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閒時代 蘇州體育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國的「休閒時代」已經悄然來臨。在蘇州,市民人均日休閒時間不斷增加,日常休閒消費穩步提高。作為城市休閒的重要一環,健身休閒需求「井噴式」增長。
2015年,蘇州被國家發改委和國家體育總局列為江蘇唯一一個全國體育產業聯繫點城市。三年來,蘇州將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擺上重要位置,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體育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其中,蘇州健身休閒產業體系日益完善,一批時尚運動項目蓬勃興起。休閒時代,蘇州如何進一步引領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全國體育產業聯繫點示範城市?
政策引導:構建健身休閒產業體系
近年來,蘇州相繼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蘇州市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蘇州市市級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通過政策扶持,激發產業活力。蘇州市市級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累計向76個項目發放專項資金2640萬元,直接拉動體育投資消費超過19億元,各縣級市、區也分別設立了體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創新設立蘇州市體育中小企業貸款擔保資金,推出「體融通」小額貸款擔保產品,幫助中小體育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制定了《蘇州市市級體育產業補貼項目實施細則》《蘇州市「體融通」擔保貸款實施細則》等規範性操作文件,累計向體育小微企業擔保貸款3250萬元。
為緊跟市場發展趨勢,加快推進全市健身休閒產業發展,促進健身休閒消費,今年,蘇州市著手制定《關於加快發展健身休閒產業的實施意見》,劃到2020年,蘇州將基本建立結構合理、內涵豐富、功能完善、服務便捷、競爭力強的健身休閒產業體系,形成健身休閒產業供給側和需求側協同發展的格局,健身休閒產業總規模將達到600億元,約佔體育產業總規模的60%。到2025年,蘇州健身休閒產業總規模將達到1000億元。
在加快建設多樣化健身休閒服務體系的過程中,蘇州將重點從普及大眾健身項目、推廣時尚運動項目、培育「網際網路+健身休閒」項目三個方面入手,優化產業布局結構、做大做強市場主體、培育多元發展載體、提升器材裝備產業發展能力、打造健身休閒產業品牌,推動健身休閒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大力提升健身休閒產業融合發展水平,促進康體融合,發展體育旅遊,拓展「健身休閒+」多元業態,著力建設一批健身休閒設施和體育服務綜合體。尤其是通過優化投融資政策、完善規劃和用地政策、強化人才支撐、加強督查評估等,強化發展健身休閒產業的政策保障。
品牌培育:打造時尚體育產業集群
休閒時代,個人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大幅增加,參與體育健身尤其是新興項目的熱情大幅提高。近年,一大批社會資本瞄準蘇州,帶動了帆船帆板、皮划艇、滑冰、攀巖、拳擊、摩託車、卡丁車、馬術、航空等大批時尚運動項目的蓬勃興起。據統計,在2017年新成立的24個市級體育俱樂部中,多數為新興項目。
作為東方水城,蘇州水域資源豐富,水上健身休閒項目快速發展。目前,蘇州已經建成了太湖國際帆船港,在石湖、環古城河、金雞湖、獨墅湖、太湖等地打造了數十處皮划艇、龍舟、帆船、賽艇等項目的訓練基地。此外,蘇州積極響應國家體育總局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一大批冰雪項目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社會滑冰場館達到近十家,它們常年對市民開放,滑雪俱樂部紛紛入駐蘇州的大型商業綜合體。登山、攀巖、山地自行車、拓展、露營、航空飛行等戶外運動,也成為蘇州市民尤其是年輕人熱情參與的時尚體育項目。澄湖國家飛行營地、太湖1號房車露營基地等一大批在國內有影響力的體育休閒運動基地落戶,蘇州還被中國登山協會授予「國家青少年攀巖訓練示範基地」稱號。
隨著時尚運動項目的紛紛落地,蘇州時尚體育產業集群的集聚效應、規模效應初步凸顯。賽事體系日益完善,參與群體不斷擴大,成為蘇州新的體育消費增長點。下一步,蘇州將繼續搶抓機遇,著力推動卡丁車、擊劍、輪滑、高爾夫、跆拳道、馬術、射擊、射箭等更多時尚運動項目健康發展。同時,舉辦以電子競技為主題的中國(蘇州)電競博覽會、高端電競賽事等活動,推動電子競技產業向全域發展。培育打造劉常忠攀巖、樂尚卡丁車、蘇超足球、奧英青訓、愛美高棒球等一批源於蘇州並在全國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時尚體育品牌。
打造時尚體育產業集群,需要做好體育加法,推進融合發展。近年,蘇州市體育局與衛生、文化、旅遊等部門建立聯動機制,互換優質資源,凝聚體育產業發展合力。以「體育讓生活更幸福」為主題,在中國蘇州文化創意設計產業交易博覽會上展示文體融合創意平臺和產品。以蘇州全面實施全域旅遊發展戰略為契機,與旅遊部門籤訂「大力促進體旅融合」合作框架協議,在促進健身休閒旅遊、強化賽事旅遊效應、培育體育旅遊市場主體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建成全國體育旅遊景區5個、全國體育旅遊精品線路3個、全國體育旅遊精品賽事1個、全國體育旅遊目的地1個。努力打造以健身休閒服務為特色、功能多元聚合的體育健康特色小鎮。在蘇州陽澄湖半島旅遊度假區,積極引入騎行、航模、馬術、露營、瑜伽、摩託車、橄欖球、棒球等時尚運動項目,探索打造體育社會組織總部基地,發展特色體育旅遊項目,開展品牌賽事活動,提升度假區康體小鎮的「軟實力」。
消費驅動:實施體育惠民消費行動
體育產業的發展,離不開成熟的體育消費環境、積極健康的消費理念和廣闊的消費市場。蘇州市統計局報告顯示,2017年,全市體育及相關產業總規模為803.05 億元,比上年增長 8.9%,體育及相關產業完成增加值251.13億元,增長 11.9%;全市體育消費上升至95.63億元,參與體育消費活動達2457萬人次,人均體育消費增至895.11元。其中,人均體育用品消費支出281元,比上年增長11.1%;人均體育健身休閒消費支出175元,比上年增長10.8%。
為深入貫徹全民健身國家戰略,大力促進體育消費,加快推動體育產業發展,今年,蘇州首次開展體育惠民消費行動。制定出臺《2018年蘇州市體育惠民消費行動實施方案》,專門召開體育惠民消費行動工作推進會。全年將在市級體育彩票公益金中安排600萬元體育惠民消費資金,主要通過「蘇州市民卡」平臺,面向蘇州市區持蘇州市民卡A卡和「蘇州體育惠民卡」的市民發放體育惠民消費補貼,拉動體育消費。市民在線上完善個人身份信息後,線上支付9.9元即可搶購價值86元的「蘇州體育惠民卡」,卡內包含50元體育惠民補貼和36元的制卡費。2018年度,蘇州計劃發放「蘇州體育惠民卡」5萬張,專有帳戶內的50元體育惠民補貼,市民在籤約合作場所健身消費時可先行抵扣使用。通過此舉,構建市區體育惠民消費網絡,為市民提供優質的體育惠民消費產品和服務。
下一步,蘇州將繼續完善健身休閒消費政策,促進健身休閒產品供給與拉動健身休閒消費並重。安排一定比例體彩公益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支持群眾健身消費,鼓勵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引導社會力量提供公益性群眾健身服務。在全市範圍進一步試行面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時間推進體育惠民消費計劃,鼓勵群眾增加健身休閒消費。引導金融機構創新體育消費金融產品,開發體育健身、運動培訓等方面的消費信貸業務,增強銀行卡的體育消費服務功能。促進網際網路金融與體育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各類電子商務平臺為健身休閒消費提供服務。引導保險公司根據健身休閒運動特點和不同年齡段人群身體狀況推出多樣化保險產品。同時,加強宣傳,引導大眾樹立科學健身理念、培養健康生活方式、養成體育消費習慣,建立濃厚的健身休閒消費氛圍。(轉自8月14日《中國體育報》04版)