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肉多刺少,可和三文魚媲美,國內被視為「垃圾魚」,遭廣東人嫌棄
文/農夫也瘋狂
日本和我國相鄰,該國因為陸地面積有限,很多的食物都要從國外進口。因為我國和日本相鄰,並且在古代的時候就交往頻繁了,因此他們文化和飲食方面受我國的影響也比較大,並且還每年要從我國進口不少的農副產品。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靠海的國家,海產品是非常豐富的,但是淡水魚資源卻並不富足,每年都要從其他國家進口一些淡水魚。
有一種肉多刺少,肉質鮮美,可以和三文魚媲美,在日本深受歡迎的淡水魚。可是在國內卻被視為「垃圾魚」,尤其是在廣東地區更是遭到嫌棄,很多人都不願意吃它,就連餵貓都不愛吃!
非洲鯽魚的科普
從這個名字就能看出這種魚的兩個特性,來自非洲,並且長得很像鯽魚。非洲鯽魚也叫越南魚、吳郭魚、福壽魚、金鳳魚等,學名叫羅非魚。它是原產自非洲的一種熱帶屬性的淡水魚,長得非常像我國的鯽魚。
這種魚的食性很雜,產量也高,並且還因為適應能力很強,基本很少生病,容易養殖和繁殖能力強的特點,在我國的廣東、廣西、海南和福建等地區大面積養殖,尤其是廣東和廣西地區,更是成為了非洲鯽魚的養殖大省。
非洲鯽魚的爭議
也是由於非洲鯽魚的適應性很強,好些魚塘養殖的非洲鯽魚就逃到了野外的環境中,有些到河流裡面,有些到水庫裡面,還有些到了一些廢棄的魚塘、臭水溝裡面。別看這樣的環境很惡劣,但是非洲鯽魚的生命力太強了,它們好多在臭水溝、臭氣燻天的魚塘裡面一樣也能生存,並且大量繁殖。
正是非洲鯽魚的這個頑強生命力,在廣州很多的河流裡面都能看到成群的非洲鯽魚,有些的個頭還特別大。可是在廣東地區這種魚雖然養殖的很多,但是在當地卻很少人吃,紛紛把吃垃圾,廢水溝裡面長大的非洲鯽魚視為「垃圾魚」,好多人都嫌棄它,一般都是外地人才購買。
有些人把這些河流裡面的魚釣上來了,扔掉可惜了,拿回家去餵貓,就連貓也嫌棄,因為臭水溝長大的非洲鯽魚,臭味太重了。再加上廣東地區可吃的魚類實在太多了,不僅淡水魚資源很豐富,還有很多的海魚,所以非洲鯽魚就被嫌棄了,不討好在飲食方面要求很苛刻的廣東人的喜愛。
非洲鯽魚的價值
可是在國內不受歡迎,被視為垃圾魚的非洲鯽魚,在國外卻很受歡迎,尤其是在日本,更是被稱為「白肉三文魚」、「二十一世紀之魚」。也就是說日本人把非洲鯽魚和三文魚相提並論了,可見它的評價之高。
其實非洲鯽魚的食用價值還是很高的,並且營養方面也很豐富。這種魚的肉多刺少,也沒有肌間的小刺,並且肉質很鮮美,蛋白質含量很高,還富含了人體所必須的8種胺基酸。除此之外,它還含有豐富的鈣、鐵、鋅、硒等多種微量元素。無論是紅燒還是清蒸都是非常不錯的。
多吃非洲鯽魚還有益脾胃,補肝腎,對於消化不良、腹瀉不止、面黃肌瘦、水腫、筋骨萎弱等症有食療效果。
結束語
養殖的非洲鯽魚,一小部分是內銷,而一大部分則是通過企業加工成為了魚片、魚排,然後出口到日本、美國和韓國等國家。因為在我國不太受歡迎的非洲鯽魚,在國外可是搶手貨,很多國家的人紛紛把它視為「高檔魚」。各位朋友們,你們喜歡吃非洲鯽魚嗎?歡迎留言!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可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