
一部分人站起身;一部分人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葉璇一來,所有人站起來挪位子。
大前輩拿著耳返說句話,工作人員就上前投送零食。
出道剛2月的新人,還被這種隨意嚇到。
但《奮鬥吧主播》,註定複製不了《浪姐》的熱度。
《浪姐》對很多女明星來說,可能是「人生最後一次機會」。
輸出了以寧靜張雨綺等為代表的30+女性魅力。
證明該被看見的人,即使不在黃金年齡,一定也來得及被發現。
讓年齡焦慮沒那麼可怕。
《奮鬥吧》裡,女團、年輕偶像佔去半壁江山以上。
用趙奕歡話說,感覺像「來了25人,20人都是女團」。
這次決定綜藝整體氛圍的,是真·女團選手。
和脫口秀演員、主持人、女排隊員、綜藝咖、電競選手混在一起。
充分證明了一點,有些人的糊,真的是有理由的。
入場介紹完,直接進行選品。
然後,進入直播間,按步驟開始試用產品—購買信息準備—開始直播。
配備同數量的工作助手,相同的流程說明。
客觀條件是公平的,不公平在人氣。
愛豆,有粉絲優勢。
活躍度和曝光量不佔優勢的中生代女藝人,差不多從零開始。
女團選手,似乎能一騎絕塵?
大跌眼鏡的是,直播間總觀看次數前四名,是蔡少芬、黃奕、李彩燁、葉璇。
被中生代女藝人包攬。
賣貨的形式,扯出了女藝人們對待一件事的不同態度。
高秋梓,《創造營101》選手,與楊超越同屆。
目標是「成為吃得最香的美食賣貨博主」。
也拿到了美食類賣品。
因為自覺,「我除了吃,啥都不知道」。
進入直播間後第二個動作,是去隔壁求指導。
但所有流程,都已經放在準備箱中。
她甚至懶得打開。
趙奕歡,如她事前介紹的,雖然都失敗了。
但也經過幾次「創業」。
到這,還是在助手一個數一個數的提醒下。
依然對三位數的加減法感到頭疼。
麥迪娜,賣熱水壺。
直接端起100攝氏度的開水就要喝。
差點釀成一場小型事故。
以上,還能勉強歸因於準備太匆忙。
(順帶一提,準備時間2小時)
有的,猜不到前期準備做了什麼。
對商品信息儲備為0。
不講解細節,也不演示使用方法。
低頭念產品包裝上的說明文字。
觀看人數,僅為7。
即使她參演的《以家人之名》,才落幕沒多久。
且,情緒肉眼可見的越來越低落。
有的,埋怨時間緊張,來不及準備。
還在他人彩排時全場亂轉。
明顯,有點破罐破摔了。
出身SNH48的李藝彤,是粉絲人氣和直播間人氣最具差距的。
微博粉絲數,全場最高。
略多於觀看最高的蔡少芬。
但觀看人數,只在百人左右。
形成對比的,是同樣0經驗的中生代女藝人。
畫風,變得好笑又勵志。
思文王琳,賣的是剃鬚刀,男性用品。
整個直播間助手,也全為女。
沒辦法,捲起袖管,拿胳膊當小白鼠。
王琳強勢點,攝像機大哥的鬍子,今天就得犧牲點了。
54歲的陳法蓉,說粵語長大的。
比蔡少芬程度更深的普通話殺手。
不僅要記產品信息,還要現學發音。
雖然普通話念得磕巴。
但態度正經認真不擰巴,很圈好感。
讓她獲得了觀看量第9的成績。
看出來沒。
用了心,下了功夫。
即使是出現在計劃之外的「意外」,也能成為看點。
黃奕試吃得太飽太實在,打了個嗝。
觀感「特接地氣」。
蔡少芬,結合使用場景介紹拉蒜器。
借「我也是重慶媳婦」背書。
話說出口,就愣了,打岔糾結起「媳婦」的發音。
哈哈哈哈哈哈。
演示「家庭主婦如果保持美麗同時輕鬆拉蒜」。
一不小心,蓋子彈了出去。
直播間和彈幕,都洋溢著歡樂的氛圍。
是中生代女星就比年輕偶像更有趣麼。
其實,所有的帶貨技巧,評委都說過。
比如,學會「展示」。
不止展示商品,展示主播的魅力吸引觀看者也是關鍵。
蔡少芬記住了。
幾乎一直是直視鏡頭,臉帶笑意的。
就這一點,有一半以上都沒做到。
這裡面最失控的,是於莎莎。
她和何潔一樣,是直播老手,但,連續數場銷量翻車。
看完第一場直播表現,派爺似乎有點明白是為啥了。
一個意外,就把她撩倒了。
因為網絡問題,信號時有時無。
她很難進行互動,整場,只有2人在線。
情緒越來越急躁。
到最後,直播尚未結束,就崩潰大哭。
出於同情心理,攝像師大哥下單了6箱紙巾安慰她。
還是沒挽救她銷售量墊底的慘劇。
倒黴,但並不是不能解決。
走出直播間,找一個信號穩定的地方,就有可能挽救全場潰敗的局面。
但她沒有,而是放任情形越來越糟。
同樣是帶貨,有經驗的,還會想要錦上添花。
「雪姨」王琳,產品解讀空間不大,就講段子。
還原《情深深雨濛濛》「你開門」經典情節。
葉璇不要節目統一的貼片,要按照她最新的產品信息新做。
黃奕想聯合來場「大戲」,讓協助人員喊「快沒了」渲染下緊張氣氛。
如果把每次直播當做拍攝,主播,就是導演。
要負責每項工種之間的協調,保證自身興奮狀態的在線。
不見得比當愛豆演員歌手容易多少。
事前採訪提及做直播的理由,女藝人的答案,大多集中於一種答案。
「為了生活」、「逼不得已的事情」。
但再逼不得已,再不願意。
沒上心做好,結果一定是做不好。
不止是直播帶貨,人生也是這樣。
比起競技比賽,《奮鬥吧主播》更像一出大型明星現形記。
說明了為什麼。
有些人能火這麼久。
有些人火了再糊,還能再站起來。
有些人怎麼就一直糊,從沒碰上「火」。
運氣是一方面,懶和作,才是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