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是湖北省第三大城市,因三峽大壩而聞名世界,被贊為"世界水電之都",三峽大壩是國家5A級景區,自建成後,很多周邊的居民都靠著旅遊業收入不菲。也正是因為臨近長江,光照、雨量充足,氣候溫暖而溼潤,宜昌也是柑桔的發源地之一。可以說,三峽大壩和柑橘是宜昌人民的兩大"寶",很多人都靠著這兩個"法寶"鼓起了錢袋子。
一畝田牛商通用戶李丹陽就來自湖北宜昌,他本一心專職做旅遊業,後來無意之間發現,三峽的旅遊淡季正好是當地柑橘的上市旺季,於是敏感地把握住商機,在一畝田上開了店,結果客戶量暴增數十倍,徹底從兼職代辦轉為專職代辦,接下來還打算開辦自己的打蠟廠和果廠。
兩眼一抹黑,兼職賣柑橘
李丹陽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徹底轉行,專職做代辦,一個是因為客戶難找,一個是因為太苦了,後來才知道,原來自己是方法找錯了。
因為一開始是在做旅遊業的同時兼職做代辦,所以沒有經驗也沒有固定的客戶,但是收購來的柑橘總要賣出去,怎麼賣?
李丹陽一方面動用自己所有的人脈,讓親戚朋友都幫忙介紹生意;另一方面自己去當地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蹲守,就跟做旅遊一樣,去"拉客"。大型批發市場裡每天都有很多大車司機從外地拉貨來當地賣,他就挨個去跟人介紹,說自己有貨源,需不需要帶點當地的柑橘回家賣:"你的車,空車回也是回,還不如順便帶點宜昌的柑橘回家賣。"
他的想法很淳樸,覺得這是一個雙贏的方法,但是走南闖北社會經驗豐富的大車司機們可不這麼想,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把李丹陽當成了騙子,連個好臉色都不會給。明明是做生意,卻每天低三下四,像是求著人來買的一樣,不僅效率低下,心情也很鬱悶。
遇見一畝田,客戶量暴漲十倍
直到去年有朋友實在看不下去了,問李丹陽:你怎麼不註冊個一畝田呢?他這才知道,原來還能通過網上賣貨,於是試著下載了一畝田。下載後他一搜才知道,原來很多同行早都在用一畝田了,但是因為存在競爭關係,一直都沒人告訴他。
李丹陽註冊了一畝田之後立刻就開通了牛商,雖然沒有網上開店的經驗,但是他心裡清楚,線上路再寬,還是要靠自己用心經營,天底下沒有有不勞而獲的事情。
"我實在是太后悔了,後悔註冊一畝田這麼晚。"讓李丹陽沒想到的是,開店沒幾天,就收穫了第一個客戶,這讓他的信心倍增,於是又增加了一些產品。沒過幾個月,店鋪的客戶量更是成立方地增長,比以前多了有十倍,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旅遊業受挫,李丹陽乾脆停了那邊的事情,專心做起了自己的代辦生意。李丹陽說:"如果我早點知道一畝田,早點開始做,就能早點積累客戶,這幾年下來,因為思維的局限,無形中損失了多少客戶啊!"
一畝田讓他擁有自己的事業
別看李丹陽的店鋪運營得紅紅火火,但一開始他也是一竅不通,"多虧了我的生意顧問陳都,我的店鋪都是他手把手教我做起來的。"上架商品、做推廣,參加銷售活動……陳都的耐心、細心和積極讓李丹陽打從心底裡感動。
就拿銷售活動來說,李丹陽一開始因為對平臺不熟悉,在產地收貨又很累,於是一畝田舉辦的銷售活動他便懶得參加,每次這種時候,陳都就會屢次打電話來"騷擾"他,告訴他哪個活動比較適合他,耐心地跟他講解參加活動的好處,李丹陽便在他的鼓勵下參加了幾次。後來李丹陽驚喜地發現,每次參加活動,打電話溝通諮詢的人數就會明顯變多,於是後來一畝田只要舉辦銷售活動,他就會積極主動地參加。
店鋪運營穩定了之後,李丹陽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產地收貨上,在他看來,店鋪的根本是貨品的質量,只有品質好、價格有競爭力的貨品才能吸引來更多的回頭客。他的誠信經營贏得了很多老客戶的心,現在有很多客戶因為信任李丹陽,從不來產地看貨,需要什麼規格、要多少貨,直接打電話告訴他讓他發,這麼久了都沒有出過問題。
李丹陽說,他今年40歲了,旅遊業飢一頓飽一頓很不穩定,而且每天東奔西走沒法關心家人,現在一畝田讓他看到了希望,他覺得自己可以通過網上這個小小的店鋪,真正做出自己的一份事業:"一畝田讓我體會到了創業的感覺,接下來我不止要做代辦,還打算開一家自己的打蠟廠和果廠,這也是一畝田給我的信心,我要把這個店鋪當做自己的事業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